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建军在2013年结婚后回到江西宜春,之后在当地报社工作。2017年,他为了攒钱和充电,再次回到北京工作五年,计划在2022年回到宜春继续做自媒体。
2016年,辛建军第一次创业做非遗文化内容“觅器”,成为头条号文化领域前2%的账号。但由于手工艺品难以规模化生产,电商尝试失败,最终遗憾收场。
辛建军认为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应注重真实性,避免过于精美的宣传片风格。他强调内容大于形式,认为短视频平台已经将审美带入了一个更真实的时代。
辛建军曾经是技术乐观主义者,认为技术进步会带来社会效率的提升。但他现在认为,传播环境日益圈层化,真理并非越辩越明,技术自由并不一定能带来绝对的美好。
辛建军观察到,小县城的电商直播往往“靠天吃饭”,依赖平台的流量分配。直播电商在乡镇被过度神化,但实际上,真正赚到钱的人往往是通过季节性走播和维护链接来实现。
辛建军发现,许多非遗手艺人并不排斥机械化生产,尤其是那些能够减轻人工负担、提升产量的机械化方式。例如,做夏布的师傅正在与高校合作研究机械化生产。
辛建军认为,内容创作者的协作是理想状态,但现实中,许多内容创业公司因为资金压力不敢招人。个体户模式更适合那些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的创作者。
辛建军不后悔学新闻学专业,认为这段经历让他获得了内容的组织能力和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他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闻业的衰落也与经济环境变化有关。
有媒体对辛建军的报道,用了挺浮夸的噱头:放弃北京50万高薪,回农村抢拍传统文化,让不为人知的铁器、扇子和夏布被网友抢购。
在和《职场人类学》聊天时,他说庆幸自己一路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辞职进媒体的时候义无反顾,要赚钱的时候也说干就干。赚不了大钱,但活得开心。 辛建军是江西宜春人,2009年从华中师大新闻学专业毕业后来北京,第一份工作是在搜狐畅游的市场部门,收入不错,但他仍想做新闻,于是转而投身媒体。
2013年,他成家结婚,回到老家,在当地报社工作几年后,2016年开始第一次自媒体创业做非遗文化内容“觅器”,成为了头条号文化领域的头部账号,但却遗憾收场。
2017年,辛建军选择来再回北京。这次目标明确,就是赚钱。五年时间,在极客公园做记者,做老板助理,又去到互联网公司做公关。
攒到一些钱后,2022年,他再次回到宜春,重拾“觅器”,同时在北京兼职。
宜春与北京,手艺人与内容人,辛建军找到了交点。对于非遗文化,以及被算法冲击的农村和农业,他有自己的观察。
一、北京与宜春的双城记
01:04 武汉上学,毕业来北京进了搜狐畅游,后来做财经科技媒体。现在北京有一份兼职,同时在江西老家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觅器”。三农领域其实是内容的富矿。
07:15 2016年第一次做“觅器”,就已经做到了头条号文化领域前2%的账号。做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去迎合爆款模版,反而能积累更多的用户信任。但涉足非遗电商,自己还是天真了,因为手工艺品难以规模化生产。
15:50 第二次创业再做觅器:提升拍摄技术,更多地将手艺与地理、历史及文化结合。 二、拥抱更真实的视频时代,拒绝精美而空洞
18:07 自己相比专业TVC团队的优势:内容大于形式,而不是一上来就关注灯光画面等技术细节。短视频平台好不容把我们的审美带入一个“更真实”的时代,就不要再回去精美而空洞的宣传片时代了。
20:55 传统媒体人转型路上,需要接纳技术所带来的进步。越是专业的内容人,就越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吸收了解各种内容形式。
三、真理并非越辩越明:一个技术乐观主义者回归现实
22:15 你是个技术乐观主义者吗?以前是现在不是。传播环境日益呈现出圈层固化的格局。大家对于和自己不同的观点,要么批判,要么忽视。
24:32 在小县城里,过具体的生活,让我可以保持乐观。在虚拟的环境里的讨论,真理无法越辩越明。网络辩论只会各自强化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会贴出一堆堆自己有利的材料。需要在真实世界去听、去看、去感受。
26:36 在特定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有一部分人认可,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受“选择比努力重要”这一观点的影响,我们总是疲于奔命,担心自己选错了。大多数人要想过得更好,发挥长处才是最佳策略。当然,短板不能致命。
四、小县城里的电商直播,很多时候靠天吃饭,算法就是“天”
29:14 以前去农村拍摄,村民们会警惕。现在,去村里拍短视频,大家会主动问我是否赚钱。在他们眼里,做短视频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县城里已经流传着许多直播带货的致富传奇故事。直播电商在乡镇甚至有被过度神化的嫌疑。
35:47 那些在农产品直播电商中真正赚到钱了的人:根据时节去不同的地方走播,注重维护链接。直播技能都是土方法摸索出来的,更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而不是靠什么电商培训。
38:28 算法对于农民们来说是黑盒,他们测不准何时会有流量。有一对夫妻,零粉丝开播,每天播超过12个小时,第一个月赚了4万,第二个月就不行了。他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重点是抢占先机。
41:24 做农产品电商如何获取流量?大家更像是“看天吃饭”,这个“天”就是平台。也许某个品类开播的早,平台就会给一定的倾斜。另外,大量的流量来自于拉长直播时间。—— 但这纯属个人观察。
44:21 直播带货“靠天吃饭”是不健康的。互联网大厂白领们一次开会的结论,也许就可以影响许多小商贩的生计。平台流量分配规则的一次改变,就会带来一连串的产业连锁反应。互联网大厂人需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48:47 看到数字背后的产业和人,才会真正明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意义。当流量过于集中在几个平台,需要思考如何建立更好的利益沟通协调机制。
五、直播带货让高值手工艺品处境更难,有非遗手艺人其实希望拥抱机器化生产
50:42 景德镇的直播带货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做精品做高客单价产品,还是走量做廉价品。对于高客单价的精品陶瓷,私域也难以发挥价值。必须要多平台经营。
54:30 宜兴陶瓷商家明显感觉客单价在下降。在增长承压之时,是把利润分给主播,还是自己建立品牌?
56:16 非遗手艺人其实并不排斥机器化自动化生产。做夏布的师傅正在跟高校合作研究如何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手艺人希望能够用机器减轻人的负担,提升产量。
六、不管是内容人还是手艺人,要形成分工协作产业链,需要有产业规模做基础
62:04 “有文化”的人做直播带货很难火。直播的基本盘还是“找乐子”。如果想靠纯内容赚钱,可以考虑直接面对用户来收费,以专业度和三观来吸引用户付费,UP主“食贫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70:05 “内容个体户”通过协作来创造更大的价值是理想状态,但是现在内容创业公司不敢招人,想到要给员工发工资就觉得压力大,很多事情会被束缚住。一个产业要形成分工协作,需要有经济基础。盘子太小的生意没办法进行现代化的分工协作。
74:01 不后悔学新闻学专业。内容的组织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做媒体给自己最大的收获。小镇青年的身份让自己可以更好地做乡村和一线城市的连接者。
78:33 不管是新闻业,还是非遗传承,我们都需要面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