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难以信任他人,部分原因是由于信任危机的积累,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吴冠军在《再见智人》中提到,信任危机是当前最主要的症候之一,人工智能的崛起加剧了这一问题。信任是一种政治性智慧,缺乏信任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至影响社会合作与交流。
不确定性对人的精神塑造具有深远影响,可能导致焦虑、孤独感和丧失感。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的人可能会感到生活失控,甚至产生报复心理或极端行为。斯多葛学派认为,摆脱恐惧和焦虑是获得自由的关键,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自由难以实现。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可以通过情感连接、信任他人以及实践主动性来寻找确定性与意义。情感能够敦促人们抵抗生活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感,而信任则是建立合作与交流的基础。此外,接受不确定性本身也是一种应对方式,正如德勒兹所说,存在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文学作品中的苦涩描写能够引起共鸣,因为它让人们感到自己的痛苦被看到和承认。金爱烂的小说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底层人物的挣扎与无奈,读者能够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似的苦涩体验。这种叙述本身具有赋权的力量,赋予人们言说痛苦的权利。
斯多葛主义在现代社会中被视为“坏时代的好哲学”,它强调美德和韧性,帮助人们在动荡的环境中维持内心的平静。然而,斯多葛主义也可能被误解为压抑情感或漠视苦难。徐贲指出,斯多葛主义的核心在于削除欲望,摆脱恐惧和焦虑,从而获得自由。
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因为长期处于不安全心态的人会萌生强烈的丧失感和孤独感。社交关系的失败或贫困也会加剧这种状态,推动个体走向极端行为。电影《富都青年》中的主人公阿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感到无望,最终走上犯罪之路。
塔罗牌在现代生活中被视为一种对抗日常地心引力的工具,它通过解牌人的功力和聆听者的想象,帮助人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方向。塔罗牌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心理疗愈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期待。
现代人依赖玄学,部分原因是玄学提供了一种从宇宙视角看待自己命运的方式,帮助人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某种确定性。玄学通过星盘、塔罗牌等形式,让人们从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审视自己的命运,从而缓解当下的焦虑和不安。
斐济人的希望观念与西方哲学不同,他们并不依赖回溯性的目标达成,而是面向一个开放的世界,持续地行事和尝试。西方哲学强调目标的达成与否,而斐济人则更注重预期性的希望,即使面对失败,他们仍然保持对未来的期待。
现代人难以摆脱生活的苦涩感,部分原因是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高压氛围对人的碾压。金爱烂的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这种苦涩,让读者感到自己的痛苦被看到和承认。这种苦涩感不仅源于个人的困境,也与社会转型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曾经能够去写奥斯维心里到底发生过什么的他们都是最能适应环境的人他们幸存下来了但是那些体验过最低层生活的人即使幸存下来他们的观察能力也会在苦难折磨和缺乏理解中消磨殆尽当代文学有一个概念叫漫长的 90 年代有些人会认为好像很多事情它都是 90 年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遥远的余波和回应就是一种蝴蝶效应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追求确定呢不确定这不行吗如果执着与无法捕捉的生命之流的范畴追逐什么目标到最后还是要问一句是谁的秩序是谁的计划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编辑部聊天室这期我就想借用一本新书的标题叫做《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就是有感于最近比较频繁发生的恶性事件来聊一聊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性和意义就是也想听一听我们编辑部的诸位大家对这个事情的
就是在生活中的态度还有阅读以及观看影视作品在这个主题上有没有什么见解我自己最近可能是有这方面的不安和焦虑吧然后读了几本尤里卡文库的书包括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当然我也知道只从心灵方面来自我要求大概是不足够的就像徐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年初的时候有一次采访他说斯多噶主义是坏时代的好哲学对于美德和任性的强调可能会被误解为主张压抑情感或者漠视苦难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就不确定性对于人的精神塑造和影响是非常长久和深刻的
所以关于这点我们待会儿也可以聊一聊首先就可以从不确定性对于人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就是大家对这个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体会那先请鲁青来聊一聊吧
其实昨天你发这个话题前天你发这个话题在群里的时候我当时想哇这个话题好好我很想聊这个因为是我特别切身的感觉然后我在查资料的时候打开 Google 搜索不确定然后因为我经常看那个在网页上看界面的文章然后前面两个都是我们聊天室曾经聊过的不确定性
第一篇是我写的第二篇是文杰写的而且都是我们聊天室的主题第一篇是 2022 年 6 月大家也大概知道那是个什么时候然后第二篇是 2023 年 11 月也是一个就是即将那种就是
人已经支撑不了的两个时候吧然后我们都聊的是这种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不确定和就是这个时代带来的一些政治抑郁等等等等所以我觉得到现在来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从我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我一直是这样活着的然后我一直没有办法摆脱这样子的状态
对然后我会昨天想到让艾莫里她是一个写奥斯维辛就是她是一个奥斯维辛受害者然后她写很多关于就是集中营里面发生的内心的一些事情还有她自己的经历然后她里面就说在当时
曾经能够去写奥斯维心里到底发生过什么的他们都是最能适应环境的人他们幸存下来了但是那些体验过最低层生活的人很少能够生还即使幸存下来他们的观察能力也会在苦难折磨和缺乏理解中消磨殆尽
我觉得就是这样子的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现在做稿子或者是想一个选题其实会发现没有那么关心外面的话题了不管是美国发生的还是巴以发生的就是这个还是一个挺明显的趋势吧那我就会觉得不确定性带给我最大的就是其实我没有那么关心其他人发生的事情
然后我也不会那么发心更加所谓大的事情因为这个大的事情好像没有我身边一些
小的小确幸也好或者小的我今天周五吃什么那么重要这是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吧然后在我记得在我刚工作的时候然后我是一个很容易情绪波动的人然后我也是一个情绪很充沛的人我就会经常会有那种比如说写稿写到很难受或者很
共情压抑然后就会大晚上的然后在小熊跟黄月我们三个的群里面开始说的时候然后当时当时小熊就说我觉得我觉得就是他是说一个什么情绪他说我觉得就人就是要平静啊平静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完全不理解这句话,为什么平静会是最重要的,但是我现在挺理解的,我觉得人做到平静真的非常非常难,但是我也不确定平静是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的感觉吧,然后如果说不确定对我的影响是我开始,
就是开始算命相信一些对选学开始比较感兴趣就是会跟朋友一起研究一些星盘和命理之类的可能也是对不确定性的一个反应
就是刚才鲁青说好像会因为一种不确定的生活状态我们变得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会更加关注到自己的遭遇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我也会有共鸣的就比如说社交媒体上看到某一个大新闻这一定程度上会冲淡我们对自己生活体验的
感受但是当我们自己遇到某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会无心观看无心去关注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孤岛的体验我身边的朋友他们
工作了之后他们有一些人是就让我发现他消失在了社交平台上然后当我去跟他们私下交流的时候他们会说自己好像处在一个失语的状态就是他们不想再说什么因为光是应付每天的生活应付那种很不确定的漂泊的感觉就已经够辛苦的了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思考的是就是不确定他到底
背后意味着什么是一种可能性还是不可能性因为如果说不确定对应的是可能性的话那它很大程度上是能够给予人创造力的但是不可能性也许会转化成一些人对终极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像最近发生的这些事件
嗯包括当一个人感觉很孤立处在孤岛上他可能会就思考自己的终极问题那么这一系列自伤或者伤人的情况我觉得就是对这种不确定的负面意义的副产物呃
然后我也会觉得虽然我们很多人的不确定感是有自身的一个处境的但是这种不确定性当它变成一种弥漫的情绪的时候它却不是孤立的像就是因为我是读文学的嘛文学当代文学有一个概念叫漫长的九十年代就是有些人会认为好像很多事情它都是九十年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遥远的余波和回应就是一种蝴蝶效应
然后这也会让我联想到比如说在上世纪末的一些艺术作品比如说那个成果的电影就被称为香港回归三部曲分别是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和戏路响这三部电影的一个就是总体特点都是包含了很多的犯罪元素我觉得跟最近的这种大家的看法
看网络的那种观感也比较相似像其中前两部《香港之造》和《西路祥》它都是通过青春期和儿童这两个阶段性的视角去传递一种成长性的振痛感然后其实我们也会注意到在很多的艺术作品里童年和青年的体验都是会被
富于一种时代性的整体性格的那么包括比如说青少年的犯罪或者说我们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那就会给观众一种比较无辜的那种弱者的视角那它
这个弱者视角其实对应的是作为大他者的社会时钟或者我们说世界法则是用这样一种两种视角的对立去呈现这种割裂的观感但是在最后一部作品去年烟花特别多它的叙事会更加的直白因为它讲的是因为香港回归行业结构性的重组导致昔日的那个
香港籍的军人中年失业了然后他们大多数其实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就是自己的这个身份的地位失落了他们只能去发发传单啊什么的然后这个电影的主人公就选择成为银行抢劫犯我觉得就是成果他对身份政治很敏感就注意到了转型年代对
个体的影响它是同时体现在生存的状况还有身份认同的焦虑上然后其实今年我也去影院看了《复都青年》这部电影它是关注到了非法移民的身份焦虑就是主人公他们生活在很大的不确定中就是要躲避那种嗯
躲避公安躲避警察然后自己的身份也是伪造的以至于他们对周围女性的那种好感就无疾而终然后自己也无法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的去自如地接纳来自社区工作者的善意然后最后他们也是阴差阳错地走上了犯罪之路然后这个电影
就是他的主角就吴康仁演的阿邦他在电影结尾的时候贡献了非常震撼的那种罪犯自白就有一句台词他说觉得自己的生活糟透了想要改变生活却根本不可能所以他说我没有未来我觉得当一个人就长期地处在不安全的心态的时候他就会萌生很强的丧失感
可能还有不可能就是说这个不确定指向的它到底是有很多可能性还是不可能性我觉得它未必是对立的这样讲有点悬但是好像一个人不太会处于一个完全的不可能也不会完全处于可能就是这个
这个状态这种分割好像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立但是你刚才说到一点就是是非常重要的是说他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或者说就是说这些走向犯罪的人他可能是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或者是社交关系失败就是社交贫困的这样的一个状态对于他推他走向最后一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是我昨天在看到说就是这本书《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它是分析了美国的一些贫民窟里面的人为什么不能改变他的状况提到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实它是提到了心态除了经济状况之外还有更多的是心态 人际还有这种精神方面的冲击和影响我也是觉得不确定这个东西它导向的
可能性或不可能性它确实是一直在变化的它不是一个就好像对立它我觉得它好像是有一个光谱或者是有一个连续性的就是你可以突然的倒向特别的不可能的境地然后突然的走向疯狂但是如果你在那一个平衡点上再往前面移一点其实也可以发现一些可能性就是我刚刚想到的是
就这样说可能也有点悬就是我们现在可能处于一种更偏向可能也许会随时走向疯狂和不可能性的这个境地嘛但是我昨天在想的时候我是觉得就是首先是不可能有绝对的确定的就是首先这个首先就不可能然后如果是要绝对确定的话他只能是在一个是在绝对无知的状态下他才会相信我绝对可以
但是他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信息然后进入了一定的生存状况之后他一定是不确定的然后他一定是有同时跟希望跟绝望或者什么存在的然后另外一种很确定的情况就是你要么就是变成上帝然后全知全能了然后才不会不确定因为不确定的一个状况是你要去信任选择要不要信任别人就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我们无法可能
更难去信任比如走在街上然后你遇到的人你可能会想说这个人会不会害我但如果你是上帝的话就不存在信任的问题了因为上帝就他就全知全能了他不存在信任的这个问题了
可能这个跟关联到第二个就是如何从不确定到确定因为我最近在读那个就是吴冠军写的《再见智人》那本书嘛然后他虽然里面写的是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的事情但是他在
在讲说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最主要的症候并不是说什么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危机而是在于人本身的信任危机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办法去信任别人然后这个信任别人的状况并不是可能这几年才发生的它是一直在积累的一个
然后只是人工智能加剧了就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会奴役我们会怎样他提到有一点我还挺感动的其实就是他就说由于这种信任他认为是一种政治性的智慧就是因为如果只有你信任别人的时候你才能达成合作还有交流然后这种社群
但是如果不信任的话就会就是夫妻之间会由于不信任而互撕然后你国家群体之间也是这样的一种
极端的状况然后我当时就想到在电爱人不就是这样就是他其实就是给大家展示了这种不信任的状况是怎样的然后呢我们去解析他也是在解析一些我们其实也是在也是不信任的就是我们能明白这些夫妻是生活在哥哥就是不信的状况中然后我们我们的叙事我们的
评论也是很沉浸于此的对然后他提到有点我很感动就是说但是其实信任是一个它是在一个不可知之域就是你无法知道的地方去进行的选择它是一个没有理性支撑的跳跃所以叫做信仰之乐对然后他说就是任何的良性的人际交流都需要行使信任这个自由的决断
也就是说其实有时候并不是有脑子想就推理然后论证逻辑才去信任的有时候反而是怎么讲有点疯狂或者是非理智的东西让你使得这个信任或使得这个政治智慧成为的可能对我很感动然后我又觉得很感慨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相反的嘛就是我们的情况是其实是越来越恶化的
然后可能在肉眼可见的时间内还会继续的恶化下去对然后我就怀抱着这样一种就是到底如何培养这种信任的困惑吧对然后我还想到因为之前我很喜欢听歌嘛然后有一首美国歌手就是 Caroline Polachek 她有首歌的名字叫 I Don't Know But I Believe
然后我当时觉得这个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觉得就是这种就是我不知但是我相信这个点可能是我们现在非常稀缺的所以他把这个事情提了出来我觉得是很好的对但是但是
就是怎么到达这个确定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有什么具体方案就是也许你从信任身边的人开始或者至少信任你的朋友或者爱人就首先要做出点什么吧而不是说一直是互相的猜疑
那我觉得青鹿说的这个信任的问题就是我觉得光是谈论信任那个只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只是光是谈信任的话会很容易忽略环境
就是总是会有一些环境是更值得人跟人之间的信任有一些环境是不那么促成人跟人之间的信任而这个环境就是跟政治息息相关或者跟更大的背景息息相关的那我们现在的这个环境就是人跟人之间变得不信任了而且我觉得这种不信任
或者说这种最近这段时间的无差别伤害无差别攻击和在见爱人里面的不信任又是非常不一样层面的事情就是我觉得那种更加一对一之间的关系里面的呃五官中提到的这种刚刚说的那些哎
跳跃的感情还是什么的和这种社会和社会社会里面我在街上走我信不信任一个陌生人这样子的信任好像是不一样质地的信任就是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基本的共识和基本的原则我信不信任这个社会里面所处的另外一个陌生人
它不需要那么强的说有那个爱的成分或者是有亲密连接的成分但是至少这是一个原则的底线当我们这个环境这个底线破了的时候那我们面对的不确定我觉得是更值得忧虑和糟糕的就是因为它只是一个不伤害的底线原则而已
我觉得刚才鲁青说的这两部分可能是说是做一个区分就是说人际关系基于家庭的信任还有就是人际基于公众和社会安全层面的这个信任两个层面是不太一样的但是我也理解青露说的因为就是你刚刚说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其实是把知道和相信
to know 还有 to believe 这两件事合为一体了它不是从知道导致了相信就是不是通过推理或者证据导致了他的相信而是他本身就是合为一体的这个很像就开头说的就是我读的荣格的他说现代人的心理问题里面就分析到的现代人的心灵干涸
可能是由于把自我和外界切割开来所以就是没有合一的这种目光他认为原始人就天真的相信心灵就是事物本身现代科学人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世界所以将个性搁置一旁献祭给客观世界这个其实就是一种认知和相信
内部心灵和外部世界的一种分割的眼光这个可能就是会会造成一些一些分裂和不知所措的状况我觉得这两点我是能够把它联系在一起的但是鲁青说的这个层面也是也是可以理解的就也是从根本上来说
我觉得鲁晴说的就是说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跟家人之间的信任其实也并不是不一样的就是从根本上来说只不过从更现实的层面来讲的话我们是必须要做出这个区分的嘛就不可能说在街上去随便的信任一个人就只是从一个更长的一个视角来看的话我觉得是一体的
我觉得鲁青和青鹿刚刚讲的这个让我想到一些就比如说青鹿说当代人的信任很可能是政治性的智慧然后最近橡标的那个它就是重建附近这些已经好像超越了学术圈的那个层面成为一个更加热门的概念我觉得这种热门它其实也传达着一种政治性的就是你在无奈之中可以实践的自由
当我们说自己被生活重锤的时候好像勉强可以反客为主的那种主动性就是去走出你的封闭世界但我又会觉得在政治性的这种实践之外就如果说附近它不是一个空洞的自欺欺人的概念那一定是因为它确实
包含着或者说能够孕育出情感的联系就是我觉得情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许它某些时候会被称为就是不必要的我们要去保全自己特别是当现在涉及一些性别的话题的时候就如果一个女性过于的去瞻前顾后在意情感的话那她可能会跟独立或者自强这个概念是违和的但是我又觉得她
确实可以敦促我们去抵抗生活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感就是情感作用是很强的然后鲁晴讲的这种公众的大世界和个人的那种割裂的感觉让我想到前两天我看那个邵逸辉的《好东西》的时候我觉得他处理的还挺好的就是把一种当下的困惑和意义的缺失处理得挺好的就是因为电影它其实讲的是也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故事是
在大都市里面不同女性的婚恋和生活但其实她的一些细节又隐藏着我们这几年感同身受的背景性的情绪比如说钟楚希她演的那个被称为恋爱脑的都市女青年她家里面堆放了很多的生活物资就感觉搞得像她好像是个微商一样然后她自己还养殖就那种
炒菜又用的葱啊什么的就你明显地感觉到邵逸辉是想表达一种公共的世界是如何影响到你家庭中的一草一木比如说你曾经被封闭过封城对这个生活的观念有很多影响你必须要在家里放这些东西你才有安全感所以说在勾勒钟楚希是一个恋爱脑的时候这种整体的不安全感已经组成了他的外部世界
就像鲁晴说的我信不信任陌生人这种感觉它嗯
有的时候就是在你的微观的生活的决策你的你去建立自己的安全感的时候他也会受到影响钟主席他自己就是他的状态也是很不稳定的比如说他会酗酒啊抽烟啊什么的但他又很需要亲密关系在遇到就是一个崇尚多边关系的性伴侣之后他觉得很受伤但是他又会很真诚地说他觉得男人真的很好玩他是非常需要男人的我觉得就是
这句话多少是不合时宜的但是呢当你感到某件事某个人或者某种感情很好玩这其实也是疗愈生活无意义感生活丧失感的一个很重要的药方就是我觉得很多政治性的实践它必然是要经由内部的情感的连接它才变得是一个可以实践而不是泛泛而谈的一个概念
大家都会在那开玩笑说玄学啊什么的我后来和我朋友一起玩星盘这些
我觉得玄学是一个从其他的视角来观看自己一生的方式就我不知道这个其他的视角是不是一个过渡的方式吧就是好像你会觉得自己看到的不只是当下此时此刻或者明天后天这些你会是从一个
旁观者还有而且这个旁观者的视角很大他是宇宙的视角和星星的视角那这个时候看人的走向或者命运好像此刻的意味就会变得不一样然后之前也会有人说那可以做一些更长远的期盼也好或者想象也好比如说十年后二十年后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和时空对于这十年里面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就会好像不确定性会稍微小一些当时间的尺度变得更大的时候哦
是你说的这个我想到去年读的那本书叫《无条件投降博物馆》里面它那个后半部分完全是由塔罗牌组成的就是它后半部分都是在解释塔罗牌然后说其实它应该算是
我觉得它应该是生活就是非虚构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然后他就说他们女孩之间为什么要摆塔罗是因为了就是要对抗日常地心引力这是他的原话然后说塔罗是塔罗牌是一部关乎生活生存障碍以及最终奖励的童话一本鲜艳的成人绘本
他说这个塔罗牌也是一种文学在这种文学中文本的力量取决于解牌人的功力与聆听者的想象可能能帮助解释一些就是因为你要不断地问他问题其实你在生活中你不确定然后你会面临很多岔口你会有很多问题你会想要怎么摆脱困境然后面对这些期待有一个答案
对那个卡尔维诺写的命运交叉的城堡也是由塔罗牌组成的而且是这个人到了解牌人的面前然后解牌人让他去选择塔罗牌然后他的命运由此就是交织所以就叫做命运交叉的城堡因为在塔罗牌之前他是就是塔罗牌预示了他交叉的命运
就是如何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然后我反正在想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追求确定呢
不确定不行吗不确定是不是也可以呢首先就是我刚刚想到就是刚刚鲁青说那个我还没有调整过来我想最近不是很多人会说我之前有一个什么什么问题或者是我对这个有什么什么困惑但是我现在已经调理好了这个是题外话了就是就一种调看吧就是就没办法你只能你你
你调理不了这个世界你只能调理自己就吃中药调理好了我想到好东西好东西里面那句台词就是那个男的开车然后说没用的吃中药都没用笑死了刚刚子琪提到就是生活经验中怎么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我发现我调理的方法就是
中药可调理大会本其实不是我调理的方法就是不去求确定性就好了或者说接受这种情况吧然后昨天昨天在跟同事聊天然后我同事在旁边然后他就很焦虑他在焦虑于大概就是也是类似问题就是说到底是内部世界更能够对自己产生影响还是外部世界大概是这样子然后他就问 ChatGPT
然后 ChaiGPT 就给了一个非常就是很很中立的回答但是他又觉得很有道理他又说这个东西这个答案存在于这两者永恒的张力之中这不等于没说吗对那我觉得你这同事也挺确定的没有他很不确定但他那一瞬间被 ChaiGPT 说服了他被说服点可能在于没有什么确定的东西
这个是一直在变化它们是存在于持续的实践之中著名的哲学家德勒兹已经提到了不存在 being 就是不存在那个存在它只有 becoming 就是一直是生成生成的过程中对我可能是这些年就是被这些话语洗脑我就已经调理好了就很存在主义
对 这不是存在主义吗天行见君子自强不息不是 我没有阴阳这个就是你君子要知命但是第二你还是得自强不息你还是得实践
可能这个命也不是也不是确定的呀就比如说刚刚鲁晴提到玄学嘛但是好像玄学我现在也不是把它理解为一个一个药方或者是解释你生活中的不确定的这么一个扔过来的东西它其实讲的也是也是变化的那些东西啊就是你行星也是在变化的呀它是只是把那个运势给你摆出来给你看而已其实寻求药方也是二十世纪以来
中国也是一直在走这个道路要寻求药方要寻求解药不管是个人的苦闷还是民族的衰败都是要找个药方
就说我最近我有非常非常多的
我的婚姻不能自主或者说我找不到好的工作我很烦闷我的出口是什么王汉森就是从这里面分析就说
这些人的苦闷他可能都会需要一个蓝图然后他们可能就会自主去找这些先进的学说也好国家的发展的蓝图然后这个深刻影响到了中国的到今天的现状吧这真的是一种动力就是持续不断地还会去做这种事情我其实我是那种无法通过心灵鸡汤来获得力量的人
当我觉得就是陷入生活的泥淖之中的时候我就我更想要读到一些从艺术作品中读到一些共鸣的立场就我想看到一些跟我一样苦的人哪怕那个结局是比较凄惨的我会觉得我很想得到一些共鸣比如说我去年还有最近
都过得很苦于是我就一直在读金爱烂的小说这是一些很淡普遍的比如说对未来的规划职业前景然后会觉得就好像你读完书等你那个求学生涯结束的时刻就是你好日子到头的时刻
这种感觉会比较强烈吧就是好像做了一场大梦然后这个梦在这一刻泡泡的那个灵界那个张力已经无法再支撑这个梦继续下去了它就会在阳光下碎成一滩水就是这种体验吧然后我读那个金爱烂的小说的时候
我真的非常受感动我经常会替似横流地读完他的某一篇短篇比如说去年我读他的那个你的夏天还好吗那个小说集里面的最后一篇叫三十岁就是他讲的是
就是一个苦苦挣扎但却不小心落入了传销组织的女孩然后她给曾经跟自己就是一起住过那种很廉价的那种房子的就跟自己同住过的一个姐姐她给他写信就说好像十年前他们是在这个姐姐二十岁的时候他们曾经一起度过一段时光然后姐姐给了自己很多的鼓励啊关心什么的
然后十年后她这个小说叫三十岁嘛就说那你现在可能已经三十岁了但是这个姐姐她对女孩很好但却是把女孩带进了传销组织的那个恶人我觉得就是我读到最后嗯
你也可以说他可能是什么底层的那种一个很惨的人去无奈地伤害另一个很惨的人但是我全程都泪流满面我只觉得生活给我们这些人带来了太多的苦难然后我最近在读他的另一本小说集是
外面是夏天这本小说的那个序是迪安给他写的他就说金爱兰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像那种社会性的话题在他的作品里面并不是目的而是小说场景中的一个因素就高压的环境和氛围对人的碾压虽然是很残酷的但是这只是他想写的残酷人生的一个旅程的一部分
对我觉得就是这是他小时候最让我触动的点就是他没有那么强的想要去告诉大家这个社会怎么怎么的而是他让你觉得就是你好像就是小说中那个人你可以跟他对话你不一定有他那么惨
但是你就觉得自己身上最无法被言说的苦涩被一个陌生人用同样的心境叙述了出来这还是一种被看到和被承认的感觉我觉得并不是宽慰的话语给了我力量而是叙述和言说这样一种苦涩它本身就是力量是一种赋权的实践就赋予你去言说权利的这样一种实践
这个是的我读接下来也有相同的感受我有时候会非常惊奇我就在想说他写苦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细节就是他对于那个房间我记得他说考试院也是一篇小说他去看住在考试院的姐姐然后走在门口就看到那个上面当然那个房子也很破就挂着塑料袋就随风飘扬的白色塑料袋然后还有他姐姐远远地跑过来腰间的坠肉我觉得他这些细节都
特别的贴切就是让我好像能够看到画面然后也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就会有一种挺惊讶的感觉影响自己的作品吗影响我比较深的是人类学界然后这些年有一本书叫做 The Method of Hope 就是翻译过来用向北的画就是以希望作为方法然后他讲的是
大概的具体内容我读了但是具体内容其实我已经有点忘记了然后他是讲的是一个人学家然后他是去斐济那边然后去研究斐济人的他们的一些实践因为他就发现很奇怪这斐济人他们就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他其实可能
你们知道他是会失败的然后最后这个结果也是失败的但是他们一次一次的还是在持续的做这个事情然后一次次失败之后还是对这个抱有希望然后他就在想说那斐济仁在希望一词上的这个语意学的解释跟什么天主教或者世俗的希望
有什么不一样的就是然后他就发现我们平时说的 hope 其实是 desire 就是其实是的欲望可能它是一个实体大家就说我们平时的哲学思考是回溯性的我们总觉得你要希望有一个目标然后你要达到那个目标但是希望其实本质上是预期性的就它是
它其实面向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而不是一个观赏的世界大概这个意思是西方的哲学它只能追溯性地去看你希望的目标达没达成但是对于斐济人来说他首先就没有这种回溯性的思考方式他就永远是朝着一种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就是一种
open-ended 的一个东西,然后不断地去行事,去做事情,因为我们就是会觉得有预期管理嘛,然后你平时会有预期管理,才会去做这些事情,他们都没有预期管理怎么去做这些事情呢,可是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其实我讲的就让我想到前阵读到了一段话以下柏林引用的赫尔城的话他说人有一种本能的热情要保全喜欢的任何事物人生在世希望长生不死然而生命是没有保证的就不保证你在也不保证你幸福也不负责持续的存在和幸福
但是每一年都有春夏秋冬每一刹那都可能是充实的如果执着与无法捕捉的生命之流的范畴追逐什么目标这就是到最后还是要问句是谁的秩序是谁的计划我觉得这个好像跟你刚刚说的是有相通之处吧保证和生命可能是有点互相抵触的关系因为生命之流那就是本来本身是没有任何保证的嗯
这期好像聊得比较悬但是我也捕捉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苦就是毕军和鲁青都讲到了苦涩还有生活的这个苦味不知道听完这一期大家是不是能够对此问题更加释然一点吧我觉得就是能够了解能够知道别人的苦涩也可能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可能也能知道这个生活人的深度和广度吧好
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再见拜拜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