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如高媛媛饰演的校花和金静饰演的妹妹,都被设计为服务于男主角胡歌的成长。高媛媛的角色仅用于推动男主角拍摄纪录片,而金静的角色在开场后几乎没有戏份,最终仅用于转手送车。这些角色的存在缺乏独立性和深度,完全围绕男主角的需求展开。
电影的叙事结构混乱且缺乏重点,涵盖了父子、母子、爱情、迷影、返乡青年的自我和解等多个主题,但未能深入探讨任何一个主题。许多角色和情节显得工具化,导致观众难以抓住核心主线,整体叙事显得蜻蜓点水,缺乏深度和动人之处。
电影中的迷影元素,如男主角吴迪突然决定拍电影的情节,缺乏合理的动机和背景铺垫。吴迪从未表现出对导演工作的兴趣或梦想,拍电影的行为更像是为了迎合世俗的成功标准,而非出于对电影的热爱。整个拍摄过程也显得潦草,缺乏对电影制作精神的体现。
尽管电影设定在重庆,但其核心故事和人物形象与重庆的市井文化格格不入。胡歌和高媛媛的都市化形象与重庆的世俗氛围不符,导致观众难以融入故事。此外,电影中缺乏对重庆市井景观的真实描绘,使得故事背景显得抽离和虚假。
电影的结尾利用高媛媛和胡歌在堵车时的场景点题,同时通过父亲扮演母亲的情节制造情感高潮。然而,这些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强行煽情,缺乏对角色和情节的自然铺垫,显得突兀且不真实。
月红饰演的母亲角色在电影中戏份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表演空间。尽管她在做绿豆冰棍的戏份中表现出色,但整体上剧本未能为她提供足够的角色发展机会,导致她的死亡情节显得突兀且缺乏情感铺垫。
没看到啥特别想聊的戏,就聊几句过期的院线片《走走停停》。口碑这么好,有个反对意见也没什么吧?
---本期主播---
五色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