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好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骨抚而游》我们这期节目又要来聊综艺了因为最近我们 Sanna 和很多听众朋友一样都在看脱口秀节目脱口秀节目应该停了两年吧
在这个期间呢此前积累了大批粉丝和人气的脱口秀演员和他们的公司命运如何其实众说纷纭吧在 2024 年夏天的尾声脱口秀节目又强势回归那
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脱口秀演员比如说忽兰 许致胜和广志杨丽 王建国 周其默等等都出现在了脱口秀和他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记这两档几乎同时开播的节目上面那非常意味深长的是
脱口秀和她的朋友们的嘉宾的开场演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改编演唱了《常回家看看》我都跳过去了对 而每日人物刊发了一篇李淡的特写报道标题是《消失的李淡活成了直播间里的男闺蜜》看到了这一篇那我们就先从这两档节目里面我们印象深刻的表演开始聊起吧
我是看到微博上有个人说今年脱口秀出圈的段子基本上有两类打工人困境和女性困境以前看脱口秀纯笑现在就是笑着笑着就哭了你要不你先讲讲你不是笑不出来吗我笑不出来可能原因有很多了也确实可能跟我现在在经营一个公司有关系也说不准的但我长期以来我就是看脱口秀都不太能够笑
就是因为我觉得可能笑脸有点脱节你上上期不是说了吗你觉得我喜欢的是那种地域笑话或者说十年前有那种所谓的英式笑话就是非常美品的笑话但这种笑话是不是在今天好像中文脱口秀里面不是特别多吧那已经属于很洋气了吧什么英式美品笑话嗯不是说那个微博账号啊哈哈哈哈
他本身所指代的那些东西就是我挺喜欢那种东西在什么电影里面包括其实生活里面也是我经常说很多话包括我在公司里面很多有的时候一些这种言行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大家就说你最好不要在外面尤其不要在节目里面讲所以我其实最近几年我看线下很多但其实我看综艺看的没有那么多然后最近这两个综艺节目我还看了一些很多是视频的片段吧就是会稍微看一点因为关心一下别人在看什么
你们两个都是会去线下看脱口秀演出的人吗都是疫情前了我后面就没有了后来就停了嘛其实上海还是有不少俱乐部在演出的但我在线下看的很少但是就在节目里面我看有人讲就是说就是有些脱口秀演员是适合在
在线下讲他放到线上可能效果就没有那么好又有一些演员是反过来的就是在线上会表现特别出色但是在线下可能就效果一般他们说就是线上效果特别好的有一个例子就是那个大国手他是线上好他是线上好因为他是那种比较内
那脸比较 I 型的那种就是他的表情和动作不是很多的所以我在想就是说他线上表现好是不是因为镜头会给他很多特写还有后期剪辑就剪辑其实非常重要你这个是现场还是后期啊我说电视上电视上电视上很多录制的它是直接没有了给你剪掉了
但有可能她其实表现的其实也还不错但只是不适合电视的观众她如果大火手这样的还有像过去娘娘那样的她如果没有字幕的话可能会影响一些对于电视观众来讲对我突然想到了原来在北京有一次是跟随机波动三姐妹她请我们都去了吧对吧我们去看了小鹿的演出小鹿还有那场还有毛东然后那个当时的感觉就是
好像就觉得毛冬毛冬特别炸就但是后来再去看那个他他也参加了很多节目就感觉表现特别平平就有点垮就一上台就就有点垮掉了气场不太够就像你看那些电视明星嗯就你在电视上古装剧里面觉得啊相貌平平或者只配当个女三女四女五现实生活中一出现盛装出现的时候感觉光彩夺目嗯
这个其实很接近的我有一些朋友就是脱口秀这个行业里面他有时候会送一些票给我我去看大部分都是送这种票去看就是线下看了之后会觉得很多现场其实对我来说都完全的满足我那一晚的体验预期
但如果当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时候其实有时候我在想其实可能表演的并不差但只是发生在电视上之后你的各种感官就被削弱了你对他的要求就非常高小李今年你到现在看的你觉得印象比较深的
投口秀的表演有哪些我印象比较深呢我是感觉今年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大家都非常喜欢讲穷鬼笑话就是讲自己的这个过去有多不容易
多艰辛然后何广志他就表现的还挺好玩的我觉得他的形象就是有一点叫穷酸吗还是就是敏感还是整个人的形象还有他的那个把情感一层一层剖析出来的那个能力我觉得还挺强的他今年讲了他去买沙发那个段子其实我是先看到我发现是不是这种营销方式啊就是先是在社交平台上你会看到很多的那个字幕图带字幕的图
拼出来的那种对你其实你把那个段子的精华你都看完了就那几句话但是我再去看他的演出的时候还是觉得他的语气好好笑就是他那个层次还挺丰富的我在想是不是今年你就讲这样的笑话才能博得更多的人的共鸣我刚刚在仔细的回忆是不是疫情前好像中文的这种线下表演当中的笑话好像主流是不是确实不是这种卖惨的或者说自己
这种职场上心酸的我有点忘记了以前的那些笑话主要是集中在哪些方面我记得原来我也看过刘洋的就是被我朋友拖去看一个单立人他们那场我只记得刘洋其他人我都忘了然后他讲的是结合他的生活的其实这就是很多人的表演他会结合他的身份他原来是新东方老师所以那场他就是在教大家怎么做题
就是就是他是把爱情还是生活中的境遇就比喻成了英语题那样的然后你为什么不选 A 为什么要选 B 当时挺炸的嗯
对因为最早我看到何广志的表演的时候最早应该是在 storm 的那个唱牌喜剧联合国的一个线下他可能当时应该还没有出名就是还没有参加效果的那些综艺节目所以当时他在某一次
的表演当中出来了然后讲了一个从嘉定还是从宝山坐到市区的那个地铁的一个笑话他应该是是不是住美兰湖他们说的那个这个地方还有法律当时有点印象过了很久我发现他在电视上火了但那会儿感觉他还蛮独特的就是他讲那种笑话好像附近的人是不会太去讲的但现在可能类似的就比较多了
我往这这个表现让我想到了欧阳万成吧欧阳万成他有一个我爱死他了我特别喜欢他在硅谷里面的表演演那个金样金样金样那个叼着烟然后吊儿郎当的特别欠抽的样子太伟大了他演了一个完全不会讲英语的就演了一个刻板中国人刻板中国人在硅谷的一个角色就很多人认为他那个角色的儒
就是那个房东就是那个巴哈曼
然后呢在剧里面没有人能治得了他只有金样能治他就他唯一怕的就是金样因为他巴拉巴拉半天然后金样就爬灯还是什么对但是他实际上是一个好像是香港出身的嗯
一个单口喜剧演员嗯他会讲很多这些脱口秀他的专场两个我都看过无数次我不是现场看我就是看那个 B 站的到的那个视频然后他里面有个笑话我特别喜欢他说我非常讨厌有机食品里面的宣传我们卖的是一些幸福的鸡因为那些鸡他们都自由地生活在牧场当中就鸡都比我自由我就居住在一室户里面而且还跟着几个摄友一起分享这个空间嗯
我觉得他还挺有意思的就是他有这种细节而且他有好多那种很魔幻的比喻他说我根本就不怕闹鬼因为鬼是不会去一室户的鬼一般都出现在郊区的大房子里面那些人他们刚生了小孩然后经济上很富裕搬家都很困难但是我就不一样如果鬼来闹我那我就搬家就好了
不过我觉得他这些笑话也是需要有语境是不是英语讲的好笑很多你切换了语境真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比如说你刚刚说那一段我完全不想笑你不觉得很好笑吗你想想鬼片里确实没什么意思这个是需要的所以我觉得有一些中国的这种穷鬼笑话也蛮好玩的你刚刚讲了他不会用水桥下面的搅拌机的那个事情
我觉得就瞬间激起了很多我自己的留学的时候的回忆因为这个也是真的是我去美国留学我才知道有那种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新移民的
一种普遍性的体验就是这种非常高级的家用电器你没见过你不知道怎么用对我来说其实最初的一种体验是我 10 年去丹麦交换的时候那个时候房东家里面有一台洗碗机但我不知道怎么用然后我也不敢问他对我不敢问他
就是我吃完饭我要怎么样你为什么不干因为我觉得有点丢人丢人你去代表中国 top 大神代表中国
代表这家大学去到大外宿绝对不能让这帮老外瞧不起我们杭州人你不会用洗碗机但最后人家发现了就是因为我不敢问他所以我就默默地用手洗然后就是房东太太就发现了然后她就严厉地去制止了我就是说你不能用手洗用手洗是洗不干净的然后她教了我怎么用那台洗碗机
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你体会到了八十年代第一批公派留学的大学生去到美国这个感觉真的是有落差因为就是像美国他那套装呢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很早很早就用这套设备了所以他整个看起来都挺旧的但是你看上他你还是手足无措嘛是有点手足无措那个东西是我在学生公寓里面捡到的然后也是我的室友告诉我那个是这样子用的哈哈哈哈
所以就是你刚刚讲的那个段子就是我很有共鸣所以他们应该也是观察了很多中国人的表现才编出来这么一个细节这细节特别精彩所以我一直记着其实我觉得好的这种喜剧的表达就是把你生活里面那些特定的一些细枝入微的这样的一些细节这样才有共鸣对啊
对其实有一段时间你看香港的那些喜剧我指的不是那种线下表演是很多电影里面 90 年代那个当时郑玉玲拍的那些喜剧很多是以大陆人去到香港的那种经历李连杰也演过类似的然后像那个董彪演那个富贵逼人沈殿霞那个系列里面其实都会出现类似的一些情况然后他们想去表达这种滑稽感的时候都会使用其实就是生活方式上的一些冲突嗯对啊这种有很多
马达帅整个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其实很多老外在中国其实我觉得他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因为以前还有上海也有那种专门就是老外的脱口秀有可能也会去分享那些在中国的一些生活经验可能比如不会开发票啥的公司才会有这个你说的这个都不属于穷鬼笑话了
我今年非常关注职场主题的脱口秀因为你迎来了自己职场生涯的一个很大的改变新生涅槃新生也没
可能吧可能跟我们南丽老师是我们三个里面今年唯一一个跳槽成功了的人你要怎么跳你都已经自己当老板了你怎么跳槽啊这个事情已经跟你无关了对我就很喜欢那个就是上了喜剧之王里面的一个脱口秀演员叫门腔我也很喜欢他我抖音上经常刷到他是不是他我在小红书上也看到过他就是他新西亚姐姐佳佳就是他有个人设嘛就 HR 他会反串哦
化全妆非常妖艳对就他在就是节目里面的这个人设也就是一个上海 HR 嘛对对对然后他会以一个 HR 的视角来吐槽公司里的老板都特别好笑我觉得他的那个比喻非常妙就他把职场比喻成别拍别拍桌子 OK
就他把职场比喻成情场然后他就告诫观众说就是在职场里千万不要当宠爱战士要当职场浪子趁年轻就多玩几家公司等到老了你找一家公司交交社保可以了对对对我就觉得特别好笑然后就觉得就是在点我不是吧你现在是找到交社保公司了
我就是在职场里面做尘埃战士所以你是觉得年轻人在职场里面活得比你当时更通透我觉得我认识的很多年就比我更年轻的同事是的但是这门腔不比你年轻啊
门枪 1987 年的这样对啊我觉得他只是在概括一种心态吧不过真的会有人听脱口秀学做事学做人吗还是有点假的获得共鸣应该是经常会出现难道说他讲的对我以后就这样会这样吗那应该不是对啊
对我来说是类似于看双文看双剧的那种机制就它也是一种心理按摩那也是但你未必真的敢在现实生活中这么做是比如说什么翘班三小时去面试下一条公司他那个表现太
太不现实主义了但是挺过瘾的就是你听他说那么一段呛呛呛呛的你就觉得还挺解气的吧对然后忽兰今年也讲了很多职场人的段子对就讲那个 POA 的本质是老板在砍价
他那个特别可爱他说的就是什么卖白菜的大妈不会说什么这个小白菜这么贵便宜点吧他不会自我 POA 说我小白菜比别人的差吗他只会说你在砍价是特别好玩而且我觉得忽兰他很特别一点就是他是会在他的段子里面融入一些
他自己对于社会或对于时代的反思的他最新的一段表演里面就他讲就是时代变化太快了然后他的世界观也要跟着一起变化然后他就回忆说他三年前讲的段子是关于就批判消费主义的然后他说三年以后回想起来就觉得这事情根本就不需要批判但当你没钱的时候消费主义自然而然就治好了哈哈
就我觉得这个挺不容易而且你还会觉得很好笑因为批评消费主义这个事情我也写过稿子我记得你写过好多对所以就是我很理解他但我觉得忽兰的选题一直都还挺时尚的吧我是觉得他们很明白当下的听众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所以就今年他会讲很多职场人牛马笑话而且他的角度就是想要告诉听众在职场里不要太努力也没关系领导对你的 POA 你不要太往心里去然后最重要的是你要保护自己的权益然后
不要对工作投注过多不必要的热情我记得她说一个比喻她说我就是要做鸡肋就是原来我会想我是做鸡头还是凤尾现在我说我就要是做鸡肋我就是要领导有那种持之无畏弃之可惜的这个劲她说是对就是真的
表达的还挺精准的这么讲来的话我觉得他的这个整体氛围是有点丧丧的你要说是地狱笑话其实也算也算啊因为他说恩加义是第一桶金啊对是的
就是说你要怎么样拿 N 加 1 的赔偿就是现在被裁不是件羞耻的事情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你要拿到这个 N 加 1 的赔偿也是要把握这个尺度的技巧的灵活面对你就不能太使劲又不能不使劲我觉得她这个说的要有一个巧劲挺可爱的嗯
那我原来是知道他那个公司就是黄了就是原来他最早的时候他参加一个公司因为我认识里面的就是有一个人也是他们的合伙人他们那个就是一个教育公司然后忽然在里面这段还真的是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公司是不会赔 N 加 1 的而且他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起雷我不知道你们是刷到这篇文章就是说有很多人虽然他如果公司不赔付他是可以去进行劳务仲裁
但是一旦劳务仲裁了你这个痕迹就会让你在接下来职场当中举步维艰他采访了一个中介求职中介他就说如果比如说一个员工去做过劳务仲裁有过司法上的这些记录很多那种大部分的企业就会不会去欺向这能看到吗反正他们好像是说能看到有很多例子都不是在跟公司做劳务仲裁只是纯粹出现了财务纠纷就比如说我欠了 Nelly 一笔钱 Nelly 没有
没有拿到然后他去告了我就我们是朋友之间的互相欠款但是这个记录一旦存在了就是诉诸了法律之后 Nelly 如果要去再找工作假设对方是一个什么大企业他的 HR 只要看到了这个记录他就会优先先把 Nelly 先排除掉他就默认一定要有这种司法记录上干净的人就我觉得挺无厘头的对我今天刷到的一篇文章
所以我感觉这个笑话有个前提就是它还发生在一个比较文明的世界还是一个讲法的世界它建立在你的公司一定会给你 N 加 1 的赔偿对我想到前几年不是孟川他有个笑话他就说他去找工作然后对方就问他最后一个问题说你怎么看老动众财就跟他同时竞争面世的是一个什么美国常青藤他说他自己中国爬江湖吗
就是很一般的一个学校然后他就竞聘成功了就为什么呢是因为对最后一个回答他说的是什么是劳动仲裁哈哈哈哈
这有点地狱笑话但是这个关于职场的劳动市场的好像都挺多存在的吧在这些笑话里面其实看单口的主体人群应该就是这群人白领吧对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个快递员有一个上了今年对叫南瓜我还挺喜欢他的演出他的笑话也很地狱就是他说他前几年送外卖他每次
就是对方打开门他看到都是同龄人嘛人家欢声笑语谈恋爱啊然后看电视啊他自己孤家寡人然后送外卖觉得人家是大学生嘛我就是送外卖的没法比然后这些年就是送外卖的人里面也多了很多大学生他就觉得我这个就是少走了四年弯路然后我们顶风相见顶风相见
顶风是顶着风大家都戴着头盔在那等红灯这个太低谕了真的你们会觉得这个观众在看这些倒霉蛋啊穷鬼的时候是帮助大家来处理自己的现实吗有时候我在想其实就是你的这个想法嘛人们在看这些喜剧表演的时候到底追求是不是代入感我在想其实我看范德彪的时候我其实没有代入他
对是的
这个我不知道因为以前我一直觉得大家欣赏喜剧其实还是欣赏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第三者的视角就像我们以前讲香港电影其实长期以来它缺乏那种社会底层视角但实际上有个特例就是周星驰周星驰的电影往往是那种社会底层视角他的主角一般都是外卖载都是一些小人物但是你说香港市民或者后来大家看盗版碟的那些大陆的就我们这一代人对吧看的究竟是不是一种代入感
还是说只是单纯他觉得他演的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很可笑很好笑那你像功夫这种看的应该是这很难代入吧功夫是爽吧就是对你他一开始也挺惨的吧对啊后来也没有变得很厉害就是突然之间就到了绝境绝处逢生但你讲的这个好像是有一点就是看周星驰
还有那个喜剧之王死跑龙套的对都是一些失败者对然后那个破坏之王是那个追求中立题的一个送外卖的小子和金银就这样的穷鬼才好笑嘛我都觉得就是更出笑料嗯
喜剧原来看的说法不是说找一种优越感吗就是你看到这个我之前认为就是大家看周星驰的很多电影是有一种优越感这种的脑回路但是后来你发现周星驰自己在某几部作品当中还是有追求的像那个喜剧之王他里面一开始什么奴隶奋斗然后后来还有那段什么那个我觉得是后来让很多人很有代入感
就大家再讲到一些自己的会会带入到那里面去但其他的大部分我觉得也是很难带入我是会觉得就是有一些它是很具体的这种越具体越细节就越好笑就有一个是叫吴鼎吧有一个小条男生他说他是哈工程毕业的他是 211 的研究生所以他对自己是很有期待的结果他就租到了一个就是合租房里面的一个三面四窗的
就是像展柜一样的地方他说不是我租到的房子是房东把我给收藏了我觉得这个还挺好笑因为他非常具体就是说我也住过那样的房子在美国那个不是叫 Sunroom 他也是可以出租的真的是特别特别亮夏天不会很热吗对啊夏天特别热但是有那个窗帘会好一点他没有窗帘嘛他那个故事就是在说他没有窗帘然后他那个光线啊那个通风啊我觉得都是对我来讲都是特别具体的我觉得他是把
把这个贫穷具体化了具体在你这个居住的房间的形状呀然后你对光线的敏感呀在这些方面会更好笑
就是现在你觉得这些脱口秀段子里面它对于生活的那些非常具象化细节的捕捉就在很多段子里面所以它非常能引起共鸣我在想的就是你有没有觉得它其实一部分已经取代了很多短篇小说的创作意图了因为就是我们在录节目之前我们不是在聊那篇脱口秀的因为哪里说他去了嘉兴然后是一个正在建的古镇正在建造的古镇
是的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古镇然后就想到那个伟大爷的伟大爷的那个段子他其实就讲到他他 2021 年的时候买到了就在市郊买到了一套房然后烂尾了
然后他就回忆就他置业顾问跟他介绍说他的这个楼盘怎么怎么好就非常适合像您这样的文化人来居住然后举了一个例子是说哎您知道蔡伦造纸吗韦大也就说知道啊怎么然后就说哎蔡伦的故居就在我们这个小区里面正在建设当中呵呵呵
然后他说哦原来现在的人才引进计划已经那么宽泛了还要挖掘人才了这还真是挖呀挖出来的人才对就是非常字面意义上的挖掘故居尚未建成嗯我和蔡伦都在等待新家哈哈
对我就这样的一些故事你像这种故居还未建成这特别适合做一个短篇小说的题目挺荒谬的是吧对包括我以前看到过的有一些那种小说麦克尤恩的那些最初的爱情最后的遗失里面很多那种小说其实它如果有一个平行时空它完全可以被当做段子给讲掉那个一匹马走进酒吧这个小说就是一个长篇脱口秀嗯
但是小说挺难读我感觉这个脱口秀是非常讲文化语境的嗯就如果你对这个当地人的这个流行文化还有基本的生活方式不了解的话就一点都保销那篇小说还得了应该是布克国际奖但是我读我觉得挺费劲的挺难进入因为他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呀嗯脱口秀他就是一个人 stand by 然后就讲讲讲讲讲讲讲讲
然后我就觉得哇这对我来讲就比那种经典名处要难很多因为当代文化更难对吧就是因为你没有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我看美式脱口秀的感觉是看华裔的更好笑嘛因为你对他们的思维方式更熟悉
但是你对美国方式也不是完全不了解生活所以你会觉得有的比较难 get 我觉得可能是那种更诙谐一点的那种短篇小说像以前 Woodie Allen 不是出过一两本书他里面有一些短篇的故事我感觉完全你换一个语境你可以完全想象他在一个什么场合把这个故事当成段子完全讲出来那种是可以替换的对
对你看刚才一开始讲乔治卡林嘛他挺愤怒的嘛然后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国内的好像大部分还是有固定的叫 punchline 嘛就是说你一定要在这个地方有一个笑点会比较密集大家才会继续跟着你然后我感觉好像有点把它局限住了就有的人可能是真的有表达包括后来的杨丽不也是吗她有一些比喻她有一些说法什么
什么听我说的话让无数撕裂的心在慢慢愈合什么这种我感觉他还是有一点画面感包括有些人他们的措辞还有意向都还可以嗯
但是你不觉得现在写小说人越来越少吗而且这个行当没有什么好的回馈可能都到了别的行业去了就是各种别的行业脱口秀现在这么多人关注而且它又是一个纯纯的个人创作我觉得也不奇怪我有时候都会觉得如果没有这个笑这个点来但是笑也会让更多人愿意接受它嘛如果不好笑干嘛来听你讲话我感觉这个这中间好像是有一个
可以有更多人来讲这个把自己的就它是一个媒介嘛人类输出的一个终端就是有各种形式我就想起我自己有一段经历大概十年前当时我还刚刚做记者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当时上海做鞋的一个被吸纳的很年轻的成员呵呵
然后那段时间我正在读那个鄂布泰克的一个小说选而且那个小说选应该还是刘子超翻译的当时我不认识刘子超但是我当时觉得他翻译的那个鄂布泰克的那个小说还写的挺好的都是一些很短的故事讲那些中年危机什么的
有一篇故事讲的就是一个离婚了的那个叫哈罗德的男人他那个捕捉的也很微妙就是讲他带他的新女友去雪山上滑雪他一定要跑到那个高级道上试图交给他女朋友一些更好玩的一些东西但那个女朋友只想在低级道上滑结果被迫跟他去了高级道之后就是弄得很不舒服最后两个人不欢而散然后另一个故事讲的是这个哈罗德去到前妻那然后前妻告诉他他们一起养的那只狗已经快老死了
然后哈罗德去到前妻的房子里面看到那只已经死了的狗装在纸盒子里面他说他当时表演的很悲伤但内心里面闪过一丝喜悦他觉得自己人生耻辱的这种见证者终于又少了一个就关于那段不幸的婚姻在他看来非常失败的这样的一个过去又埋葬了一个当时的见证者所以他其实是开心的就这种很微妙的一些情绪我当时觉得这个他那个厄布黛克他在小说里面其实捕捉的挺好的
我当时在微博上发了几段就是摘录后来我发现那个就是我那朋友他要在上海作协一个内部的一个小会议上去发言他就把这几段拿过去了他就说我引用一下你发的这几篇恶不待客的这文章里面的摘抄后来他自己稍微把它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段子融入了一种笑话的那种讲述方式作协那帮人能听懂吗那我就不知道了但是他试着跟我讲了一次我觉得还可以哎
就是我当时就有点意识到那种其实短篇小说里面跟这种所谓的讲段子之间是有很多那些连接的这可能中篇和长篇小说是完全不一样但短篇小说如果你不是特别肃杀或者特别有哲思类的或者你的结构特别精巧的其实有很大一个品类是那种比较诙谐幽默的短篇小说这些东西我觉得今天可能在中文语境里面创作的人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甚至我认为很多其实就是在脱口秀当中正在被创作
但是我甚至觉得可能创作脱口秀的人本身都没有意识到了这件事是啊我觉得它是在反映当下生活还有捕捉那个瞬间的比较微妙的现代人的心态的上面它是由不弄之助但是我是说就放到实处来讲做这两个行当的感觉收益差的好多啊就如果脱口秀你在电视上讲表演我还是会觉得听脱口秀这个门槛不敌所以我会惊讶热度会很高啊
因为这个表演其实挺单调的尤其是在电视上就特别明显就是一个人在不断地说都不是小品就是小品你还有个表演小电视一定要切这些嘉宾评委们的那些剧情对它要切别人的反应就是让你看到别人是不是高兴我会觉得这样的
和那个一年一度喜剧人我觉得喜剧人的那个门槛要稍微亲和一点就是因为你至少能看到有道具有服装是不是还有电闪雷鸣的音乐这个没有啊就一个人一直在讲我感觉是要更难一点就是对演员的要求还有对观众的考验所以在这个节目两个多小时我感觉有点真的很长就一期真的非常长
因为你其实等于你连续的看这种他的而且你再带入他个人的人设就我们之前不是讨论说脱口秀他跟其他的那些表演不太一样就是他跟下演员不太一样就是他就是很强调你是谁嘛就是你的这个个人身份会融入到故事当中而且你必须要让听众让观众相信
所以你其实你观众也很累的你要不断的切换就是这个人是谁那个人是谁你得认识他们然后你才能对他们的段子熟悉我感觉是挺难的就是这种接受是难的对但总的来说他至少比起你去真的写个小说什么的
你能覆盖的人群要大多了而且如果你真的有一个很好的文本创作你放在这上面你的回报其实是更多对更多然后更巧妙更容易筛选出好的内容对那是一几年来着就是诺贝尔文学奖颁给 Bob Dylan16 年对吧我就想也许有一天哪天短篇小说什么奖可以颁给一个伴子手
我有一个有一个同学李沛的同学他是写剧本杀的他写的挺好的原来我看过他的短篇小说写的就是那种就是有脑洞的那种我觉得写的也不错他认为他也写的好的话应该能列入文学史就凭他的剧本杀嗯
他就认为这个也是一个媒介就是应该和其他的题材有同等的地位三联给他做了一个采访他在里面就是讲这个给了复旦好多镜头就是证明他确实是学文学的什么的但是我会觉得
大部分人不会这么觉得大部分人不会觉得讲段子的是搞文学的就他的东西值得被认真对待可能会这样吧但一旦可以被这么认为的话他就可以经典化 Bob Dylan 那种对但是也很多人在说嘛但你讲的这个很有创意其实这些都是文本对他们也会讲文本好坏吗因为有时候我看到一个人的对一个事件发生了一件很巧的事有时候我会觉得他讲的这个版本就已经是最好的版本了
他可能比你再把它改写成一篇小说体量再扩充个几百个字其实要更好他已经使用了凝练的那些语言一针见血的在描述这个事本身他们也要写稿的其实我很希望我是个段子手然后呢没有然后呀没有这个天赋表演吗不是表演写但这个是我很多年前可能大学的时候大三大四的一个想法你想搞笑也不是说想搞笑当时可能我在看一些
关于伍迪艾伦的书就是说他当时 50 年代的时候当时不是一天写 50 个笑话吗然后就这么进入电影行业的所以我当时就是在想听起来好像写那种小的笑话不是很难的事如果我也能每天写多少个是不是有一天我也就能够成为那这是李诞吗后来发现是李诞做到了李诞做到了你想做的事那会还没听说过呢我想再拉回来一点就是我们刚刚讲到 Bob Dylan
然后讲到就是脱口秀也是一种文本就
就有一个话题我其实想探讨一下就是脱口秀它在中国它算不算是一种属于知识群体的一种亚文化或者说是属于城市白领或者是城市中产的这样子的一种亚文化我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前段时间我跟我一个大学好友吃饭然后就我这个朋友他本科毕业以后去美国读了一个 MFA 就他是学影像艺术的
然后就前两年他从美国回到国内发展他其实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他想要去拍电影他就是属于白天自己上班空余时间就是自己写剧本然后也拍点东西然后他今年就是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特别沮丧就是他觉得电影行业已经不太行了
就他是想拍那种文艺类的电影那太难了然后他就觉得他以前知道的那种就是国内的这种拍文艺片的这种青年导演这种成长路径好像已经失效了就比如说你去国外的电影节拿一个奖然后在国内就能拿到投资然后就可以拍片就现在因为整体的电影
电影市场很差嘛就像今年电影暑期档可能票房就已经跌到十年前了今年没什么可看的呀对大家都是这个反应对吧然后就是我朋友就在那里思考说哎电影的这个媒介是不是就是已经大家不关注他了他说他周围的同事可能前段时间可能聊奥运会然后现在大家聊就是偷口秀嗯
嗯嗯就就是电影就无人在意
他就觉得挺感慨的然后就这也让我想到就是说就是脱口秀它已经是一个这么重要的一种文化就文化产品了我觉得这个真的是因为中国的城镇化跟十年前和二十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就以前可能春晚的时代我们说基本盘的话它可能还有八亿人是没有进城的但现在可能真的是中国的可能百分之六十还是七十的人口都已经在城市里面了哪怕你是在无限城市
就这个可能就决定了脱口秀包括甚至很多职场上的这些段子它能够流传的这么广因为确实讲的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对就多多少少你可能很多人确实都在一些企业里面或者都在一种事业单位里面而那种完全没有被纳入到我们录制的今天不是还在
刚刚发布了那什么延迟退休的那个嘛然后还在说那个女性的退休年龄从过去的 50 岁和 55 岁调整到那个 55 岁和 58 岁 55 和 58 对我就遇到就是很多人可能已经不知道为什么女性的退休年龄还有 50 岁和 55 岁的区别这就是一个过去时代对吧 55 岁就是女干部就干部的退休年龄和你职工的退休年龄是不一样这是工厂时代定下来的而过去只要是大学毕业生你就自动获得干部身份嘛
所以你只要是本科毕业你就一定是 55 岁退休就这个东西跟今天的那种社会现实已经在发生一些其实我觉得是一种脱节了其实我毕业时候要填那个我也不知道我是干部吗你才发现原来我是干部亲经典刚毕业一个月 4500 底薪当然也没有奖金了这很适合在小红书发个评是
然后我填那个生我自己填的是个工人我就填的工人冒充工人阶级然后林老师说你这个填错了得填干部对对是呀但这个你就是觉得脱节的嘛对对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可能脱口秀的那种流行才是一种真实的社会的反馈就是可能我们这个国家的这群人的数量可能已经确实足够大了
马沙努斯鲍姆在政治情感里面有写就他觉得喜剧的传播比悲剧的传播要困难很多因为笑话和幽默往往是需要一个亲密的环境和共同的背景假设的说白了就是需要一个共同的 context 你要有这个 context 你才能够明白里面的笑料到底是什么这个我同意
尤其是同样一个笑话如果你不共享这样的一个共同的语境的话对它要么就变成无感要么就变成冒犯对对对对对对所以就是今年的奥运会开幕式里面就是那个九神
让很多人觉得很冒犯蓝胖子就是因为大家不是特别了解他这个希腊神话里面这个九神这个形象到底是什么这样然后刚才小李说就你之前读过不可想提名的那本是一个长段子形式的小说你觉得无感可能是因为你不是很了解这个作者的文化背景
对就跟他并不共享一套语料你这个说的是对的就是笑是更讲你要知道这个背后的文化语境的这不是我们上次在聊那个哭笑的那集笑蕾小时里面谈到的吗就是笑和哭就两者的传播的广度和那种煽动性流传的那种辩解性其实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有一个相反的现象就是为什么乡村爱情第 16 集今年还能热
这个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就想 16 季了对 16 季了对主演都换了对主演都换多少轮但是这个热度非常高啊这个剧就是很多人都是追着看的我都是非常奇怪它是标准的你俯视的笑料就是那里面好多人卖丑而且我发现他们村里面揭发的人越来越多了就一开始可能好像就只有赵四讲不清楚嗯
后面宋小刚也讲不清楚然后科霸特别多就是感觉这种生理缺陷的这种嘲笑的笑话越来越多还是很受欢迎啊你如果从这个角度那能够连续起来的什么外来西服本地狼就是不是播了几千集吗这种能够超长连载的好像确实都是喜剧片多一点这个已经创了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了
我就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如果像你说的刚才说的是城市化的进程然后大家都要就共享城市生活的 context 那为什么相爱还这么火呢找理由这很容易是要找理由我来当场现场找个理由因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特别的快成就特别的巨大
导致对吧有史无前例的可能有个几亿人就是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面从农村搬到了城市但他在城市里面可能还是带着自己童年农村的记忆所以他们会特别关注那些农村题材作品是不是很完美哈哈哈哈一时间无法反驳有没有对吧你看你在上海不也经常琢磨着关于磅布的那些往事吗磅布是乡村哈哈哈哈意思是一样的了哈哈哈哈
我觉得找理由的话也许这个真的是一个理由不过你说确实他们你想想中国受众最大的那些电视剧的 IP
要么就是古装仙侠的要么就是这种片喜剧类的好像各地尤其是那种地方化的特别有本地特色的就往往都是那种片喜剧类的情景喜剧嗯各个地方都有广东有广东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四川有那个叫什么李博钦那个他是有点讲评书啊其实带点喜剧元素的嗯就四川人听了会觉得哈哈大笑但你没有四川人的那个文化背景和语境的话
比如说你在 YouTube 上看到他的那些有可能也有一些人是笑不出来嗯就各地都有吧有点像上海那滑稽系的啊
我想到安徽有一档节目叫什么我爱范美丽就合肥播的我一点都笑不出来就合肥话对我来讲 nonsense 什么就完全没有意义而且我要告诉你我爱范美丽根本就不是安徽拍的它是个湖南拍的电视剧但是它是合肥话对安徽台它拿了那部电视剧大概买过来了然后替换成合肥话的配音
就本来我还看他几集后来是我突然有一天当时可能我就读个中学还是读小学我都忘了我得知了这事之后我就不看了我是觉得乡村爱情和脱口秀流行这个确实可以必行不备因为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是
你们就是拿人口去回答所有问题吗真的就是这样子吗而且就是地域区别又如此的巨大这个确实就因为我觉得这两件事都是成立的就是脱口秀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力超过很多人的想象但是你放在总人口里面可能确实还是有很多人是完全不接受这个东西的我相信肯定中国有大量的那些就完全不听脱口秀或者不看这些节目的地方嗯
嗯然后我前几天在看一本书叫做金钱道德和做派嗯法国和美国中上阶层的文化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社会学家然后他访谈了法国和美国的中上阶层的白人男性嗯然后去了解就是作为这个阶层的人他们最看重的一些素质嗯
是什么然后就会发现说和法国的知识分子相比美国的知识分子的文化边界会更加模糊他们会消费更多的流行文化包括电视商业电影和悬疑小说然后就那本书的作者米歇尔拉蒙就认为说这些差异反映了美国背景下文化边界的影响力比较弱
以及主流文化中知识地位标志的边缘化就美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可能会因为人口中存在了强烈的反智主义和反世界主义的情绪而加剧在这种情况之下扩大一个人的文化巨目以容纳大众文化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这个其实不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社会学家提出这样子的观点因为我之前还读过另外一本叫做不安之街就是那本书的作者也是个社会学家然后他采访的是纽约的中产阶级吧然后就会发现就是美国的财富精英
就是他们对于就是文化的定义其实是非常宽泛的就他们会觉得就是作为一个文化精英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成为一个文化杂实主义者
就是你既能欣赏高雅文化你也能欣赏比如说街头文化然后你可以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自由的交流但是就是你们没有听说过那种反思中产阶级虚伪就是反思中产阶级文化的这种批评吗就是原来我记得一年月下火的时候就有一个朋友他就说很多时尚品牌他们喜欢 mandarin
就是因為就是那個普通話普通人組合嘛就是說因為他們的背景還有他們的腔調還有他們的音樂
都很适合放背景音适合在星巴克里面放对 它的假设就是中产阶级还或者资产阶级以上的文化的人都是比较喜欢那种不是很有攻击性就是很适合给你当点缀和伴奏还有那种甜品的文化产品他们不喜欢深思历劫的不喜欢很有抗争性的我记得是
看帕丁顿熊也是里面其实也有文化冲突就是说年轻的时候帕丁顿熊寄宿的那个家里面那个爸爸妈妈都是非常摇滚的飙着摩托车就到那个公园里面去打枪就是这种形象当他们生孩子之前他妈妈还在问说我们以后还会像这样吗就是他爸就把巨大的头盔拿下来说肯定会的结果来接他的时候开了一辆米黄色的沃尔沃嗯
对就米黄色的 wowow 是标准的中产的形象嗯然后这个是我当时觉得非常好笑的一点我就在想这个事是不是真的一个阶段或者说一个阶层的人他他就是这样的这叫保守吗就是这样的求稳稳当就符合某种刻板印象对就跟喜欢那个 mandarin 的音乐是一样的嗯
不一定准确啦但是挺犀利的就是说那些品牌他可能不太会喜欢大波浪那样的像神经病一样的那种摇滚但是他们会喜欢没有那么有攻击性和冲击力的但是又很有美感很有复杂度的音乐我就是感觉到这个好像挺好玩的这种讽刺我感觉脱口秀有点符合这一点就有的时候还是挺温和的吧就是那些是蛮温和的
我觉得就是至少现在至少今年的脱口秀它是破除优越感的嗯所以就是我刚刚说的那本书的作者就会觉得和法国的中上阶层的人相比就美国的中上阶层的人就表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文化自由放任嗯
就他们明显会对他人表现出更加宽容的态度法国人的悦悦感难道不是有些道德悦悦感和文化悦悦感文化悦悦感吧文化悦悦感太强了
优越感这个事就很好笑啊我觉得人有优越感这个讽刺才能起得来啊就是英国的有些小说写的更好笑一点背后还是因为就他有些预设的那种尖刻的那部分阶层也好就穷富差距还有默认的东西但是英国的那套我有时候会觉得有点太过嗯
但我觉得这本质上是因为英国还是一个有贵族的对对就有贵族阶层的国家所以就他们的阶层感说不到就让我不可理解就是因为我现在最好的朋友现在住在伦敦嘛就他给我讲了一个让我觉得有点好笑的事情就是在英国英式英语里面一些词的使用其实就可以反映出你是来自哪个阶层的我那天刷了一个帖子说雅思在培养中产阶级
就是说雅思词汇其实都不是那个底层人会用的一些形容词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之前不知道的就是餐巾纸我们第一反应应该是 napkin 对吧对然后说 napkin 其实是英国的中上中产或是更往上的
阶层的人会使用的一个单词但是他们的工人阶级反而会用另外一个词叫做 Serviet 这个是法语词耶
对关键就是在这里就是因为这个词其实它有这种异国情调它看上去很像一个法语词而我们知道就历史上英国的贵族曾经一段时间其实是用大量的法语词汇的所以就是对于就是英国的中下阶层人来说他们就会觉得这个词很高级我是不是就要用这个词啊
但是到了现在就反而你使用这个词会暴露出你其实并不真正理解就是中上阶层文化的这个事实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行为的模仿嗯这个就是中国也有啊中国很多农村为什么喜欢把婴儿什么睡扁头嗯
早期就是清代就是满族人会把婴儿那样睡但到今天就变成中国的落后地区才会这么干大城市里其实大家会保护婴儿的希望你宝宝头应该是比较圆润的哦对你会刻意就是不要让他把头睡扁睡扁应该很难吧有很多地方会故意让婴儿睡扁对对我妈就觉得一直很遗憾说我头不够扁
就暴露了安徽在中国的你刚才说的这个让我想到就是我非常喜欢那个戴维洛奇我觉得他那个阶层感特别强特别好笑就是因为他的学校都是在那个工人阶级里面然后但是这些教授就会文绉绉的就是他会有这种落差然后他会有这种工人阶级出身的
后来变成了教授感觉这个有耐人寻味的地方非常多不过我刚想说的倒不是这方面了就阶层的壁垒这块而是你看英美的那些学术界他是非常愿意跟传媒对打破这种连接的比如说什么历史学者上什么 BBC 来主持一个什么节目之类的嗯
我感觉法国也有啊但欧陆学者明显少得多法国可能好一点德国学者就跟 20 年前的中国学者没区别就陆大鹏跟我讲说你在德国提到这个人是个教授此人形象必然是顶着一个光头然后续着胡子不是啊没有女的就欧陆虽然你看这个东西方两个端点就很像但是英美可能就真的就是有点像哪里刚刚说到的它变成一种杂实性的文化啊
我之前采访维州他觉得中国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中国的很多知识精英他的自我认同其实是小人物这个是有历史成因的吧他跟我说他说在任何一个社会就是像出版社的编辑高校的学者或者是媒体记者这样的群体都会
都会认为是属于知识阶层吧但是在中国就他觉得文化资本并不必然给这些群体带来更优渥的收入让他们产生处于较高阶层的感觉导致整一个社会面对较低阶层的群体普遍存在同情与共情吧
然后他会觉得就维州老师就他觉得中产阶层在中国是一个高度模糊的概念几乎很少有人会主动承认自己是中产因为没有任何好处我承认中产那等于是可以允许所有人来攻击我就是刚维州讲的这一点就是余英时就有一篇文章非常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种
就边缘化的出现嘛就是跟那个历史的进程是很有关系的我觉得他那篇写的特别好就是因为我们的文艺是工农兵文艺嘛对为大众的但另一方面我也觉得那中国的知识分子身上一直都有那种自民不凡在这儿呀
就像他刚刚说到的其实文化资本并不必然给这些自认为是在知识圈层的人带来实际的利益你知道 90 年代很流行的那种讨论文化的那些杂志读书万象怎么 90 年代现在也有但我觉得 90 年代是他们影响力最大的时期后来可能大家也都不 care 了但我以前读过读书杂志的一篇文章而且小时候我看了之后我就信了但现在一想想我觉得那就是那个作者自己的认为而已
他就说人类历史上只有三个国家有知识分子法国俄国和中国当时我看了之后我说哇好有道理但今天想这凭什么那就是师道还没断绝呢就是不是一个是师道一个是王道吗然后说师道一直要怎么样可能维州会认为中国的这些知识人群知识精英他会自定义为小人物但是他的另一面
其实是里面也有很多人非常自命不凡的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有了社交网络一旦这些人可以跟民粹接轨之后那么多人想来当帝师想来当国师我觉得这都也是一体两面的对真的是但我觉得脱口秀有一点好它既可以解构这种自命不凡的这一套
就是回应到 Nelly 说的维州的外面我有同感就是我反正听过好多那个作者就作家他们说话他们都会告诉你说写作不过是门手艺写作就是个活儿
然后我就把这个活干好就行了作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都会强调这个我感觉好像是一种是自我防卫吗还是自我在解释啊就有点自我防卫的感觉我援引一下就是我刚刚提到的金钱道德与作派那本书里面就对于美国的研究啊
那本书作者就发现在美国,自信主义通常被视为反民主的,因为这种排序过程和论证违反了冲突规避和相对主义原则。就在关于美国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研究表明,这些群体常常将课外的学术兴趣视为不平等的,且具有威胁性的。
并且将富有学识视为不友善和傲慢自信主义可能会带来一种社会包袱对于有知识追求的人来说淡化自己的学术爱好并且证明自己脚踏实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人们就会觉得他们不接地气我觉得美国文化里面很强调这一点你是个男教授大家觉得你是个很有点不接地气但你一定得会做木工对的
就是那个社会学家他采访了很多人嘛就是很多身居高位的人会非常开诚布公地告诉他说他们觉得阅读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意思
会觉得来自个人经验的知识会更重要而不是来自书本的知识然后另外一部分人还会把博览群书和虚伪联系起来这已经有点那种朴素的基督教价值观的那种感觉了对其实很多信条也是要你当一个淳朴的人圣经对不要被那些
花里胡哨的扰乱了心智对那都是在诱骗你堕落的而且作者那个作者还提出对教育作用的实用主义看法常常会使这种反智主义效果倍增
就还发现就是美国的大多数受访者非常重视教育但是通常是出于经济的目的就他们会觉得就教育是获得好的工作然后过上富足生活的一条途径所以这会让他们对教育持有一种非常实用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也会淡化教育过程中的智力要素转而强调学历的积累
就反正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这些心态就好眼熟哦对所以这个土壤还是挺深厚的嘛包括写作者都这么认为了对我觉得如果作家都觉得哎呀写作只是一本手艺感觉好卑微啊
对啊但是可能自我防御吧对就把自己放在背后的位置才不会受到伤害吧可能是这么你把自己的对外表达放低一点然后你做出一个比较高一点的成就好像人更容易自处一点
就是因为中国文化里面是很鄙视那种所谓眼高手低的人我觉得大家都不愿意成为这样的笑料但是其实是不同领域真的不能混在一块说的就不是说你木工做的好你的文章就写的好嘛这个不能混在一块说但是你刚才说那个相对主义我真的是深有体会就我踩过一个复旦的老师我问他我就说这个读书的方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讲读书的方法是应该是什么样的就是怎么样读书入门啊什么的
他就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法就每个人每个人都有认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书就每个人的对文学的品位都不一样我觉得这个答案简直太他其实就是说没有好的品位和坏的品位没错没错我就说这个难道不是有点相对主义吗他就愣住了然后他就说不是啊那就是这样的呀就是他的这个回答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舒服
但是他让我脑袋非常混乱我感觉他可能只是因为不想花时间来给你想一个答案所以他就想把这个话题混过去
我后来发现也不是就是在他自己的作品里面他也会也会传递出类似的观点我感觉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观点很好就是什么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观点会觉得很对呀就是我就是可以把《红楼梦》读成一个后宫传啊
我就是可以不看这些名著我就只刷短剧反正没有谁比谁高贵嘛我不喜欢我有错吗彻底消解了对对对就是价值判断这件事情是是是这挺危险的吧我感觉是挺危险的你生活中可以这样吗你所有的事都是一样的都各有各的道理是这样的吗我觉得
不是吧不过我觉得像你这么想的人本来就是社会的极少数嗯就对这些价值观对这些大家共同都有的想法保持一种怀疑质疑的态度这个好像还不是大家都有这好像是一种文科教授嗯非常流行的那种自由无用的那种那种论调嗯但我觉得借他们之口嗯
但实际上就是有很多人就是可能可能可能讲出来这种道理大家都认为就应该是这样是对吧就包括你在之前有一期说你特别害怕的是那种干就完了对后来我刷抖音我刷那个还挺喜欢看那个抖音一个 up 主
但这哥们他妈的有一个很坏的一个毛病就是他喜欢口头禅是干就完了所以每次我刷他的东西我觉得他内容很好但是他每次动不动蹦出去干就完了搞得我很烦的然后前段时间又把他取关掉了
就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干就完了对埋头做事我感觉要警惕保持保持警惕保持对整个社会深刻的怀疑对你说他会说所有的东西都一样都有各自的毒发他会不会认为黑的和白的也一样我不知道对但是脱口秀它本身其实你去看它的演员构成来自不同背景的各种各样背景的人都有既有大学毕业嗯
嗯嗯也有貓貓賣小哥嗯然後也有中專生今年我覺得出現了好多中專生的段子好多中專生的段子對好多中專的就是公開調侃自己成績不好
但我觉得就是台下观众的反应也挺热烈的而且我觉得就是台下观众的笑就至少我自己也不是那种俯视性的笑我还是能够跟他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共情还挺分裂的我觉得就是你可能这一秒你就看到的是像言音言语啊代表着
城市女性她可能对于现状不满吧然后那但是你要是看那个刷抖音啊什么直播里面那完全又是另外一个世界吧而且我觉得光是脱口秀这个群体可能也存在被代表的问题只是因为可能忽兰是各大出来的还有另外几个学历都很好
大家就认为好像这个精英浓度特别高嗯对吧清华的就是不是要用这样的来定义这个群体嗯
你们还记得最早这个讲这个脱口秀最有名的人谁吗就是中国人黄熙啊黄熙我那时候在公舞台看过黄熙的演出那时候他刚回国的时候他讲什么中文的英文我已经忘了好像是中英都有他火是因为在参加白宫的那个对对对还有那种中国人的意义嘛就是代表他会用英文讲脱口秀但是我就感觉好像他用中文讲的就没有那么好笑我觉得很明显因为他没有这个生活嗯
其实缺乏这种生活
他是个华人是吧他是个中国人他在莱斯多的 PhD 他可以讲关于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的那些笑话对那美国的人群当中哪怕你是白人你也能够接受这些东西我感觉他算是讲脱口秀最早进入电视圈的人因为他回来就去主持了央视的节目那加拿大那个大山到底算不算他不是相声演员吗穿个糖妆对
黄西他后来有几年还经常在北京的那个老树丛也有表演但都是那种比较小的但确实他在中国的脱口秀起飞的这个过程当中他肯定是没有真的发挥任何的很多时候真的是需要天时地利任何的你能不能赶上这个风口我觉得这个能力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智慧了哈哈哈哈
可能有点玄学吧不是唯物主义者吗我觉得这套最终它是个筛选机制以前你讲一个笑话你的成本很低就市面上本身笑话不多就是你要面对的那些拙劣的竞争者有的可能还是在从什么笑灵之类的杂志里面去找笑话你只要打败他们就行了那现在我觉得就是竞争太激烈了对 还网络上各种段子嘛
我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上一个课然后那个授课的那个讲师但跟我们关系很熟了他突然很无厘头地讲了一个故事是一个上海话笑话就说他有个朋友进楼里面
就是想让别人去帮他点一下六楼就那个笑话那很经典的什么搂搂抱抱亲亲嘛就是别人就听成了搂搂抱抱亲亲应该是六楼帮我亲亲帮我亲亲对就这么一个笑话关键那个笑话当时在人人网上已经传的蛮广的班上可能一半同学都听过了他上来就说这是他朋友的故事
没有人相信了我替他感到很尴尬但他还找补他说可能就是从他朋友这传出来的然后我在想那他可能这种方式对待以前的大学生可能就屡试不爽讲讲大家也没人质疑但现在有了社交网络有了移动互联网这个的传播途径就更快了那更不用说今天又过去了十几年
我有时候会觉得这个行业进入到一种从我的视角看来就比较让人唏嘘的阶段就这个行业已经肉眼可见完全不挣钱了但是其实是比以前变得更卷嗯真的是出来的人其实水平是更高的对对对就跟互联网大厂一样就是那种你 08 年加入一个大厂你可能学历非常一般但是你能做到什么 P9 P10 对吧然后之后变成了你是腾效博士你进来也只能从打杂做起嗯
我是觉得看这个节目也挺难的太长了但我觉得这两个节目能上还是给这个圈子我觉得是提振了很多人的信心了因为之前就发生那事很多人在讨论这个行业是不是就没了因为去年夏天我跟一个喜剧界的朋友那个朋友现在已经离开了
中国的喜剧事业了但曾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咖我跟他聊天的时候我就问他一个问题我说那中国这些脱口秀或者单口喜剧吧这么多年你们行业到底有多少人算是挣够了钱的我指的就是靠这个东西比如说你财富自由了或者挣到了大钱的然后他说不超过十个人
这么少甚至不超过五个人他认为这么少因为这个时间还是太短了比如说有的人在托克球大会辅导大会我终于今年轮到我当冠军了但这个市场的价值可能已经缩水了缩水了 90%了时间短这个是真的所以很多人在那会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就干别的去了或者就回到自己老板的行业可能吧
差不多了吧那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聊到这里了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