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和大冰的翻红现象引发了关于‘活人感’的讨论,因为他们展现了真实、有个性和生命力的特质。刘晓庆因情感上的松弛感和叛逆洒脱的性格受到赞赏,而大冰则通过幽默真诚的直播表现赢得了网友的喜爱。他们的‘活人感’体现在对生活的真实态度和与观众的真诚互动,这与许多公众人物过于程式化、缺乏个性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大冰在直播中通过幽默、真诚和实用的建议展现了‘活人感’。他对网友的求助一一回应,提供了诸如‘装修不要找熟人’、‘退休后去哪个城市生活最好’等具体建议。这种接地气的互动方式让网友感受到他的真实和亲切,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此外,他的多重身份(民谣歌手、调酒师、老背包客)也被证实并非虚张声势,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
刘晓庆的‘活人感’体现在她敢爱敢恨、不受传统道德束缚的性格上。尽管74岁仍被曝出有8个男友的绯闻,网友并未谴责她,反而赞赏她在情感上的松弛感和叛逆洒脱。她的‘活人感’还体现在她对社会规则和父权的不在乎,以及对自我表达的强烈意愿。这种真实、有个性的形象在当今网络舆论中显得尤为珍贵。
大冰的‘江湖气’在当今社会受到欢迎,因为它强调情感连接、义气和实用性,这些特质在高度程式化和冷漠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稀缺。大冰通过直播和书籍展现了他对江湖义气的崇尚,比如帮助自杀的大学生、为网友提供具体的生活建议等。这种情感连接和实际帮助让网友感受到温暖和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
刘晓庆和大冰的翻红现象反映了网络情绪从对完美人设的追求转向对真实、有个性和生命力的渴望。网友不再仅仅关注明星的作品或演技,而是更看重他们作为‘活人’的真实表现。这种变化表明,公众对虚伪和程式化的形象感到厌倦,更倾向于欣赏那些敢于展现真实自我、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人。
大冰的直播风格与张雪峰的不同在于,他不仅提供实用建议,还带有浪漫化和情感化的色彩。例如,他建议退休阿姨去西双版纳当保洁,这种建议既具体又充满诗意。相比之下,张雪峰的建议更偏向于实用性和确定性。大冰的风格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对情感价值和确定性的双重需求。
刘晓庆的‘活人感’挑战了传统女性形象,因为她展现了不受父权社会束缚的独立和自信。她不仅在情感上敢爱敢恨,还公开表达对权力和规则的不在乎。这种形象与传统女性温顺、被审视的角色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女性作为第一性的自主性和力量。
大冰的多重身份从被嘲讽到被认可,是因为网友通过他的直播发现这些身份并非虚张声势,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例如,他作为民谣歌手、调酒师和老背包客的经历在直播中得到了验证。这种真实感让网友重新审视他,认为他的多重身份并非夸夸其谈,而是‘真懂’。
刘晓庆和大冰的翻红现象反映了媒介从传统电视和书籍向网红逻辑的转变。刘晓庆从电视剧明星转变为通过真实自我面对公众,而大冰则通过直播与网友建立直接连接。这种媒介变化使得名人不再需要依赖固定的人设,而是可以通过真实互动赢得公众的喜爱。
‘活人感’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因为许多公众人物和网络内容过于程式化、缺乏个性和生命力。网友对虚伪和冷漠的形象感到厌倦,渴望看到真实、有个性和情感连接的表现。刘晓庆和大冰的翻红正是因为他们展现了这种‘活人感’,满足了公众对真实和情感的渴求。
后来她离职了之后那小姑娘就一直联系她就是每年给她发一句话叫做好好的哥然后她就会好好的吗哥然后她就会回复乖摸摸头人不都是活着的吗就怎么还有活人感那还有死人感吗那可能是大家都觉得内语里面很多人都不那么有个性吧就没有那么有生命力
还看到一个词叫死人为活就是承认你已经死了但是你看到一个比如说炼粽里面甜甜的糖然后你就感觉尸体暖暖的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本期的节目主持人尹清璐大家好我是陆青大家好我是文杰大家好我是子晴
最近呢有两位长期被群潮的名人翻红了大家可能也都知道这个事情他们一个是被网友调侃了好多年丫头叫教主然后是他装嫩的刘晓庆然后另一个呢是被吐槽很油腻的作家大冰刘晓庆这边的情况呢是被前男友爆婚的出轨
74 岁仍在忙着谈恋爱有八个男友的绯闻冲上了热搜但是网友并没有谴责他而是对他在情感方面的松弛感叛逆洒脱的性格大家赞赏他还被罗贝贝评价为只要精神状态足够领先就有被年轻人真正认识的一天
我觉得刘晓庆翻红的逻辑某种程度上跟大冰有点相似然后大冰这边的话呢他在去年大家都知道他还是作为网络上的笑料存在然后冰雪也是非常的兴盛但是最近呢他却由于在直播上非常幽默真诚的表现出圈
然后在直播中大兵对寻求帮助的网友会一一的回复比如说装修不要找熟人退休之后去哪个城市生活最好以及中了彩票之后不要漏付不要告诉身边的人以及千万不要创业
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来聊一下大家对刘晓庆或者是大兵泛红的感受就可以分开来也可以分别来说为什么长期被嘲的名人会突然风平反转以及这说明了网络情绪的一些什么变化
那我就先说一下大冰这个人吧我觉得他其实以前书里面很多部分其实就是有他直播的部分的直播之后就看到真人是这样的吧就是我觉得他很喜欢强调江湖这个词他经常说自己是
是个走江湖的然后我觉得这个也是有点 80 后他们那一代人的情节看金庸还有港片那些侠客还有咕隆的那些武侠小说比较多他们就会觉得这种江湖上什么有情有义这些故事就是这种有情有义还有江湖气势很重要的人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其实在大兵的书里面他经常会写说
这种我们现在读来我觉得很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之前好像有一个小舅还是叔叔是卖毛笔的
然后他妈就跟说你这个亲戚生活那么困难那你都出名了你要帮帮他他就直接在那个书里面写说我这个叔叔他是做毛笔的如果你们想买毛笔你们可以去找他他的微信是 wck78975 就把他的微信号写出来就我觉得就还是挺实在的吧
然后他自己说他的书的定价是都是要 40 块钱以下就是控制在普通人生就是一天的活动
伙食费之内就买到他这本书就是我觉得他的一些操作就是让人觉得在一个比较正规或者走流程化的体制里面比较少出现这样子的人我就感觉说大家可能现在喜欢他也是因为他崇尚的这种江湖气现在会
比较少能看到比如说这种热心肠啊好像有个河南的要自杀的大学生就问他怎么办他就说我让我兄弟给你买一碗烩面然后他告诉他去做海员这些就是其实是比较你在网上说比较实际有用的建议其实说真的能有多有用但是就是他不是说在说空话套话嘛但是他也有很多油腻的地方特别是他那种中年男性对女性的想象
我记得他比较火的一篇文章是那个《乖摸摸头》那个《乖摸摸头》里面的情节就是他以前在山东卫视山东电视台吧做主持人然后他们当时有一个女同事一个小姑娘后来他离职了之后那小姑娘就一直联系他就是每年给他发一句话叫做好好的哥发四个字每年给他然后他就会
好好的吗哥好好的哥然后他就会回复乖摸摸头他有一个大冰小屋吧在大理有一个大冰小屋然后他那大冰小屋经常就是他是怎么来着他会施粥在大冰小屋里就是免费发粥给买不起饭的人喝哦
然后有时候会给大学生过来类似于炒拜他或者是不是炒拜就是想借粉丝见面会之类的他就会给大学生买回家的机票这种但是他有些文风就会让我想到是不是 80 后有一批作家都这样挺油的就充满了那种男性文人的自淫的感觉嗯
刚刚鲁欣说到这个她的人很好但是她又有男性油腻的地方就之前嘲讽大冰很多的时候也是嘲讽她这种男性油腻对于女性的这种比较刻板的就是丫头啊乖这种但现在她又翻红会让我觉得好像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什么性别的视角可能它不只是唯一的视角了或者不只是大家会完全投入注意力的那个地方就反而是它也不能掩盖它可能人很好或者是它给予了大家情绪价值这件事情
还有就是刚刚鲁青说其实他之前大兵之前就有江湖气然后很注重这些情感义气然后这些在今天是很罕见的所以又被大家重新拿出来欣赏
我就在想他跟张雪峰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他直播的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一点我自己觉得就是会联想到张雪峰因为他们会都是会给出一些很实用的建议而且他们的语气都超级坚定
比如我记得那个想自杀的那个男生向他求助的时候他就很坚硬地说我告诉你现在要怎么办现在立刻出海马上出海就让他去当海员还是反正就是不要在陆地上的工作
我觉得这个确实是很安慰人心的它就是一个很具体很确切的选项还有一个老阿姨就是说吹秋之后她要怎么办她就给她的提的建议是可以去西双版纳的然后具体到某一个很具体的地名的哪里当保洁
我想如果我是那个阿姨的话我觉得我不去都有点愧对她这么具体的建议就是我无论如何就算我不去那里工作我可能都会去那里看一下就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她又跟赵友文不太一样呢就是她又保留了一些这种早年间失于远方啊然后
然后有些浪漫化的建议就比如说让阿姨去西装版打工它虽然又很实用但是它又很浪漫我觉得戳到简直就是戳到了现在年轻人或者是说也不只是年轻人吧就现在人们的所有的痛点就是又要一个笃定的东西又要被给予情绪价值
我想补充一下他的那一串 title 不是被很多人嘲讽吗然后我也是看到有人讲说他其实当时可能也只是一种出于玩笑的性质
反正他这样说的其实他可以找名人来为自己背书什么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然后他就只是列了一串 title 然后今天大家在听他直播发现其实这些都是不是假的就比如他说自己是说书人那他确实讲故事讲得很好然后他说自己比如
比如说有各种技能那他确实就是指导艺术生说一些很具体的这种艺术的这种名词还有别人问他装修的事情他就会说你这个房间里哪里要贴瓷砖哪里不要贴瓷砖然后就非常非常具体的经验就可能跟他之前做那个大冰小屋有关系嘛然后我就想到
也许大冰才是那个天生的抽象圣体就是他其实早在多少年前就用列很多很多 title 这种方式他其实在搞抽象但当时大家并不知道他是在搞抽象而且我觉得所以而且我觉得他火了有个原因是大家觉得
现在大家日子都过得很惨就是有一些会有点仇富或者仇精英的趋向我不知道你们互联网上有没有这种感觉大家对他的那种
好感来自于他好像很平民化很普通人然后他跟普通人是站在一起的比如说一些网上经常说什么他当时骑一个摩托车就直接开始去给什么山区的读者送书啥啥啥的
就这一些比较跟阶级相关的这一些好感度吧还有说他的书很便宜啊包括他不像韩寒和郭敬明都直接从文学进入影视大传特传他只是保持一个普通人的身段之类的我觉得这种话语也是好像跟赵选峰有类似之处吧就是他不是那些知识分子和精英站在高处
而是跟普通人站在一起所谓的是的 也不说他这样做到底是不是他真实的想法但是他至少表现出来是这样子的然后我想补充一下我自己的一个观感因为去年可能我在网上刷到这种冰雪比较多
网上有媒体是这样评价的就是说大兵非常敏锐然后他在好的时代紧紧抓住了年轻人看世界的欲望但是在坏的时代大兵又敏锐捕捉到了年轻人求安稳的需求
我觉得这段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我在想比如去年那个冰雪大火特火的时候大家的其实情绪也是比较想求安稳的就是我觉得跟今年现在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我去年读到的一篇就传媒上的写这个什么完颜惠德啊大冰啊这种抽象笑料的这是一个文章他就是说大概
大概意思我觉得就是说大家玩抽象然后去宣扬冰雪其实是出于一种某种绝望的情绪然后大家通过笑料得到了短暂又廉价的神经刺激从而能够更顺滑的在压力中劳作但是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其实是一种我觉得是一种退缩的举动就是我最近在读《雨夜长宽》的那本《00 年代的想象力》
就讲说日本可能也经历过这样的类似的时期就是大家是从 90 年代的时候是一种退缩保守的心态然后到后面发现还是需要跟人连接的就比如家里蹲台还是需要出来找工作也好或者是跟别人发生真正的情感上的连接然后
那如果说之前是之前大家所处的时代处于一种没有物语的物也就是说没有叙事就像是我们在用一些抽象的笑料去笑大兵也好这种的话但是后来大家发现还是需要叙事这个东西的就还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的
只是说因为现在任何叙事都已经不稳定也无法提供一个未来所以有时候反而是一个很笃定很确定的叙事会让人感觉很好即使这个叙事你可能内心深处并不一定真的深信我觉得就挺能说明大冰在直播间就为什么火吧就是他首先他给人提供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种互动温暖然后呢他提供的又是一些非常
即使可能不一定真的有效但是又很有用的建议也就是各种小的叙事我想到的是詹金斯他说的那个文本盗猎者的说法就是说刚才大家也都提到了说大兵他之前不管是出版社也好也是还是他自己
提供给出版社的也好之前的 title 不是主持人作家民谣歌手酒吧掌柜油画画师皮匠银匠手鼓艺人黄金左脸老背包客法国骑士缠综弟子嘛它这种比较官方的 title 反而可能会引发一些反感
如果我们去看不管是大冰还是刘晓庆的话如果他作为一个大冰作为一个作家你应该去评价大冰的作品写得怎么样但刘晓庆如果作为一个演员你应该去评价他的演技或者是他的有哪些最近很火的作品对吧但其实我们都好像在最近的浪潮中都没有去关注这些作品的方面那就是现在的一种趋势就是就是这
这些东西好像不光不和他们的作品本身有关也不跟他们自己呈现的这个自我有关而只是跟网友给他赋予的这种人设有关系然后以前可能说
比如说明星会给自己做一个属性或者是经纪公司给这种明星安排一个属性一个人设但是其实粉丝在这个人设的确定上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然后就粉丝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文本创作然后讨论甚至数字劳动之类的去建构出他们自己满意的人设
最后刘晓庆和大冰形成的这个形象也不是他们本意要呈现的反而是粉丝或者是大众去商讨出来的一个结果然后同时包括大冰作为一个作家或者是主持人然后刘晓庆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他也必须面对现在的这个状况也就是说现在
得以某种人设来开展自己的工作了我感觉就是也和这种人设它也就是就是敦浩纪讲的这个
资料库讲的这种萌要素就比如说刘晓欣她之前的这个萌要素可能是她之前的一些点可能是大家记住她的是偷睡或者是这种少女感然后现在这种活人感也是通过新的这种材料新的我们看到的东西慢慢的叠加在她的人设上面的
她的这个强傲少女感还有她之前的这个入狱包括现在的活人感都是慢慢的在丰富她这个人设包括大冰也是就是刚才其实鲁青也谈到她可能有很多的 title 但是人们开始时候是觉得都是玩笑嘛然后但是在现在可能大家都发现可能
多少有一点真实慢慢的他说的这些东西也慢慢的叠加到他这个人设上面去了这样出现的这种新的萌样素就可以对之前就是让大家对
对过去的印象进行一些反思对以前的这种人设然后进行一个重组从而就是大家不断的会有一种好像人设的反转啊风评的反转什么的我感觉主要是你在公众眼中保持一定的曝光度你都多少都有机会来实现这个反转人设这一点我也很有感触
对就确实并不是说大兵或者是刘晓庆变了或者说我们对他的
他本身人设产生的变化反而是他的人设更加固了也就是说人设不能崩他这个要求其实并没有改变我们对人设的要求其实是增加了的那个就罗贝贝就那篇文章就写说刘晓芹之所以翻红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他这个丫头和女皇的人设在这个绯闻中其实一点也没有崩反而巩固了
大变是这样然后呢因为我最近才开始看于树心演的那个永夜星河就是那个古装仙侠剧然后我觉得他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也是这种最开始可能很多人觉得他很做作然后很很很很作呀这种
人很讨厌他但是后来发现其实他这些作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他的人气其实又上升了还有就是我觉得这一点还跟媒介的变化有关系吧比如刘晓庆他之前他只能是作为电视明星就作为一个角色
生活在这个电视剧里面早期的时候然后大兵的话也是他是以书这个媒介但是我记得那个娱乐新闻小史那本书里面就讲说但是如今是网红逻辑然后网红逻辑正在向平民和传统名人两个领域渗透
普通人也要学着用网红的策略获得关注然后名人的话也要使用类似的技巧维持人气名人已经从遥远的被遥望的精英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常见部件
比如说像刘晓庆的话就像书里面提到的就是刘晓庆之前可能应该是算是说电视剧明星吧电视剧明星跟电影明星还不太一样就是如果电影明星是这个明星超出这个角色比如说张子怡她可能演的角色都很不一样所以她的个人的这个性格
很鲜明或者是怎样可是电视剧明星的话他必须要活在那个人设里面比如说《武林外传》里的沙一他可能在《武林外传》之前他的戏路是很广的但是他演了《武林外传》之后他就
他以后可能演什么大家都会觉得他是那个老白白展堂然后在这个剧里面白展堂也不能超出他的人设比如他就算这一集有了桃花运或者超出他性格之外的部分但这个戏剧冲突必须在一集之内被解决然后每一集都要重复这个人设
所以作者就认为电视明星是真正被冻结在时间里的人我觉得就是刘晓庆在这个网红逻辑还没有普及之前他也是这样吧他一直是要活在这个丫头的这个人设里面也就是他电视剧人设里面但是现在这个固定的这个生态已经变得很分散了然后他可能也不用以电视剧的角色去示人然后也可以而是可以用真实的自己面对大家
但他另一方面就刚刚说的他的人设其实又没有又没有真正发生变化也没有崩塌那我们还是说回到刚刚讲的就刚刚文静也提到活人感嘛就好像这个词现在也挺火的就你们觉得什么是活人感然后就为什么我们现在会追求这种东西呢我理解的这个活人感就
这个说起来真的好奇怪就是人不都是活着的吗就怎么还有活人感那还有死人感吗那可能是大家都觉得内语里面很多人包括微博呀还有他们出来的时候说的话都不那么有个性吧就没有那么有生命力所以就比较赞赏早期的一些微博但是我都觉得这个好像是
一种就是卢梭的高贵野蛮人的向往他就向往着有一种那种无拘无束的在社会主流规则之外的生机勃勃的甚至有点粗鲁的那种形象我记得刘小庆的那个关于他传播最广的一个就是他说日本什么日本鬼子暴露我的年龄了就是这种暴粗口的女性形象然后就会受到一些追捧就会觉得这种是更加真的
我倒是觉得这一类形象在中国当代的这个影视界里面都是挺受欢迎的就女性可能比较少女性我能想到的就是小燕子还有后面一系列就是跟着风的刁蛮公主然后男性里面我觉得你们看我爱我家没有就是我爱我家里面葛优演的纪春生就是一个标准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一个流民他其实是
其实身无所傍然后满口谎言也是蔑视权威歧视女性然后就是放纵自己的欲望但是他就是这个形象我觉得后来的葛优演什么都是纪春生就是都有这么一个形象的影子在还有姜文的许多角色还有王硕笔下的
许多人物就像那个 90 年代的一个电视剧《过把影》里面王志文的角色他都是类似于这样的都是会爆粗口然后跟你讲一些这个世界的真相我觉得挺像刚才鲁青说的《江湖》
就我觉得这个江湖可能不是说某个代际才发明出来的而是这是这一脉人物所崇尚的一个规矩就是他们是游民一样的阶层就是这个是王源化他用度亚拳的观点就是说中国社会史上其实非常有影响力的是游民就这一批人我觉得他们大概能够代表一种就刘晓庆或者大兵背后的这种高贵野蛮人的
想象他们这种虽然在这个处境中他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但是他们仍然显得非常高贵就跟那个文明虚伪然后有很多套路很多规矩的这个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但是也会有些问题吧就是这个粗野如果放大了的话也会让人不堪忍受所以他还是要调和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人觉得喜欢就不管是小燕子还是刘晓庆大家给他赋予的这个人设都是这样我觉得刚才文杰说的文本盗猎者这个也是很有道理就是不是说他们发生了变化而是说大家文本盗猎的方式和趣味发生了转变
是就我一开始看到活人感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想说这是不是跟出格是差不多的意思就尤其是在比如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希望的时候就希望有一个出格的举动或出格的人出现然后刚刚子姬说就是都是活人为什么会有活人感难道是死人感吗就但是现在确实是跟他相对的可能就是人机吧跟活人的感相对的就是人机
我就是一个经常被吐槽人机的人就说说什么时候经常回答确实然后然后安慰别人的时候那个表情包嘛就安慰别人的时候说宝宝那个你别哭了宝宝我抱抱你吧安慰一下你吧天哪他怎么还没有好过来我只会这两句
这个跟我们之前聊到了关于 AI 跟情感也有关系吧就是当技术发展到我们可以跟机器对话的时候其实不仅是机器在模仿人人也在模仿机器那这时候反而会让我们更珍视一些人的出格的逃逸出去的这样的一些特质
其实刘晓庆他早些演过很多电影我看过一个他应该是 79 年还是 80 年的叫《乔治一家子》是和陈佩斯还有陈佩斯他爸陈强一起演的他在里面演一个售货员演得非常非常好就是我感觉这个可能是真的跟人的情感容量是有关系跟个人气质你想他就是一个那么小的角色他就是演一个国营商店然后对顾客非常不耐烦的售货员但是他就一直迸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就是非常有标志性然后也让整个电影就其实它是一个配角但是大家就会忍不住要要看它就是要围绕着它因为那时候它还很年轻啊它那时候还远远没有什么女皇的特质但是还是很吸引人还有说她想请在一部剧里面同时演了八个角色
真的很艳艳情感容量这个词还挺对的就它能够融下来这么多情感所以它才能够演绎出各种不同的人的情感大家最里面有没有看到有两个比较流行的词汇有一个叫活人危死就是我之前看了一个就有一些活人危死的表情包然后上面比如说上面会写
如果世界是个群那我已经退了原来我是学生不是畜生啊没事的杀不死我的我会自己死
就是就我感觉说就现在不光是给老师打工的给老板打工的然后大家都是一种就是活人危死的状态吧然后这些表情包上面会说请问上了五天班你有什么感觉人没事只是想离开地球而已领导说我笨笑死聪明可是另外的价钱就是
就是大家有一种就是那种躺平但是不得不被比如说老师或者是领导扎一下然后让你起来干活那种活人微服感
我还看到一个词叫死人微活就是默认你已经死了但是你看到一个比如说炼宗里面甜甜的糖然后你就感觉尸体暖暖的然后就说现在大家都是觉得好像前途一片黑暗然后就是没有那种奋斗的激情就跟以前一直讨论的比如说佛系啊或者躺平啊这些都
都是很关联的然后再谈到刘晓芊的话我感觉她身上就是有一种活力嘛然后我觉得她也有就是女性身上很少见到的这种异性的感觉
因为我今天坐在地铁上的时候我还在看双手机然后我刷到一个很有一个人他在看韩江写的《素食者》然后他得出来的一个感触最深的点是
男人最不喜欢温顺老实的女人因为老实的女人除了老实和干活踏实之外在婚姻中没有其他优点了然后我就想说你都看了素食者了你还以男人的眼光来看女人
你还在想象着你是那个被审视的人被夹制的人但其实你都看了这个书了难道你不应该想着我女性作为第一性应该做什么吗我觉得就是刘晓欣身上就没有那种被审视的感觉虽然她有时候会说我 60 岁了但是我还是要演少女但你觉得
你会觉得她好像完全不受父权社会的打压或者是什么同时我也会觉得包括之前纳英她就是子琪说的那种会抱粗口的女性比如说她说都最烦装逼的人
我今年也看了歌手那个节目,我觉得那英唱的真的是一般,而且很老派。但是所有的乐评人都说她唱的不好,她自己唱的真的不好,又很紧张,唱的也都错。但是她最后还是拿了冠军,就是跟大家很喜欢她有关系。我觉得那英她也是那种第一心的那种感觉。
但同时我也会想说这是跟他们的性别有关吗还是跟他们的阶层有关系就是你觉得他可能到那个社会阶层你可以做出很多普通的女生女性可能做不了的那种事情就像刚才子琪说他是要粗野的但是他又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他是野蛮人但他同时是高贵的我感觉他身上就会有这样一种反差
但我感觉他们在变得有名变得成功之前本身就会有一些这样的性格特质而且我觉得刘晓庆他不只是对于父权不在乎他对于大多数权和规则都不在乎
他书里面有一段我还看了一下他说我经历过文革下乡还有什么各种运动我还进过秦城但是我现在还是能站在这里就是他以前是进过秦城监狱嘛秦城监狱是中国最有名的监狱嘛
就我觉得对于这种法条或者是对于大家的道德审视不在乎这个也是他的一个特质之一他不只是一个关于父权上的所以我感觉他确实蛮强的
之前不是做了那个关于陈冲的稿子吗然后陈冲跟刘晓晓他们不是一起对想欢然后我就觉得他们俩差别还是挺大的因为你看到陈冲他跟罗欣对谈的时候他就一直谈到自己对自己缺乏知识有多么自卑他总是有那种我好像不配在这里给大家讲
我是一个模范的青年为什么大家会喜欢我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了什么我都不知道就是他会
就文明嘛
和文明的野蛮的对比就是文明的那种哦确实就不是黄声一他爸妈也都是吗就是他们一家都是对他也是足够的文明对他也是非常的文明他太文明了他就死人为活了你看就是黄声一在那个在《战士战士》里面就有一种死感他就是什么杨子在那里大演特演他就现在一句话都不说他就一句话不说在那里慢慢看着演
对有时候觉得像这种那我们经常会吧说以前就会把知识分子跟软弱绑定在一起那这个是一个可能让人去勾连的地方嘛就以前批斗知识分子的时候都会说你们知识分子就是软弱你们就是没有这种
坚定可以去把这个世界给改造了这种的那我觉得这个就是其中的一个漏洞之一就是大家会喜欢去把这两样事情你拥有的知识和你这人是否软弱或者你这人是否容易感到羞耻联系在一起好像你错的是你本身的这种
你学太多或者是你你读书读傻了之类的这就是明智加反这不是这反智加明脆但就我刚刚提到就是这个文明人跟野蛮人然后死人为活跟活人感这种对比然后我想到刚刚文姐姐提到陈冲嘛
陈冲他写的书里面就冲他就是很文明的描写嘛就他可能一种很文明的口吻去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各种的事情可是刘晓庆写的是就大家会记住他一些语录比如说什么在向天再接一万年我进入男人社会操控男人统治男人
我觉得当然这个对于知识人软弱是一种偏见是一种有反制的倾向但我会觉得说在现在确实是更有时候是更需要后者就需要这种野蛮一点的东西就说这个女性的这种性别视角吧我记得可能很多年前我们还会很温和然后很用一些理论的去讲说
这个什么母职啊然后男性要更加参与到女性的照护之中都是一些很有道理然后又很学生善诱的感觉可是现在大家需要的是我进入男人社会操控男人统治男人
就我会觉得这方面好像也开始倾向于就像我之前写过韩国女权团体的他们的主张他们其实也是一种野蛮的就他们其实不会说去讲说我再去给男的讲一些道理也不要什么理论就无论如何你先成为这个什么这个统治阶级然后你就是等于说你先坐上皇帝的位子再说吧然后你再去改变吧
然后我想到特朗普当选是不是也是有虽然我不能跟之前这个文称的类比但就是说
我昨天看到一句话就大概就是说你是想要去听左派那些道貌岸然的空话还是去右边赌一赌机会我觉得这个对如果变成对于野蛮的推崇也是很危险的这其实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就能看出来吗多危险文明可能毁于一旦就是一切都没有了你变成了统治者那你不就是那个施虐者吗那这有什么意义呢他
权力都是要争夺的嘛因为就是主席不是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就如果你真的要去争夺这个权力的话就过程中真的讲道理是讲不清楚的那这个不就是强权极有理吗那不就是拳头能战胜一切吗这还是你如果在追求算了不说了这个嗯
你说的对我之前看了有本书然后那个里面这个书叫啥来着我得找一下然后他就
他说在你整体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的时候,大家的生存安全感都很强的时候,那个时候你会更加倾向于去文明的说理。但如果你在生存上面有压力,会觉得这个时候你就会希望有一个威权的人来引导你去走。
这本书叫《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它就讲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再支持美国的这种左派因为左派抛弃了原来的传统左派的阶级斗争的道路它改向了一些文化上的议题但是这种排外的威权主义政党就是能够让大家觉得他们有能力改变
同时,虽然说美国的情况并不是真正的说你生存受到威胁了其实它的经济还是增长的美国人还是世界上很富有的但民众感觉到的威胁就是整体的贫富差距性的拉大包括移民抢了一些工作什么的他们的这种自我感知的这种威胁感在增强
所以可能最后归结到无论是活人感还是高贵的野蛮就是要适度吧就像是左和右的这种互相牵制它也是这种适度然后互相的一个牵制只不过在现在来说的话在这个可能到处都是活人为死死人为活的时候会更倾向于这种野蛮感
好的那我们从大边跟刘晓青聊到了这个地方也算是升华的主题了那就先这样吧这期就到现在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