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呀我是左依今天是 10 月 13 日星期天您正在收听的是黑 book 读黑书的第 62 期好久不见大家十一长假过得开心吗假期有没有读书呢对我来说出去度假的火车和飞机上真的是绝佳的读书空间
就好像没有办法做别的周遭越吵闹就越能够进入读书的状态你最喜欢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读书呢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知道哦那本期节目我们将接着读安妮艾尔诺的小说《一个男人的位置》这一本跟上一期《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对照片女人写的是母亲男人写的是父亲
上一期我们讲了母亲的多重身份历史的伦理的和阶级的但是到了一个男人的位置这本书里面好像阶级话题占据的篇幅就格外突出了那这一期节目我就想多说一点从父亲这个角色折射出来有关阶级的话题
首先我们还是会先来看一看父亲的简单生平怎么出生怎么去世大概这些概要信息做一个简单的整理之后呢我会按照这本书的行文逻辑来一一拆解安妮艾尔诺的阶级问题的呈现
一父亲的一生父亲 1899 年出生 1967 年去世小年 68 岁他 12 岁上小学毕业班之后呢就辍学了就跟着爷爷去所在的农场干农活就他们是雇农的身份父亲出生的时候是雇农的身份就相当于是给农场主做雇佣农活的这样一个身份
然后一战开始之后父亲就应征入伍了退伍之后呢父亲不愿意再接着做农活于是就去了揽绳厂去做工在那之后他还找了一份盖屋顶的工作这个时候父亲就相当于是从雇农的身份转变为工人的身份
但是呢父亲从维修的屋顶架子上摔了下来摔成了严重的脑震荡从那之后父母就开始决定要去开商店做生意但是开商店并不足以维持生计于是父亲又去工地上做工一边做小商贩一边做工人
1939 年二战的时候,父亲年纪已经大了,就没有去前线,这期间父亲所在的炼油厂被德国人烧毁了,他就骑自行车一路逃亡,路上还被弹片击中了脸。1944 年,诺曼底战事连连,父亲就在炮火声中去 30 公里以外的地方进货。
一来是为了开商店赚钱谋生,二来也是为战争中的邻居提供生活必需品。1945 年之后,父母一起离开了山谷,去往另一个城市开商店。从这个时候,父亲就不再是工人,后面日子就渐渐好了起来,这个时候他是一个小商人的身份。
在后面的日子就没有这样一些明确的刻度,再之后就是比较详细地写了父亲生病到去世的几天。这样的故事梗概读下来,我相信大家应该跟我一样,对父亲的生平认知非常模糊,同时又很矛盾地对他快速生成了一个十分清晰的刻板印象。
出生在 20 世纪初的法国贫农家庭前半生是农民年轻的时候入伍打仗后半生是工人和小商人生活就是一个苦字但是这样的人亲手养出了一个让自己既骄傲又害怕又疏远的资产阶级女儿
聊起阶级差异这一切势必是辛辣并且残酷的我们接下来就从安妮艾尔诺的书面行文逻辑来仔细看看她到底是怎样呈现这样一种叙事风味的
2. 阶级月生,死亡的记忆参照这本书的开头写得非常精彩,我应该立刻上来就给大家读一遍,它有点长,是这样写的。我在里昂市红十字区的一所高中参加了中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试讲。
那是一所崭新的学校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前花草繁茂郁郁葱葱图书馆内的地面铺着淡茶色的地毯我就在那里等候着来人通知我试讲这是本次考试的一项内容参加评分的有一名主考官两名副考官还有几位有名气的语文教师一位女教师正在傲慢地批改试卷从容不迫
只要在接下来的一小时内我能顺利通过我也可以终身像他这样做了我是在一个理科毕业班试讲所讲解的内容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的一个片段一共有 25 行每行都以标号试讲完毕后我们一同来到了校长办公室主考官批评我道您太拖沓了他坐在男女两位副考官中间
那位女考官是近视眼,脚上穿着一双玫瑰色的皮鞋,我坐在她们对面,主考官就我的课整整捞到了一课中,有包有匾,还不时地提出一些建议,我信不在焉地听着,私存着她这样讲话可能意味着我已经被录取了。
突然,他们齐刷刷站起身来,脸上一副庄严的表情,我赶忙也站了起来,主考官朝我伸出了手,面对面地盯着我说,女士,祝贺您,其他考官也都和我握手,并重复着祝贺您,但那位女考官是带着微笑的。
直到走到公交车站,我一直思考着这套礼节,感到生气和某种羞耻。当天晚上,我立即写信告诉父母,我已经成为一名正式教师了。母亲回信说他们非常为我高兴。父亲去世了,就在我当上教师正好两个月的那天。
经常有那么几秒钟我分不清李昂那所高中的场景究竟是发生在前还是后分不清自己在红十字区的公交车站等车时那个多风的四月是在父亲去世闷热的六月之前还是那之后这个开头简直太妙了这本书叫《一个男人的位置》开头上来是要预备写父亲的死亡
但是没有直接写父亲的死亡,而是写了一套极其完整的面试成功的经历。这个面试的结果就是我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实现了阶级跃升,可以像其他教师一样终其一生傲慢地批改试卷从容补破。
那父亲的位置在哪里呢甚至父亲的死亡这种我们传统认知当中极其重要的事情都被作为一种记忆的参照结论是经常分不清面世和父亲的死亡这两件事情的先后顺序为什么
显然这两件事情差不多重要并且互为我记忆的参照物可惜文字是二维的输出方式它可能没有办法像思维一样并行交错当它们这两件事情被整整齐齐排列在纸面的时候我们作为读者就只能看到女儿的阶级跃升在前父亲的死亡在后不管时间是不是这样排序的重要性一定是这样排序的
父亲的死只是女儿阶级月生的一种参照物接下来就更精彩了接下来是密集细致地描述了家人怎么清洗父亲的尸体并且筹备葬礼大部分是没有任何对话的都是紧锣密鼓的礼节性动作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没有任何思想这里翻译也很搞笑什么叫没有任何思想应该就是没空想别的吧
叙事者我对葬礼的态度还蛮有意思的他说我们开始筹备葬礼安排殡葬仪式发复告做弥撒准备葬服我觉得所有这些事情都和父亲毫无关系这只是一场他因某种原因而缺席的仪式
我们通过仪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但是当仪式远远大于尊重甚至由于形式过于浮于表面而丧失了尊重之后呢葬礼就变成了一套空白的动作比如这里写到经常光顾咖啡店的人听说了父亲的死讯之后都在努力说一些体面礼貌的话而实际上他们跟父亲其实并不熟
后面更有意思的是这一系列手忙脚乱的葬礼仪式之后呢作为女儿的我就好像是一个匆匆路过的游客一样离开了家原文是这样写的星期天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想方设法逗我的儿子开心为的是让他安静不要吵闹因为乘头等车厢的旅客不喜欢噪音不喜欢小孩子走动
突然,我惊奇地意识到,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布尔乔亚,而且为时已晚。接下来的夏天,在等待我第一份工作开始的日子里,我想,有一天我必须清楚解释这一切。我的意思是说,我要以我的父亲为题书写他的生活,书写我青春期时与他的距离。
虽然这种距离是一种阶级距离但它又是极其特殊的不可言说的就像爱的分离我觉得这里写的很精彩的原因是跟父亲的死亡相关的一切女儿仿佛都是一个天外来客她匆匆忙忙来了又走然后坐头等车厢焦虑的是头等舱旅客的喜好问题
也正是经历了这一系列自身的反应之后我也就是叙事者我意识到原来我离父亲竟然已经如此遥远也是在这里出现了这本书中第一次叙事的中段女儿我短暂的隐秘了起来
而作家我开始交代自己写作的方式这个中段结束之后呢才开始真正的像我们预想中的那样写父亲的常规的开头也就是从爷爷奶奶开始写起写父亲的出生三 父亲的阶级困境
上一期节目我们有提到安妮艾尔诺非常喜欢让第二层叙事者也就是作为作家的我闯入第一层叙事也就是闯入作为女儿的我的叙事这样的闯入总是会形成一种文本的阶段读起来让人感觉有点出戏作为读者我们好像在一边读故事一边在接受叙事的教育
但是读这一本《一个男人的位置》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叙事的截断不仅是对写作者我叙事意图的解释更是在努力引导读者不要陷入对叙事的刻板印象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里面第二次的叙述中断它其实为书写父亲为实现阶级月申所做的努力做了非常巧妙的铺垫它是这样写的
他说,我的写作进行得很缓慢,当我努力地想要从一系列的事实和选择中揭示一个生命的意义结构时,我感到与此同时,我似乎正在失去父亲的特别之处。
小说的框架占据了所有的空间,观念自行运转,相反,假如我任凭那记忆中的图像闪过,我会重新见到父亲的样子,他的微笑,他的步态,他牵着我的手去游乐场,那些旋转木马让我害怕,所有与他人共享的生存境况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
每一次面对这种两难我都要把自己从个人的陷阱中抽离出来这段话他含蓄地向我们交代了这本书它叫《一个男人的位置》而不是《我的父亲》如果写《我的父亲》那么这里面应该是女儿对父亲的记忆图像父亲是什么样子怎么微笑怎么走路怎么带我去游乐场等等
去掉这些具体的记忆图像之后对父亲的书写就变成了一种更加普通的普世的更能够与他人共享的东西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就好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男人丧失了我眼中作为父亲的独特性
尽管如此呢写作者我还是努力地把自己从个人陷阱中抽离转而去写关于父亲那些非个性的普通的容易与他人共享的部分那么就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个男人的位置读起来更具有社会性写母亲的时候还
有非常多难以摘除的情感链接而到了写父亲的时候这种链接几乎完全是破碎的这一次的重要叙事中段之前写的是父亲怎么样从农民变成工人和小商人的身份他一边开店一边在工地工厂打工
而这次叙事中断之后就把叙事的重心放在了父亲彻底剥离开工人身份去通过奋斗彻底成为小商人的奋斗这样的一个完整过程
新的咖啡杂货店有两层楼还有院子一家人总算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了再之后父亲又把房子修缮了一番这个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允许父亲可以去贷款买地买房了这是在整个父亲的家族甚至在家族历史当中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也就是说父亲为了阶级所做的奋斗都有了他想要的结果而作为女儿的我去上了当地最好的寄宿学校比起农场主或者药剂师的女儿来说我的条件一点也不比他们差这也是父母为实现阶级月生所做奋斗的结果之一
在通过自身打拼实现阶级跃升的过程中,父亲也遭受了很多价值观上的转变,比如对自己方言的鄙视。他说,对于我的父亲来说,方言代表着陈旧和丑陋,意味着低人一等。他为自己能够摆脱部分图语而感到自豪,即使他讲的法语并不规范,那终究是法语。
但是这样的阶级乐生势必是要把父亲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些东西可能是一生都没有办法摆脱的比如父亲虽然因为自己摆脱了一部分的图语而感到自豪但是在那些法语讲得很标准的人面前他就会一声不响保持缄默或者说话到一半就停下来或者简单的说不是或者是是然后用手势去示意对方
让对方替他说下去他说父亲说话时总是小心翼翼唯恐说错一句话就会像当众放屁一样出丑
又比如对物质的认知当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金钱物质的地位就显得愈发重要他说物质不可避免的被神圣化了不管我说什么话都会被怀疑以为我又想要什么东西或者是要和别人比什么当我说我们班有个女生参观了卢瓦河畔的城堡这便立即招致父母发火
他们说你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参观你应该为你所拥有的东西感到知足了因此有一种持续的缺失从未得到满足
这里就说父母其实是为了让家庭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好付出了大量的辛勤的劳动和心血所以当他们实现了物质生活的条件的改善以后物质在他们的这个家庭就变得被神圣化了所以父母表现出一种为欲望而欲望因为内心深处不清楚什么是美应该喜欢什么
父亲的座右铭是量入为出那就意味着要做什么要得到什么都是由自身的经济能力决定的因此这种要做什么其实在本质上都变成了能做什么这两者出发的做事情的动机它有很大的根本上的区别这是父亲终其一生在阶级转变过程中永远没有办法脱离的困境
四,阶级和位置,我们不需要它父亲的阶级困境是一种外化的普遍的社会性困境当我们回到家庭这个小单位回到父亲和母亲以及父亲和女儿的关系中来用内部的视角来反观这一困境的时候父亲的位置就变得更尴尬了关于位置的书写安妮艾尔诺的处理更是
具体的并且辛辣的就像写论文的呈现方式一样它都是一句话先总结再写四五行的具体事例来佐证真的在这方面它的呈现非常非常的精辟虽然这本书很短也只有 75 页但是当它用细节来呈现父亲所处的这种阶级困境的时候每一句话都写得相当的生动而具体
他是这样写的父亲害怕失去位置害怕感到羞耻句号就是这句话是论断式的那后面怎么样去论证呢这个论点他是这样写的
有一次他手持一张二等车厢的车票却错上了一等车厢检票员让他补交了车款还有一个耻辱的记忆一天他在公证处办事按要求他要在文件上第一个以写下以略并同意的字样可他不会拼写结果写下了以略并证明
这种事情让他感到很尴尬在回家的路上这些错误让他翻来覆去难受了一路留下耻辱的阴影
这种对自身位置的敏感根源于社会地位的变化父亲虽然奋斗一生并没有实现极大的阶级跳跃但是从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从一无所有的雇农转变为小商人对父亲来说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背后的每一步都是很艰辛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是最表层的现象对父亲来说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以及自己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认知可能是更加难以处理的问题自卑和羞怯是他永远没有办法逃脱的这体现在他待人接物的种种细节当中
原文说父亲在他认为是重要人物的人面前总表现得很修切从不提出任何问题简而言之他的举动很聪明这意味着察觉到我们的劣势并且尽可能地隐藏他从而摆脱他
就是虽然实现了物质条件的改善但是父亲的这种羞怯和自卑是永远没有办法逃离的因为他通过物质条件的改善其实在日常的接触人的这个环境当中已经
可能实现了往上走的这样一个情况就可能他以前接触的是雇农但他现在接触的是他商店的顾客以及像他女儿带回来的各种真正来自于资产阶级的他认为的有教养的朋友那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父亲仍然还在像
跨越在一半是雇农的贫穷的身份另一边是他接触的这些社会阶级稍微要高一点的身份之间他其实没有办法真正的实现从雇农到想商人的这种内心心理的转变让他由内而外真正觉得自己是可以与高层的这种社会阶级的人去对话的
所以写了无数个这样的细节就比如说当女儿把自己的来自于小资产阶级家庭的朋友带到家里的时候父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提前好多天就在问你的朋友喜欢吃什么为他们做饭然后中间接待朋友的时候不间断地一直在讲话以表现出自己的热情
而当我去我朋友家里他们家怎么接待我呢他们家就是十分自然的跟我分享食物啊分享他们的日常好像我的到来他们也很热情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就改变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他有一句话写得很残酷就说
这些普通的资产阶级的家庭以及朋友的小剧对父亲来说都是隆重的节日就我觉得写得真的很心酸读起来就让人感觉父亲其实劳苦了一生但是从内心当中以及在日常生活的这种细节习惯当中展现出来的样子它仍然来自于那个贫穷的雇农阶层
回到家庭内部,父女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而且摇摆首先是女儿的身份女儿在父亲眼中无疑是阶级跃升这一接力赛中的接棒人当父亲终其一生只能走到小商人这个程度之后呢他开始希望女儿可以比自己更出色这种希望期待渐渐取代了父亲自己的梦想
但是当他发现女儿真正实现了戒举原身其实父亲又会对女儿感到陌生并且害怕甚至父女关系变得十分的陌生且焦虑
父亲想尽一切办法支持女儿去上学,渐渐的父亲开始发现,女儿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其实已经都是她无法理解的东西了,对她来说学习与日常生活毫无关联,她认为生菜只需要洗一遍,所以菜里经常还残留着一些鼻涕虫。
当我依据在三年级学到的消毒原理建议多洗几遍的时候就让他感到不能容忍还有一次他看到我同一个搭便车的人讲英语的时候他非常惊讶我居然能够学会一门外语却没有到过这个国家这让他难以置信
那段时间她开始陷入愤怒当中次数不多但满脸充满着仇恨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却很默契这主要是因为女人的那些事情每月一次的肚子痛选择什么样的内衣和化妆品等等她带我去鲁王的大中屋
接买这些东西还带我去佩里埃用小叉子吃蛋糕他尝试使用我的词汇调情出类拔萃的人等等词语
我们不需要他这里写的是我跟母亲之间有一些默契并且有一些共享的秘密我们不需要父亲了就这样在希望女儿变得更加出色并且想方设法让女儿走得更远的这个过程当中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一方面是由于认知上的巨大差异这是基础教育的差异以及在其中孕育出的价值体系所带来的导致的鸿沟另一方面是到了这个阶段父亲和女儿之间再无其他的连接他们鲜少有像母女之间一样共享的私密话题没有什么可聊的有的只是一些日常生活的问候比如饿不饿要不要吃饭等等
另外还有就是父亲和女儿由于认知差异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所形成的我认为是深层的终极诉求有着根本上的差别就比如说当女儿被鲁王师范学校录取为勤工减学生
国家全包他的生活成本的时候父亲对此充满了敬意在他看来是国家给予了女儿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可是女儿后来却选择离开了这所学校因为女儿想要的是自由这势必让父亲感到十分的困惑因为他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他要抛弃这样丰厚的这样优渥的物质条件而去追寻那种抽象的自由
而他自己也十分清楚他跟女儿在这种终极的追求就是人生的最深层次的诉求上有着最本质的差别他也曾经对女儿说书籍音乐这些东西对你有用而我不需要他们来生活
走到这个地步我感觉我读出了一种妇女关系的断绝确实就像开头时候写的那样不仅是由于阶级差异导致的距离还有更复杂的东西在里面像是爱的分离
这种分离不仅是一种表象的父女之间不再在一起生活的物理距离也不在于说他们两个人现在在积极身份上差别有多么的明显我觉得更深层次在于他们两个人由这些外在的表现所带来的内心的心理距离
他们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就像作者一直在书里面所写的说我为什么要开始写作可能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两者之间再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他跟他父亲的关系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
而更严重的我认为说爱的分离这种爱是妇女之爱那妇女之爱可能最更为直接的体现是父亲是否还能够对女儿产生影响
以及在父亲的眼中女儿是不是还可以去满足去完成父亲所要想要的那种条件就我们小学还是初中肯定上过那个课文就是写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的差别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就是他一直对女儿充满了期待期望希望女儿去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条件这种爱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而在此过程当中伴随的一定是父亲从方方面面给女儿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读这对妇女关系走到这里这些东西已经全都没有了因为女儿已经走到了父亲根本难以想象的那个阶层当中书里面说她最大的自豪甚至她存在的证明就是我已经属于曾经蔑视她的那个世界了
就走到这一步我觉得独裁相当的荒诞并且凄凉文里还说我想他不能再对我产生什么影响了他的话语和他的观念与我在法语课或哲学课上所学到的与我坐在同学家里的红丝绒沙发上的所见所闻已经格格不入了夏天透过房间敞开的窗户我听到他的铁线有规律地翻动泥土的声音
这里我觉得最后一句写得非常好就在夏天透过敞开的窗户我听到的还是父亲挖地的声音
那父亲其实终其一生已经实现了他自己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的阶级跨越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又是一瞬间把他所认识到把女儿所认识到的父亲带回了那个从出生以来就带着这种故农身份认知的父亲的形象里面去而在此时
父亲已经没有办法对女儿有更多的期待了因为女儿现在所处在的环境已经是父亲没有办法想象到甚至触及到的世界了由此在这里所有的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其实是父亲不再被需要了
他经常就跟自己的妻子以及女儿说他感觉自己好像一无是处没有必要再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是他有着很强的不被需要的感受这种不被需要的感觉是很难让妇女之间再保持这种爱的距离的
这就是整个读下来的一种感受就是女儿跟父亲之间的这种距离它的要素是非常非常多的最终在表象上给到我们的感知就是它不再被需要了
好了我今天就说这么多了今天终于是把这本 70 多页的书讲到了半个小时左右不再是啰里啰嗦讲一个半小时那么久了但我觉得内容还是十分丰富的在这一本书里面我觉得我对安妮艾尔诺的比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就其实因为节假日之前我就已经读完了这本书
然后在做这期节目我又反复读了非常非常多遍就是这本书它很厉害的点就在于它很短但是如果要让我去摘摘出它写的那些精彩的细节就是它写的非常生动的细节我又觉得好像每一页都有就它真的非常厉害它能够很简练地写出跟自己的父亲在阶级认知上的这样一种
观念然后用全文去铺陈父亲在阶级跃升的这个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甚至到后面就开始写女儿怎么样去接棒父亲的那种阶级攀爬的任务继续在这个社会的漩涡之中拼搏而且继续面对这种身份认知的困境就好像写出一种
循环的困境的感受写的是非常鲜明的而他又通过非常多我认为是残酷的细节来展现出在阶级攀升的这个过程当中人的心理所遭受的那种折磨有感兴趣的同学还是非常建议大家去读一下读起来还是
怎么说感觉深深被刺到就他真的虽然只有七十几页但感觉每页都能像刀子一样很锋利的去解剖这些问题我觉得安妮艾尔诺的写作一点都不 personal 它根本不是私人化的写作他的写作非常锋利揭示了社会上很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小人物的心理感受是相当精彩的
好了这一期我就先说这么多了然后接下来我会努力勤加更新节目争取不脱更了那我们还是先立一个 flag 下一期不见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