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驯化始于约9500年前,最早是人类利用猫抓老鼠的天性来保护粮食。猫的基因发生了13个关键变化,主要涉及大脑奖赏中心和神经元发育,使它们愿意与人亲近。与狗相比,猫的驯化历史较短,狗的驯化过程中基因变化超过300个。
猫的夜视能力得益于其瞳孔可以放大135到300倍,远超人类的15倍。此外,猫眼内有一个透明带结构,能将光线反射回视网膜,实现二次利用。猫的视网膜上也有更多感光细胞,使其在昏暗环境中能捕捉到更多光线。
猫的胡须非常敏感,每根胡须都连接着大量神经,能感知物体的距离、大小和质地,甚至在黑暗中也能探测气流变化。胡须还能帮助猫判断是否能通过狭小空间,其宽度通常与猫的身体宽度相当。
猫的嗅觉能力是人类的十倍左右,能感知到人类的情绪,如恐惧。研究表明,猫在闻到恐惧气味时,身体压力水平会升高,表明它们能通过嗅觉识别并理解情绪。
猫能听到高达6万赫兹的声音,远超人类能听到的2万赫兹范围。猫能听到许多人类听不到的高频声音,如老鼠和植物发出的超声波,这增强了它们的捕猎能力。
猫对人类喵喵叫是因为它们发现人类对这种声音有反应,会因此关注它们。猫通过喵喵叫来吸引人类的注意,可能是为了获取食物或互动。这种行为是猫在与人类长期相处中学会的。
研究表明,约64.3%的猫与主人形成了安全型依恋。这类猫在主人离开时会表现出焦虑,但主人回来后会迅速恢复安全感。与狗相比,猫的依恋性较低,但它们仍能感知并回应主人的情绪。
猫能观察并理解人类的情绪反应,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当主人对新事物表现出恐惧时,猫也会变得更加警觉;而当主人表现出好奇时,猫则更愿意接近新事物。
与猫相处时,应尊重其天性,如喜欢狭小空间和纸箱。初次见面时,可以蹲下并让猫闻你的味道,缓慢眨眼以示友好。观察猫的肢体语言,如竖起的耳朵表示放松,而炸毛则表示恐惧。
OK,伙伴们,是我,木洛妮现在呢是周三晚上,已经 11 点了我快到家了,现在正在电梯里那其实我现在心里有点害怕而且其实自从三年前开始我每一次这么晚回家就会觉得非常心虚因为会被骂好,那我现在已经走出电梯到家门口了欢迎加入我,一起被骂
没错其实骂我的呢就是我们家三岁的小猫咪因为是只黑白猫所以就取了 Oreal Oreo 这个名字你叫得我跟个渣男一样 Oreal 只要你往回家骂是少不了的骂完了蹭蹭完了就要吃不过吃完了它可就不屑与你互动了这一整套流程下来你总会觉得自己似乎好像被 PUA 了
养猫三年,猫咪短视频刷了不少但是却总觉得好像并不了解这可可爱爱又见习习的猫你说猫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猫是怎么看我们的猫对我们有感情吗,是什么样的感情猫到底爱我们吗所以,欢迎收听这一期的探机生物生存指南我是爱读文献的梦妮今天我们就来跳出人类的框架来聊聊与我们共同生活的探机生物猫
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前沿的猫科学研究进展了解猫的是听嗅觉猫的依恋模式猫是如何与我们相处的而我们又该如何与猫相处那么首先我们回到一切最初的起点公元前 7000 年地中海这个时候的世界总人口有大概 500 万人世界各地的人类仍以狩猎为生陶瓷开始变得常见牛被人类驯服
与此同时,猫似乎也开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没错,这个时候就是目前考古已知的人和猫最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期。2004 年,考古学家在发掘一个地中海的古代定居点遗址时,发现了一个男人的坟墓,他被埋在打火石工具、贝壳,还有一只 8 个月大的猫咪旁边。这座墓葬大约是 9500 年前的。
比古埃及人对猫的喜爱早了四千多年也是我们目前已知的猫和人类生活在一起的最早证明野猫可能也就是从那个时间段开始被我们驯化的不过我们一开始为什么要把野猫邀请进我们的家里为什么想要驯化猫呢而即使是现在的家猫却总会把我的东西打翻甚至前几个礼拜还在我床上尿尿怎么看都并没有觉得它们有被我们完全驯化
似乎跟狗比起来我们对猫的驯化是比较失败的或者说猫比较不屑于被我们所驯化其实这些感受都不是没来由的
首先,家猫的起源是非洲野猫。如果你去搜一下非洲野猫的图片,你可以看到它跟我们现在的猫长得真的没有什么差别,特别是脸,眼睛和耳朵。比较特别的可能是它们的尾部和腿部都有老虎一样的斑纹。不过粗看起来和梨花猫的毛色相比也非常相似。
唯一比较特别的是这些非洲野猫体型一般比较大体重一般在 5 到 8 公斤体长呢可以达到半米甚至将近一米左右不过除此之外在外貌上它与我们现在的家猫相比确实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猫真的被我们驯化了吗
这其实也要看你怎么定义驯化这件事学书上有一个定义是当一个物种因为受到人类的影响在它的基因上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话它就会被认为是驯化过的那从这个维度上来说猫 家猫确实是已经被驯化过的产物
学者通过比较世界各地 22 种家猫的基因组与野猫进行对比的时候发现了 13 个不同的关键基因发生了改变这些基因大部分是参与大脑奖赏中心和神经元发育的基因也就是说猫在被驯化的过程中什么东西能触发大脑的奖赏中心什么东西能触发多巴胺的产生发生了改变
而这些可能就是让生性自由独立的野猫愿意与人亲近或者说至少愿意待在有人的地方愿意与我们互动的原因不过我们为什么希望猫可以跟我们互动可以在人定居的地方安心待下来呢大概率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九千年前就觉得它可爱觉得它好撸而是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它提高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能力比如利用猫咪爱抓老鼠的天性
可以想象一下,在刚刚开启农耕时代的我们,在我们刚刚学会大范围地种植农作物,并且可以把吃不完的农作物保存下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续命。但这个时候我们却发现,我们辛辛苦苦存下来的食物却也吸引来了其他的动物,比如说老鼠。
但我们同时又发现这些老鼠居然吸引来了野猫而野猫居然就喜欢守在有老鼠触摸的我们的粮食周围而它们本身也不喜欢吃我们的这些农作物而是就爱好抓老鼠这简直就是一个太完美的组合了那我们只要养猫让猫愿意来它就能成功地帮我们控制鼠害志愿成为我们的粮食守卫队
而这大概就是猫咪被驯化的过程或者说我们希望让猫咪进入我们的生活而猫咪也愿意向人靠近的原因所以慢慢你会发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保存粮食的需求而只要有粮食就会有猫咪这个志愿君的身影也因此我们会带着猫一起去遥远的大陆迁徙探索贸易而自古以来在需要长时间航行的船上一只船猫几乎就成了必备
它帮我们在漫长的航行中守护粮仓但也随着我们周游世界从非洲到欧洲到亚洲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需要和喜欢比如说在距今 5600 年前有考古数据证明中国陕西省的农业聚落发现了 8 块猫科动物的骨骼通过这些骨骼的计量分析发现它们的体型要显著的小鱼野猫甚至在家猫的体型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在猫的同位素数据中,还显示出它食物中肉的含量比预期的要少,而小米的含量比预期的要多这就表示,有可能这只猫是村民捡来并且由村民喂养的也可能这只猫吃的就是以小米为食的老鼠而这一点,相信对于生活在农业聚落里的村民来说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呢我们也在埃及发现了距今 3600 年到 3800 年之间的六座墓葬其中包括两只成年的猫和四只幼猫它们的骨骼也与现在家猫的骨骼大小更相似而且在其中一只猫的骨骼上我们甚至发现了它骨折又愈合的痕迹这表明它在受伤之后可能曾经受到过我们人类同伴的照顾而埃及对于猫的喜爱甚至崇拜也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得以保存下来
所以我们来回顾一下猫咪被我们驯化的过程从 9500 年前开始我们发现猫的天性对于处于农耕时代的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伙伴我们邀请它加入我们的社群而与此同时猫咪也放弃了自由自在的独居生活愿意和人类生活在一起或者至少愿意容忍人类的存在
而这个过程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好像猫咪没有完全被驯化它虽然有 13 个不同的关键基因发生了变化但与它相比我们人类的另一个好朋友狗在驯化过程中至少改变了 300 多个基因
所以从这一点看跟狗比起来猫的驯化似乎确实不那么成功但其实在猫被驯化的这么漫漫九千多年的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是喜欢它爱抓老鼠的天性从这个维度上来说它天生就是我们的伙伴我们似乎也不需要它改变太多当然了与狗相比猫的驯化历史也短很多
研究证明狼和中国土狗之间的种群分裂可以追溯到 3.2 万年前也就是说从现有证据来看狗的驯化比猫的驯化至少早了 2 万多年不过啊猫与人类互相牵挂互相支持互相生活的历史也不是完全美好的特别是在黑暗的欧洲中世纪
研究显示在当时痛苦的封建制度下宗教和信仰慢慢成了很多欧洲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好巧不巧在希腊神话中黑猫常伴在巫术女神的左右是巫术女神的一个仆人而到了中世纪人们就把黑猫与魔鬼和巫术联系在了一起也由此对黑猫和其他所有的猫展开了大范围的杀戮
不过呢,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人类也学到了一个学鱼类的教训,那就是如果你把猫杀了,那老鼠就开始大行其道了,而这可能间接导致了鼠疫的大流行,也就是黑死病,而在整个中世纪过程中,黑死病夺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人的生命。
讲到这里我都能想到如果我能跟我家傲娇的 Orio 对话他要是听到了这个故事他肯定会苦口婆心地跟我说所以说了世界破破烂烂都靠猫猫缝缝补补看看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啊自己作死吧但是不管怎么样啊其实反观猫咪的驯化史其实我们和猫一直是一种共生关系我们为猫吸引来了它的食物老鼠而它反过来呢保护了我们的食物
不过为什么我们需要猫来抓老鼠呢或者说为什么它们这么擅长抓老鼠呢要讲这点我们就要来讲讲猫咪的各大感官了即使我们同为碳气生物甚至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猫感受到的世界其实和我们很不一样首先视觉如果你现在马上变成一只猫用猫的眼睛看世界你首先能注意到的大概是整个世界都变得昏暗了
因为跟猫比起来,人眼能感知到更多颜色具体来说呢,我们人眼里有三种可以感知颜色的细胞叫做视追细胞,大家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它可以感受红、绿、蓝三原色但是在猫眼里,我们只确定了两种可以感知到颜色的视追细胞分别对应的是蓝色和绿色也就是说它们不太能感受到像黄色和红色这种比较明亮的颜色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红苹果的时候它们看到的是更偏近于橘棕色的苹果的颜色猫咪看到的世界都蒙上了一层蓝绿色的蒙板不过虽然它们的世界没有我们的多彩但是它们的视野范围比人要宽平均来说人类能看到 180 度的视野但猫的视野可以达到将近 200 度不过这些与猫的夜视能力相比都不值一提
如果你真的可以用猫眼看世界,那你一定要体验一下猫咪的夜视能力简单来说你可以把猫咪的夜视能力想象成华为或者苹果手机的夜拍功能虽然颜色会偏暗一点,会偏绿蓝调,但是这个拍摄的效果还是非常惊人的而且跟手机的夜拍模式相比,猫眼厉害的是它可不需要花几秒钟的时间去完成成像
所以在生理结构上,到底是怎么样的眼球结构能让猫拥有如此惊人的夜视能力呢?在一番调查下,我总结了两个比较特别的地方第一是猫的瞳孔我们大家应该都有看到过,猫的瞳孔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是竖着的,就像一条线一样那么细但在晚上的时候,它们的瞳孔会散大,变成圆圆的样子
那其实人类的瞳孔也会随着光线的强弱有所改变但是一般来说我们人类的瞳孔形状变化的大小幅度从最小到最大变化幅度在 15 倍左右而这个数字在猫眼里则是 135 倍到 300 倍之多直接翻了一整个数量级还不止
而一个在黑暗环境下能够充分散大的瞳孔就能够尽最大可能的捕捉外面的细小光线到视网膜完成成像也因此家猫能在我们看起来很暗的环境下捕捉到那么些微微特别细小的光线信号达成它们惊人的夜视能力不过除此之外呢它们的瞳孔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就是我刚才有说如果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它们瞳孔的形状是竖着的
这个呢叫做树瞳,其实你可以在很多的捕食者中观察到,而有研究推测,树瞳这种瞳孔形状可能有利于捕猎者们,在立体视觉上可以更好地估计地面上的物体和你的距离,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预估,比如说你视线里有一只老鼠的话,你离它有多远,你要冲多快才能把它抓到。
但与之相对一些比较常被当作猎物的动物比如山羊这种它不需要去抓捕别人但是它需要躲避捕猎者的攻击它们的瞳孔就是横过来的而这样的横瞳可能可以帮助它们即使在低头吃草的时候还是可以注意到整个视野的平面有没有虎视眈眈的捕猎者
所以眼睛其实它作为一个我们探机生物非常非常依赖的感官输入,你能看到它结构上的细微差别,都与这一个物种本身的生活状态,进化和生态位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好 不过我们讲回来猫啊总结来说呢 猫的瞳孔可以很大范围地变大变小而它竖瞳的设计可能可以帮助它更好的不裂不过除此之外 让它拥有如此惊人的夜视能力它的眼睛还有着另外一个非常特别的结构这个结构是人类没有的 它叫做透明带
那这是个啥呢其实它就是附着在视网膜后面的一个镜面结构简单来说就是网上的光线不是不够强吗那首先它可以让自己的瞳孔放到很大尽可能的把能捕获的光线都捕获到眼睛里呈现到视网膜上但同时它视网膜后面还有一个镜面反射结构把从外面接收打到视网膜上的光再重新反射一次回到视网膜上实现了一个光线信号的二次利用
也因此它们可以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得更清楚而这点呢还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如果你有养猫或者刷猫的短视频足够多的话你应该都有看过在黑暗的环境下猫逼的眼睛好像会反光你可以看到猫盯着你的眼睛闪着这种蓝绿色的光
晚上乍一看还是挺瘆人的也有人把它称作是鬼夜那这个呢其实就是因为光线打到视网膜后面的这个镜面结构透明带在反射出来的效果那除此之外呢猫的眼睛里也有更多能够在夜间捕捉到光线的细胞
所以总体来说,虽然猫眼和人眼的结构还是高度相似的但是在结构上有一些微小的不同,让它们拥有了极强的夜视能力而老鼠就是出了名会在夜间更加活跃的生物所以作为爱抓老鼠的猫,拥有一双在夜间明亮的眼睛还是非常重要的而与之相对的呢,能够感受到多彩的颜色对猫来说其实就没那么重要
也因此与猫相比其实人在白天的视觉能力色彩感知都会比较好但是猫在夜间就是绝对的强者当然这也很合理
我们人类就是日出而落日作而息很大程度上是在白天这个环境下活动的物种嘛那除了有极强的夜视能力其实猫咪的眼睛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当我们人类的大脑充斥着关于颜色信息的时候在猫咪的眼中它更能精确捕捉到快速的运动
猫咪的大脑里有更多的神经元是纯粹用于检测外界移动物体信息的它们对快速运动的物体非常敏感可以精确捕捉到每一个微小的运动比人脑可快多了那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逗猫棒的设计是这样的你有一根长长的像鱼竿一样的线来带动一个小物体的快速运动成功引起猫咪们的注意
听上去还不错是不是猫咪虽然牺牲了部分对颜色的感知但是可以快速监测到运动的物体而且拥有极强的夜视能力视野范围也比人类大但是跟猫比起来我们人类的眼睛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可以帮我们扳回一尘那就是我们特别擅长看近物而猫咪对于在它们眼前 20 到 30 厘米以内的东西基本上都看不清也就是以我们的标准来说的话猫咪可能都得戴老花镜
这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猫咪眼睛形状的关系以及为了适应夜间的暗光环境所以它们精状体的调节能力没有这么强所以你也会看到猫咪更愿意在远距离去扑杀猎物躲在小角落给它致命一击不过如果猎物真的到了它眼睛前面虽然它眼睛不太看得清但它还有另外一种感官可以帮它完成捕杀那就是它的胡须这个答案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意外
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胡须现在更大程度上可能只是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它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对于猫咪来说胡须是它感受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
如果你有养猫或者有机会去猫咖观察一下猫咪的话你会发现不仅猫的脸上嘴巴旁边有胡须它眉毛的位置也有胡须除此之外呢它的脚后跟也有胡须这些胡须其实每一根都连着大量的神经它们都非常敏感不管是胡须弯曲的速度或者弯曲的程度都会被转变为电信号通过这些神经传送给大脑
跟猫比起来,其实我们人的胡须在皮肤中的深度只有它们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你也能感受到微风吹过发烧但我们不太能通过毛发去感受这个世界但猫咪可以而且胡须还有一个好处是并不依赖光线所以即使是在黑暗中猫也可以用胡须去探测物体的位置、大小甚至质地胡须敏感到甚至还可以探测气流的变化
所以其实胡须是猫咪感受世界的重要方式胡须的存在呢让猫咪虽然可能不太看得清飞到它脸上的苍蝇但是它可以通过胡须感受到苍蝇的位置气流些微的变化从而完成它的扑杀除此之外呢其实胡须还可以更好的帮助猫咪判断自己能否通过一个狭小的空间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非常多的宠物博主都做过的实验了就是猫咪到底能通过一个多窄的洞从 10 厘米开始到 8 厘米 6 厘米甚至 4 厘米去测试说猫咪能不能挤过这个微小空间
那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在尝试要通过这些洞之前,猫咪往往都会先用胡须去触碰一下这个洞的边界来估计一下它的大小。而对于一个体重健康正常的猫咪来说,它们嘴边胡须的这个宽度其实就约等于它们整个身体的宽度,所以它们可以很轻易地通过胡须的感受信号来判断自己是否能够通过这个狭小空间。
当然了,讲到这里也想要提一下,其实现在很多的家养猫咪都有过度肥胖的问题,虽然可能在我们看来它们胖胖的很可爱,但其实这对猫咪的身体负荷很大,也是一个不健康的表现,而且对于体重超重的猫咪,其实它们的胡须也不会来长长去适应它们越来越大的腰围。
所以通过胡须感受世界算是猫咪的一个超能力了胡须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感受这个世界的变化更好地定位近在眼前的物体而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人类则更依赖视觉那除了视觉和胡须我们再来讲讲猫咪的其他两个感官嗅觉和听觉有听我们嗅觉那期播客的朋友们应该还记得
在最后我们非常详细地讲解了狗狗们的嗅觉能力它们的嗅觉能力很强可以闻到不同的情绪也可以闻到不同的疾病的味道所以现在也会看到很多医疗辅助犬来帮助人们进行疾病的预防以及监测那其实狗狗的鼻子和人比起来在外形上就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人的鼻子就是两个圆圆的洞嘛但是狗的鼻子的形状更像是两个痘好
他们吸气的时候会从痘号的头部那个圆圆的地方吸进去但是呼气的时候呢会从痘号的尾部那个弯曲的尾巴的地方呼出
这样的好处是你可以一直不停地闻而且因为跟人类不同我们吸气呼气的出风口和进风口都是一样的所以会造成一个气流直接的对冲导致气流的扰乱影响你可以很专注地闻一个东西的能力像狗狗们吸入和呼出的地方就不一样所以简单来说它们可以更好更专注地一直闻一直闻
那猫咪的鼻子其实在结构上就与狗狗更相似它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圆形而有研究推测呢猫咪的嗅觉能力也很强与猫相比我们的嗅觉能力大概只有它的十分之一也有研究证明猫咪可以闻到你的情绪当研究者收集了在恐惧和快乐两种不同情绪下人体的体味之后当他们把这两个味道给猫咪闻
你会明显发现在闻到恐惧气味后猫咪身体的压力水平更高这就表明了猫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到恐惧而且它能闻懂恐惧所代表的意思并且相应地调节自己的生理状态
不过呢,猫咪的嗅觉大概率还是比狗要弱的我现在也没有看到任何有关医疗辅助猫相关的研究不过如果你有养猫可能也会注意到在自己心情很差很悲伤或者很愤怒的时候猫咪会来拍拍你这有可能就是它闻到了你的情绪那猫咪除了拥有极强的嗅觉它们的听觉能力其实也非常惊人猫咪的听力范围在哺乳动物中是非常非常广的
听觉那期我们也讲过我们人能听到的声音大概从 20 赫兹到 2 万赫兹但是猫可以听到 6 万赫兹甚至以上的声音也就是说我们平常在这个世界上能感受到的声音和听到的声音范围只有猫咪的三分之一左右猫咪听到的世界比我们感受的世界要嘈杂得多得多得多
这件事情其实挺难想象的,因为你可以比较轻易地想象你一个能力的消失,比如说看不到红色,但其实你很难想象出一个你没有的能力,比如说能听到那么多高频尖锐声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那我在这里呢,也只能收集了一些小小的单独的例子,我们可以一起来想象一下猫咪听到的世界。
首先其实很多猎食动物包括老鼠都会发出我们听不到的高频声音但这些声音猫咪都能听到很多那也因此呢这更加加成了猫咪的捕鼠能力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其实植物在特定刺激下也会发出高频声音
比如说在极端环境下,植物在干渴的时候或者根系被破坏的时候,它们都可能会发出我们听不到的高频声音。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这大概率是因为当根系受到损伤,外界的空气可能就会进入到植物的根系里,形成小小的空气气泡,而这些气泡随着植物体内部水分的流动就可能会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这些声音我们听不到,但是猫咪可以听到,除了猫咪,其实其他的一些昆虫可能也会听到。所以它们其实可以通过植物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这个植物的健康状况。那其实现在也有部分学者在尝试研究我们是不是也能在农场装上这些超声波探测仪,通过监测植物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它们的健康状况,包括脱水程度或者受伤的情况。
讲到这里其实我有想到我们家 Orio 特别爱啃植物那很多我们在家能养的植物对猫咪来说是有毒的即使是没有毒的我之前也尝试养过我们家 Orio 就很爱啃长得好好的它就喜欢把人家啃烂你现在想想它在啃这些植物的时候植物可能会发出这样的高频尖叫声
那你说我们家欧瑞尤是不是有点变态在身上的这个杀戮的本性我们家的苍蝇可能还满足不了它还要继续找植物下手如果有养猫的同学也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猫也会喜欢啃植物吗那除了蝙蝠发出的声音链齿动物比如老鼠发出的声音还有植物可能发出的声音以外还有一个是你用的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可能发出的高频声音我们听不见但猫咪可以听得见
它是来自晶体振荡器的声音那晶体振荡器呢它本身是广泛用于手机啦家用电器啦甚至一些低功耗的手表啊等等基本上只要你的这个电子产品能够告诉你现在是几点几分能有时间的显示它就会有晶体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的振动频率呢是 32000 左右这个就高于我们能听到的最高的声音频率 20000
但是这个频率猫咪可以很轻易地听得非常清楚晶体振荡器它本身的原理我就不多介绍了但它本身其实特别特别小但你如果有猫耳朵凑近听的话其实是可以听到它发出的高频声音的当然了也因为它很小所以我猜测它的音量应该也比较小除非你把猫耳朵贴得很近不然可能也听不到
这件事情其实我也无法查证了但不管怎么样猫咪听到的这个世界肯定比我们听到的世界要嘈杂尖锐的多除此之外其实猫咪的耳朵还有很多很神奇的地方比如说它们会动这个事情听上去很直白啊那相信可能部分听众朋友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动自己的耳朵但我相信你绝对不可能像猫咪一样耳朵能有那么大的运动范围
而这呢又是一个我们没有的能力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双跟猫咪一样会动的耳朵那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可能是当你听到身后有人在议论你的时候可以把耳朵转到后面去更清晰地听到他们到底是在夸你还是骂你总之直观来说呢因为猫咪可以自由移动它的耳朵的方位所以可以更好地确定一个声音的声源在哪里定位声音的方向也可能可以听得更清楚而我们人类虽然可能你可以小动一下你的耳朵但它移动的幅度很小大概率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这里其实也涉及到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的耳朵外耳上其实是有三块肌肉的它们叫做耳扩肌它们附着在你耳朵旁边的头皮上一个在耳朵上面一个在耳朵前面一个在耳朵后面那如果你这些耳扩肌特别发达呢你可能就可以移动你的耳朵
不过其实有研究发现即使你没有办法主动有意识地移动你的耳朵当你听到一个从后面传来的声音的时候你还是可以明显检测到你耳廓机上的电流活动这就是说当你听到一个声音的时候你的耳朵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转向那个声音源头的方向
虽然这样的转动大概率是失败的你也没有感受到你的耳朵有动但这些肌肉它确实在尝试不过它们为什么要尝试呢这其实在进化学上被称为是一种残余特征
这种残余特征的存在大概率是因为我们在进化上的祖先早期的哺乳动物或者人类他们会用这些耳廓鸡来定位声音的来源就像猫咪一样这对早期比如说以狩猎为生的人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渐渐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能力了但我们不需要这个能力的时间从进化的维度上来看也没有长到让它们完全消失
所以它们就被保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的残余特征一种即使不再发挥起原有的作用但我们也还仍然保有的结构
那其实除了耳廓肌之外呢还有一个肌肉也是这样它叫做利毛肌利是站立的利毛是毛发的毛那顾名思义呢就是它会让你的寒毛立起来的肌肉这个东西在猫咪身上特别好用因为它们全身都是毛嘛所以当它们的利毛肌被激活的时候整个猫就会呈现出一种炸毛的状态这在它们面对敌人的时候可能可以通过炸毛增加自己的体型从而吓退敌人
除此之外呢这样的立毛肌也会在你一下子被寒风吹到的时候被激活让猫猫们毛都立起来整个毛就会显得更蓬松那也有可能可以帮助它们增加保温的效果但是作为全身上下没有那么多毛的我们来说立毛肌存在的意义其实也并不大了
但它们也还没有在进化上被完全遗弃所以你在一下子到一个很寒冷的地方可能会突然起鸡皮疙瘩而你在感到害怕感到威胁的时候可能也会感觉到自己寒毛直竖
除了利毛肌而扩肌其实我们身体也还有一些这种生理结构和组成部分它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但它们的存在是我们身后的进化历史的残留你的身体就好像是一座自然历史博物馆它不仅承载着现在也承载着过去好那么讲回猫咪它们的听觉范围很广耳朵也可以动
除此之外我们在听觉那一期有讲过其实耳朵的功能除了让你听到声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平衡系统
而对于猫咪来说也是如此这个平衡系统在进化上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系统所以你如果去看猫咪耳部平衡系统结构的话其实跟人也非常相似也有三个互乘 90 度的半规管不过区别是它们这个潜艇系统也就是平衡系统的精度非常高排布在这些半规管里面的细胞特别特别特别敏感而这也就是为什么猫咪有着极强的平衡能力
一个很有趣的观察是不管你在什么高度把猫咪以什么位置抱着不管是脚朝上还是肚皮朝上或是侧身位把它们抱住然后放手你会发现可能 99%的情况下它们都能用脚着地而这就依赖于它们特别特别敏感的平衡系统它们内耳中的这个平衡系统首先能感知到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其次呢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调整保证自己永远是脚先落地
那这个调整的过程除了依赖它们特别特别精密的平衡系统,也依赖它们极快的反应速度,除此之外还依赖它们的尾巴,它们的尾巴也可以旋转或者往不同的方向移动,达到一个平衡整个身体的效果。有学者估计跟猫相比,我们的反射速度大概只有它的一半,而猫可能是所有宠物里反应速度最快的物种。
那除了可以稳稳落地呢,它们也跳得很高,猫可以跳到自己身高的 5 到 6 倍,这相当于人类可以从长颈鹿的头顶跳过。这种很强的弹跳能力其实是依赖于它们脊椎骨之间有一个特别的缓冲盘,所以简单来说它们脊柱有很强的灵活性。
那么日常观察下来说除了它很能跳并且可以稳稳落地之外呢它们挤住这种灵活的弯曲能力就可以让它们折叠成各种五花八门的姿势如果有养猫的伙伴们可能都有观察过有时候你就看着一只猫在那儿然后你也不懂它到底是怎么能折成那样的感觉好像开发出了什么新型的几何折叠一样
而它们的身体骨架除了拥有特别的脊椎骨之外还有一点非常有趣也和人类很不一样就是它们灵活的锁骨那我们知道啊其实对于人类来说你的锁骨是一整根然后固定着的
所以它也决定了比如说你想要正面通过一个狭小空间的时候基本上你锁骨的长度就决定了你身体本身通过狭小空间的这个灵活度那举个例子比如说如果有一个很窄很窄很窄的小项如果这个小项的宽度比你锁骨的长度都要窄的话那你绝对不可能正着身大不留心的能走过这个小项你肯定得侧着身子蹭过去对吧
但是我们的猫咪可不一样,它的锁骨呢其实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藏在肌肉里的,也就是说其实它们并没有一根像我们一样一整根长长的锁骨,而是分开的,藏在肌肉里的,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它们可以穿过很狭小的空间,可以穿过 10 厘米,5 厘米甚至 4 厘米的小洞。
只要它们用胡须探一探觉得差不多那你就可以看到它们可以很轻易地先走左脚再走右脚像液体一样就穿过了这个小洞那这些其实都有利于它们能够藏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比如说树洞或者一个障碍物的后面看着视野里的老鼠等待合适的时机一击致命所以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猫咪很喜欢纸箱猫咪很喜欢封闭的空间这其实都是它们作为野猫时的生存本能
狭小的地方更好躲更好隐藏自己其实现在养在家里的猫咪们不需要捕老鼠也不需要逃避天敌了但家里如果有一个狭小的空间或者一个纸箱其实能够满足它们的天性甚至对它们来说可能有解压的功效
而我们在讨论完猫咪特殊的视觉、胡须,以及极强的嗅觉、听觉和灵活的身体骨架之后,你也应该能感受到,其实所有这一切都让猫成了天选的捕鼠能手。它们能听到老鼠发出的高频声音,能在夜晚轻易定位到移动的老鼠,还有极强的身体灵活性和弹跳能力。
对于老鼠来说,如果晚上看到猫,它们眼睛里还发着蓝绿色的光,估计跟可爱没半毛钱关系,确实是一个很有威慑力的存在。不过问题来了,现在养在家里的猫猫们大概已经不需要部署了,我们想养它们也不再是因为它们能抓老鼠,而是喜欢它们的陪伴,觉得它们好撸又可爱。
但是你说在这些不熟难熟猫咪的眼里,它们是怎么看我们的呢?它对我们有感情吗?是怎么样的感情呢?可以想象这个问题很难回答,Orio 不会直接给我答案,而猫咪作为科研对象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配合科学家的安排。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首先,猫是可以听懂自己的名字的。
甚至有研究证明如果你家养了两只猫它们应该还能区分彼此的名字也能区分自己的名字和其他的普通名词
这个实验其实做起来很直观,就是把你家的猫放在一个没有人的环境里,但是呢你通过一个蓝牙的喇叭朝它说一系列的单词,其中包括一些跟它的名字很相近的单词。研究发现,猫在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会明显走向这个蓝牙音箱,但在听到其他名词的时候则表现得不闻不问。
除此之外呢还有研究证明猫能够理解人类的一些暗示信息比如说它能看懂人类的手势你可以用手势指向一个地点那里可能有隐藏的食物猫咪能够理解这个手势的含义并去那个方向找相应的食物这一点其实你仔细想想挺神奇的因为猫可不会用手指指东西但是它在跟人类相处的这几千年中学会了人类手指指向性的含义
除此之外呢,学者还发现猫对人类的注意力状态十分敏感,也就是说如果你给一只猫很多的关注和注意力,它也会相应的与你有更多的互动给你更多的反馈,而你如果就在忙自己的事也不关注猫咪的话,猫也会更少的主动来跟你互动。
另外可能更有趣的是虽然很多人会觉得猫养不熟猫好像不太认主人但其实有研究证明猫是会区分陌生人和主人的声音的而且更有趣的是猫似乎能知道你什么时候在对它说话
这个实验呢跟最一开始讲的猫能识别自己名字的那个实验差不多都是把猫放到一个房间里里面没有人但是有一个蓝牙音箱但这次蓝牙音箱里播出的呢就是主人对猫说话的声音
比如说你想玩吗要不要吃东西啊但同时呢也会播放主人以正常语气跟其他人类沟通同样内容时的声音这个其实只要有养猫的伙伴们应该也有共鸣啊就是你跟猫讲话的声音和跟人讲话的声音是不太一样的
你会变得好像在跟婴儿讲话一样比较嗲一点而这种差别呢猫咪能区分出来所以即使你对猫咪讲话的时候没有看着它它似乎也能知道啊你是在尝试跟我对话虽然猫可能不一定听得懂但总觉得心里暖暖的就我每次离开家的时候跟 Oreo 说我先走了晚点回来它都知道我在对它讲话哎虽然可能有时候懒得理我但起码是有听到的
那这一部分的研究呢我觉得可以概括为猫是理解我们的猫能理解我们在对它说话能理解自己的名字能理解我们手指的指向性也能理解说我的主人和陌生人是不一样的存在而这些在它们成为家猫之前都不是必备技能不过比猫咪理解我们可能更有趣的是猫咪似乎也在主动与我们交流这里就涉及到了猫咪最有代表性的
事实上研究发现在猫与猫的互动中喵的声音是很少见的但在猫与人的互动中喵的声音却很典型也就是说在一只未经驯化的猫科动物中在它成年后是很少会对人类喵喵叫的而虽然野猫也会发出声音但是这种声音和在人类家庭中长大的家猫发出的喵声在声学参数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听一下这个是在野外生存比较多的野猫或者未经驯化的猫咪会发出的声音而这个是我家家猫会发出的声音
你可以很明显地听出音色和音调上的差别这其实也非常合理因为事实就是作为一只未经训化的野猫如果在野外需要靠自己捕猎靠自己躲避天敌的追捕非必要它们是不会发出声音的除非是发情的时候或者说为了吓退敌人的时候不然它们很容易暴露自己或者被天敌定位
但是家猫就不一样了,它们在家里一个安全的环境下不需要担心这些而且有研究推测呢,猫会对我们喵喵叫,是因为发现我们对喵喵叫有反应比如说如果你听到一只猫一直在喵喵叫,你可能就会主动去关注它,跟它说说话或者看它是不是饿了,还是受伤了,需要一些东西所以久而久之,猫咪就学到了
只要我需要人类的时候或者想跟人类互动的时候我可以喵喵叫引起他的注意他大概率也会关注我
而也有学者呢专门做了一个家猫的发声图谱其中包含了家猫会发出的 21 种声音每一个对应代表着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目的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查看一下播客简介里的相应论文链接不过很可惜的是论文里都是用文字和声音的图谱来描述这 21 种不同声音的并没有附上相应的音频所以在这里也没有办法给大家做分享了
但不管怎么样啊关于喵声的研究真的很有趣因为猫会喵喵叫这个事情几乎是我们认为猫的代表性特征毕竟歌里都唱了嘛但其实如果不是为了跟人交流猫大概率不会学会喵喵叫
我也很好奇啊你说如果有一只野猫看到我们家的 Oreo 一直在对我喵喵喵叫的时候你说它心里会想啥它应该会觉得很奇怪吧带入一个傲娇一点的人设它会不会觉得 Oreo 这个猫这是猫科动物之耻
不过其实啊,猫咪学会喵喵叫这个事情,说好听一点是想要主动与我们交流,说难听一点其实也有利用我们的成分在。因为它发现我们对喵喵喵会有回应嘛,而且它们发现了我们对声音敏感性的一个滑点,就是我们对这样的高频声音非常敏感。
大家可能都听过的其实我们人类对婴儿的啼哭声很敏感特别是在你为人父母之后这在进化上当然也是有它的优势的因为婴儿可以通过啼哭换来父母的注意也增加了自己的生存优势而猫咪喵喵叫的这个声音和婴儿求救时的啼哭声就非常相似所以猫咪学会喵喵叫算是绑架和利用了我们对这个声音的敏感性从而让我们关注它给它喂吃的给它撸毛
除此之外啊猫咪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声音就是呼噜声如果你有跟一个猫相处比较久的话你会发现它们在比较舒适的时候就会发出这种呼噜声而这个呼噜声的音调呢比喵的声音就低很多了但是有研究发现这个呼噜声和呼噜声之间其实也是有差别的有一些呼噜声比较急促比较不悦耳比如说
这个你可以明显听出来跟猫咪在放松时的呼噜声是比较不一样的它有一个高频发声的成分在里面而研究证明当这个呼噜声里有一些比较急促比较不悦耳声音的时候它其实大概率是猫在向你要求某件事比如说很紧迫的想要你给它喂吃的这个时候它发出的这种呼噜声就更容易让你联想到哭声或者喵喵声
而且你可以听出来它其实这个声音的谐调性比较低就是它会比较不规律从而你的大脑也会更难忽视它所以喵喵叫和呼噜声这个事情真的就看你想怎么理解猫咪确实学会了这种特别的方式与我们沟通但它们也正好特别踩在了我们对声音的敏感点上以此高效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它们的蚕食官
如果讲到这里我也意识到一件事就是我一度觉得像我们家的 Oreo 它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来张口的猫咪从来没有捕过除了苍蝇之外任何其他的猎物对生肉也没有任何的兴趣你说这样的猫咪被放归野外应该无法自己解决一日三餐吧感觉生存都会成问题
但我现在意识到,如果 Oreo 真的被放归野外,它饿的时候应该会朝着周围走过路过的人们喵喵叫,蹭蹭它们,以此引起它们的关注。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也能遇到善良的人停下来撸撸它,或者给它买点好吃的。事实就是,对于现在的家猫来说,与人沟通和人相处几乎已经成为了它们的本能,也是猫咪们在这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道。
不过除了生存,你说猫咪到底是怎么看我们的呢?猫咪爱我们吗?它对我们有情感吗?是怎么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相信也一直萦绕在所有爱猫人士的心中,而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科研学者。所以近些年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关于猫咪与人依恋关系和依恋模式的研究。
而这里呢就要讲到我们在探机播客第三期亲密关系中有讲到的一个实验叫做陌生情境实验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这个实验的目的呢,就是为了定义和观察婴儿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对他主要看护人,这边一般是母亲,所产生的依恋类型而实验后却发现,其实在我们还这么小的时候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们与母亲所形成的这个依恋类型就可以预测我们之后在面对亲密关系中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甚至能否维护好一段亲密关系
而作为依恋关系中奠基性的实验,后续学者也基于这个实验原本的设计,更换了一些实验条件,观察不同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模式。比如说,在 2019 年,研究员们把这个实验中的婴儿和母亲替换成了猫咪和他们的主人。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把这个实验流程进行了一定的简化,所以整个实验的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让猫咪和主人一起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待两分钟之后主人会起身离开放猫咪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房间自己待两分钟
之后呢,主人会重新回到这个房间,和猫咪一起团聚那在整一个过程中,科学家们都会在观察猫咪的各项表现以此来判断猫咪的依恋类型比如说一个安全型依恋的猫咪,它在第一次跟主人一起进到陌生环境的时候会以主人为原心去探索这个陌生的环境走一走之后,时不时还会回来蹭一蹭主人
而在主人离开之后呢他们明显表现的就会比较小心谨慎甚至有一点焦虑会开始喵喵叫感觉在这个陌生的房间也没那么有安全感了而之后当主人回来以后他们就会主动去蹭蹭主人同时呢又会表现出对这个环境一定的掌控和安全感开始继续探索这个地方
当然这是我们所说的安全型依恋的猫咪和婴儿与母亲的陌生情境实验类似你也会看到其他类型的猫咪比如说回避型依恋的猫咪这样的猫咪在和主人分离的时候就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焦虑在主人回来之后也没有表现得很热情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猫咪不管主人在不在它都不愿意去探索这个新的环境就显得非常非常焦虑就一个猫自己躲在小角落
那听完这些大家应该能感觉到啊就是一个安全性依恋的猫咪它似乎更相信自己的主人主人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但与此同时呢主人离开之后他们也不会显得过分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似乎相信主人是会回来的而在主人回来之后呢可能会有一点小小的抱怨和撒娇但很快又回到了一个非常有安全感的状态
那所以这样安全型猫咪的比例有多少呢在 2019 年的这项实验中有 70 多只猫咪接受了这样和主人一起的陌生情境实验其中有 64.3%被归为安全型依恋
64.3 这个数字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意外,在我看来可能没有很高也没有很低总体来说,大部分的猫咪都可以和主人形成安全性依恋而且与婴儿和母亲之间形成的依恋模式类似实验证明,猫咪和主人之间形成的这种依恋模式从幼猫开始就可以被观察到而且等猫成年之后,这种依恋模式也是相对稳定的
也就是说猫咪和主人之间形成的依恋风格一旦在猫咪幼年的时候建立起来后续也不太会因为驯化和社会性的干预产生改变
不过在你对 64.3 这个数字觉得还是满意的时候其实类似的实验也在狗狗和狗主人们身上做过而狗狗能形成安全依恋的比例接近 100%一项在 26 组狗狗和狗主人之间进行的陌生情境实验显示可能只有两只狗显得不那么安全性依恋但也不止
但也都踩在了及格线上所以总的来说狗狗跟猫猫比起来确实还是更容易跟人形成一种紧密的安全的依恋关系而猫咪在与人的相处上确实依恋性会少一点独立性会多一点不过虽然它们看起来更加独立但是它们在感知和理解情绪和理解外部事物的时候还是会与我们进行情感交流
而这里又涉及到了另外一项实验,这项实验也很有意思,它也是开展在猫咪和猫咪的主人之间的。实验开始时,猫咪和主人会一起待在一个他们熟悉的房间,之后研究员会向这个空间里引入一个猫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说一个粘着很多布条的风扇,在风扇打开的时候,这个布条就会随风飞舞。
而这个时候主人会主动地对这个新事物做出一个情绪反应主人可以显示得很好奇或者很开心觉得很兴奋主动去跟这个物体互动与此同时主人也可以显得非常害怕离这个新事物远远的甚至表现出焦虑和紧张的神态而这个时候研究员发现主人不同的情绪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猫咪对这个新鲜事物的反应
首先啊当主人对这个新事物做出情绪反应的时候猫咪确实会观察它这个事情表现在猫咪在看到这个新事物前后会立即转过身来看看主人有什么情绪反应而在此之后呢如果主人表现得很放松很新奇猫咪也会更愿意去到这个新事物跟前闻问它看看它
但与此相反,如果主人表现得很害怕甚至很焦虑猫咪也会表现得更警觉,比如说把耳朵竖起来也不太愿意靠近这个新事物而这个实验就证明了两点第一,猫对人类的情感暗示是很敏感的它甚至可以读懂人的面部和姿势所代表的情绪信号其次就是猫会把主人当作自己的一个行为参照物这件事情在我们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
我看你对一个新事物表现得很害怕,那我自己也怕了,我相应的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也不太愿意接近它。猫咪也是这样,它们相信主人,并且会把主人对新事物的反应当成自己行为和情绪的参照。那在实验过程中呢,这样的猫咪比例大概是 79%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猫咪都会观察主人对新事物的情绪反应,并且改变自己的行为。
除此之外其实关于人的情绪能影响猫咪还有很多相关的研究那大体上研究证明你开心的时候猫咪也会显得比较放松而你如果非常愤怒非常焦虑的情况下猫咪的压力水平也会增高
也有研究证明其实主人的性格特征对猫的行为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如果主人比较情绪不稳定比较神经质那猫咪的攻击性和恐惧感就会越强那相反如果你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主人并且也很愿意跟猫咪互动那猫咪本身的攻击性和冷漠感也会越弱所以总结来说其实虽然猫咪看上去特别独立
那首先它会与我们形成依恋其次它能观察到我们的情绪感知到我们的情绪并且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它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其实这一部分讲到这里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猫咪真的爱我们吗
但后来你会觉得爱这个字真的太复杂了我觉得即使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很难说清楚爱是什么爱也会有不同的形式而且就算是人他即使说着爱你但他的爱也可能会伤害到你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我是否完全理解了爱我也不知道看起来很高冷的猫猫到底是怎么看我们怎么定义我们这段亲密关系的
不过他们会因为你的开心而开心会主动找你寻求安全感这也也许是他们爱的表达吧
而也有多项研究证明,比如说如果在儿童医院里引入宠物陪伴,引入猫咪们,这些儿童也更容易有乐观积极的情绪,会减少抑郁焦虑和孤独感。而甚至也有研究表明,如果在网上我们多看跟猫猫有关的一些搞笑的可爱的视频,也能增加你的积极情绪状态,减少你的消极状态。
当然了,这项研究做的还是很细节的它里面也研究了不同人看猫咪狗笑视频的原因那如果你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去刷这种猫猫短视频的话那你看猫的愉悦感也会逐渐转化为负罪感可能会导致你的焦虑增加但你如果是在放松的时候刷一刷它们确实可以帮你减少疲惫,恢复精力
那么如果你家中有猫或是有在考虑要养一只小猫的话你要怎么与猫相处呢其实我们今天讲了这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学会尊重猫的天性跟狗狗相比我们跟猫猫的相处还没有那么久所以你还是可以在家猫身上看到很多它们身为野猫时的天性比如说它们会喜欢躲在纸箱里会喜欢藏在家里的角落
除此之外啊如果你第一次见到一只猫你可以尝试着蹲下来把手伸向它的鼻子给它闻闻你的味道在动物世界里嗅觉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它们闻一闻你就好像是人类世界里的握手和打招呼一样
之后呢你可以看着他的眼睛缓慢地对他眨眼这个在猫猫眼里就好像是一种微笑你在对他释放出积极快乐的情绪告诉他嘿我对你没有威胁你可以跟我打个招呼如果他也有缓慢眨眼回应你的话这时候他有可能就会主动侧一侧你的手指而你也可以摸一摸他的脸和脖子了
与此相反,在你见到一只猫时,千万不要做的,就是像它们的天底一样。它们祖先的天底一般是大型的长着爪子的掠食者从天上飞奔下来扑向它们,就好像猫腾鹰和老鹰这样。所以当你站着猛蹲下去,拿你锐利的眼睛盯着它的时候,难免它就会感觉到害怕,想要跑开。
除此之外呢,猫咪已经学会了怎么识别人的情绪而你也可以通过观察猫咪的形态来了解它的情绪比如说当猫咪睁开眼睛竖着耳朵的时候一般很放松而如果它眯起眼睛皱起眉头放低耳朵一般就代表着它有攻击的欲望了除了眼睛和耳朵之外还有猫的尾巴如果猫尾巴竖起来的时候一般表示着它心情很好如果猫尾巴在大幅度的左右摆动一般表示它就有一点烦躁了
而如果猫尾巴只是尾部有一些小小的抽动就表示它有一点好奇除此之外啊如果它全身的毛都炸起来了那就跟你一起鸡皮疙瘩时的状态差不多觉得恐惧害怕背后一梁含毛之术不过讲到这里我还想单独提一点就是我没有看到很多家庭在怀孕之后就会觉得猫脏脏的想要把猫送给别人觉得这时候养猫不安全
这个事情其实完全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绝对不是说你怀孕了就不能养猫那我有看到可能关注比较多的是猫咪有关的弓形虫的感染弓形虫这种寄生虫可能会通过猫的粪便传递给胎儿从而引发流产
但其实只要你家的猫没有养在野外自己去捉老鼠或者吃生肉一般就不会造成工型虫的感染在比例来说其实人吃没有煮熟的生肉所引发工型虫的感染比从猫那里传染得到工型虫的比例要高那这里也要提一句啊其实如果你想喂猫吃生肉的话也是可以的但记得一定要选择靠谱的猫粮品牌要确保它没有做过寄生虫的筛查和监测
除此之外呢如果你真的决定养猫也要及时给猫上疫苗驱虫也要注意猫是纯肉食动物所以千万不要想着把你家猫养成一个素食主义者只要你做一个合格的诚实观怀孕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把猫送走有猫咪的陪伴相信你家小朋友可能也会变得更积极乐观肠道菌群呢其实我们还有讲过家里有宠物也会帮助小孩的肠道菌群有更多的多样性呢
讲到这里也希望没有把你吓退,其实确实要做一个合格的常识观,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也还不少。虽然大家都说猫很好养,但它们也确实需要你的时间,关注和陪伴。我们也确实需要去了解猫的情绪表达,以及怎么跟猫相处,它们才会感觉到安全自在。
只有这样可能猫才愿意给我们好脸色跟我们贴贴给我们撸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亲密关系和人与狗非常不一样所以在猫面前我们也会自封为蝉食官自封为猫的仆人伺候自己家的猫主子所有这些开玩笑似的说法似乎都显得我们很卑微猫在上人在下的感觉
但其实,如果你有机会以猫的视角来体会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毫无疑问是以人为尺度的。要不然我们的信号灯不会这么设计,用红灯来代表静止。我们几乎所有电子产品中都有的晶体振荡器,也不会是三万多左右的振动频率。我们种植和养护农作物的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因为我们可以听到它在干旱时的尖叫。
而且更重要的是拥有猫眼猫鼻和猫耳朵的我们可能也不需要别的物种帮我们抓老鼠了也许从一开始人和猫就不再会相遇所以即使自嘲为蝉食官其实我们的世界一直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不过偶尔,以猫为尺度看世界也挺有趣的,就像这期播客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在讲到猫咪感官的时候,我都尽量以猫为尺度来做比较。这样听上去虽然可能会比较别扭,比如与其说猫的嗅觉能力比我们强十倍,我说的是,跟猫比起来,我们人的嗅觉能力只有它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其实作为一个猫科学家你必须要学会以猫的视角来看世界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帮你走出自己生而为人的信息检访去质疑和探究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存指南比如说我们探机播客也讲过的另外一个主题衰老
有研究证明其实猫和狗的衰老速度大概率和人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你在估算自家猫和狗年龄的时候不应该直接把它乘以 7 或者乘以 10 在针对狗狗们衰老的研究中研究员们用表观遗传学来估算了狗的衰老速度实验证明在狗 1 岁的时候其实相当于人的 30 多岁狗 4 岁的时候相当于人的 50 多岁而狗在 7 岁的时候相当于人的 60 多岁
也就是说狗狗们在年轻的时候比人老得快等到它老了以后就会比我们老得慢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人与狗相比我们年轻的时候比它们老得慢但老的时候比它们老得快这样的衰老速率在猫中还没有完全被证实但有研究推测猫的年龄和人的年龄也并不一定是线性相关的
其实为什么它们必须是线性的呢为什么其他所有物种的衰老速度和衰老方式一定要和人是一样的呢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以其他探机生物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听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说不定也还会发现其他我们人类习以为常其实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事实所谓真理而除此之外在衰老这个议题上以我家猫咪 Oreo 的视角看世界或许还有一点点浪漫情怀在里面
养宠物的人都知道不管你怎么算大概率他们都并不能陪你到老在养 Oreo 的第一天我就知道它给我带来所有欢乐的同时我在将来的某一天也必须要接受它的离开但是如果用 Oreo 的视角看我们这段亲密关系大概率在 Oreo 的眼中我这一生都不会离开它即使它老去年老体衰只要它需要我我都会在
我也非常感谢在这段人生中我们如此不同的基因竟然会重叠在一起我和他一起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这期节目的最后呢我也想偷藏一下私货祝他三岁生日快乐 Oreo 是一只没有什么品种的猫其实就是邻居家的白猫和散养在路上的黑猫生出来的宝宝硬要说品种的话应该就是英国土猫吧但它虽然颜值不够但性格很好我一直觉得它是走搞笑写心风格的
如果你可以看到波克头图的话没错头图上的那只猫就是我们家的 Oreo 因为它并不是纯正的血统所以我也一直觉得它的身体应该是挺好的它也很爱捕猎很爱抓苍蝇
不过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一次心衰之后我们才知道它应该是一只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猫所以现在每天都在吃药每隔三个月还要回去复诊心脏病这件事没有办法根治只能延缓不过如果照料得当也是有可能可以活到十岁甚至以上今年九月它就三岁了希望它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继续做一只快快乐乐的傲娇小猫
除了 Oreo 之外呢在准备这期播客的时候也在听友群征集了一些其他的猫咪故事也特别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大家好我是静静我是蛋饺的陈时光蛋饺是一只马上就要六岁的中年蓝猫
当我从猫舍第一次见到蛋角的时候蛋角就是那个猫舍主人口中说的非常温顺乖巧的小母猫当时看到它的脸就觉得它非常的可爱然后把它抱在手上的时候发现它就开始咕啊咕啊咕的在那里打呼噜了
然后它就确实在家就非常的粘人它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我和电脑的中间只要把电脑一打开它就会躺在键盘上
但是等到他要做绝育的时候当我把他送到宠物医院然后宠物医生开始做手术的时候发现了大问题因为当他把蛋角的肚子剖开的时候并没有找到子宫和卵巢然后宠物医生才发现蛋角是一只患有引稿的公猫当然经过了两三个小时的手术之后蛋角那丢失的两个引稿也被在肚中找到了
但是从医院回来之后蛋角却已经变成了没有蛋蛋的公公所以朋友们都说蛋角从来没有以一个公猫的身份堂堂正正地活过之前是被当成了小母猫之后却变成了没有蛋的小公公大家好我是小北是 Punk 和 Snow 的老父亲
她倆都是 6 歲的母貓是一父一母的好姐妹 Punk 是一隻擁有白手套白襪子和白餐巾的帶貓 Snow 是額頭上有橘色蝴蝶結的凡貓
他俩都是从流浪猫救助组织领养过来的听救助人说 Punk 是从垃圾桶旁捡来的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太丑所以被主人单独丢掉 Snow 则是跟妈妈一起一窝被救助的小时候应该是没有爱过饿所以 Punk 会更看重食物他其实只比 Snow 妹妹大一个礼拜
但是体重却重了 20%Punk 甚至为了可以吃更多的猫条学会了握手 Snow 就是正常的猫我爱吃那就是给你蚕食官面子了现在他俩都幸福地生活在我家偶尔会为了玩耍打架或者为了抢盒子而打架不过 Punk 基本都会让着妹妹我有两只公猫鹰短是哥哥叫 Tong 不偶是弟弟叫 Tayoman 这俩家伙的性格和习性那简直是天差地别
Tom 傻蒙傻蒙的,好吃懒做,并且他非常不擅长跳跃从茶几跳到地面上会听到咣当或者扑通一声虽然外表很笨拙,他内心却精明得很,绝不让自己吃亏到饭点了,他会准时叫你给他盛饭上完厕所了,冲向你让你给他铲屎最离谱的是,冬天每天晚上他会准时准点的让你给他开电热毯然后他就会美滋滋的躺在上面舔毛
不要指望他来讨好你,不存在的一言不合可能就会挨他的爪子 Taylman 和 Tom 相比就是猫中的天使总是一副温柔迷人的表情每次我回家,他总是第一个冲过来迎接我在我脚边蹭来蹭去,翻着肚皮撒娇他从来不会伸爪子全身上下感受不到一点锋利的地方 Taylman 不仅对我好,对 Tom 也很好吃饭的时候他总是让着 Tom,可着 Tom 先吃 Tom 拉完屎不埋,Taylman 会帮他埋好
他俩打架的时候 Tom 总是出狠手经常抓掉 Tailman 大把的猫而 Tailman 对 Tom 也从来不会伸爪子我很爱我这两只性格迥异的猫他们都很可爱哈喽大家好我是波波的干妈波波是一只三岁的西伯利亚森林猫有着白色的手套白色的靴子还有白色的口水晶
虽然每天下班回家它都会对我骂骂咧咧的但是真的你只要坐在沙发上它就会立刻跑向你握在你的身上然后就开始像现在这样有时候觉得蝉使官对小猫就真的像舔狗一样但这一切又会被它的行为所瓦解掉比如说都说人上厕所是最脆弱的时候那小猫每次在这个脆弱时刻都一定要要求进入到卫生间里守护我是不是也是爱我的表现呢
波波也会犯很多错了比如说这个大馋喵子经常会偷吃我们放在桌上的鸡块甚至还会藏起来偷吃但是又总忍不住原谅它小猫呢有什么错呢错的是我们没有把这个鸡块放好希望波波小朋友在以后呢多吃饭不挑食多长毛多长肉放心地做一只幸福的小猫就好
特别感谢你听到这里这一期播客从各个意义上来说都是很特别的一期我们第一次踏出了人的框架看看其他的弹击生物可能没有那么实用但希望你会觉得有趣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次踏出人的视角做这样一些有趣的选题了
除此之外呢碳气生物生存指南也迎来了一周年庆我们也趁着这个机会以六边形的碳作为创作灵感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形象写成它为碳宝吧希望你也喜欢我们这一年聊了很多特别特别感谢大家的喜欢支持和陪伴希望接下来可以继续和你一起探索自己也探索这个世界我是爱读文献的梦妮我们下期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