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39 #与步朝霞谈门罗及女性主义 努力争取“自己的房间”

Vol.39 #与步朝霞谈门罗及女性主义 努力争取“自己的房间”

2024/6/3
logo of podcast 历史学人

历史学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步朝霞
许知远
Topics
许知远: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以其对女性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而闻名,展现了女性生活丰富、动荡、戏剧性且真实的一面,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她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并为女性争取权利的进程提供了精神动力。 步朝霞:门罗作品的非凡之处在于其对女性日常生活和细腻心理的精准刻画,超越了以往小说对女性刻画的局限性。她作品中展现的爱在不同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打破了人们对爱的简单化和模式化理解,促使读者更深入地思考生活。门罗的写作风格可以被描述为“非教条的女性主义”,她不带道德评判地呈现女性生活,引发读者思考,并尊重女性个体的选择。她作品中体现的女性独立和尊严,也打破了社会传统思维对女性的定义。门罗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形象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超越了时间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让读者在她的作品中看见自己。 她对女性日常生活和细腻心理的描写,以及对爱在不同关系中复杂性的展现,都超越了以往小说对女性的刻画,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深刻反思。她不带道德评判地呈现女性生活,引发读者思考,并尊重女性个体的选择。她作品中体现的女性独立和尊严,也打破了社会传统思维对女性的定义。门罗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形象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超越了时间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让读者在她的作品中看见自己。 作为译者,我将自身经历与翻译作品联系起来,认为坚持自我价值和追求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主题。从事翻译工作的动力,一部分源于与学生的交流,她希望通过翻译作品给予学生支持和力量。 步朝霞:门罗作品中展现的女性生活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超越了时间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门罗的写作并非以说教或传递道德准则为目的,而是呈现她所观察到的生活真相。她作品中体现的女性独立和尊严,也打破了社会传统思维对女性的定义。门罗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形象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超越了时间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让读者在她的作品中看见自己。 她对女性日常生活和细腻心理的描写,以及对爱在不同关系中复杂性的展现,都超越了以往小说对女性的刻画,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深刻反思。她不带道德评判地呈现女性生活,引发读者思考,并尊重女性个体的选择。她作品中体现的女性独立和尊严,也打破了社会传统思维对女性的定义。门罗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形象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超越了时间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让读者在她的作品中看见自己。 作为译者,我将自身经历与翻译作品联系起来,认为坚持自我价值和追求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主题。从事翻译工作的动力,一部分源于与学生的交流,她希望通过翻译作品给予学生支持和力量。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加拿大著名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5月13日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去世,享年92岁。当代短篇小说大师门罗用一个个普通故事向世人展示了女性丰富、动荡、充满戏剧性而又异常真实的生活,让不同背景的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认为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不仅指物质实体,更意味着广阔的精神空间,影响深远,也激发和鼓舞了女性作家。从简·奥斯丁、弗吉尼亚·伍尔夫,再到爱丽丝·门罗,女性现实世界的生活进入了文学视野,追求独立、成为自我的精神一步步地被申明。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门罗作品《木星的卫星》的译者、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步朝霞老师一起聊聊门罗以及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启发。 00:23门罗笔下微妙又复杂的情感

04:56为什么会选择翻译《木星的卫星》?

05:48门罗作品的非凡之处在哪里?

07:56从简·奥斯丁、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爱丽丝·门罗

17:11如何兼顾家庭主妇和作家?

21:41不带道德评判,呈现女性真实的生活

29:25活出自我的坚持以及被看到

37:27女性主义在中国

39:14 女性作家了解女性生活,说出女性想说的话

41:38我们在阅读作品中被塑造

45:07门罗所理解的真正的生活是什么?

49:53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和肯定自己

53:02 在日常生活中发出女性的声音

55:26 女性主义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辨

01:00:20【片尾曲】Joni Mitchell《Both Sides Now (2000)》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爱丽丝·门罗(1931-2024),加拿大女作家。代表作有《快乐影子之舞》《逃离》等,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潘玉良(1895-1977),中国近现代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英国小说家,著有《夏洛特·勃朗特传》等作品。

德博拉·利维(1959-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作品有《游泳回家》《自己的房子》等。

上野千鹤子(1948-),社会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作品有《厌女》《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等。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作家、电影编导。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1941-),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心理分析学家、女性主义者。

李娟(1979-),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有《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

李银河(195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社会学家。

|本期音乐|(按照播放顺序)

Philip Glass《The Hours》

Joni Mitchell《Both Sides Now(2000)》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与主播互动。

另,历史学人听友群已经开放,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号owsfoundation2016,邀请您进入听友群~

|关于「历史学人」|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制作人:何勿思

编辑:白水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监制: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