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大家好,欢迎收听这一期的静止携带录制这期节目的时间是 2024 年的 5 月 24 日此刻我在河北的阿纳亚我也是刚刚回到国内然后去来阿纳亚这边参加理想国的一个活动所以正好相对来说清闲一点了吧就把前段时间的一些行程录制一两期播客
在上期播客中大家也知道前段时间我是在美国待了一小阵然后我又去到了中东其实就是在迪拜一直待着原因就是之前我办了利比亚的签证但是卡在利比亚的电子签证它这个系统坏了在 4 月份的时候所以绝大多数的签证都没有下来就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在迪拜多待了一个星期
因为我还在尝试的去等待签证能够下来期间还等待了一下阿尔及利亚的批文但是后面想算了这些都稍微有点麻烦而且时间太短了因为离我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所以在迪拜之后的行程在回国之前的这小段时间我就去到了巴尔干半岛把整个巴尔干半岛就算是走完了有关巴尔干的内容大家可能会在下期听到这期我是想说
其实是我最熟悉又特别陌生的一个城市也就是迪拜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我的播客说了很多很多中东的内容但是我大部分的着重点都是在一些我定义为边缘国家的地方也就是那些战乱国家
其实中东不只有这一面我觉得中东是全世界最富有张力的一片区域能够看到很多国家仍然处在泥沼之中它是在一个战乱的状态之内但是也同样在中东这一片区域拥有全世界最发达或者最现代的一些城市我觉得如果只形容中东的另一面反而会显得有些片面于是这一期我是想说
中东另外的一面但是中东另外的一面我本来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就是想坐在海湾的这些国家里面这个海湾呢说的就是波斯湾然后呢跟海湾相关的国家其实主要就是集中在阿拉伯半岛上的这些阿拉伯国家当然也包括伊朗但是伊朗跟他们还是不太一样的也就是在海湾的这一片新生了特别多很现代化的城市
但是在众多城市之中,我相信大家听说过次数最多也最熟悉的一座城市,那绝对是迪拜。因此这一期我就以迪拜做一个代表,来看看中东的另外一面。在离开美国之前,打算从纽约飞到迪拜,坐车就沿着 I95 公路一直从费城北上去往纽约的 JFK 机场。在快接近纽约的时候……
曼哈顿的那个城市景观就会远远的出现在视觉的边缘会看到一大片高楼建成的那种城市森林出现在眼前我相信纽约的景观人们应该都不太陌生无论是从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还是各种各样的图片上都见过无数次了纽约这座城市也相信是全世界最不陌生的一座城市
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它是全世界最为裸体的一座城市我觉得它的每个角落都被无数的人进行过拍摄这座城市是毋庸置疑的一座世界名城而且在很多人的心中它是世界的第一城其实现在的纽约看上去比较老旧比较混乱比较肮脏但是你身处这座城市之中你不可否认的都会感觉到它是一座全人类建立起的一座城市
仅仅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它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它容纳了全世界来自各个地方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这些人们然后大家融合在这里在整个美国建立起了一个非常繁华非常现代的城市那就是纽约其实每次看到纽约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叹就是这样一座眼前看上去无论怎么样去形容它的城市
它都以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完整运转了 100 多年在 100 多年前全世界可能还是各种参差不齐的样貌但是纽约它已经是如今的这个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纽约的这样的城市模式定义了什么是现代城市它就是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摆在眼前
而且不能否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想要建立一个所谓的新兴城市在近 100 年的时间之内多多少少都有模仿纽约的痕迹最表象的模仿就是高楼大厦
只有到了现在我们才可能唾弃一个城市的文明不是通过高楼大厦这样去表现的但是每一个年轻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他们都会以一个傲人的摩天大楼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等有了所谓的地标建筑之后各种各样其他的生活才会不断的填满然后才会有文化生活在里面滋生发芽
形成一个很完整然后又很丰富又很多元的现代城市我们中国其实也是一样的在过去的一二十年我们认为哪座城市繁华了那么一定是这座城市建立起了一个特别傲人的 CBD 然后有无数的高楼大厦铺满在这一片区域之内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只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进入之后那么大家可能才会从这样的
水泥森林里面抽离开来看到城市另外不同的一面城市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化学作用能够滋生什么样的一些人在里面形成什么样的一种不一样的城市氛围来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性格但是追根溯源这一切建立的基础如果非要找一个模板的话那么一定是纽约
所以从纽约飞到迪拜,从一个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形成如今这副模样的城市,飞到只用了十几年就建立成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这种感觉就有点像一百多年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坐着邮轮去到美国靠近纽约曼哈顿的时候,看到一个现代城市出现在面前带来的那般震撼。
也有点像我的小时候因为我们的家乡还是比较发展的缓慢然后在小时候的那个阶段去到上海这样的城市它会有那种繁华城市能够带给我的兴奋感你会觉得在这边有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如今从纽约飞到迪拜可能不一定对于我自己来说有如此强烈的兴奋感
我只是觉得这一个代差差了一百多年的两座现代城市它们好像形成了某种特殊的时空连接
那么就从最开始我去迪拜说起吧我第一次去迪拜是一个失败的行程那个事情是在 2013 年当时我在巴基斯坦拍摄完照片我要去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这两座城市的距离其实非常的近但是呢我没有办法通过陆路的方式通过白沙瓦走开布尔山口这样进入到喀布尔
因为那会儿那个口岸管得非常的严它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双边口岸就是只有居住在周围两个国家的人可以穿梭于这个口岸对于外国人来说走这个口岸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虽然拿到了阿富汗的签证但是我并不能通过很顺利的方式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去到阿富汗于是我就回到了首都伊斯兰堡买了一张机票
通过阿联酋这个国家中转到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但是早年间买那个机票时候我并没有注意我是买的从伊斯兰堡到迪拜然后再从迪拜到喀布尔但是我后面发现那张机票是从伊斯兰堡飞到阿布扎比然后呢再从阿布扎比有一个免费的大巴可以把我送到迪拜的机场那个年代的阿联酋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没有免签和落地签
所以我是没有办法进入到阿联酋那个国境之内的于是我就坐着飞机飞到了阿布扎比然后我在阿布扎比没有办法衔接到我下一程从迪拜飞往喀布尔的飞机这是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我只能在阿布扎比的机场里面我不知道该去哪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样离开这个地方后边就查了半天机票
通过一个很复杂的行程就是从阿布扎比有买了一张机票飞到了阿曼的首都马斯卡特然后从马斯卡特有中转回迪拜也就是我来回在这样具有国际中转能力的机场之间在没有出入境的情况之下从阿布扎比移到了迪拜所以这我看作是我的第一次去迪拜吧我只在迪拜机场的隔离区它其实从法律定义的角度来说我并没有进入到阿联酋这个国家
就那会儿蛮年轻气盛就是想着你这次既然不让我进那么有朝一日你绝对会以一种邀请的方式让我重新来到这边的但是没想到这个事情其实发生的非常快就仅仅在半年之后也就是 2014 年的刚过完春节大概三月份的时候我就接到了一个电话就来自于阿联酋的迪拜是一个摄影比赛因为当时我获得了那个人生中的第一个摄影比赛的大奖
这个主办方呢就是来自于迪拜的王室那个特别帅的哈姆丹王储其实在我们的眼里看迪拜是一座城市但其实迪拜呢
按更为正统的说法它是一个酋长国它相当于是一个国家只不过阿联酋这个国家就是好几个酋长国在一起他们可能也没有太多的事务然后也没有太多的这种军队需求于是呢大家就抱团取暖形成了这么一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就是其中的酋长国之一
只不过它的面积不大然后它的结构也非常像一个城市所以我们去形容它呢就以城市的角度去形容它就好了我只是在这边做一个小小的解释
那次领奖经历是非常奇幻的因为在十年前大家对于迪拜的印象我相信还是来自于很多刻板印象我相信也是最早能够进入到大家视野之内的这么一个信息量我因为当时没有去过迪拜所以我不能否认我有这样的刻板印象
当时呢这个接到这个电话邀请我去领奖后面又过了两天收到了邮件人给我订好了机票并且给我办好了一个电子签证我就拿着这些东西准备去到迪拜去领奖然后给我买的机票还是往返的商务舱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商务舱并且是耳熟能详的阿联酋航空
这个航空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款体机的机队把全世界两家最大的制造民用客机的公司的最大的机型买过来不是空中客车的 A380 就是波音的 777 那趟迪拜之行确实安排的非常的在我眼里看是很奢华的那会儿大学也刚毕业其实生活也比较辛苦了哎
就是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不用花一分钱很完整的体验迪拜这一座城市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去获得一份在摄影上的荣誉不光是获得荣誉他还给了我一个很不错的奖金怎么说就大学刚毕业的一个生活状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但是呢也正是在这么一个契机之下我还是变得很感谢迪拜这座城市那趟到了迪拜之后我住的酒店是
翻译过来应该叫阿联酋塔就是 Emirates Towers 然后它是朱美拉集团旗下的一个酒店朱美拉呢是在迪拜非常大的一个酒店集团它旗下有非常多很著名的酒店比方说我们知道的帆船酒店就是朱美拉集团的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进那个酒店房间的时候因为从来没住过那么好的酒店嘛
刚打开房门往进走边走那个窗帘是自动的他就慢慢的打开然后我的眼前就是迪拜最重要的最地标的那种建筑群也就是哈里发塔所在的那一片区域我的房间正好是直对的那一片
应许看到这样的城市景观就非常的震撼嘛我就坐在那个窗户边的躺椅上面去看眼前的城市景观还泡了一杯咖啡结果不知不觉在那个躺椅上面就睡着了那个星期在迪拜的行程之中安排的也非常的好他每天只安排半天的时间出游看迪拜各种各样很具有标志性的区域还会体验迪拜一些很重要的算是旅行类的活动
就比方说他今天给你安排的是上午的行程那么下午一定是休息的到了第二天呢他就会安排下午再开始出门所以基本上都有一个很完整的半天甚至于一整天的时间我自己可以在迪拜来来回回溜达一下然后去逛一逛
我们当时呢就去到了比方说迪拜的老城然后哈利发塔自然要去然后还去到了迪拜很新潮的一片区域也就是马瑞纳那片区域周围呢有帆船酒店有棕榈岛那都是在网上面经常能够见到的迪拜的一些地标性的区域
其中还安排了一次穿沙漠的那个行程就是大家会坐那个越野车然后进入到迪拜的沙漠地带走那个沙丘一上一下的会有很强烈的失重感晚上呢还会坐在沙漠中心一个围起来的像营地一样的地方大家吃饭然后听很古老的阿拉伯的音乐我其实那段时间在迪拜就天天白天会出去溜达然后拍一些我觉得好看的东西
有的时候拍的也挺辛苦的因为我对迪拜的物价其实很陌生的那一趟怎么说呢就是因为安排的特别好所以我们每天吃饭都是可以在酒店解决的他不光含了早餐他每天还会给你 500 多迪拉姆的那个餐券可以在酒店里面的任何一家餐厅去用餐然后那会儿胆子也特别的小就每天也不太能伸开手脚在迪拜好好溜达
除了坐地铁别的公交车我也不太会坐打车就更有点不太敢去打
因为不知道那个物价嘛所以有一天我去想拍一下迪拜那个天际线就走了非常非常远在那个很炎热的天气之下离开城市可能得走了有七八公里就是离的那个整个迪拜的天际线是有了很长一段距离拍完之后没有办法我就自己一个人走回酒店沿着那个高速公路
领奖的时候呢是在迪拜的一个叫迪拜环球金融中心就是 DIFC 下面搭建了一个很大的舞台然后大家在那边去进行一个很隆重的颁奖礼当时颁奖的人呢不光有那个非常帅的哈姆丹王储因为是以他的名字冠名的这个摄影比赛
然后呢还邀请到两个西方很著名的摄影师一个呢是 Steve McCurry 他呢就是拍摄那个非常著名的国家地理的封面阿富汗少女的那个摄影师另一个呢是国家地理的一个摄影师是个英国的他叫 Henry Dye 了然后呢我们就一起去进行了这一场隆重的颁奖典礼给我发了 1.6 万美元的奖金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回到那个酒店晚上就在酒店顶楼的那个酒吧简单的喝一杯嘛当时就跟 steve mccurry 然后还有那个 henry 带了就是我们一起还有其他的一些来自于世界各地获奖的摄影师大家又坐在一起算是一个最后很欢乐的一个夜晚吧第二天其实还没有要离开迪拜主办方也是让大家休息一天在休息的这一天肯定要采购点东西嘛就是给
国内的朋友们买点礼品当时就去到了迪拜最大的商场也就是迪拜摩尔但是去完之后回我们酒店的距离很尴尬坐地铁两边都不是特别近得走很长的一段路我就想反正最后一天了我就打车结果发现打车的价格竟然和北京是差不多的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迪拜消费,我突然感觉到迪拜这个城市好像也不是大家形容的那么恐怖,它可能是一座非常正常的城市,只不过是我开启的方式还没有特别的正确。所以从 2014 年一直到现在,其实在整个中东地区,我去的次数最多的城市就是迪拜。
因为它的位置和它的职能本身就是对于我自己的出现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座城市它的区位上来说连接了亚非欧之间它是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棒的中转站所以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而且是我去了那么多的中东国家每一次来回可能都是会经过迪拜虽然还有其他的中转站像沙加像阿布扎比像多哈
但是在这么多的城市之中自然我去的最多的那也就是迪拜所以迪拜呢不光是世界的一个中转站它也是我自己的一个中转站虽然呢迪拜是我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中东城市但其实我对它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就是在于我去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我每次从机场出来之后我都可以
就是毫无顾忌就跟在国内的任何城市一样然后打一个车去到我的酒店然后休息去待一小段时间之后再离开如果没有住宿的这个需求的话那也是在机场就是很随意的来来回回走一走买点东西吃吃喝喝
它已经是我在那种出行方式上来说特别熟悉的一个地方但是陌生是陌生于我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座城市它的全貌是什么样的然后它在世界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可能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所以在后面的数次在迪拜无论是居住小段时间还是中转的过程中我就有意的去留心我之前提到的那些问题
我想看一下在世界如此固定的一个格局之中这么一座年轻的城市它是如何快速地成长起来在去除掉那些所有的刻板印象之后它能带给很多人一些什么样的未来的可能性
我虽然在迪拜住了很多次但它多多少少只是跟我自己的生活相关我并没有更多的参与到这个城市之中这次呢因为利比亚的这个签证耽误所以我就又在迪拜住了一个多星期因此这一次呢我想也不能每天住得无所事事嘛因为前段时间在美国也没有过多的去拍摄照片也没有需要整理的东西那么我不妨带入一个自己
已经习惯了的视角去重新观察一下我眼前的这座我特别熟悉但是又特别陌生的城市我说实话自从做了播客之后我的很多
工作的方式是有所变化的这个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好处就是我首先变得没有那么的懒了因为以前呢去到这样的地方我肯定是比较懒的就是想每天休息只做完跟照片相关的事宜也就放松下来了但是现在呢我更多的一种习惯就是做更多的现实观察然后这些现实观察有可能就会成为一期播客的内容这个内容呢是紧跟着当下那个时代的
它就像拍摄了一张照片之后就你站在一个远方的视角再回头来看的话你就会重新获得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呢我做这个播客也是希望有这样的一种体现吧就是大家可能现在听是听一个新鲜听到了我又去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样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它在过
三两年再回头来听那个感觉可能就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一次呢我就更多的去观察了一下迪拜的生活的种种把我以前无论是熟悉的区域还是不熟悉的区域我都又重新好好的走了一遍
这次在降落迪拜的时候我们那个飞机的机长是非常热情的在接近迪拜的时候呢他就不断地广播着那个飞机实时的状况就比方说他广播到我们的航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不得不在迪拜之外的海域上空盘旋一圈可能会耽误五分钟的时间
过了几分钟之后呢机长就又是一篇播报他就说飞机即将穿过云层坐在飞机右侧的朋友能够透过悬窗看到这座美丽城市的夜景当然也能看到最著名的哈里发塔因为很长时间坐飞机没太注意过这个飞机上的广播然后这个机长这么实时的广播还让我觉得挺新鲜的
听完这个广播呢坐在飞机右侧的人们就开始纷纷的躁动了起来大家就开始探头然后看着闲窗外的那个景色并且很多人还拿出来手机去拍摄其实闲窗外的那个迪拜的夜景我在飞机上已经见过无数次了但是呢我仍然能够看到人们怀着那种可能甚至于是一百多年前看到曼哈顿时候的那种兴奋我觉得迪拜这个城市其实在整个世界上来说
它是在近一二十年来说网络上树立起形象最成功的这么一个城市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 20 年前可能人们能够压根不知道迪拜这座城市但是从 10 年前开始大家就开始潜移默化的知道这座城市无论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信息
但是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的名字它已经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它已经变得跟世界上其他那些非常著名的城市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巴黎还是东京都是会非常熟悉的一个城市的名字了
所以我觉得这是他做宣传非常成功的一点这种很成功的宣传并不是通过一两个事件打造一个很重要的关注量让大家知道时间一长就淡忘而是不断的会有那些潜移默化的信息放出就会让你在脑中形成一个印象虽然无论这个印象是怎么样的但是他的名字都已经在大家的脑中形成了一种固定
其实翻看 90 年代迪拜的照片这里几乎是一片荒芜就是和大家固有印象中的阿拉伯城市没有什么巨大的差别就是沙漠之中一个很简易的类似于人类定居点的这么一个地方寥寥无几的建筑只有极少数的高楼那个时候的迪拜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以摩天大楼作为一个现代城市标志的这个表象上来说迪拜实在是不能称为一个大城市
它就是荒凉的公路连接起海边一片特别低矮的楼房财富和现代化好像都与这儿没有什么关系似的但是就是在新世纪的到来这里就仿佛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全世界最高的高楼开始在这里拔地而起直到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建设这种超高层建筑的攀比活动中迪拜最高的哈里发塔仍然没有败下阵来哈里发塔真的是以它 828 米的高度傲然于世
我觉得近十年来迪拜常常在网络上以各种各样的形象会出现虽然大多数呢都是以很夸张的一种财富的表象形式著称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全世界的目光真的是被迪拜吸引了过来迪拜呢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褒贬不疑的吵闹声中成为海湾地区最骄傲的一座大都市其实海湾地区的这些年轻城市一个个都带有自己很特殊的一些光环虽然呢他们饱受争议
但是海湾地区还是在这种财富中迅速进入了现代化的生活它的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我个人觉得在这个世纪初的时代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是一个奇迹
我刚才也说到整个中东地区是我认为全世界范围内张力最大的一片区域因为同为中东同为穆斯林国家有些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仍然在饱受战争的侵扰而有些已经迅速成为整个世界最现代化的区域而且他们的距离还那么的近就仿佛是不在同一个世界该出现的产物
但回过头来说他们同为人类建构的社会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还有如此巨大不同的命运所以就是站在中东这片区域总是能感叹到人类的复杂性所有人类的好与坏都可以在中东这片土地上显现得最为全面
就在我想着这些问题的时候飞机已经落了地我很自然的走出机场然后打车去到了我的酒店这次订酒店跟以前有所不同因为以前我在这边大部分都是中转性的需求所以我的酒店都完全是在机场的周围这次我就把酒店订在了迪拜老城虽然我来了这么多次迪拜但只有在 2014 年那次领奖的时候只去过那一次迪拜老城
这边就是一栋栋那种很原始的具有风塔的半岛地区常见的那种土坯房在这里看到的这些土坯房也是现在它背后这个很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最初的一个模样因为迪拜它就是这么一座处在阿拉伯海边的城市在波斯湾的末端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南边
所以这样的地理自然而然会生出两大群的原住民一派就是在沙漠腹地而来的贝都因人这个是在阿拉伯地区最常见到的一个民族
然后另一派人呢就是半海而生的那个波斯人因为霍尔木兹海峡并不宽了所以波斯人呢能够很轻易的通过航海的方式南下到阿拉伯半岛与贝多因人混居再往后的日子呢然后欧洲人也开始涉足和争夺世界的各个地方嘛什么葡萄牙人也来过荷兰人也来过但是最后站稳脚跟的是英国人
在英国的各种各样的阿拉伯地区的殖民地往往干活的并不是英国本地人了都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也就是印度而来的人所以在阿拉伯半岛的东部很早就有很多的印巴人也来到了这边所以这三大族群的本地原住民也就是贝多因人波斯人还有印巴人他们最开始就是居住在我眼前的这一片迪拜老城之中
在迪拜老城之中有一条河流就是迪拜河穿城而过至今还放着很多那种看上去很古的船当然是后面仿古建造的
他们就是那些波斯人最早用来捕鱼和采珍珠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其实和许多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命运是一样的迪拜的老城现在其实也只剩下一个概念了更多的是一种纪念和追忆吧随着迪拜的这种现代化在老城里面早已经失去了那种生活的烟火气了因为富裕起来的本地人他们早就搬离了这一边他们的生活方式呢也早就得到了改变都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生活
所以如今的迪拜老城看起来它就更像一个复建而成的那种阿拉伯式的仿古街道因为通过这种仿古的建设一个是彰显自己的历史另一个就是拉动旅游经济嘛所以通过这种旅游带来的这种商业它并不是一种本土原本的生活就包括我的酒店也是在这样的仿古建筑物之内外表看起来特别的古香古色但是它的内部却颇为的现代化和精致
我到了酒店已经很晚了,我就站在我自己的阳台上向外望去,远处那个很骄傲的哈利发塔还在亮着灯光,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这种时空的穿梭感。但是当时因为还有时差,因为我是从美国过去的,那种时差是很难倒的,第二天起来呢已经是迪拜的下午了,所以下午睡起来呢等那个太阳偏斜了之后,我就打算出去随便溜达溜达。
一个是取点钱一个就是在十年之后我想重新看一下迪拜老城因为说实话虽然我来了迪拜这么多次但是它真正的所谓的旅游景点和我平常在迪拜的生活是没有任何什么关系的我觉得从旅游层面来说迪拜老城做的确实是很不错的虽然是土坯房了但是建造的非常的齐整然后街道上也特别干净它甚至还有地下停车场这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我在景德镇的那个育肴厂
那种感觉是类似的也是在地表上留存了很多原本的那种老建筑的形式但是老建筑的地下还有它的室内那种特别现代性的生活设施还是铺满其中的说实话因为时代在发生着改变人们已经不太能按照最传统的一种生活方式去运用这些建筑了
建筑和人的生活关系是很大的在人们某一个时代是需要这种生活去和这个建筑产生联系的时候那么自然在这些建筑物之中能够看到最真实的一些人们的生活但是现代呢生活得到了不断的改变所以它那个建筑本身的功能性也不再契合人们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很多这种仿古建筑呢它只是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那种美学还有保留了过往的一种记忆罢了古老的土坯房它有一个特殊的风塔的形状这个是诞生于中东地区最早的一种空调系统了这个风塔呢就是在土坯建筑的某一个角上它会有一座高高的那种塔状物然后上面呢有特别细小的缝隙作为窗户
但是这个窗户它并不作为采光的作用而纯粹就是让屋顶上那些流动的风能够通过这些细小的窗户的缝隙把室内的热气随风带走起到了最初类似于空调的作用这样的建筑结构在干热地区就是像中东北非是特别常见的而且当一大片这样的建筑出现的时候它那个错落有致的风塔就会带来视觉上一个特别不错的感官
最为出名的可能就是在伊朗的一座传统城市雅兹德,在雅兹德的老城就能够看到特别多这种具有风塔结构的老建筑,当然迪拜这一片规模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原本的迪拜就没有特别的大,跟现在的迪拜那个体量上来说完全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这也是一种反差就是在 20 年前还是这么小的一片区域而迅速的如今就能形成如此大的一个规模但是这个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它并不是一滩死寂
而是生生不息带来了很多新的移民新的工作机会让这个城市不断的良性循环去壮大这个反差感只有站在这个渺小的迪拜老城之中才会显现的更加强烈在经过几栋那个老房屋之后我在一个庭院门口听到了特别熟悉的口音因为看到几个正在说着中文的年轻人在那边的庭院内相互拍照片老城的那些庭院呢他为了遮阳
总会在街道上空用绳索拉出一些白色的帆布然后阳光从这些帆布间的缝隙设下来之后会形成那种很斑驳的光影再加上老城土坯房本来就有很好的质感但是天气很炎热所以白天拍照的人并不多
但我只看到了几个中国人在那边拍照然后他们都穿着特别传统的中国服饰比方说现在当下特别流行的什么马面裙还有汉服然后他们就是穿着这些衣服在迪拜老城忍受着迪拜 40 多度的高温在这边不断的变换造型拍照片我还挺佩服他们体力的
但说起拍照片这件事情我对于迪拜老城这样一个旅游景点其实一向是不太想按动快门的或者说我对于一切这种类型的地方都不太喜欢拍照片我并不是否认那些地方本身不好看而是它不太符合我自己想要拍摄的一些东西
因为我自己在海湾地区是有一个拍摄项目的我就是想拍摄现代的海湾地区这几个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来说特别年轻的现代城市也正是因为我无数次来迪拜才让我有了这么一个拍摄项目的冲动为什么想拍这些东西呢这要说到摄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在 1975 年在美国举办了一场很特殊的摄影展那场展览是一个很具有当代风景摄影开拓性的展览这
这次展览展出的这些照片后来就被研究性的人员归类为一个新兴的摄影类型叫新地形风景以史蒂芬肖尔那些很著名的一批美国那个年代的摄影师为代表的这么一群摄影师他们记录了美国的建筑和自然景观经常捕捉那些自然风光与战后美国的平凡结构之间存在的那种紧张关系他们最重要的突出就是人类对于自然本身的一种改变
在这些赤裸裸的纪实照片之中往往是没有人类存在的这些图像可以被描述为非常中性的一种风格简化为本质上的一种地形的状态然后传达了大量的视觉信息但是它要完全避开所谓的美情展还有观点这种冰冷严肃的视角就为日后的当代摄影开创了一种很新的摄影语言
并且影响至今他就与德国那个包豪斯风格也有很强烈的联系例如那个贝歇夫妇他们拍摄的那些德国的水塔
还有那个照片卖的最贵的一个摄影师像古斯基他拍摄的那些无论是超市呀还是他后面经过 Photoshop 的那些照片都是一种极其客观的档案式的记录然后我个人呢也特别受这种摄影学派的影响他当时带给我的那种震撼就如同是我最初在学画画的时候因为小时候学画画都是列宾美院基本功的那一套学习方式嘛画什么素描素写色彩这些老三样儿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然接触到了印象派还有更为现代的一些绘画的流派其实一开始当然是不理解了就会觉得这画的是啥但是突然有一天呢就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从而就是疯狂的喜爱上这一切东西就那种感觉是有一种特别融入自我的时刻然后在摄影过程中呢其实从最初的一个摄影爱好者到后边变成一个职业的摄影师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获得了很多当代摄影那些流派的一些作品的冲击并且在了解了这些摄影师是如何完成这些工作以及支撑他们去探讨的这些理论背景之后再到最后自己形成了属于自我的一种观看方式我也终于获得了当初学画的时候接触到那些更为现代的流派的那种冲击感从而自己在摄影的方式上去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
我在最初几次去美国的时候也经常兴奋于能够看到很多场景都类似于新地形风景拍摄的那些大师们他们拍摄过的同样的画面从而我也会进行模仿和自我寻找但是当我去的美国四处多了以后然后行走的那个范围变大了之后我开始对这些内容其实是有所趣味的我觉得更多的我自己只是模仿到他们画面中呈现出的某种信息元素
构成了一个我自己认为很得体然后又很好看的画面罢了回归到自我来说还是很生气和空洞的我虽然在拍摄的当下是非常兴奋的但是这些画面有点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就是过一段时间我回头来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我就会总觉得他们欠缺一些什么东西因为我感觉到这种纯粹的模仿它并没有带入真正的自我我只是浮于表面的一种镜头描述
当我真正产生这种意识的时候,我其实并不是在美国,而恰恰是某一次我来到迪拜的时候,我面对这些特别庞大又夸张的建筑群,面对那些道路转角处的各种细节的时候,然后我才突然意识到,我所生活的环境其实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的世界也与那个时代有所不同,很多描述的那个语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我在迪拜面对我刚刚描述的那些场景的时候,就看到那些细节处裸露出来的沙尘与人类现在用水泥体毫无过度界限而产生那种生硬关系的时候,然后我才有了那种很强烈的拍摄冲动。因为这种东西是我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体现,它是可以融入自我的,所以正是在这座现代的海湾城市,我甚至于找到了一种自我描述的拍摄方式。
面对那些迪拜美丽的城市天际线我可能不太会动容对于那些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单体的建筑作品我可能也不太会动容但是这一切组合起来的时候当我站在迪拜这座城市内部的时候甚至于看到一个简单的路牌一个停车场的入口还有城市楼房上面的一些装饰物然后那些元素混杂在一起才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现代中东
在白天溜达完一小圈之后然后想了很多摄影的这些事情晚上呢再回到迪拜老城我就发现这个迪拜老城一下就热闹了起来因为游客和叫卖声共同弥散在这些弯弯曲曲错落犹至的老城街巷之内它虽然是一个从旅游商业的角度来说带来的这种人流量但是这样的环境音还是会欺骗到我感受到了这一片老城之中最古老的迪拜的一种生活气息
这次在迪拜我住了一个多星期我其实每两天换一个住宿的地方就是想把那些迪拜主要的四大区域都逛一下刚才呢是说到了迪拜的老城接下来呢我就想说另一片我在迪拜最熟悉的一片区域叫德拉
这片区域是迪拜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一片区域我其实也无法分辨周围一众街区那些很细碎的名字了因为德拉这片街区实在是太密集了我很喜欢笼统的将从机场出来然后围绕迪拜和北岸包括什么黄金市场呀这些一大片的区域统称为德拉
因为它离着机场很近嘛,所以我几乎每次来迪拜都会住在这一片区域之内,而且这一片区域的酒店性价比很高,生活又特别的便利,我几乎住遍了德拉各种各样的国际连锁酒店。其实德拉稍微往北一点点,跨过那些分不清彼此的公路之后,就进入了另一个城市或者说是另一个国家,也就是进入了沙加酋长国。
沙加过去其实比迪拜有名多了因为大多数中转亚非欧之间的航班以前是在沙加更多而不是当时默默无闻的迪拜但是新世纪到来之后沙加旁边过去默默无闻的迪拜就逐渐取代了它的位置成为了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一个亚非欧中转站然后我前面提到的阿联酋航空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一跃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航空公司之一
对于迪拜这个绝大多数人口都是来自于外国的城市来说漂泊在异乡的生活也是迪拜的一道很抢眼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体现最集中的区域也就是我最熟悉的德拉这一片
德拉的房屋都不算太高看上去与崭新的那种迪拜还是有年代上的一种实质感的这里的楼房看上去会更老设施也更为简陋一些相应来说它就会带来更低廉的房租所以在迪拜收入偏低的人群也就是那些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更喜欢聚居于此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更老的区域带来了更早的迪拜的移民,移民之间有一个很明显的文化现象,就是他们会对自己的家乡还有自己家乡来的族群的这些人更具有亲切感,所以他们也更早的在这片聚集形成了一些很稳固的不同特色的社区。
也算是不断扩张的迪拜最开始接受这些外来打工者的一个起点吧这就特别像纽约下城的那个唐人街最早的华人移民居居在曼哈顿的下城同样也是那样很老旧的楼房还有相对稳固的一种社区文化但是呢这些人又远离自己的家乡从而形成当地一种属于自己很特殊的文化现象
德拉的白天和迪拜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样很懒洋洋的因为迪拜的气温所致闷热会让周围的一切显得比较消沉我每次来迪拜住在德拉我的生活节奏其实也跟本地人是一样的就是白天的大部分时候我都在酒店里面工作因为酷热它并不欢迎我出去走走
但是只要到了夜晚,太阳躲到那个地平线之下的时候人们就会下班回到德拉,出去纳凉,出去觅食然后或者就是单纯的打发这个很无聊的夜晚因为很多人也是合租在一个大房间内可能自己在房间里面的生活环境还不如在街头更加舒服所以每到夜晚的德拉都是异常的热闹而且是整个迪拜最具有烟火气息的一片区域
我每次在德拉也是喜欢在晚饭点放下手头的工作在德拉的街头随便游逛一下每次在德拉我想要去哪些地方呢完全取决于我酒店的位置因为我可能就是在酒店周围随便走走这次我的酒店定在了德拉的中塔附近
我酒店楼下的阿布贝克阿尔西迪克街道是一条非常宽大的街道车流在路上非常快速的行驶着只有走到我酒店的背后然后那些完全是以数字编号的细碎的小路组成的社区才是真正的德拉的模样
街道内到处是来来往往的人然后街两边有各种各样的饭店灯火通明里面坐满了吃饭聊天的人街头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硬拔人他们在打电话就他们特别喜欢包整夜的电话周所以在德拉能够看到一个特别特殊的现象就是好多人在一直打着电话跟他们远方的家人
而且印巴人可能本身他们自己就特别喜欢包电话轴所以这是德拉夜晚一个很特殊的风景线在这些饭店之间有货大货小的超市还有干果店然后还有很多的钱庄迪拜这样一个外来劳工很多的城市他们有很大的那种汇款需求各种各样的钱庄就在这个里面密布看上去是一个特别有机的小社会
虽然这是一个特别现代化的大都市但是在德拉这片区域呢属于阿拉伯街头那种很具有巴扎感的氛围还是能够被显现出来因为它很热闹然后所有的店铺都是临街的它会有那种街边摊的感觉因为都是外来的一些移民劳工们所以德拉基本上就是印巴人和东南亚人的天下
不过在一众这样的社区之内还是有几个很大型的中国超市然后里面卖的货物和真正的那个中国买到的毫无差别所以我呢也喜欢在这些中超里面买点吃喝我就想起来 2022 年那一年我数次中东行走之后回到迪拜我总喜欢住在德拉的西南角那里过去是迪拜河的老码头
老马头过去的那些建筑物其实已经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中国成建起来的新型地产就在黄金市场的正对面我有好几位在中东其他国家做生意的朋友们他们就特别喜欢在这个小区买房子他们虽然是在周围其他几个国家做生意但是如今很多生活的重心已经放在了迪拜
而且这片社区是中国成建的房屋,它那个户型是更符合中国人的这种需求的,它具有那种很宽大的客厅,然后还有好几个分散在客厅周围的卧室。在 2022 年的时候我还去到一个朋友家,我们一起过了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中秋节。那会儿我刚刚结束在阿富汗的行程,回到迪拜进行修整,整理前段时间在阿富汗的一些工作。
整理完工作之后我正准备继续去往阿曼和野门恰巧就是在那个间隙赶上了中秋节几个中国朋友呢就找了另外一个朋友家来了一场小小的聚会吃着特别传统的中国菜然后还喝着我们家乡带来的粉酒
就连他们那个客厅里面安装的电视里面都是小米的电视系统电视里面不断播放着国内的一些电视剧家中的陈列就看不出任何生活在异国他乡的那种痕迹吃饭的间隙呢我就站在那个阳台上面抽烟看着对面宽大的街道和灯火辉煌的黄金市场只有在那个时候我才瞬间被拉回到我当时其实并没有在国内的这个现实
这时候就会想到迪拜这座虽然很年轻的现代城市但是它已经成为了很多在外面工作的人们新的家乡
在那次吃完饭之后然后也喝了点酒运运呼呼的准备回酒店要穿过很老旧的黄金市场虽然德拉是整个迪拜最具有烟火气息的一片区域但我觉得黄金市场是德拉之中更具有烟火气的一片地方可能是因为黄金市场内部的街道会更加的细碎和狭小
而且为了把那些清气照得更具有质感每个店铺都是亮着那种特别 bling bling 的灯光就虽然是夜晚但是看起来跟白昼一样明亮在店里不断忙碌的那些小伙计跑来跑去的老板往往是一个特别具有标志性形象的人就是一个少显肥胖的中年男人然后坐在那个柜台的背后拿着手机一直看着屏幕穿过黄金市场街道就开始变得宽阔起来
夜晚的迪拜也会有风从海上吹过来让周围一切的燥热得到稍微喘息的机会站在稍微宽阔的街区就又能看到远处哈利发塔周围非常耀眼的灯光无论从距离上还是感官上那边都好像是另一座城市
虽然迪拜对于我自己来说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我是一个过客正是因为德拉这一片具有烟火气的区域还有住在德拉的这些中国朋友们他每次会给我在迪拜带来了一种我熟悉的生活气息就让我会觉得很踏实
在德拉的第二天,在太阳足够倾斜的时候,我就又走出酒店,步行跨过了两个地铁站,走向两条地铁线交汇的那个地铁站叫 Union,应该翻译过来叫工会吧。其实从我的酒店出来沿着阿尔里加大街走过来,一路两旁都是各种各样的饭店,只不过我就是为了多走走路,多看一看眼下的现实。
快到那个工会地铁站旁边的古莱尔购物中心的时候公路旁边的空地被围出了一大片街边的那种跳蚤市场吧
跳到市场上面架起来那种灯泡也是亮的 bling bling 的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不过就有那种阿拉伯地区特别喜欢那种视觉特色就是在阿拉伯地区经常能看到那种只要是市场或者饭店尤其是卖灯具的那种店那个灯光亮的都有些夸张就是特别的闪耀在这个市场最靠近大街的部分全部都是日用百货有各种各样的服装衣帽还有女性用品还有什么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但是
但是我被背后飘出来的那个食物的香味吸引了进去虽然我当时逛的时候天还没有黑透但是这一小片市场里面已经非常的热闹其实这种市场往往是东南亚人的一个天下他们会在里面购买各种各样的小商品然后在顺带吃一口来自家乡的食物我闻到的那些香味就是这些石摊里面飘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烹饪的味道
这就是迪拜特别明显的一个特点不同的人群在这边总能找到特别适合自己的区域它就像所有那种具有移民庞大数量的无论是国家还是城市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我穿过那些石头发现背后还有一小片供小孩玩乐的那些游乐设施就虽然没有全部打开因为他们是直到那个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才会打开
但是已经能够看到那种很粗糙的一些细节然后很笨拙的一些色彩就是能想象到天完全黑下来之后这里面很热闹的一种场景这种感觉特别像那种小时候我们的城市常见的一种夜市生活因为小时候很多的快乐就是穿梭在这样的市场里面让那些眼花缭乱的商品还有应接不暇的食物铺满自己周围的时候那种快乐是可能儿时才会具有的
在公共地铁站外面有一个过街天桥那个过街天桥下面同样有一片空地然后呢也同样是一个东南亚人组建起来的夜市我就看到那个天桥下面有个小伙子卖着那个二手的电子产品他的卖的方式就是把所有那个 iPad 的背面全部朝上然后整整齐齐的排列了两排最显眼的就是苹果那个 logo 被亮了出来很多人就在这边停下脚步询问价格
因为这一边的二手交易的成交量远比我想象的要大这样的市场还带有一种之前一个时代的那种感觉它特别的野生特别的具有某种江湖气质就特别像可能 90 年代 2000 年初在广深地区很多那种档口的那种感觉这些感觉都是相同体现出了一种在经济市场不太齐整的时候那种蒸蒸腾腾很热闹的年代景象我走上工会地铁站的那个天桥
这个天桥其实特别的窄只够两个人通过下班这样的高峰甚至有些拥堵桥下的车辆也一样堵在一起我看着一个大巴车上显示着一串英文他写的 sorry bus is full 这个还感觉挺可爱的我从来没在一个国家或者城市里面见过他说那个公交车满了的这么一个状态
远处是刚刚升起的晚霞在这种沙漠的海边空气总是有一些混沌远处哈里发塔所在那片区域它整个看起来就像一个海市蜃楼似的在这片混沌中漂浮在水平线之上所有拥堵着的汽车亮着红色的尾灯它们就形成了一个视觉引导
让人看向了远处悬浮在空中的城市面对这样的场景即使很拥挤的天桥仍然有很多人会停下来拿出手机拍摄眼下的这一幅画面因为这幅画面特别具有一种城市的意象这个城市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还有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想象的空间
虽然在这个时代我们回头来看很多人开始逃离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者是去到压力更小的一些地方但是对于迪拜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来说它的区位并不是居于中东本地这么一小块区域的
它也是面对整个东南亚南亚甚至于整个西亚还有非洲这么广阔的一大片区域它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之下仍然会有很多人来到这边看到眼前这个著名的城市景观他们会给自己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是城市给人的一种最强烈的意向
后面我就又溜达回那个古莱尔购物中心在门口瞅瞅不知道该选哪家饭店吃饭索性就坐在路边抽一根烟嘛然后一排那个等着送外卖的骑手就倚靠着自己的摩托车在外面摆弄着手机和我们在国内经常看到的那个状态是一样的他们也同样是在接单之后就迅速拧动油门然后加入到这个公路的车流之中就眼前的一切虽然非常的热闹非常的混杂但是呢却井然有序
在德拉我其实总在思考一件事情就是这些外来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家乡我几乎都去过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还是东南亚的那些国家
我可以很直接然后也很客观的说在他们自己各自的祖国里面好像秩序反而没有这么好就更加混乱不堪或者说很多时候都会让人很烦躁但是呢很奇怪的事情就是他们共同来到迪拜生活在一起之后就好像和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们一切就开始符合这个社会提供给他们该有的一种规则并且在这个规则和制度之下良好的运行着
我就想到自己在国内开车的一个例子嘛就是有时候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跟着我的朋友一起我总喜欢在超车的时候就关闭远光灯因为给前车一个更舒服的那么一个光照环境或者呢就是在辅路进入主路的时候即使在没有车的时候我也会习惯性的停下车然后观察一下再汇入到那个主路里边
有些时候我坐在副驾的朋友就说你这么做没必要你直接该怎么开就怎么开就行了但是我还是比较坚持自己的原则
后面有一次我们就一起去欧洲玩我就把车扔给他开然后呢他就也开始在欧洲习惯了这种路权的概念开始在路口停下车来先给主路的车让行然后开始友善的使用车灯后面他自己就说看着别人都这么开车如果他自己还按国内那种开法的话就会觉得特别的不好意思
而且大家都在这么开车的时候呢还感觉挺安全和方便的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再回过头来看眼下在迪拜这些外来的工作人员人是一定会被环境所改变的只要这个环境是良好的那么你一定会适应这个良好的环境
迪拜是一座很年轻的城市了它完全就是出生在全球化之中的我感觉它就是算全球化进程中最耀眼的新生儿之一抛开更宏观的东西不说我觉得迪拜它已经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它已经将很多很好的东西融在了自己的血液里面连着迪拜
年轻有些时候并不是一个好词,就像在纽约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传统的欧洲看待很年轻的纽约,觉得那里是一个浮躁没有文化的地方,但是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之后,这样看待纽约的视角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但是年轻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代表着容易改变,以及容易学习,这是在迪拜让我觉得很舒服的一点。
虽然这一切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它可以很快的上手但是物质并不能代表全部说完德拉我觉得就说一下迪拜最具有标志性的区域也就是迪拜摩尔哈利法塔这一片区域我一直认为迪拜的城市天际线它本身就是一种世界级的景观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肯定就是哈里发塔本身这座 828 米的建筑远远高过它周围所有的那些摩天大楼因此在远看这一片楼房的时候哈里发塔永远是这个画面的视觉中心我觉得人类自古的基因就会对这种尖塔状物体有所仰慕它是一个特别具有符号性的视觉象征从古老的金字塔到我们国内各种各样的古塔
在从伦敦的大本中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到纽约的帝国大厦就人类很默契的在物质风靡的时候想要证明某个阶段就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建造一个尖塔状的物体或者建筑那哈里发塔同样也是这样一座尖塔只不过它是一个现代建筑但是在这一片楼房之中哈里发塔还是充当起了过去人类对尖塔状物体符号性的那种仰慕的情绪
第二个原因就是哈利发塔之外的那些建筑物因为迪拜的这些高楼它并没有一个拘谨的感觉它不像我们国内的很多小区有消防的要求所以在最大的那种建设性价比之下好多楼房的高度都是统一的
但是迪拜的这些楼不一样它的每个楼高低都不太一样都是错落有致的甚至于单独拿出某一栋楼它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地标它们是具有个性的所以当一片这样的楼簇拥在一起的时候离远了去观看它们它们就不是一个非常统一的高度而是特别的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层次不齐的状态然后这样的视觉感受在这个城市天际线上面游走的时候是具有视觉节奏感的
所以正是这些原因,我个人觉得让整个哈利发塔以及周围的一众建筑成为了一个特别世界级的城市景观,更成为了迪拜本身的一张名片,所有游客来到迪拜,只要他有时间,他都一定会来哈利发塔下面拍照留念。
不过话说回来我是上过哈利发塔上面那个观景台好几次的虽然它不在 828 米那个高度它是在 600 多米的一个高度但其实呢我觉得从哈利发塔上面俯瞰迪拜并不是特别好看原因就是哈利发塔本身太高了这种视角就特别像在飞机上面俯瞰悬窗外的一个城市它失去了那种城市本身的节奏感
而且毕竟哈利发塔本身它就是视觉中心当你站在视觉中心去俯瞰云云众生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当局者迷的感觉我觉得在过去一个时代很多东西都喜欢争夺世界第一无论是最大还是最高反正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去争夺所谓的一个世界第一去引得全世界的一种关注
迪拜在过去一个时代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可是呢当吸引来全球的目光之后剩下的就是他如何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才是一个城市能够持久运作下去并且提供价值的一个底色
而且我觉得迪拜是接住了这样的流量并且能把它很好的运用和转化的一个城市的这么一个代表因为迪拜是没有石油的它没有能够让它持续吃老本的这么一个底色它是靠自己的形象引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它自身是不断地靠着这种流淌经济发展壮大
甚至不断吸引着外来人口成为这个城市源源不断继续下去的一种动力过去可能大家就会认为这个城市看上去是很未来的城市罢了仅仅是这一个层面的东西但其实更为真实的情况是
迪拜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工作岗位然后也正是这么多的工作岗位还有外来的新鲜血液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一种经济运作方式也让迪拜的产能不再那么单一不是只靠旅游业不是只作为世界的一个中转站
虽然这种流淌的经济容易出现泡沫但是迪拜仍然扛住了好几波这样的经济泡沫而且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潜移默化的让全世界知道了他并且潜移默化的让这一切红利持续了下去当时去迪拜摩尔是等一个朋友我们俩打算一起吃顿饭我在迪拜摩尔外面等他那很自然的也要看一眼哈里发塔那个哈里发塔需要把头抬得老高就整个人几乎要后仰下去才能看到那个哈里发塔的楼顶
旁边的人工湖上是一座巨大的桥,从湖面周围到大桥上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没认得脸上好像都带着一种欢愉,然后突然这个时候特别熟悉的一个音乐响起,是来自于中国的梁柱,伴随着那个音乐声湖面开始喷出巨大的喷泉,水的波纹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而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态。
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种族各种信仰的人们这个时候就会纷纷停下来拿着手机记住一下眼前这个很重要的城市景观就虽然我看过这边的这个景观太多次了因为每次都是不经意的路过但还是会觉得在当今这个看上去很纷乱的一个世界之中还是有这样的一个时刻会让人觉得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即使这一切的欢愉只是那么的短暂
和朋友见了面之后就到迪拜摩尔对面的一个商场里面去吃饭然后聊聊他在迪拜十年的生活他其实也是享受着足够国际化的迪拜带给他的很多便利性国际化的好处呢自然是可以汲取各个地方很优秀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仅是物质上的重要的呢就是一种信息上的交汇能够迅速的知道这个世界的一些动向
我们当然可以去羡慕那些脱离世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采菊冬篱下的淡然生活但绝大多数的时候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并不是天才所以经历不了那么多也无法让自己变得无为无法在这个世界的熔炉之中找到自己最舒服的一种位置因此呢就总得不断的去努力去做些什么
在迪拜这样很熔炉的一个城市里面会觉得信息的交汇它并不会让人变得措手不及反而会让人变得不那么迷茫相反我觉得更可怕的其实是某种闭塞了
见完朋友我又回到迪拜摩尔准备在这边坐地铁回去然后迪拜摩尔实在是太巨大了每次在里面都特别容易迷失方向我得不断的借助商场里面的导向屏幕然后去寻找自己要去的店铺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在这里就是当今世界上能够数得上的品牌然后能够数得上的消费的东西全部会在这一个商场里面出现然后全世界各地的游客也会汇聚于此
感觉就是在这个整个商场里面生活一整天都不是问题从购物到娱乐再到吃喝没有一项能够逃脱就一个现代化的商场能够满足物质上所有的需求这种感觉就特别像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面你会忘记时间的存在是一个最纯粹的人类搭建起的场所
我其实几乎很少走出迪拜摩尔的外面因为这里面能够满足一切我所需要的东西我在迪拜摩尔这个巨大的腔体里面想象不到室外的那些燥热还有随风而起的那些风尘这个巨大的腔体它是与自然是隔绝开来的有的时候我就会想就是如果有一天人类不是天天叫唤着要移民火星移民月球吗那迪拜摩尔不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实验场吗
就人类自顾自的在自己搭建的空间里面欢愉如果这么想一想我们移民火星和移民月球这样的生活是挺无聊的我自己的生活是不会拘泥于一个商场里面我还是喜欢周围现实的一切
可是回过头来你想它就是我所认为的现实世界里面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反正你想到这些我自己也就很释然了接下来就是从迪拜摩尔这个巨大的枪体里面打一个车回到酒店的房间回到我那个较小的枪体之内最后几天在迪拜的时间是来到了其实相对于我来说也比较陌生的迪拜的一片区域就是 Marina 这片中文应该就叫迪拜港吧
很低标的一些存在就是帆船酒店、棕榈岛还有棕榈岛连接到大陆的这一片区域不过因为那边的酒店可能都太贵了而且距离离的机场最远也离的迪拜摩尔那一片区域比较远所以这片区域相对来说游客也比较少是真正一些很传统的收入比较高的一些迪拜本地人居住的一个区域
我是坐了一个很长的地铁从德拉然后坐到了迪拜港这一边我上了地铁我才反应过来我其实在迪拜很久没有坐过地铁了因为每次都是住在德拉附近那边很近出租车也成了我最日常的出行工具但是今天坐了一个这么长距离的地铁在体感上和过去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
因为十年前第一次在迪拜坐地铁的时候感觉是颇为惊艳的,因为它是无人驾驶的车厢,然后有那种一览无余的观景玻璃窗就在车厢的两端,可是如今迪拜的地铁着实有些拥挤,而且是在全天全时段都比较拥挤的。
这座城市在 10 年前就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只有 200 多万人可是如今它已经达到了 360 多万人但是地铁线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纵贯迪拜的地铁线还是就那一条一条红色的地铁线虽然阿联酋是一个阿拉伯国家
但是迪拜与其他那些酋长国在人口比例上并没有巨大的不同迪拜的主要人口都是来自于国外而非本土的阿拉伯人因此本土出生的人口比例只占到就现在如此庞大的一个迪拜总数不到 20%
其他人全部都是来自于国外而且在这些外国人之中 85%是来自于亚洲各地其中印巴人最多印度人是达到了 51%然后巴基斯坦人是 16%接下来就是东南亚人最多
来自印巴的这些大量人口在迪拜也是从事着方方面面的工作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呢是从事一些体力为主的工作所以地铁呢也是他们最日常的交通工具所以如今的迪拜地铁我觉得已经超过了他十年前那种很舒服的承载能力了
硬歪人在公共场合下人与人之间的那个边界感是相对来说要弱一些的他们特别习惯的簇拥在一起有些时候甚至于抱着或者手拉手所以在这样拥挤不开的地铁里面不提前点准备下车会被他们组成那种很厚实的人墙遮挡然后在车厢里面那种公放短视频的习惯也是很多人并不避讳的所以车厢里面的环境现在真的是不如十年前了
迪拜这座很年轻的大都市它的扩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早早做好的那种远期规划所以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加速实施
而且本来它就是个狭长的城市狭长的城市本身就很容易堵车因为人们必须得习惯长距离的迁徙会路过一些原本跟自己生活没有关系的区域所以说对于一个年轻的城市来说迪拜有些方面还是要加油的就是让自己的承载能力跟得上自身的这个扩张速度
我也来到了一个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商场就是 Emery's Mall 应该叫阿联酋摩尔吧那个是在迪拜摩尔之外也很出名的另外一个比较大型的商场我其实到那边就是想到里边那个家乐福超市买点吃喝然后就拿着那些东西去酒店了
但是也同样是那种巨大型的商场我进入加勒夫以后我进入加勒夫以后看着满眼的货架就搞得非常的头疼就物质风云风云到溢出的某种感觉会让我有点眩晕然后离开超市之后进入那个 Emory's Mall 我就完全找不到一个出口寻找了好几次都被外面的停车楼阻拦了去路
自己又背着一个很重的包然后手里又拎着很重的那个袋子刚买的东西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墙体内又找不到出路就那一瞬间让我稍微有点崩溃
后面为了平复自己这种崩溃我就在那个停车楼里面找了一个角落抽一支烟想让自己变得平静一些就在这个时候两个推着家乐福满载货物购物车的那个中国妈妈就走了过来他们的旁边围绕着两个孩子就说着那个英语活蹦乱跳的一路嘻嘻哈哈的其中一个妈妈就说哎呀这停车楼里面太热了边走就边用手扇着风
不时还会招呼旁边的两个孩子慢点慢点看着点车不过正在停车路里面追逐打闹的两个孩子就根本没有停下来脚步的意思然后两个妈妈就互相抱怨着还说明天把他们送回国际学校自己就清静了
就在这个商场停车楼的入口摆放着几辆劳斯莱斯还有法拉利被那个皮肤有黑的工作人员用栏杆围了起来人们在我面前来来回回无论是阿拉伯人印度人欧洲人中国人大家都是各自走着自己的路线但是呢又共同交融在这个商场巨大的枪体之内
最后我终于找到了商场的出口去往酒店穿过停车楼避开那些车辆背着重重的行囊然后挣扎在迪拜的酷热之中感觉只有到了酒店被空调子冷气包裹才能回血
后面在一个路口我停下来回头看不远处就是那个 Emery Small 巨大的那个建筑物上面被高高架起的一个如同外星飞船造型的那么一个结构体那个里面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室内滑雪场
我想着刚才看到滑雪场内那种冰冷的感觉,所有人都需要穿着滑雪服才能进入,但是现在此刻又感受着室外这种难耐的高温,就又仿佛看到了人类在火星上的生活一般。在酒店的空调房里面回了雪之后,我就接着坐地铁去到了迪拜港,因为这边离得迪拜港就非常近了。
远远看着就是高楼林立的这一片区域感觉就特别繁华它和大部分的迪拜的其他区域有所不同虽然同样也是一栋栋高大的住宅楼和写字楼组成的这么一个区域但是呢它不仅拥有自己独立的那个有轨电车系统有巨大的人工河人工湖人工岛
最重要的我觉得它是拥有一种很重的那种小街巷的氛围就人们可以在此自由的步行走在河边的时候无数的那个底商就铺在路的两边仅仅是在视觉上就不会觉得空旷而且这边的范围也不算大在尺度上来说也更具有城市那种很亲密的社区感的氛围而不是一种具有冰冷的隔离感
我站在那个河边住足了一会儿发了会儿呆看着眼前的场景我就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具有财富的城市特别有标志性的画面背后是各种具有独特造型的摩天大楼然后这些楼都是来自于世界各种著名建筑事物所设计的作品我
我的眼前水面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游艇很多人会沿着河跑步还有人骑自行车即使走在路上的行人有的人手中也抱着一个瑜伽垫它既有烟火器然后又不慵懒和拖沓是一种非常新潮的跟世界同步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整个世界来说这种物质丰盈的地区健康的生活是颇为流行的一个概念毕竟
所以在迪拜港就是感觉很舒服这是一个城市该有的一种样子站在迪拜港中心的这一片场景它的结构感觉跟芝加哥的市中心就是那片区域叫 Loop 非常的像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芝加哥要比这边年长一个世纪其实我也注意到在迪拜港周围居住的人群好像稍微有点变化了
因为迪拜本身不仅有大量的印巴和东南亚人还有很多英国就是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那些英国人还有欧洲人他们也是在迪拜的移民这些人群呢就大多会居住在迪拜港周围因为这一点也无可厚非嘛他就跟所有移民国家一样各个族群的人他都有自己偏好的那个聚居区域嘛
晚上我就天彻底黑了之后我就坐地铁从迪拜港回到我的那个酒店走过几个小街区在一片空地上然后蹲着一排正在抽烟的硬巴人拐角处有个男孩拉开他的书包里面放满了香烟这可能是他们下班之后在清凉下来的迪拜夜晚最惬意的一小段时光
迪拜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它当然会带着一点稚气但是迪拜给了中东乃至整个世界展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也同样展现了城市能够给人类提供的一种可能性就虽然我觉得迪拜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也不能否认它如今的成绩那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迪拜对于过去来说我总是一个过客这次我难得站在一个别的角度去重新对它进行一次审视
我们可以想象在现在的这个世界格局之下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固的有多少年轻的城市能够跻身于世界的前列我们一说起传统的世界大都市都是耳熟能详的那几个名字那人类的活动它总会有变化总会应该给一些年轻的城市一些新的机会
世界需要像迪拜这样的城市它虽然建立在一个物质基础之上但是它借助了这样先天的良好条件然后继续让自己发展下去也给周围区域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机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良好生活的权利有些时候在自己出生的那一方天地不能实现那么就要移动就要去看到更多更有可能的生活
但是这个世界能够接受我们的地方又有多少呢很多人还是在无奈的活着但出于我这一趟在迪拜的行走我觉得迪拜是展现了这种可能性的然后借助迪拜这座城市展现了整个中东地区这个具有巨大张力的区域它的不同的一些内涵
结尾的音乐是后面补录的也是前段时间听了道长的那个博客有了一些灵感道长有一期博客的结尾介绍了一种乐器是在中东地区很传统的那种音乐里面常用的一种乐器就是奈依然后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奈依的这个声音于是我就找了一个奈依的独奏这种奈依不是道长介绍那种波斯式的它是真正的埃及或者阿拉伯式的那种奈依但是
但是这个演奏者呢他是用了波斯的一种演奏方式就是在齿间的演奏方式这种演奏方式因为我看到了视频就是把那个耐伊好像整个咬在了嘴里边所以就可以听到他的呼吸声还有很低沉的那种嘶嘶的声音就
就特别像在沙漠的深处然后能够感受到强烈的风还有感受到强烈的沙尘这种感觉其实和半岛地区是更为贴近的那么结尾就放上耐一的独奏这期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