主体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能够出于对自己感受和经验的尊重和接纳,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它是一种聚焦的能力,能够将注意力和能量集中在事实和内在体验上,而不被外界或他人的看法、评价、感受或情绪所裹挟。
主体性在成长过程中可能被外界否认和抑制。当一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不断被外界否认,并被灌输他人的感受、期待和想法时,他们就会逐渐丧失作为个体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优先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导致自我与外界边界模糊,最终丧失主体性。
重建主体性需要与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充分连接,重建内在感受的原点;做好课题分离,分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100%对自己负责,明白自己作为成年人永远都有选择;克服自恋幻想,不要试图改变或拯救任何人;放下执念和掌控欲;用自己的主体去创造想要的生活和世界。
课题分离帮助人们分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避免将两件不相关的事情做因果勾连。例如,别人不喜欢你和你是否优秀是两码事。通过课题分离,可以建立清晰的边界感,避免将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混为一谈,从而更好地重建主体性。
100%对自己负责意味着明白自己作为成年人永远都有选择,而不是陷入被动和无助的状态。它要求人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或社会的期待。这种责任感帮助人们摆脱客体思维,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
克服自恋幻想需要意识到没有人可以被你改变或拯救,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不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思考别人为什么伤害你或做出让你失望的举动,也不要试图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他人。相反,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筛选出那些真正对你重要的人和事,避免与消耗你的人和事纠缠。
放下执念和掌控欲意味着不再试图控制别人、生活或人生。当你放弃控制外在的一切时,你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内心。允许自己失败、犯错、变得面目可憎,甚至允许别人对你失望。这种放下执念的状态让你能够更自然地顺应缘分,活出更自由和真实的生活。
主体性是创造力的基础。当一个人有了主体性,他就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创造出真正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好生活。主体性让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和行动。
哈喽大家好,在正式节目开始之前呢我想宣传一下我们这个月即将开始的清醒的火读书会那这是我举办的第二期读书会我们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带大家一起阅读迈克尔辛格的《清醒的火》
这本书也是我曾经大力推荐的也曾经录过一期播客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找出来收听那这期读书会我邀请了四位重量嘉宾跟我进行一对一的直播对谈如果你感兴趣共读这本书收听直播并且跟我们一起参与每日的打卡实践可以在 show notes 里找到读书会的海报加入我们一起共读好书扎根生活回归天真自在的自己
哈喽大家好我是 Athena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自我进化论好久没有跟大家录单口了感觉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了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其实是在我八
8 月到 9 月消失的那两个月里我通过经历了一些很奇葩的人和事我觉得我终于在今年悟了到底什么是主体性以及一个人怎么去重新建立自己主体性这件事所以我今天就准备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大纲想要跟大家聊一聊我今年关于主体性这件事情的领悟
首先主体性这个词我觉得可能是从去年到今年我们才在网络上看到有更多关于这个心理学术语上专业名词的表达
但是其实我觉得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其实不管你用不用这个词我今天讲到的很多的一些经历也好然后包括举的一些例子也好我觉得作为一个在东亚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长出来的小孩尤其是女性
你都会非常非常的有共鸣昨天我和刀姐 Doris 做了一场直播然后我们也聊到了很多关于女性的主体性的话题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东亚的女性你想要活出自己你想要建立自己的主体性
你可能真的要退不止一层皮那对于刀姐她来说她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也经历了很多我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很多的搓磨和很多混乱无力的瞬间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的意识才开始觉醒才慢慢地去重新建立自己的主体性
所以从心理学这个专业的角度来说我去引用我的朋友也是心理咨询师一家的原话他说心理学上面的主体性它是只专属于每个人个体的体验
这个话听上去有点抽象对不对那我把它掰开揉碎再讲一下它就是说一个人他要清晰的知道什么是属于我属于我这个个体的感受和体验什么是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并且我能够出于对我自己感受和经验的尊重和接纳来做出接下来忠于我自己的选择和行动
我知道这个解释对于很多人来说它还是一个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很抽象的一个概念然后我今天早上在准备这个大纲的时候就用我自己的话去重新阐释了一下我所理解的主体性是什么我觉得主体性它是一种聚焦的能力它是一个人能够把他的注意力和能量
关注和聚焦在事实以及自己内在的体验之上而不被外界或者他人的看法评价感受或者情绪而裹挟影响从而能够非常坚定地跟从自己的内心去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这是我所理解的主体性我会觉得主体性它其实是一种能力就是它是每个人先天就会带有的一种能力就跟你吃饭睡觉一样就是一个人他能够去体验自己内在的这种感受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可是它也有后天培养的部分比如说拿我自己举例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天生主体性还比较强的人呃
我从小就还蛮有自己的主见的然后做选择的时候我也很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出选择我不太会被外界或者他人的看法而左右所以我从小到大我觉得一直以来我都还蛮能听从自己内心的这个直觉或者这个声音的我觉得大多数人吧其实
天生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就像我们在一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会非常清晰自己什么时候是舒服的什么时候是不舒服的而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管是哭闹还是吼叫来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它就是一种先天的本能就像我把一粒种子拨撒在泥土里面这个种子它自己就会生根发芽向上生长除非除非什么呢除非有一块石头压在了这个种子上面阻止了它向上生长的这个天性和它自然的趋势
那我们在成长的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像我刚刚讲的这个种子一样我们会有一些石头压在自己的身上去阻碍我们作为一个人我们作为一个主体去确认和感受自己内在的这个真实的经验和感受
而当我们的这个经验和感受不断地被外界否认并且作为课题被灌输其他人的感受期待和想法的时候我们就会慢慢地丧失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去感受和经验的能力而优先地去把别人的想法和别人的感受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讲的一个人他找不到自己的内核他丧失了自己的内核他
他的内在是被各种各样其他人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感受填满的而唯独他看不到自己真实的想法那这样长期下去呢我们的自我就会跟外界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然后我们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也是我今年在观察我自己的时候我会发现我很多时候分不清
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我自己的事就这个边界很多时候在我这里是很模糊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发现我有时候很难分清哪些感受是我自己的哪些感受是他人的
就这个感受它不一定是我自己真实的感受它有可能是别人的感受然后灌输给我的就有一种笑话我们经常说是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就其实你自己觉得不冷但是
但是你妈老觉得你冷然后你可能慢慢也就觉得可能我也就是冷吧然后我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我跟我的奶奶聊天然后她就老会觉得说你是不是最近吃得不好你是不是最近过得不好你是不是最近心情不好然后每次我都会告诉她说没有我最近过得很好我过得很开心但是她就会不断地沉浸在她的想法里面然后把她感觉我的感觉灌输给我
这个听上去很像绕口令,但是我觉得其实在我过往成长的经历中,就是一直都有这种自己的边界被打破,然后跟其他人的东西混为一谈的这种状态。
还有一种很典型的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和什么是自己的事的例子就是我们好像很难分清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哪些是自己的愿望和期待哪些是来自于他者对你的期待
就好比说我们东亚的小孩从小都会背负一种来自父母的期望就是我要成为那个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要成为那个最优秀的孩子可是我们好像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考第一对我来说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吗我真的在乎这个事吗我觉得可能大多数孩子除了那种自屈力特别特别强特别要强的孩子
大多数孩子可能注意力都不会放在我有没有考第一这件事情上他可能会觉得我放学之后去哪玩然后呢我这个游戏打得好不好我今天有没有冰淇淋吃这个可能是一个孩子更天然的一种想法但是长此以往就是不断地有人灌输对你的期待之后你就会内化这种期待然后你就慢慢地分不清
我想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或者说我想要实现这样的愿望这是我的愿望还是他人对我的愿望还有呢就是我们好像很难分清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够决定而不需要别人允许的哪些是我需要别人知晓但是同样我也不需要他允许的我只是出于尊重告诉他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女生穿衣服这个事情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听我身边的女性朋友说她们谈了恋爱之后自己的男朋友就会对自己的穿着指手画脚比如说穿一些领口比较低的衣服或者一些比较性感的衣服的时候她们的男朋友就会非常的不开心然后希望她们就是换衣服去穿上裤子或者说一些更保守的衣服
然后这个时候呢作为一个主体性不强的女性她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就是她每次穿衣服的时候她会问别人我这样穿 OK 吗
这听上去是不是非常的耳熟我觉得包括我很多时候虽然我不会去问我的伴侣我可以穿什么样的衣服但是我会去问我的好朋友我的闺蜜我会问他们的意见我觉得我穿这个还可以你觉得怎么样这好像是寻求别人的一种确认和允许说你觉得我穿这个好看那我才会去买这件衣服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客体性的思维一个主体性缺失的人的思维方式穿衣服这件事情为什么我需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呢我的身体是我自己的我今天想穿什么这是我的自由我并不需要哪怕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来允许我我能不能穿这件衣服
那这些事情虽然讲起来就是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主体性缺失的人来说其实我觉得真的挺困难的因为在长期的这种成长的环境中一个人他一直在被当作一个课题去灌输别人的这种感受期待和愿望的时候他就非常非常难听到自己的声音
比如说我自己经常感受到的一个情绪就是当我在工作的时候我会经常去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去保护别人的角色
而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呢我的内心又会有一种委屈感我会觉得这个事情好像并不是我真心想做的我只是出于一种责任或者一种不想让别人失望的这种压力我才去做的后来在我剖析这个感受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这个感受来源于我年纪非常非常小就是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的经历
我其实是一个上学比较早的小孩我会比我的同班同学就是小一岁我差不多五岁的时候就去上小学了然后那个时候呢我刚刚上小学就被我们的班主任选去做了班长也就是那个时候我要帮老师管人
然后你想象一个五岁的小孩每天站在讲台上面要去管比自己年龄还要再大一点的小孩的时候那种紧张和无力感所以我经常会回忆起来我在班级里面就是吼人的那种
明明没有力量还非要硬撑着自己去扮演这个角色的那种感受也正是因为小时候因为自己年纪很小这部分的感受并没有被家长或者老师看见所以导致我后来成长的过程中我时常是那个挺身而出就是去扮演呃
去满足长辈和老师期望然后领导一个集体的那样一个角色但其实这并不是我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只是习惯的不想让别人失望而已那这就是一个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客体化的一个过程就如果你换现在我现在的状态来说比如说我现在进到一个群体里面其实我会很回避和抗拒去做那个领导的角色
因为我会希望把我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保留给我自己去做我自己的事情我其实不那么喜欢领导别人所以分享这个经历就是想告诉大家说其实要重建自己的主体性其实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你要把你过去所有的模式打破你要把过去你已经习惯了的脑海中别人灌输给你的那些声音都清理干净
然后呢真正回归到你自己的内心和你自己不断地确认说此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主体性缺失的人会有内耗的这种情绪我也是一个过去经常内耗的人因为我觉得内耗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外界放在那些我们没有办法掌控的人和事上面
这是一个主体性缺失的人他永远都在把注意力放在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看我别人对我的这个评价是什么我这么做会不会让别人不开心或者失望可是我们又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你永远不知道对方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样所以你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猜去揣测别人的心意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必然没有能量去感受你自己的体验所以这种长期跟自己的感受和心失联然后把注意力和精力包括我们的精神都消耗在外面的这个状态它就是会让一个人去纠结和内耗然后慢慢地失去在生活中的这种活力那么一个有主体性的人他会是怎么想呢嗯
我拿我现在来举例啊我现在我觉得就是有了那么一丢丢主体性在关系里我会这样想就当我跟一个人产生关系然后可能我们会发生一些冲突的时候我会这样想我会觉得说我没有办法控制和决定他怎么想他怎么看我他对我有没有期待他是否对我满意因为这是他的事我管不了但是我可以对我自己负责
我可以清晰的知道我在这个关系里我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我可以尽可能的尊重我的感受而不去讨好他委屈我自己我要去做我自己真正想做的那件事情如果我做了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对方失望那也是他的失望这是他的责任和他的事这不是我的责任和我的事
所以就是这个思路扭转过来之后我觉得我今年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我终于开始分得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然后呢我也可以不去管别人的事只管好自己的事这个所谓别人的事我觉得就是那个压在我们脑袋上的那个石头
阻止阻止我们以一个主体的方式去生长起来的那个石头我们只有把压着自己这么多年的这个大石头挪开不去管也不去想别人到底怎么想别人到底怎么看我的
我们才可能让自己真正的生长出来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你得先把你脑子和身体里这么多年从外面灌进来的屎都清理干净去把那些不属于你自己的来自外部视角的所有的期待也好设定也好思想也好情绪也好都剥离开你才有可能去重建自己的主题性
就是如果你的身体还是灌满着来自过去的那些概念那些想法你是没有一个空间去装进新的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的
那清理自己内在思维和想法的这个过程我觉得就是一个人慢慢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在每一次就是在人际关系或者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开始内耗纠结的时候去看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纠结和内耗的情绪
我到底把什么东西放在了第一位是我自己的感受还是他人的看法还是别人的需要你要不断地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去重复性地练习这个东西才有可能慢慢地剥离开什么是别人的想法什么是别人的事哪些是我自己的想法哪些是我自己的事
那刚刚就讲了很久为什么一个人会丧失自己的主体性然后怎么开始重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主体性那下面我想详细的去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就是我是怎么一步一步去重建自己的主体性的
包括一些思维方式认知上面的调整也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实践和行动好第一点就是我们要开始和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充分的连接我们要重建自己内在感受的原点
因为当你作为一个客体的时候你所有的标准它都是建立在外在的就是我刚讲了别人的想法别人的看法这个社会是怎么看我的这个社会对我的期待是什么大家都觉得好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而作为客体的这个外在标准消失了之后就是我刚讲的当你把你脑子里这些屎都清理干净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内心是如此的空就是你找不到一个
属于你自己主体的那个内在的标准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重建我们自己内在的这个标准这个标准依托什么而建立呢那就是我们的感受我们的直觉我们的心
就是我们的大脑它是可以骗过我们自己的因为你的脑袋里面很多的观念你是分不清这是我的想法还是别人的想法的其实所有你脑袋里面这些想法它都不是你的想法引用最近我们在读书会读的这本书清醒的火里迈克尔辛格说的他说人们总是会花很多时间想
哎呀我头脑里的哪个声音到底才是我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但是真相是哪个声音都不是你内心真正的声音你头脑里面的所有的这些话它都是噪音而已那我们既然不能相信我们的头脑我们可以相信什么呢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感受
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感受因为我们的感受我们的直觉是直接绕过头脑和我们的心在一起的因为这是属于我们先天本能的那个部分在中医里面我们讲是原神的那个部分它是不受你的大脑不受你的时神所控制的那个部分它是跟我们的心直接关联的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要像一个小婴儿一样重新找回我们自己的感受力
这个我在过去的节目中分享了很多很多就是我们一定要重新找回跟自己感受的那个连接而这个连接的关口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是我们的身体
我今年上半年去参加内观禅修营的时候其实到后面修那个 Vipassana 就是内观的这个方法的时候其实就是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你要不断地带着平等心去观察身体不断浮现的感受
比如说当我觉得不安和悲伤的时候我会观察到我的胸腔会浮起一种像颗粒一样漂浮的感受然后蔓延到我的手臂当中那我只要能够观察这个感受我就和我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建立了连接
我并不需要去剖析说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我为什么现在感觉不安我要做什么才能把这个不安压抑下去让它消失我们并不需要我要做的只是在那一刻去用一个平等的心观察这个感受自然地看着它浮现然后自然地看着它慢慢地退落
然后慢慢的当我能够在生活中去建立这样一种观察的意识的时候我和我的身体的这个连接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的紧密
当我遇到一个事情比如说有一个人他不尊重我或者说就拿我上一期节目在跟 Steve 的那一期对谈的时候我聊到了在新疆被性骚扰的那个经历那有人就在评论区当时问了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还蛮有趣的他说你是怎么界定这个行为是性骚扰的我之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我其实不知道这个事能不能被判断为性骚扰
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了女性的生存处境的一个问题就我们很难去确认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呢一直在寻求一个外在的这个权威标准来确认自己的处境是什么样的那如果回到
自己的主体性上而这个事情其实就变得很简单就是第一我们看事实对方有没有对你做出语言或者行为上有性暗示的举动那对于我那天来说是有的
第二你的个体体验来说你是不是觉得不舒服如果你觉得他这样性暗示我然后我对他有好感那你们俩一拍即合这事可能就不是性骚扰但如果你的个体体验你觉得不舒服你觉得你不喜欢对方这样做那结合前面的事实那这就是性骚扰
对吧这个事情呢虽然我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其实实际做起来很难我那天晚上我是怎么去感受我自己的首先我肯定是觉得不舒服的
然后呢我回到酒店之后一直在观察我身体的这个感受我是觉得有一些不安的有一些难受的我的整个背部都非常的紧紧张和紧缩然后呢我有一点内耗和纠结就是我有点纠结说我还要不要第二天跟这个人去骑马因为他是我骑马的向导然后我大概花了几个小时去观察和确认我的感受之后我才去取消了那个行程
所以你看就即使是我已经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跟我自己的感受连接我自认为我跟我的身体连接已经很紧密了可是当那个情境出现的时候我好像依然觉得还挺困难的就是我觉得我确实是有点不舒服但是会不会也是我想多了会不会也是嗯
没有那么糟糕会不会我去跟他骑马然后呢可能也不会像我想的那样子就是我脑袋里面会有很多很多乱七八糟的声音出来来干扰我做出决定但最后我是怎么做出最后的决断的呢就是我的身体
在那天晚上告诉我说这个绝对不行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你的睡眠了就是我那天晚上已经不安到我那天晚上有点失眠我一点多我都睡不着的时候我知道 OK 现在必须要做一个决断了因为我的整个我的身体和我的感受都在给我报警说你不能去这个行程你的身心的状态已经严重的被影响了
所以我想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种去确认自己的感受它是需要练习的它是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很小的事情上练习小到今天你的同事问你要不要去吃那家餐馆小到今天你的朋友约你晚上要不要去这个酒吧喝酒小到今天你自己在家里
你在决定说我今天要穿这个颜色的衣服还是那个颜色的衣服的时候你都可以给自己按一个很小的暂停键然后去感受一下你的身体让你的身体和你的心来帮你做决定所以这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点因为只有跟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充分连接你才有了内在判断的标准和依据
否则的话你没有一个你内在的标准和依据你还是在被外界的这些声音和一些想法去干扰没有人会告诉你在这个情境下我去骑马或者不去骑马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只有我的自己的身体是知道的所以这个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去在心里拎得清给自己有意识地去做课题分离
我今年有一个口头禅就是两码事就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分不清一件事和另一件事它其实是不相关的我们好像就是总会把两件不相关的事情做因果的勾连比方说一个最常见的因果勾连就是这个人不喜欢我是因为我不够好
但是如果你真的静下心用你的逻辑去想对方喜不喜欢我和我好不好其实是两码事对不对因为他有可能是他现在没有经历谈恋爱或者说我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这些原因都不构成我不好这个结论可是我们的大脑就是很容易有这种因果勾结就是觉得说你不喜欢我那肯定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我不够好那我要提升我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你就会喜欢我这么一想就完蛋了这么一想你就是不断地想要去改变自己然后去确认你在别人心中的位置所以
要拎得清你不喜欢我是你的事我好不好是我的事这是两码事还有呢就比如说我刚讲的我们有时候比如说在关系里我们确实是需要尊重对方去告诉对方一些我们的决定也好我们的安排也好可是我出于尊重告诉你这件事和我需要获得你的允许才能做这件事这是两码事
比如说今天我和我的伴侣要去参加一个活动然后呢这个可能是他组织的一个 party 或者说他朋友的一个婚礼那么我现在要选择我穿的衣服我可能会跟他确认我说我今天想穿这个你觉得合适吗那对方如果觉得我觉得这个太暴露了你可以换一个但我依然可以决定穿这件裙子
因为我穿什么是我的决定我只是出于尊重告诉你这件事我不需要获得你的允许我才能做这件事这是完全两件性质不同的事可是我们很容易就是觉得你觉得我不能穿这个衣服那我就不穿了那这个时候你就脱离了你自己的那个主体你脱离了你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依附于对方的想法对方的喜悟对方的偏好而去调整你自己
还有一个我自己今年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我终于搞明白了我理解你的感受和我需要对你的感受负责是两码事因为我以前就经常有这样一个困扰就是我觉得我很能理解对方
但是呢这个理解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因为好像我总是会把对方的情绪和感受放在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之前就我总会觉得我要对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负责但直到今年我才悟了这一点就是我去同理对方的感受是站在一个外在的一个视角作为他的朋友也好或者作为他的伴侣也好去看见他
但这并不代表我需要对他的情绪和感受负责这个责任的第一主体依然是他不是我那这样的话就是一下子把这个事就拎得很轻了就是当我在关系里面比如说我的伴侣他产生一些情绪或者困扰的时候或者当我的好朋友他对我可能有一些情绪的时候我会充分地看见和理解他的情绪因为我知道他也有他的创伤他也有他的问题但是
我不需要对他的情绪负责我不需要去解决他的情绪我可以陪着他但是这个责任这个方向盘是在他的手里不在我的手里这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认知还有一个就是
你怎么看待我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是两码事因为就是作为一个就是自媒体人然后包括现在我也在做我的社群其实我会经常收到一些反馈和一些投射就是大家会经常跑来说小金我好喜欢你吧吧吧吧但是每次别人说他很喜欢我的时候
我都会表达感谢然后我会在内心告诉我自己这是他的喜欢这是他看待我的方式和那个真实的我其实没有关系这是两码事
我不会因为他怎么看待我他喜欢我而去改变我对我自己的认知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同理当今天有一个人告诉我我不喜欢你你让我很失望的时候那我也能拎得起就是你怎么看待我你喜不喜欢我那是你的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是我的事这也是两码事
所以咱就是说一定要有这种课题分离的意识就是一码归一码你只有这样的话你才可能帮自己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边界感就不会像江湖一样把自己的事跟别人的事混成一谈把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混为一谈把自己能做的决策让给别人去做所以我自己现在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会比较小心就是当我遇到
可能跟过去的我一样不太有边界感然后也不太拎得清的人他可能也不是故意的他是无意识的但是我会自己内心有一个警觉然后跟这样的人保持距离不是说我讨厌他或者怎么样而只是我觉得我的内核还不够强大我觉得当我跟这样的人走得太近的时候我还是很容易被绞进去的
所以我更倾向于跟人保持距离然后做好自己的功课那么第三个点呢是我觉得是要百分之百的对自己负责并且明白就真的发自内心的明白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永远都有选择这个话我说的很慢是因为它听上去是一个很轻巧的话就是
很多话说出来很容易但是要做到的确很难就是作为一个从小作为客体被投射的人我发现其实我们很容易在关系中当你被伤害或者那个创伤的体验被激活的时候回到小时候那种无助的小孩的状态觉得自己没有选择觉得自己只能留在这里去体验那种无助的感觉
但是此刻作为一个成年人其实我们是可以选择说不的我们也可以选择离开同样我们也可以选择留下没有一个所谓的正确或者应该的选择是什么样只要你对自己诚实和负责任其实你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的我会经常看到有一些女生比如说她在关系里伴侣出轨然后所有人都会告诉她你就应该离开她你不能原谅她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但是这就是一个客体化的一个过程就是这个女生她在这个关系中真实的体验她在这个关系中对自己忠诚诚实下来她真正想做的选择未必是真的要离开她可能会觉得说我可以原谅他我觉得我们依然可以修复这个关系她或许也是不确定的她还想跟对方试一试
因为人的这个内在的体验它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一旦我们把它限制在了一个应该或者正确的一个状态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忽视和蔑视一个人的主体性所以当我今年明白了这一点的时候我其实有好几个很重要的顿悟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顿悟就是我发现很诚实地说我其实以前在关系里并没有对自己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
我其实很多时候都在让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无助的没有选择的小女孩的状态去重复体验那种就童年被伤害的无力感当对方忽略我的情绪的时候当对方突破的原则和底线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很僵硬地待在那里然后没有办法作为一个成年人为自己的感受负责然后做出选择
所以今年我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之后我就突然一下子恍惚过来就是我不是那个小女孩了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我是一个成熟的年近 30 岁的女性我是能够对自己百分之百负责的就是今天离开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我都有能力把自己照顾好所以我不需要让自己停留在这样一段关系里还有一个顿悟呢就是
我发现我自己还是很容易自欺欺人我发现我很多时候还是既要又要就是我经常去做那个权衡利弊之下看上去最好的选择但是其实我没有办法对于那个选择之后我自己的感受去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就很多时候我什么都想要然后就有点又当又立比如说明明这个事情我就是想做出这个选择然后这个选择有可能会让对方生气或者有可能我自己不站立但是呢我还没有办法承认说我就是很想自私地为我自己做选择我还要给自己找一个道德制高点我还要找一个理由那为什么要找这个理由呢目的就是我希望
我内心这个理想化的自我的光明伟岸的形象不要被破坏了我希望别人看到我都是好的完美的我希望我还是那个就是挺不错的那个人而不是别人口中说啊他怎么这样的那个人所以很多时候明明我可以选择放弃或者离开
但就是因为既要又要,就舍弃不了我觉得已经拥有的比较好的那个部分而一直被消耗在一些关系里然后还有一个顿悟是我们很执着于让某个人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对待自己也是一种客体的思维
这个也是我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对自己负责的一个体现这个也是来自于上半年在内观时候的一个顿悟然后后来去武当山被我师父加强了一下我内观的时候就发现说我一直执着于让我妈妈用我需要的方式来爱我然后她做不到的时候我就怨恨这也是一种客气思维就作为一个主体我想的是我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呢我希望得到的是爱对吧是尊重
那我为什么非要从我妈身上得到这个爱呢我又不是小孩了离开我妈我就活不了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我可以我自己爱我自己并且我可以在我的生活中去寻找那些能够用我需要的方式对待我的人对待我的朋友对待我的伴侣不是只有我妈妈这一个人可以爱我的我的世界非常的广阔
然后在武当山的时候有一次跟我师父交流的时候他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要明白你自己要什么而不是你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这个话他当时一说我觉得哇塞醍醐灌顶为什么呢因为
当我明白我自己要什么的时候我可以有一百种方式获得就像我刚刚讲的比如说我希望我妈用我想要的那个方式来对待我我可以去找到这个世界上其他一百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但是一旦我只想从她这个具体的个体身上去获得这种体验的时候这就是我的执念了因为我控制不了她
我没有办法控制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除我之外的人按照我需要的方式来对待我这就像外求了所以当时他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我一下就很清晰很明白就是明白自己要什么并去创造和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是一种主体化的思维但是
我一定要从你的身上得到这个东西这就是一种客体化的思维因为在你的世界中对方是那个主体你是那个客体你是受制于这个人怎么对待你的而不是你自己想要怎么对待你自己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领悟然后很开心可以分享给大家好第四点就是我们得学习克服自己的自恋幻想
不要想着去改变或者拯救任何人我们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这个是我今年我在看一个博主是我非常喜欢的就是玲玲姐她的 ID 叫做玲玲 Peter 和四只猫我在新疆自驾的时候就经常把她的直播点开就一边听她的直播回放然后一边开车
我就发现其实我自己身上挺有这样的问题的就是我很多时候还是很希望去改变和拯救别人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就是有时候别人伤害你或者做出让你失望的举动你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反芻对方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动机是什么他到底怎么想的
然后呢甚至你也会想说哎呀是不是你做错了什么他才会这样子如果你这样那样那样做得更好会不会这个事情就不会变成这样的
然后我就发现这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课题的思维就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能量和精力去思考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怎么做的甚至还希望能够去改变和拯救对方但这其实是一种全能自恋的幻想这是一种全能自恋
这可能是来源于我们过去成长的过程中比如说我们的父母就是老传递一个信号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我就开心只要你听话我就不会生气只要你怎么怎么样了我就怎么怎么样所以就会给我们带来这种自恋幻想是只要我足够好只要我足够努力只要我做得足够完美我身边的人就会因为我做得好而改变
但这是一种很不切实际很幼稚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没有任何人是可以被你改变或者拯救的我们能改变和能拯救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就是我今年就遇到各种奇怪的人和事嘛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其实我在工作中就遇到了一个还挺当时挺让我生气的事情
就是我手下的一个人一直在帮我做社群运营的人他就接二连三地去做一些不尊重我的事情但是我就发现我当时的一种处理的方式其实是有点奇怪的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制止他其实在他第一次做了让我觉得不尊重我的事情然后呢有点违背这个就是一起工作的原则的事情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没有制止他
而是去理解他和给他找理由就是我的内心是这样想我也能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可能这样那样那样那样但是这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原因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也不重要因为作为一个老板我其实需要思考的是我招这个人我用这个人是用来干嘛的他在他的这个岗位他要把什么事情做好他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然后我清晰地传递出来就行了他能做到他就继续做他不能做到我就换人其实这是一种主体化的思维但是我今年上半年我就发现自己还挺好笑的一个点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因为自己的软弱我觉得这是一种软弱我会因为自己的软弱而给对方找理由因为我不想去面对换人会带来的损失
换人会带来的中间一些很不好很麻烦的事情就是我自己在逃避面对我应该负起的责任所以我会去给对方找理由然后再后来就是我把这个人换掉之后我甚至还会自我攻击我会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也是我允许的是不是我前面什么什么什么没做好然后我有一点责怪我自己然后我自己当时就
有了一个顿悟是说别人伤害我消耗我或者做了一些破坏原则底线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我的错它也不是我的责任因为我管不了别人怎么想对吧这世界上七十亿人我能管得了每个人怎么想怎么做呢我管不了哪怕是最亲近的人我爹我妈我孩子我都管不了这都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我的责任但是
允许这样的人继续留在我的生活中和这样的人一直纠缠这是我的责任而之所以我会跟他一直纠缠是因为我还有自恋幻想我觉得这个人还有救这个人还能改变这个人肯定是因为 12345 才这样做的我把 12345 解决了他就不会这样了我对他再好一点他就不会这样了其实不是的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当我想通了这个点之后我今年在人际关系上有了很大的决断力就我觉得以前我有一点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然后呢就是不敢当断则断然后确实就是今年遇到了奇葩人和事有点多被突破底线的事情也比较多我现在就会放弃改变一个人就是说
如果你做出了突破我底线的事情那对不起我们就拜拜这个拜拜的后果我是可以承担的我也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和后果这是因为我的能量是很宝贵的我要筛选出来那些真正对我重要能够滋养我的人和事进入我的生活中进入我的工作中而不是浪费我的精力在这些消耗我的人和事当中我不允许自己继续跟这样的人纠缠我不允许
因为照顾好我自己的能量是我的责任照顾好我自己的感受是我的责任那你怎么做那是你的责任那是你的选择但是我要对我自己百分之百充分的负责所以当我有了这个突破和这个想法之后我就会发现说
当我对自己的这种投射和幻想减少了就是我不太会出于自己的匮乏或者恐惧对别人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想象的时候我好像也不太会接受别人的投射了就是别人觉得我好我觉得也就那样吧别人觉得我不好我觉得也就那样吧
也就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了所以我觉得之前就是有人做出一些让我觉得瞠目结舌就不在我的这个认知和价值范围之内的事情的时候我会有一种愤怒然后呢我可能也会有怨恨但是今年我就会发现我这个愤怒和怨恨基本上很淡很淡我不敢说百分之百没有但是很淡很淡很淡很淡的原因就是我对别人没有幻想了
就我以前可能老有这种幻想就觉得你应该是我想象的这个样子你应该是这个样子你不会让我失望你也不会辜负我的信任你也不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但是这个应该我在加给别人的时候我也加给了我自己我把我自己圈定在这样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然后我也拿这个框去框别人
所以今年当我这个大大的这个全能自恋的幻想破灭之后我允许别人对我失望我也能够允许自己对别人失望就是你是做了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失望那也就这样吧就是我对我的失望也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然后我选择让你走或者我选择我自己走咱们的这个关系就这样了然后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真的是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变得很平静因为你对人性没有期待了
就你看你开始能够看透人性然后呢又能从人性的这个漩涡里面跳出来就是意识到说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其实大家都一样也就我也没有比别人好到哪去人家也没有差到哪里这就仅此而已然后讲到这一点我就想说第五点我觉得一个真正有主体性的人他不是像一个婴儿一样的那种
全能自恋的状态或者说我的感受就是最重要的然后我只把我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然后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着我转我觉得不是这种低级的婴儿式的这种自恋的主体性他是一个人真正成熟之后能够客观的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一种状态
而当一个人真正成熟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时候他会放下很多的执念和掌控欲就是你真的可能会放弃控制别人控制别人对你的看法然后你也会放弃控制生活你不会想着说控制你的生活不出问题不出错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你也会放弃控制你的人生因为其实你并不知道你的人生会怎么走
而当你一旦开始放弃控制外在的所有的东西的时候恭喜你你就能管好你自己的心了我今年就老做一个比喻我说我们这一生就很像在路上自驾游其实你不知道你路上会出现什么问题你的车会不会抛锚你会遇到什么人和事你的这个路路上这段路会不会遇到检修这个路会不会塌方会不会泥石流你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你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好好地握紧自己手中的方向盘这个方向盘就是你的心这是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你控制不了这个车外在发生什么但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心你可以允许很多事情发生就是你会允许自己遇到各种各样奇怪的人和事允许别人对自己失望你也会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犯错
允许自己这个车开到坑里我今年在新疆特别好笑最后一天要去机场的时候就是在新疆开车开了快一个月都没事最后一天自己开车去机场的时候开到坑里了然后找了一个四驱把车拖出来然后我那一刻觉得挺好玩的就是如果是以前我会觉得很羞愧我会觉得哎呀我自己怎么这么蠢最后一天把车开坑里了但那个时候
但那个时候我觉得还挺好玩的,就挺有意思的,就是看到自己犯错,然后可以嘲弄自己犯错,嘲弄自己就是那么傻的可爱,我觉得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就很有意思的事情,然后你也会允许自己变得面目可憎,你会允许说别人接收到了你,就别人感受到了你,可能不是一个那么好的一个状态,那么好的一个形象,然后这个时候,
就会活出一种状态是你慢慢就是松下来了然后你可以顺着缘分走了就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你跟人的缘分你跟事的缘分它都是有一定定数的你跟这个人可能开始很好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可能就是你们底层的一些价值观不一样然后你们没有办法继续走下去了那也没有必要怨恨就有缘则据无缘则算然后呢你对别人失望别人对你失望
失望来失望去其实也就是缘分断了那就当断则断所以这个口号我想分享给大家就是你可以不断地在你纠结一些关系或者说有一些关系明明很好但就是因为一些误会拜拜了或者说有一些关系明明你也不想要但它就是来了那你就默念这个口号就是
我可以允许缘分自然发生有缘则聚无缘则散缘分到了咱就换不纠结咱就换聊了好多也跟大家分享了很多重建主体性的一些经验但是我还是想讲的就是这些东西我讲出来是容易的要做到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去自我觉察提醒自己然后去修炼自己我觉得重建自己的主体性其实也就是一个向内修炼的过程你不再向外求了你就是修好自己这一颗心就可以了我前两天在跟一个好朋友就说聊到我们很喜欢的一些女明星比如说全智贤比如说刘亦菲
然后就会发现说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很定的感觉就是他们身上的这种散发着主体性的光芒这种定力这种很定的感觉其实是他们很充分的和自己内在连结和自己的关系很好
很紧密的时候外界的所有的评价也好这种荣辱也好得失也好好像都影响不了他们万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人的主体性活出来的时候而当一个人的主体性活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最终是我们开始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世界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主体性他自然就会有创造力
就像我们讲一个创作者他只有对自己很忠实才可能去做出好的作品一个人也是这样的就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忠实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让自己觉得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眼中那个很好的生活而对自己忠实这个事情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最难最难最难的事情了太难了
就是我一直自诩我是一个还蛮真实然后会不断地剖析自己的内心希望对自己诚实的人但是也依然会发现这是很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地发现这个真实的自己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它跟你想象的那个样子千差万别可能你想象自己是一个都市精英白领
然后每天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上下班叱咤风云的女高管但是真实的你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每天想躺在家里啥也不想干就想啃老的这么一个人你想象的那个自己可能是一个很美然后每天打扮得很精致然后走在这个上海的街头都会被人抓拍的这样一个美女的形象但真实的你可能就是很懒很邋遢
也不是很在意自己的穿着但是这个状态会让你觉得很舒服你不需要强傲着自己的一个造型就走出去展示给别人看这个真实的你可能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么优秀那么完美那么在道德上站得住脚你可能会做很多不道德的事情让别人讨厌的事情但是这个真实的自己它一定是最能带给你力量最能让你感受到自由
而最能让你真切的觉得活着真好的那个自己所以在这期节目的最后我也祝愿大家都能活出自己的主体性然后都能够忠实的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心因为就像孟岩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真实自有万军之力真实就是最有力量的
好了这期节目就到这里了今天聊了好多好多然后现在嗓子有点哑打算去喝一下自己煲的鸡汤也欢迎大家在节目下方给我留言分享你们对主体性的一些感悟和思考谢谢大家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