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66. 香港VS内地内卷出口:大学打怪装备→职场迷宫

66. 香港VS内地内卷出口:大学打怪装备→职场迷宫

2024/11/20
logo of podcast 能量棒|原四分之一危机

能量棒|原四分之一危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宇和
青雅
Topics
宇和: 我在复旦大学本科期间就感受到了激烈的竞争,那时大家就已经开始认真规划职业发展,虽然还没有‘内卷’这个说法。现在看来,当时的竞争压力与现在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青雅: 内地大学普遍将研究生学历作为求职门槛,导致本科生为了保研而竞争激烈。相比之下,香港学生更倾向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更看重实习经验的积累。 在香港大学,内地学生更注重GPA成绩,而香港本地学生则更参与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上庄’)。香港大学的‘上庄’活动与内地学生会不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香港大学的教学模式与内地大学也有所不同,香港大学更注重课堂参与度,采用tutorial小班课模式,通过分块评分,确保学生在整个学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香港大学的课程项目更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presentation技能。商科和理工科的课程项目在演讲汇报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商科更注重商业展示和演讲技巧,理工科更注重方法和结果的呈现。 香港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学生有机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拓展视野。香港大学的宿舍文化(住hall)也强调社团活动参与和同学评价,提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香港大学的本科申请时间线与欧美大学趋同,体现了全球高校抢夺人才的竞争。 青雅: 现在的大学生求职更趋于保守,羊群效应明显,个性化选择减少。经济环境和家庭期望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很多人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高的工作,例如考公务员或进入国企。 现在的求职者更心急,跳槽频率加快。我个人认为,无论去到哪里工作,如果自身心态和工作方法没有调整好,都可能不会太好。每个工作和公司都有其优缺点,关键在于平衡和取舍。 媒体报道的暴富神话容易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导致职业选择受风口驱动。追逐热点容易导致职业发展缺乏积累,不如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机会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与其追逐热点,不如提升自身能力。 大学生普遍存在同辈压力和比较心态,容易迷失方向。与其盲目比较,不如专注于自身目标,规划清晰的职业路径。社交媒体上展现的往往是成功的一面,容易造成误导。职业规划应注重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的结合,选择有增长潜力的领域。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的大学到职场地图长什么样?每条路有几个出口?每一关的技巧、装备怎么获得?每一条小路都各有乾坤?本期嘉宾清雅是普通话超好的香港人,本科在北大,一直在香港做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她的分享非常真诚接地气贴近当下! 章节速览 l 03:08 内地与香港就业差异:内地同学普遍把研究生当作求职基础门槛,香港学生则更倾向于本科毕业就先工作; l 06:10 内地学生与香港本地学生的学习与社交差异:上庄(加入学生社团); l 08:45香港本科教学特色:tutorial助教小班课; l 13:30 在香港从小上学,就要做小组项目; l 14:40 商科与理工科课程项目在演讲汇报、技能训练、风格方法上的差异; l 17:30 跨越文化与教育背景,与国际学生交流; l 22:00 香港本科教育中外学生比例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l 23:40 香港本科申请跟美国本科申请 拉齐时间线抢人啦; l 24:10 香港本科宿舍文化:住hall,为了下学期有宿舍住,要付出多少? l 29:00 北大复旦住宿洗澡体验:) l 33:30 当前学生求职的羊群效应、随大流、更保守了; l 36:30 年轻人对快速晋升 VS 稳定性的矛盾心理; l 38:00 无论换到哪里,都可能面临相似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重复的问题; l 41:30 常被媒体上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所影响,导致职业选择受风口驱动; l 44:20 永远追寻热点,永远期待诗和远方,却过不好当下; l 46:20 怎么从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比较心态中走出来? l 49:00 社交网络上,大家只会分享光鲜亮丽的一面,你并不知道他们身处其中开不开心; l 52:30 鼓足勇气,保持胆量,扩大视野,即使没有路了,把墙拆了,还能往前走一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