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Flow.#2】2024年11月11日大选,比特币和关于信息的不可能三角

【Flow.#2】2024年11月11日大选,比特币和关于信息的不可能三角

2024/11/11
logo of podcast 第三浪 SurgeLong

第三浪 SurgeLong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播主
Topics
播主:就目前比特币价格突破8万美元的情况来看,这波行情并非短期事件,而是结构性行情。这与美国大选前我的预期有所出入,当时我认为即使川普胜选,加密市场也会上涨,但不会突破8万美元,并且会在短期内回落。然而,市场表现出强劲的持续上涨势头,这表明市场情绪高涨,并非仅仅由单一事件驱动。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明确自身的投资策略,是长期持有优质资产,还是进行短期投机,这将直接影响投资决策。 播主:在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信息过载和信息偏差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获取信息来理解世界,但另一方面,信息中充斥着错误和偏见,这使得我们难以准确判断信息真伪。即使我们知道应该运用统计和概率思维来分析问题,但现实中依然难以避免信息偏差的影响。例如,在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我身边几乎没有人支持哈里斯,但仅凭个人经验来判断选情显然是不够准确的,也不能完全依赖社交媒体上的舆情。 播主:一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运用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可以更有效地预测结果。例如,通过开发能够处理投票数据的应用程序,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前数小时预测选举结果。此外,一位法国交易员通过创新性的民调模型,间接地了解选民的真实意向,成功押注特朗普获胜。这些案例都表明,仅靠直觉判断是不够的,只有结合科学方法和对数据的敏锐洞察,才能在信息时代找到真正的机会。 播主:最近发生的万圣节AI虚假信息事件,也凸显了AI生成内容的风险。两位巴基斯坦青年利用AI生成虚假活动信息,导致都柏林街头聚集了上千人,最终发现受骗。这起事件警示我们,AI生成内容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对现实世界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内容生产者有责任明确标识AI生成内容,以确保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避免社会信任被轻易撕裂。 播主:总而言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信息的世界,其中既有真知灼见,也有无关紧要的信息,甚至还有许多虚假信息。我们必须努力分辨真伪,尽可能地靠近真实,才能在信息迷雾中找到方向,更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来到 Flo 的独白第二期这里和我常规制作的第三浪播客完全不同更像是衍生番外篇,没有固定主题和剧本只是聊聊对这个迅速变化世界的一些直接思考

比特币在 11 月 11 日已经突破 8 万美金这个结果超乎我的个人预期在美国大选前我预期即使是川普胜选加密市场的行情会冲高但不会冲破 8 万并且大概率在几日内回落到某个点

但是市场告诉我们这一波的情绪不小至少不是一个事件级别的行情而更像是一个结构性的行情推特上并没有看到那些闷声大财的投资者欢呼雀跃没仓位的散户估计也是早就在某个点卖飞

这就回到一个老问题,那就是搞清楚自己在玩的是什么游戏,如果玩的是选对好资产长期持有的游戏,那么就应该买定离手,放他个十年八年,如果只是玩冲浪赚取波动性收益,那么等下一次波动的机会就好了。

作为现代人,我常常面临一个困境一方面我们需要接收信息才能形成对世界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信息中不可避免的掺杂错误,容易导致错误的观点虽然我们知道应该从统计和概率的角度分析问题理解身边统计法有其局限性并意识到这种方法常常带有幸存者偏差但现实中依然难以避免信息偏差的困扰

例如,尽管在选举前我身边几乎没人支持哈里斯,我也不敢仅仅依据朋友的看法来判断选情,更不敢完全依赖社交平台上的舆情来做决定。这种困惑背后实际上是对信息筛选和解读的挑战,而这一点在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周柔根在播客中提到马斯克开发了一个能够处理投票数据的应用程序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提前数小时预测了选举结果这与一位法国交易员在 Polymarket 平台上押注特朗普获胜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交易员创新性地采取了一种新的民调模型不直接问受访者支持谁而是问他们觉得邻居会支持谁

这样可以更真实地挖掘出潜在的倾向因为人们在预测他人偏好时会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偏好为了验证这一模型的准确性他甚至聘请了民调公司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哈里斯的支持率比传统调查低了几个百分点这进一步暴露了传统民调的偏差

这件事告诉我,仅靠直觉判断是不足够的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对数据的敏锐洞察才能在信息繁杂的时代找到真正的机会交易员通过数学和概率论成功识别了民调数据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套利空间果断下注并获利

这种以客观、科学的方式应对信息偏差,不仅适用于选举预测,更是我们应对信息时代困境的一种启示,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可靠的依据,通过理性思维和数据分析做出更接近真实的判断。

最近还读到一则趣闻,这个月的万圣节两位巴基斯坦青年推出了一个网站展示了全球各地的活动信息吸引了许多人他们在网站上并未透露所有活动信息实际上都是由 AI 生成的,完全虚构结果,一位不知情的爱尔兰用户发现了这个网站,转发了活动信息

随着更多人看到了这条消息它迅速扩散到了 TikTok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平台于是,万圣节当晚,都柏林的某条大街上聚集了上千人他们都期待着参加活动,人们在街头等待了数小时直到逐渐意识到受了骗,原来活动根本不存在为控制人群聚集,当地警方不得不发布紧急通告

而第二天,这一事件登上了国际媒体引发广泛讨论,两位青年不得不公开道歉这起事件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内容著名 AI 生成的必要性 AI 生成的内容在成本、时间和创意上的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若缺乏明确的标识,其信息的可信度、真实性就难以保障

虚构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放大极易对现实世界产生直接而迅速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信息接收者往往没有时间去甄别信息真伪而内容生产者若不承担一定的责任社会信任便可能被轻易撕裂

总的来说,这个世界上充满了信息,有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有些则完全无关紧要,还有一些甚至偏离事实,让人误入歧途。我们时刻在这个信息的迷雾中穿梭,努力分辨哪个是真实,哪个是噪音。而最大的困境就在于,我们永远无法完全逃离这三种信息的交织。

我们只能尽量让自己靠近真实,站在更清晰的视角上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