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28.在巨变的时代里,日常生活叙事是唯一的答案吗?
01:49:19
Share
2021/8/6
展开讲讲
AI Chapters
Transcribe
Chapters
初到西宁的魔幻体验是什么样的?
超短片:如何通过形式感强的创作捕捉当下?
五分钟内的创作:限定如何带来更大的自由?
《让我们相爱吧》:监控视角下的日常是什么样的?
《寻找Noel》:私人影像记录如何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就像某种果冻》:知识分子气的喃喃自语如何呈现?
《捉迷藏》:三屏的形式与内容如何完美结合?
《今天去哪儿?》:AI视角如何贯穿始终?
大银幕上看自己作品:大屏幕与创作设备背离带来的奇妙体验是什么?
创意来源:手机‘放大器’功能衍生的视角和故事是什么?
短片和长片的区别:能拍短片一定能拍长片吗?
五分钟的创作增添了哪些难度?
《捉迷藏》的三个时空、三个视角、三个屏幕与故事本身是如何结合的?
《今天去哪儿》AI声与人声的选择;中年男人唱《爱你一万年》26遍的趣事;全片贯穿的AI视角是如何通过细节呈现的?
低成本‘近未来’如何实现?短片里的科幻,不把科幻当世界观用,而是把科幻当想象力用
电影的‘日常’是对日常的改造,观众依据自己的经验定义‘日常’
长片和短片在创作序列中的位置
作家盖特立斯在今天可能会拍《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杨超导演解析‘土味混剪’,拍摄者未必有意识,但观看可以是有意识的
《加缪手记》和笔记软件的相似性;罗兰巴特在今天可能会把《恋人絮语》写成微博
成熟创作者观看民间日常作品也会获得极大的滋养
超短片的形式让海量创意得以更低成本的呈现,对于观众来说打开也没有负担
王老师甚至想携猫参加明年超短片大赛
Shownotes
Transcript
No transcript made for this episode yet, you may request it 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