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认识你,我是宇和,新一集能量棒电台送到,感谢你跟我一起补充能量在这一期用心读到的能量棒播客里呢,我们会用几十分钟的聊天陪你一起听故事给你的感情、工作、金钱、健康一起充电你可以在任何音频播客 podcast app 搜索能量棒,就能找到收听并且订阅
也可以加我的微信 yuhxyz 加入公号读者和播客听众群也欢迎你开心放松的找我聊天咨询请你在你用的播客 APP 里给这一期点个赞吧开始今天呢非常荣幸请到了 Chinya 来我的 podcast 做客那首先请嘉宾来做一个自我介绍跟听众们打个招呼好吗
哇 大家好谢谢主持人的邀请让我今天可以参与到这个 podcast 的录制我也是第一次第一次当嘉宾这样子那大家好 我是青雅那我的背景其实蛮特别的因为跟主持人刚好是一个 flip 那我知道
他是从内地的复旦然后考到香港的港大来念他的本科那我呢就是在香港出生长大然后完成了香港的会考之后呢就是用会考的
曾经去考到北大念我的本科然后在北大四年毕业之后呢我去了上海工作然后完了再回老家香港发展那我一直以来呢都是在从事青年工作啊然后就业辅导啊然后职涯规划这个面向的
工作范围所以就是觉得跟主持人很有得聊啦就是香港跟内地这个内卷以及香港跟内地这些升学啊就业啊大家都在焦虑什么都在想什么今天可以展开来聊一聊这样子
对我相信你应该不仅自己非常有经验然后在工作中也见看过很多学生他们自己的一些现在的一些迷茫和纠结焦虑嗯那我想问一下小心对你说嗯
没事 就是想听你说一说你那个时候就是从复旦来香港然后也有在新加坡就是先听听你的观察或是想法关于我们那个时候小年轻的时候跟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想法或者说他们的焦虑是什么这样子哦
我读本科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没有现在这么卷就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内卷这个概念对但当时已经感觉到竞争非常激烈了就是当时已经是处于一种刚进大学本科我就要好好规划我每一年要干什么每一年就是要
做哪些社团活动参加哪些学生会要参加哪些比赛然后每一年的寒假暑假我应该怎样安排自己去把自己的简历积累起来就是我当时已经有这样的这么一个怎么说风潮风气和大家都会开始要去竞争自己的简历的那个感觉了但是还是没有像现在这么卷
我的一个观察是毕竟内地跟香港其实在读研方面有不一样的想法跟安排吧 correct me if I'm wrong 因为内地同学基本上会把研究生作为一个求职的
基础门槛这样子对所以在本科的时候拿到保研的这个资格就变得很重要所以我那个时候在北大的时候就发现基本上同学会很卷或者说很
很紧张成绩啊常常都窝在图书馆啊都是在争那个保研的名额或者说考 GMAT GRE 然后要去海外也是申研
的样子那那个时候我还记得寒暑假还会去新东方什么的有那些基金班补习班就是针对这个考研的那香港呢相对来说就是没有这个
研究生作为求职的那个敲门砖的这么一个要求所以大部分本科的同学都会选择先投身职场这样子那倒推呢如果内地是本科的时候要很紧张准备考研啊考研啊那香港的同学就相对会紧张他们的呃
实习的经验希望到他们大四的时候已经每个寒暑假都塞的满满的是不是不同的呃实习经验这样子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两地卷起来的不一样的卷法对我同意我非常同意你说的因为一个非常直接的观察就是在我在香港大学读本科的期间我能感觉到呃
内地过来的同学呢仍然是非常以成绩为中心就是以 GPA 为最大的追求基本上就是下课了周末了很多时候都是在图书馆里刷题为了卷出更好的成绩因为香港大学的那个给分呢就是他每门课能拿 A 的人数是有限的
所以你要是在对对对在这种有限的情况下你要能拿到 Agrade 就是 A 以上那其实那就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对
然后就像你所说如果是香港本地的学生他们没有那么的像内地学生在乎 GPA 他们会有更多的 social 社交活动然后 student association 这些活动因为上庄嘛就是香港这边叫上庄就是要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然后还有一些当这些社团里面的主委啦我们这个上庄的说法
对
对然后我觉得那个也很有意思就是那个他和内地的学生会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就是香港这边的上庄就是你组织一个学生社团其实真的就是你在做一个那种小的怎么说一个小的组织的决策者和领导人的感觉真的就是可能这一年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这一班成员全部自己去干
可以多讲讲一下怎么个官僚法吗因为我大概有概念就比方说如果是真的是全校的学生会或者说院里面的学生会其实对于那个同学日后如果想要进公务员体系或者说进这个团委的体系是会有帮助的但是其实也会有一些相
对而言轻松一点的比方说体育面向的或说慈善面向的或说我也有参加这个模拟联合国面向的那那些就还是会比较以搞活动为中心没错同意
反正各司各法这样子那我有观察到另外一个我觉得是内地大学跟香港的大学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我当中也有一年是回港大去做一个交换生这样子所以我在本科有
我在北大有上过课然后在港大也有上过课这样子那我觉得比较大的一个区别是内地的大学我不知道只是北大还是其他的大学也是这样其实相对而言是自由的就是你已经是大学生了所以那种点名啊或者说考勤啊或者说
点名跟考试这件事情占成绩的比例影响不会很大所以你有本事呢所有课你都敲敲好敲满但是期末考试你能考好呢
也就没什么问题所以呢在内地的话蛮多同学到高年级的时候就是大三大四的时候差不多是可以投身一个就是半年的全职的实习岗位或者是
或说很夸张一个礼拜进公司两三次这样子就差不多是 fully committed 的一个员工了因为课的方面其实不太会考勤这样子但是香港呢但是香港呢我蛮欣赏的一点但是如果以学生的角度可能就会觉得是有舒服有有有
舒服或者说有绑绑着他们的一点是关于其实香港的课蛮多情况是每周除了大班的授课之外还会有小班的 tutorial 对然后那个 tutorial 对然后那个 tutorial 呢很妙哦就是他需要你来
就是一个小组讨论或说一个小组研习班这样子之前就把老师布置的一些文案或者说 textbook
课本的哪张哪一节你应该是都念好然后都准备好然后再来 tutorial 做一个 present 也好讨论也好然后那个 tutorial 是要打分的所以基本上呢你要吗就是跟学校请假就是说我这整个下学期我都不付学费我都不上课了然后我要把我的毕业可能延半年
才有办法去就是做那种就是进夫 full time 的实习这样子对同意同意有的 tutorial 就是助教课呢它是那种习题课就是所以它也会算分也会算你的课堂参与度的那个讨论分的
对啊所以其实我觉得两地的大学的风气或者说那种教学的模式也是各有利弊啦因为刚刚说到港大或者说香港的大学有这种 tutorial 的方式其实它就是把整个分数呃
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确保同学其实不是只是期末的时候冲一冲而是在整个学期的差不多每周都有这个小组讨论去确保大家这个
对于知识的消化跟应用是整个过程都有非常贴心跟小班的指导这样子你想想看要安排成这么多个小组其实学校放的人力物力还要教室还要助教还要去偏这个班其实是很费劲的
所以同学看来是很舒服,就是很绑手绑脚,或者说非得要我切成小块,就是每一个小目标都达成,但是其实学校是费尽心思啦。对对对,你说的对。这么一想,确实 tutorial 是一个非常难得,就是真的是,
就是学校付出了很多让学生真的要就是抓紧抓紧学习节奏的一种方式
以及我觉得香港应该比较多做 project 吧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对啊本科不怎么也需要在内地的话做 project 顶多就是大家回家写一个期中的一个小论文还是怎样都是个人发挥和个人为单位为主的作业这样子哦
现在内地的大学也挺多以小组为单位的就是 group project 就是课程项目课程汇报很多也是以就是小组为单位的
对然后你这样一说让我想到就是本科的时候做 project 还挺有意思的因为我读的是商科嘛然后基本上是从本科的这些商科的这种课程里学习到我应该要怎样去就是怎样去穿穿衣服做一个
商科的这个商业人士就 dress code 然后还有就是怎样要就是做 presentation 怎样去做汇报做演讲然后小组分工然后大家各司所长然后也是因为这些的锻炼和培训所以就是商学院有很多那种商业案例比赛啊会那个分析
分析大赛啊这种比赛也都是其实跟课程的 project 还是挺像的对啊我觉得这个也是商学院的特别的重点吧如果其他文学院啊或者说工学院的同学就比较少这个面向的锻炼啊
其实我发现就是像工程学院尤其现在理科工科的专业因为计算机 AI 半导体的这个近几年来的爆发式增长其实很多人到香港来读这些专业他们也有很多 group project
然后我会发现我会发现理工类专业和商科的这个 group project 那个 presentation 整个方式真的是不知道是因为专业的这个带来的就是人群画像和性格的差异性真的是非常不一样的风格
怎么说等来听听我个人觉得商科专业呢大家就是从衣着到这个 PPT 到你的整个在讲台上的呈现
挺怎么说挺那种大家印象中的那种公开演讲或者是商业汇报商业展示那种公司职场的感觉然后我觉得理工类的这种课程演讲和汇报哇就是首先
衣着上没有什么要求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像那种大家印象中比如说扎克伯格乔布斯那种西逊牛仔裤那种纯色的那种衣服然后还有就是他们的演讲真的真的很实在很就是 down to earth 就是很脚踏实地的感觉干货干货对对对你知道商科
它很多程度上受行业影响是需要你把它包装一下要看上去 fancy 一些然后要让人很有代入感很有感染力然后要某种程度上是在给你画一个蓝图所谓的画饼然后理工类它真的是上来要给你讲它的 method
他的方法然后他是怎么做的然后他的数字他的数学统计然后他的那个最后的成果哇真的是很不一样的风格
对所以其实也很鼓励如果还是在读的大学生朋友们有这样的比赛啊等等的机会多多去参加因为这些技能不光是就是面试的时候会很有帮助
也其实现在创业的这个风气或者说在学校里面也有创业中心这样子的资源或者说创业比赛其实刚刚的这些 presentation 跟就是 pitching 的技巧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就是说到时候如果就是真的已经到要融资或者说 pitching 比赛这些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非常非常同意就是我在看一些理工类的这种无论是学校的课程演讲还是说比如说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创业公司的这些人的演讲的时候我会为他们感到有一些可惜是因为我觉得他们首先可能因为没有
经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是没有之前长期的这种尝试他们可能不太会展示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想法自己的 idea
会让人觉得有点 too dry 就是要么是太干货了要么就是 presentation skills 就是在演讲技巧和方式方法上会就是太怎么说太书面太教科书了然后就会导致会感觉到就是没有照顾到听众可能他讲的是真的是很专业很高精尖的东西但是你知道大部分
所以其实就是说知识面有时候要深
但是接触面有时候也要广就是你得要 know your audience 就是你很精钻在一个面向也好但是当你面对的群众或面试官或说等等的要记得他们是 layman 就是要讲的显浅易懂这样子是对
另外一方面我自己也会觉得就怎么说就是各思所长各自发挥自己擅长的部分因为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新闻就说创业家尤其是科技类的这种创业家
创业公司会面临一些什么融资困难或者是面对一些投资人和管理层的压力其实就是他应该要找一个很懂这些方面的一些商业的这种商务拓展的人才去帮他一起做因为大家的长途都不一样嘛还有就是在面对一些
国外外国的投资人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其实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西方世界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外资资本的这个 presentation 或者是个人公司的展示对我觉得这个在香港的大学还是能得到
比较就是多样性和国际化的锻炼的因为香港的大学里面就是来自西方世界或者说来自东南亚这些学生相对内地的大学还是比较多的那你就会面对一个多样性和更国际化的环境所以我就觉得不要老是跟就是自己
家乡比较近的同学抱团就是还是要走出舒适圈你要去面对这些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的同学
同意啊因为其实香港来说本科生的那个本地跟国际的比例之前呢是处于这个八成是本地学生本科生然后两成是海外学生那当中这 20%呢又在中间剖开一半 10%是来自内地澳门台湾的
然后剩下的 10%呢就是给一些老外啦就是海外人士这样子那随着就是香港政府就是有开放就是也是抢人才嘛也是吸引就是海外人才来香港升学啊然后发展事业啊这个比例呢就会扩展到 60%六成是本地学生
然后四成呢会是海外学生那以公平的原则呢还是妥一半就是两成是内地台湾澳门的同胞然后剩下两成呢是海外的学生所以呢这样会进一步把香港的本科生的
这个学生的国际化面貌再进一步推的更国际化了所以刚刚像你所说的既然如果有机会来香港升学的话就不要抱团抱得那么紧哦就是还是争取机会跟本地的或者说跟海外的同学有多一点的交流啊交往啊交朋友啊是的是的哎
你这段话让我想到好几个点一个是我发现今年开始香港的大学本科的申请时间线基本上跟美国英国本科的申请时间线很像了就是很明显的就是大家全世界的本科名校们他的这个时间线都画的大概是一致的然后就是全世界都在抢人才对
然后你刚刚讲到那个学生比例的时候会让我想到就是香港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文化就是住 ho 就是住学生社堂学生宿舍
然后呢这个学生宿舍呢并不是保证你每年都能住的是你要参加这个学生宿舍的一些自己的社团活动或者是文艺会演唱歌啊或者是体育这个活动球类的比赛你才能够就是相当于
一个积分制就是你参加的这个次数多了然后呢还要下一年如果你要继续申请住在这个户住在这一栋学生宿舍呢是要面试的然后会给你你手上有个活动比赛的积分然后还有一个面试的分然后这个面试的分还没结束哦还有你原来住的这一层楼的其他同学一起给你打分你希望这个同学下一年继续住在这里
所以它是一个就是非常非常社会化的一种形式在我现在看来因为当时我可能不太能理解当时我在港大读本科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内地生思维的我会觉得啊
我一个内地人到香港来度大学还不让我有学生学校宿舍住还要让我在住上面发愁然后还要就是搞这么多活动比赛来分散我的时间精力然后还要团结同一个部门
同一层的同学不然的话下一年都没有学生宿舍可以住但我现在想来它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社会化的一个让你提前去适应的一种方式就是因为大家走入职场开始工作之后其实你身边的同学同事你这一层楼的同事对你的评价其实是很重要的然后你也是在
如果要在一个公司能够深耕下去其他部门其他团队的这些同事关系也是很重要的那其实很多大公司它也有自己的体育这个球队这个不同的 sports team 然后也有一些公益
就是为了让员工之间不同团队的人他的凝聚力更强能够就是在不同层面上都能够聊上来而不仅仅是大家平时就谈工作所以我就觉得说这个还挺不一样的然后我觉得这个香港的社堂文化住后的文化也会让大家有一些就是更多的跟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的接触面
其实我觉得刚刚听到你说这个住宿舍要用一个基点积分还要面试的制度我作为一个香港人只能呵呵苦笑一下这个就是香港这个
没有地的问题我们对外地学生也很亏欠其实外地学生应该已经比本地学生有多一点优先权或优先考虑在住宿舍的这个部分
然后本地生呢他也是要同样的有这些积分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他在香港本来的住处离学校有多远因为有时候有些地方如果一个头跟一个尾在香港的交通比方说一个在天水围然后一个在呃
西贡清水湾或者说这个教育大学等等的有一些也是在传门那些比较偏僻的地方那如果真的从一头到另外一头也可以一天坐车来回要花到三个小时对 没错
对一个 1.5 小时这样子所以就是说本地生也是同样的会要被这些评分制度去审核所以其实现在的大学它针对
或招海外学生也在头痛住宿的问题所以都一直在建新的宿舍或甚至在寻找一些不在校园范围里面的地方去去去
建这个学生公寓比方说这个都市都会大学就前身公开大学现在升级改称这个都会大学在红龛就是有一个新的宿舍这样子那他的校园是在和文田这样子所以我们其实也很头痛这个不够地方住的问题啦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就是
有地方就闭着眼就可以住了也不用搞那么多花样那我也可以分享一下我觉得
我那个时候在北大住宿这一块也是蛮有趣的经历啦因为我是选择住在本地生的宿舍我没有住在留学生公寓所以条件呢相对是刻苦一点然后四个人一间然后上下铺这样子然后那个时候还没有
每个宿舍楼里面有热水的洗澡还要去公共灶堂去洗澡然后冬天的时候呢女生长头发嘛洗完的时候呢稍微擦一擦干再骑脚踏车回宿舍路上头发就结冰了哇塞是不是很有画面对
就这个刻苦的程度啊然后但是到大三大四就商队的宿舍也有这个升级改造的方案就是每一层开始有一个就是小的每一层的小的公共照堂这样子那大家就终于不需要长途跋涉的去一个宿舍以外的公共照堂去洗澡这样子
对啊所以我拿这个来说是你那个积分应该不能 complain 了吧哈哈哈哈对你这么一说我确实觉得就是香港 at least 我觉得港大的住宿环境和条件比复旦还是好很多的就是嗯首先我觉得他是同一层都是有不同背景的人就是你可以接触到香港人嗯
韩国人然后比如说一些国外的加拿大美国来交换的或者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同学你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下面的人然后我很感谢的是我至今有一些
交情很好的 local friend 就是香港本地朋友都是因为当时一起住 hall 同一层大家都比较熟了然后甚至工作和事业上都还互相有帮助的同学都来自于我的 hallmate 就是来自于我当年在港大住 hall 的这些朋友然后你刚刚讲到洗澡这些事情就让我想到当年在福旦也是这样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靠那真的是要去公共澡堂那真的是没有没有经历过那 at least 港大这一点还是比较比较好的就是他呃每一层他都会有一个就是有那种隔间的那种可以淋浴的地方对是非常在乎 individuality 就是非常在乎你的个性化和你的私密性的对
对啊,所以我不知道啦反正就是说我从香港过去的我觉得我心脏是够强大以及这个思想是够开放然后去公共教堂中间是没有隔间的哦对,实在是
但是我觉得这个也很好笑就是就是呃至今如果那个见到一些之前在复旦呃的的那个女女生同学们她会很随意就觉得哎呀没事了我们就是就是现在大家见面也不会化妆也不会搞得特别 fancy 大家都会说哎呀没事了当年我们都是坦诚相见过对啊你有什么是我没见过的对对对
对所以其实其实现在看起来也是很美好的回忆尽管就是可能条件比较艰苦然后港大虽然这个积分制什么的一开始也会觉得很不适应很折磨但现在都是美好的回忆而且也就是因此而结缘认识了很多朋友对啊
好的那现在我觉得就是毕业也蛮多年了嘛我觉得就是大家就是在求职啊或者说
呃就是在升学的这些呃规划或者说想法都跟以前蛮不一样的就是一个说更卷了然后二个我觉得好像呃也是 correct meif i'm wrong 其实羊群心理这个事情本来就有但是我觉得以前呢好像相对相对开放或相对呃
也不叫 risk taking 就是就是說我覺得跟
跟现在比我们当本科小孩的那个时候就是在考虑第一份工作或者说以后要干嘛我觉得是比较发散性思维就是各行各业可能做媒体可能就是去海外等等的都或者说自己干都可以但是现在我觉得可能经济不景气吗还是说大家都比较
比较不敢冒险就那种羊群心理或是人云亦云大家都说去银行好那我就跟吧我也去考这个银行的 graduate program 等等的好像比较不敢于或说没有那么的个性鲜明就是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样子
现在可能一百个人都只有一两个样子对你觉得呢同意同意就是确实会感觉到现在的经济环境会让大部分人选一个比较稳妥的这个职业选择
就可能跟这个家庭期望也有关系我觉得内地的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还有就是大家都比较的望子成龙就是大家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然后这样的话父母也会比较放心我觉得跟这个也有关系
那尤其现在这两年经济不好呢很多人都会考虑什么考工啊公务员然后比如说去国企然后去一些比较稳定的岗位就是比之前要更抢手竞争更激烈了嗯对啊一方面是这个
希望安稳或者说希望就是大家都说那个好又都跟着大大群众对对对那另外一方面那另外一方面因为我现在也会要雇团队就是也要请人啊用人啊这样子那我的另外一个观察就是大家都比较毛躁或者说比较心急
就是有时候可能在一个岗位做满了一年或做满了两年已经要鼓掌了就是还没走 还没上岗对 那这个就是其实怎么才算 jumpy 就是说怎么才算就是一个合适的 duration 在一个岗位上就是
有學到東西然後也有給組織單位做好你的貢獻然後是一個就是在 CV 看起來是一個可靠的員工那個也是我覺得那個那個 cycle 或說那個時間
越来越短 越来越短因为我自己是职场新鲜人的时候被教育的是你在一个岗位最起码做三年吧三年三年多一点然后再换下一个这样子会比较稳妥
但是现在收到的 CV 基本上就是一年啊或两年啊没错要共谋或者说要有一些不一样的对你觉得呢我同意我非常同意我自己其实有时候也会有同感就是我觉得一开始的时候刚工作可能
就是怎么说呢可能工作没有那么久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不是因为这个公司有什么不合适我的地方这个职位有什么不适合我的地方那我换一个地方会不会就更好
然后我现在已经看开了这个问题是我觉得如果我自己的心态没有调整好如果我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没有调整好那无论去到哪里可能都不会太好因为每一个地方它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一个职位也都有我喜欢的和我不喜欢的部分
那其实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就是你要去 balance 你要去选择你到底要选哪些是你喜欢的一定要有的东西那哪些是你可以就是通过一些方式方法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你不喜欢的那些部分因为没有完美的工作也没有完美的公司
更加不要去希望什么老板和同事能怎么样我觉得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觉得我觉得你说的太棒了因为我有一句话也算是座右铭吧但是就是呃叫做
色體只會不停的重複對直到你學懂為止對就是老天爺呢會不停的重複給你同一封對
假如是这个人事关系人际关系或者说假如是迟到假如是反正你会常常遇到同一个坎就是包装成不同的情境问题的核心课题的核心其实都是一样的没错我太同意你说的了直到你这题就是终于交代比较满意的对
对会了学会了满意的大卷那他就会再升级打怪给你一个更难更新的课程对这样子所以就是我很同意你刚刚说的其实每一个工作不可能有完美的
这个工作可能老板好,但是员工工资稍微差一点,那你去到一个工资高的,那他对你的要求又更高,或者说下班的时间就更晚。所以就是每个事情都是要这个叫什么,就是要在家去,那个词叫什么啊?
取舍有舍跟有得这样子没错没错就是像你刚刚所说的如果自己的心态或说自己的能力没有在同一个岗位上已经得到很好的学习跟锻炼然后因为一些呃
不喜欢的原因或是因为哦外面刚刚好有给出一个更高一点点的工资就走了其实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是的是的嗯你刚刚说到就是学生会比较着急或者就是急于求成其实其实我哎我跟你说我最近也有这种感受你知道为什么吗就是最近看到就是
就是比特币大涨就是涨了很多又创出了新高涨到超过了 9 万美元一枚 Bitcoin 然后我看到有一些人因为这个 R 就是可能赚了他一年的工资一年的收入然后我就会有一种我自己在干嘛这种感觉
我觉得是这个时代就是你看到的那些造富的突然暴富的神话
它永远在新闻中都太多了就是一波接一波的浪潮就是从一开始的互联网的浪潮创业的浪潮然后到 AI 半导体然后到 crypto 虚拟货币就是这种东西是新闻媒体最喜欢写的然后这些新闻和消息每天充斥在你的生活中然后你经常会看到跟你年纪差不多的人突然
一夜之间跟你就就是已经已经不一样了就是确实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就是我我最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很多人会觉得哇感觉这一年白做还不如去买几颗比特币哈哈嗯
毕竟就是投资有风险对对好像那个教育广告还是教育节目那样那就像你所说的其实只会报好消息对那如果那些就是在股市上或者说这些虚拟货币上输得很惨的人然后输到金价荡产跳入自杀那些个例就不会被报导
对所以其实我觉得人各有志啦就是参加这些投资的活动当然可能钱来得快也可能去得快同时就是要
要有做这个投资的功课咯就是要不然就是只是在这些升升跌跌浮浮沉沉之中跟赌大小是没两样的对对对其实我说这一点是我觉得会对现在的职业选择也会造成影响就是很多人做职业选择也是在跟风口
那其实跟风口你就不知道这股风你能够趁这股风能够沉多久对就是现在你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时候很多时候东西都是一崩就都崩了这样子是的是的
而且就是会有一种很多人很迷茫然后永远在追寻着热点然后永远是在转换不停的在换但是其实并没有在一个地方一个领域深耕下来因为我自己是觉得其实大道至简就是很多身份很多工作这个职位它的这个底层的道理和原理是相通的
那么其实在一个地方如果你能够真的是长时间有所积累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打通的对啊就是我们到后面好像真的很
我不知道鸡汤啦,讲大道理那样就是后期勃发嘛,就是你一直都在练功一直都在练这个基本功那就是用在有朝一日这个刀口上或者说机会来了就感觉就是你刚刚说的跟我现在想说的就是说与其一直去
追著或找尋那個機會或那個風口或說那個爆發點倒不如是在 cultivate 在自身的基本功的上面然後機會其實是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所以当你准备好了那个机会也就会应运而生反倒是你天天都去盯着那些机会但是忘了去练基本功好了给你搞到一个机会你准备好了吗是的是的是的对那你看到的现在的学生还有什么特别焦虑迷茫就是特别恐惧担心的点吗
我觉得就都一样吧就是比较咯因为会跟同同同学或同居民去比较然后这个比较当然如果是成绩来说都在同一个怎么说一个
就那個基點四分滿分就都在同一個基礎上啦然後拿來比這樣子其實也是徒增自己的壓力這樣子但是我想說的是在學校你可以用這個基點來比但是到了去就是考慮自己要做怎麼樣的職業就是職涯規劃你真的沒有必要去比因為那個基點基數跟那個範疇
其实都不一样没有比较的需要但大家还是会很焦虑的就是我跟其他人比较我做了几份实习然后我实习的那些公司的名气跟光环怎么样然后就变成都很被
怎么说感觉是被其他人挥着走而不是真正的去思考我现在的 A 点在哪里我要去的 B 点是哪里那如果其实别人的地方是 C 点你要去的是 B 点所以两个方向是完全不一样那你越努力就越走得离你的目标越远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很可惜的
对的对的我同意我非常同意你这个让我想到其实我在大学时候也会很容易因为别人获得了什么成就而感到 peer pressure 感到同辈压力我觉得是因为在那个年龄段其实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你就很容易把身边人的这个人和事当做你的参考标准当做你的参考系
然后其实你有很多选择你每个人都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去更大的世界但是因为当时的年龄心理不够成熟以及所处的环境会让你觉得世界上是不是只有这么多选择我是不是只能走这几条路会有那样的感觉然后还会让我想到就是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再包括
后来有一些人就是学弟学妹找到我其实很多人都是通过 link in 去领英会看就是你的同龄人或者是你比你大几岁的师长师姐学长学姐他们的 career path 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样的这也是大部分人会产生比较和嫉妒压力的来源
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会干这件事情一方面我是好奇就是说这个职业路径应该要怎么走这个职业还可以做哪些转换还可以有哪些更多的选择那另外一方面呢也会给自己造成这种
压力吧就会觉得啊有的人升值比较快或者是有的人他立马就跳去了更好的平台嗯也会导致一些压力的来源但是我现在已经完全看开了这件事情就是前段时间吧就是疫情的时候就是你知道在家闲着没事然后
在 linkedin 上搜了一圈就是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我以前看的那些同学的名字了你知道吗就是我想了半天我说我当时好像 follow 过几个我觉得还就是我自己觉得还挺欣赏的同学或者是学长学姐的那个 linkedin 的然后我完全想不起来这些人的英文名叫什么了我应该怎么去搜
那其实我就说明了我完全已经没有在以那些人作为参考或者是以那些人作为一个标准基准模板去想而我完全是在走自责路了然后另外一个分享是因为我也工作了一段时间了然后我的同学也都到了中层以上了然后我会发现就是很多人在 linking 上面在领英上他的
education 教育背景和 career 这个职业经历真的就是大家眼中的精英非常的光鲜亮丽但我跟他个人接触的时候我能看到这个人他
过得并不开心或者说他自己也处于一个非常迷茫焦虑的阶段然后也不知道要什么然后再包括很多人觉得他一直在一个大公司待了很久没有动然后升职也很平稳但有些人他真的是因为
他不知道他还能去哪或者是他也懒得动了就是他在一个地方久了他也懒得动了所以其实你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那些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迷茫焦虑他们也有自己的 concern 他们也有自己的担忧害怕也有自己很多不知所措的地方就每个人在社交网络社交平台上展现出来的肯定是好的那一面肯定是让别人看起来
开心成功光鲜的一面但是很多事情你真的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不是他想要的以及他的这个东西是不是你想要的你是不是真的要去 follow 他的道路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就是与其一直就是眼看别人还不如收回来去看自己对以及就是还是很老土的所谓的什么南海政策或说不走平凡路都是有它的根据的因为我前一个礼拜有去听一个分享的讲座也是一个 requirement 的讲座嗯
那那个来招人的人呢他就说他跟在座的同学一样是本科生的时候他去问教授说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你有什么建言给我吗
这个老师就非常的睿智他没有给出一个具体要干什么职业或说具体要干嘛但他就用一个图表就是说我们画一个 X 轴画一个 Y 轴然后把你去考虑一下有什么点就是有什么地方是会在这个 X 轴 Y 轴这个 port 的右上方的
右上方是什么意思就是 X 轴也是很高的地方 Y 轴它也是处于很远很高值的地方那如果你找到这个点就是增长是高的比方说你选的那个职业的市场它是爆炸性增长的比方说东南亚比方说可能之前的
内地现在有点放缓了之后可能会再谈回来就说你得要选对一个 market 那个 market 不是已经饱和的那个 market 是 exponential 就是还在爆炸性增长然后那个业务
業務也是就是比方說 e-commerce 或者說你剛剛說的一些 ai 啊他都是在一個有潛力就是往上增長的以及你這個人的競爭對手就是不是很多人都願意
投身这个行业或说没想到哦原来我可以做这个因为大家都太忙去跟着别人了对跟着别人走别人的路所以可能一个 Bank 的呃
MT 的 application 可能有上千个 applicant 但是有一些可能小一点的出唱公司他不那么的知名但是你在一些校友聚会或说在一些场合一些比赛他当评委然后你们认识了然后你知道这个人的实力他也知道你作为一个小伙子的实力
看對眼了然後這樣的一個職場規劃的這樣子的一個職場的起點有可能會變成一個意想不到的就是爆炸性的增長
到时候就是像你所说不像那个 bitcoin 那么夸张但是你在一个初创企业你被一个创始人看中了你跟他一起拼事业我相信三年之后你回头去看那个当了
銀行的 MT 的人來比你的收穫跟你的工資跟你的視野都會是不一樣那問題就在於有沒有這個膽量跟這個視野或說去尋找這些比較少人
看上的机会这样子是的是的是的我同意我觉得就是任何问题还是要回到自己本身因为面对自己是最难的其实很多时候其实看别人容易但是你真的要回到我自己本身我自己的这些问题其实是更难的
其实讲到最后就是每天一睁眼你还是比较愿意去上班的这个就是一个每天的灵魂拷问啦真的我看我们今天就聊到这边吧好的好的太长大家会觉得我们啰嗦了不会不会不会
这期播客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者评论请给我留言如果你觉得聊天内容对你的朋友也有帮助请转发语音给你的朋友可以在任何音频或者是音乐的播客 podcast app 搜索能量棒就能找到收听订阅这个播客也请你在你的播客 app 里给这一期点个赞哦
也可以加我的微信 yuhxyz 加入公号读者听众群我们下一期能量棒再一起充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