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52 | 聊聊不上班这件小事

Vol.52 | 聊聊不上班这件小事

2024/11/10
logo of podcast 老talk消息

老talk消息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work-life balance reflections#work-life balance#freelancing and side gigs People
卫诗婕
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专注于商业、科技和人文领域的深度报道和分析。
潘乱
主播潘乱,主持“乱翻书”节目,深入探讨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相关话题。
阑夕
知名IT人,频繁参与科技和互联网相关的讨论和直播活动。
Topics
@阑夕 :真正的不上班状态是与任何人的相处都平等,没有上下级关系,摆脱职场氛围和人际关系的束缚。个体户的定义是个人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并实现价值变现。不同行业适合个体户的程度不同,例如内容创作行业比制造业或程序员行业更适合。不上班的决定取决于个人对现状的不满和机会成本的考量,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评估。不上班后,初期是蜜月期,但之后会面临焦虑和经济压力,需要找到新的意义感和作品感。 @潘乱 :上班时人们追求的自由是免于傻逼领导的自由,而不上班后,自由难以定义,建立意义感和作品感也更困难。个体户需要赢得更多人的喜欢才能生存,责任也从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个体户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不同,初期是蜜月期,之后会面临焦虑,需要在半年或一年内找到自己的“猎物”(目标),否则容易回归上班。个体户需要平衡理性与自由带来的虚无感,以及市场和观众的影响。 @卫诗婕 :不上班是去中心化的“舔”,需要同时面对多个用户或甲方,心理压力大,需要自我规划工作和休息时间。很多人选择不上班是为了在市场中检验自己的价值,但幻想破灭后也可能回归上班。个体户需要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以及个人价值观和工作意义的平衡。个体户的松弛感会逐渐衰减,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状态。

Deep Dive

逃离职场?十年个体户的真实体验与反思

在上海的狂喜播客节上,我和潘乱、阑夕、卫诗婕几位媒体人围绕“不上班”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并非单纯讨论“不打工”,而是探究一种真正摆脱职场束缚,实现个人价值的自由状态。

阑夕认为,真正的不上班状态,是与任何人的相处都平等,没有上下级关系,彻底摆脱职场氛围和人际关系的束缚。个体户的定义,则在于个人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并实现价值变现。然而,不同行业适合个体户的程度大相径庭。内容创作行业相对容易,而制造业或程序员行业则需要更多合作,难以完全独立。 决定不上班,取决于个人对现状的不满、机会成本的考量,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准确评估。 不上班后的生活,初期是蜜月期,但随后焦虑和经济压力会接踵而至,这时,建立新的意义感和作品感就变得至关重要。

潘乱的观点与我有所呼应。上班时,我们追求的自由,往往是“免于傻逼领导”的自由;而真正不上班后,自由的定义变得模糊,建立意义感和作品感也远比想象中困难。个体户的生存,依赖于赢得更多人的喜欢,责任也从有限责任转变为无限责任。个体户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初期是蜜月期,但之后焦虑感会逐渐增强。在六个月或一年内,必须找到自己的“猎物”(目标),否则很容易回归上班。 个体户还需要平衡理性与自由带来的虚无感,以及市场和观众对创作方向的影响。

卫诗婕则将不上班比作“去中心化的舔”,需要同时面对多个用户或甲方,心理压力巨大,需要严格自律,规划好工作和休息时间。许多人选择不上班,是为了在市场中检验自身价值,但当幻想破灭,他们也可能选择回归职场。个体户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更需要在个人价值观和工作意义之间找到平衡点。 此外,个体户的松弛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状态。

年龄与行业周期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三十五岁左右,个人周期和行业周期都可能进入下行阶段,这时才更容易进入“不上班”的状态,不再追求过分明确的目标和持续的成长,而是追求平衡和自洽。

个体户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探讨了不同年龄段个体户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应对焦虑和经济压力。 年轻一代可能更容易适应个体户的生活,因为他们对成功的期待值相对较低,更能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则需要更谨慎地评估自身价值,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选择个体户,并非取决于能力,而是一种选择,一种对自由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关键在于,在做出选择之前,要对自身价值有清晰的认知,并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结语: “不上班”并非简单的逃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它需要勇气、自律和对自身价值的清晰认知。 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需要在个人周期和行业周期中找到平衡点,并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 这并非易事,但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的道路,本身就充满挑战与机遇。

Chapters
对不上班的定义进行探讨,引出个体户与上班族在人际关系和工作模式上的差异,并提出不上班的决定与个人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 不上班的定义是免于在上下级关系中与人打交道,强调平等的合作关系。
  • 个体户和自媒体从业者需要赢得更多人的喜欢才能生存。
  • 决定不上班的因素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对现有环境的忍耐度。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上海参加狂喜播客节,一狂plus,几位媒体人潘乱,阑夕,卫诗婕聊了聊“不上班”这个话题。

上班的时候你想要的自由是“免于睿智领导”的自由,而真的不上班了,你要的自由就无法轻易定义了,如何建立意义感和作品感困难得多。更别提大部分人,不上班的时候最基本的经济问题都难以解决。

不上班之后,大概会有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但是三个月后,焦虑就围上来了。如果在6个月的时候你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今年的猎物,第一个回去上班的时间点就来了。如果再用半年,你打光手里的子弹还没捕捉到猎物,这时候第二个上班点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大部分离职博主的生命周期不到一年,尤其是那些还在追求“高成长”,想要赶上下一个风口和红利的奋斗bean们。

年轻的时候,很多时候以为是观点之争,如今更清楚地意识到都是年龄问题。如果到了35岁,自己的周期和行业的周期都进入下行,你才能真正有机会进入到不上班的状态:不追求过分明确的目标,不追求成长,追求的是平衡和自洽……

不如我,今年只做了一件事,“回到现场”。

在上海参加狂喜播客节,一狂plus,几位媒体人潘乱,阑夕,卫诗婕聊了聊“不上班”这个话题。

上班的时候你想要的自由是“免于睿智领导”的自由,而真的不上班了,你要的自由就无法轻易定义了,如何建立意义感和作品感困难得多。更别提大部分人,不上班的时候最基本的经济问题都难以解决。

不上班之后,大概会有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但是三个月后,焦虑就围上来了。如果在6个月的时候你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今年的猎物,第一个回去上班的时间点就来了。如果再用半年,你打光手里的子弹还没捕捉到猎物,这时候第二个上班点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大部分离职博主的生命周期不到一年,尤其是那些还在追求“高成长”,想要赶上下一个风口和红利的奋斗bean们。

年轻的时候,很多时候以为是观点之争,如今更清楚地意识到都是年龄问题。如果到了35岁,自己的周期和行业的周期都进入下行,你才能真正有机会进入到不上班的状态:不追求过分明确的目标,不追求成长,追求的是平衡和自洽……

不如我,今年只做了一件事,“回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