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明代读书人的精神危机:怎么才能成为24k纯圣人?

明代读书人的精神危机:怎么才能成为24k纯圣人?

2024/10/7
logo of podcast 维特跟斯谈

维特跟斯谈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刘晓树
王璐
马天威
Topics
刘晓树:王阳明学说强调人人皆可成圣,但这种乐观的理解反而导致士大夫们精神高度紧张,他们对自己的任何过错都非常敏感并深感自责。这种状态也催生了许多帮助人们改正错误的实践方法。 王璐:我关注儒家内部的“过恶”问题,并认为王凡森的著作揭示了儒家道德乐观主义背后隐藏的深刻道德紧张感,以及对人性的警惕和克服。这种警惕和克服对于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马天威: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的说法表达了对人性的乐观,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因此都可以成为圣人。恶不在于根本,而在于善的过或不及。理学家的讨论已经沉淀在日常话语中,成为了我们的底层逻辑。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南京大学青年教师 王璐

东南大学青年教师 马天威 本期我们想和听众分享另外一本非常优秀的思想史著作《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这本书的第五章,这一章关注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王阳明学说在明代的流行也使得一个观念流行开来,那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这种看似乐观的对人性的理解却反而造成了一批士大夫高度的精神危机,他们精神紧绷,对自己任何一点沉溺和过恶十分敏感而且深切自责。这种精神状态衍生出了很多帮助人改过的SOP,形成了明末清初的一种十分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从他们的自白中我们发现,想做更好的自己,并在此过程中感到无尽的焦虑和迷茫,这种心态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 1:41 介绍《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这部书

2:58 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的说法

12:40 王阳明后学的一种极端 师心自用

18:45 读书人在道德修养上的高度紧张状态

36:06 明代的功过格运动

44:19 儒门功过格

54:29 儒家的省过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