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能够出于对自己感受和经验的尊重和接纳,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它是一种聚焦的能力,能够将注意力和能量集中在事实和内在体验上,而不被外界或他人的看法、评价、感受或情绪所裹挟。
主体性在成长过程中可能被外界否认和抑制。当一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不断被外界否认,并被灌输他人的感受、期待和想法时,他们就会逐渐丧失作为个体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优先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导致自我与外界边界模糊,最终丧失主体性。
重建主体性需要与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充分连接,重建内在感受的原点;做好课题分离,分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100%对自己负责,明白自己作为成年人永远都有选择;克服自恋幻想,不要试图改变或拯救任何人;放下执念和掌控欲;用自己的主体去创造想要的生活和世界。
课题分离帮助人们分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避免将两件不相关的事情做因果勾连。例如,别人不喜欢你和你是否优秀是两码事。通过课题分离,可以建立清晰的边界感,避免将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混为一谈,从而更好地重建主体性。
100%对自己负责意味着明白自己作为成年人永远都有选择,而不是陷入被动和无助的状态。它要求人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或社会的期待。这种责任感帮助人们摆脱客体思维,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
克服自恋幻想需要意识到没有人可以被你改变或拯救,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不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思考别人为什么伤害你或做出让你失望的举动,也不要试图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他人。相反,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筛选出那些真正对你重要的人和事,避免与消耗你的人和事纠缠。
放下执念和掌控欲意味着不再试图控制别人、生活或人生。当你放弃控制外在的一切时,你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内心。允许自己失败、犯错、变得面目可憎,甚至允许别人对你失望。这种放下执念的状态让你能够更自然地顺应缘分,活出更自由和真实的生活。
主体性是创造力的基础。当一个人有了主体性,他就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创造出真正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好生活。主体性让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和行动。
大家好,这期是我的一期单口,想和大家聊聊今年的重大领悟:我终于明白主体性是怎么一回事儿,并详细总结了自己重建自身主体性的六条实用经验&指南。
收听愉快!
✨ 高光内容
👬 加入读书会
10月份我们会举办第二期的「自我进化读书会」,本期共读书籍是《清醒地活》。欢迎大家通过下方海报加入我们!
🍃 关于《自我进化论》
《自我进化论》一档由颜晓静创作,持续分享「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内容的播客。第二季,我们将深入生活,由自我走向他人和更大的世界,通过与更多鲜活个体的深度对话,见证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欢迎在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QQ音乐和喜马拉雅等平台订阅,全平台同步更新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