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马,很久没有做短节目了,今天来聊一下最近非常热门的一部院线片周处除伤害。
我想先说说电影本身之外的一件事,就是导演钱仁豪指控周楚楚,上海的导演黄金甫抄袭。
这件事儿呢,在台湾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好几个月了,前任豪最近也接受了大陆媒体的采访,提供了很多新的证据。
所有的这些背景信息就不用我来介绍了,网上都有。
因为双方都不会把自己所有的证据都摆到网上,我们从网上看到的始终是不充分的信息,所以我不会在这个事情上非常明确的站队。
据说啊,钱仁豪已经在台湾起诉了,那就看法律最后的判决吧。
不过如果仅仅从双方公布的不完整信息来看,并且假定双方都没有说谎的话,我是觉得黄金甫可能是在创作的时候参考过钱仁豪的剧本,但是参考程度有多大,是否构成了法律意义上的抄袭,目前不能够下这个结论。
按照钱仁豪的说法,他认识黄金甫,他是亲口对黄金斧讲过自己的故事,在黄金斧的答复里面,他也讲了自己构思这个故事的起源是沿着他之前的作品复仇者致死的思路,尤其是宗教的那一部分这样下来的。
他的这个解释可能也没有错,但是其实他没有针对性的解释钱仁豪所指控的最核心的雷同部分,比如人名和剧本的关键设定为什么那么像,他解释的是另外的一部分。
所以两个人的说法目前为止并不矛盾,还需要双方出示更具体的细节证据在法庭上去辩论。
这个事啊,最终存在 3 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法庭判决黄金福抄袭成立,那就需要他道歉赔偿。
另一种可能是法庭判决抄袭不成立,说不定黄金府还要反诉前任好回报名誉,这也是有可能的,那钱仁豪就需要道歉赔偿。
其实还存在第三种可能,就是单从法律证据上,抄袭的证据不足,不成立。
但是呢,黄金甫也真的过度地借鉴过钱仁豪的剧本,那这个就变成了一个法律解决不了的道德问题。
恰好啊,道德问题正好就是周楚楚伤害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
抛开是否抄袭这件事,单纯就这部电影本身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他对暴力的展示,在中国大陆的银幕上面几乎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从风格上的延续性来说,这部电影和黄金斧之前的电影是非常相似的。
它早期内部江湖就是刘德华、张学友、余文乐、陈冠希,当时香港最一线的巨星加上明日之星一起演了一部电影,因为他那个时候就是香港电影圈的希望嘛。
最后的动作系高潮也是死了一地的人,跟周楚楚上海挺像的。
还有复仇者之时,最后我记得也是在一个教堂之内的地方,环境非常圣洁,所有人穿着白衣服杀人,呈现一种反差感。
而且黄金甫非常喜欢表现一种超出合理范围、超出观众预期的过度暴力、过度暴富,它对暴力的视觉呈现常常是处在一种失控的边缘,但是到了这一步,周楚楚伤害就好很多。
她的故事整体的完整性,对人物的塑造,远远好于她之前的那几部电影。
这部电影有一个特点是它的类型是拼贴的。
中间那一段杀榜 2 大哥袁富华的那一段,是照着黑色电影的路数去拍的,而且内容就像是斯克赛斯的出租车司机的翻版。
镜头运用甚至还有一点迎合印象的味道。
理发店、刮胡这类场戏,紧张感很好。
后面杀邪教,杀陈以文,是血腥电影坦杀片的路数。
所谓砍杀篇 Thresher, 就是恐怖片的一种子类型。
如果是好莱坞的砍杀篇,有一种理解方式是把它看成一个童话。
正因为是童话,里面过度的杀戮才可以接受。
而且好莱坞砍杀片的观众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里面被杀死的也是青少年。
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年轻人?
一部分的砍杀片是会给出理由的,因为他们在生活当中犯了某些小的过错,所以要杀掉他们,用这样一种过度夸张的惩罚方式来提醒他们。
所以一部分的砍杀片可以被理解为包含一种道德规劝的含义。
但是拍到后来啊,很多好莱坞的砍杀片就越来越喜欢无理由的杀人,里面的道德含义就变得很淡了。
周处处伤害这部电影和大多数的好莱坞的砍杀片、血腥片还有点儿不一样,它是比较像意大利的阴风阵阵这种鉴黄电影,尤其是最后邪教的那种氛围。
最后那场屠杀在网上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啊,它的整个过程非常的爽,给观众快感。
我是又联想到了黄金甫之前的复仇者之时。
这两部电影都有一个关键是观众的道德感在在报仇和杀人的过程当中是怎么摇摆的。
复仇者之死里面,麦俊龙他骗一家被警察欺负了,他要去报仇。
虽然啊是报尸仇,但是在电影的逻辑里面,观众肯定是同情的,从道德上是认可的里面的警察那么坏,对吧。
但是呢,麦俊龙报仇的时候,把警察家属的孕妇都杀了,肚子里面的胎儿挖出来,这个是不是有点暴富过度了?
那观众心里面的道德天平可能就会摇摆到另外一边,觉得你过分了。
后来呢,麦君龙的妻子苍井空为了救他,也剖腹自杀,到这个时候因为太震撼了,太惨了,观众就又会重新的同情麦巨龙。
直到最后麦巨龙到了那个教堂里面,撒柳泳就是最后的一个仇人,他是当着刘勇资助的很多小孩的面把他打死了,这个时候观众也会觉得他有点过分。
把刘勇打死之后,那些原来看上去很纯洁的小孩就围上来要为刘勇报仇,又把麦俊龙打死了。
你说麦俊龙是不是有点冤呢?
因为他的报仇一开始是有一定的正当性的,观众会不会同情他?
他招致这样的结局,是不是因为他过度报仇,获得了一种报应?
最关重的道德感在这个过程里面一直是左右摇摆的。
他的这个结尾啊,尤其是让一群小孩去杀人,这个情节肯定是超越了一般的商业电影的尺度,超出了大多数观众对复仇这件事所容忍的道德尺度。
那再说周楚楚伤害这个片名所引用的是说新语的典故,它的字面含义就是讲的道德感化,道德规劝。
一个坏人改过自新了。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面,我觉得比这个情况要稍微复杂一点。
阮金天的这个角色,虽然在法律意义上他是一个坏人,但是在道德意义上,至少在这部电影的语境下面,他不算一个道德意义上的还原。
你看他绑架了医生的小孩,但是电影里面还专门交代了,小孩一直玩得很开心,根本没有被绑架的感觉。
这个就是不想给阮晴天这个角色留下一个道德上的污点,但是在法律层面上,他肯定是一个坏人,需要被绳之以法,需要被警察抓起来,这个没有问题。
在电影里面,他最接近于获得感化的时刻,就是在灵修的时候,尊哲给他举行的一个仪式,它相当于是皈依了。
从这场戏阮今天的表演来看,它绝对是真诚的,它是真的被感化了。
后面如果邪教的真相不反转的话,他可能就成为了一个所谓的好人,或者说尊者的信徒。
当然后来发现了真相,他就觉醒了,薪酬就可以一起算,要报复尊者,这个没有任何问题,观众也不会觉得有问题,你去杀吧。
问题是出现在杀完尊者之后,其他的信徒居然继续在唱歌,他就回头去执行了一场大屠杀,把所有的人全部杀完了。
但是呢,根据天意,他放过了一些遇到子弹卡壳的人。
这场戏之所以让无数观众看得酣畅而淋漓,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这是一场过度的抱负,它超越了观众的道德尺度,超越了观众预期的过度抱负前面也提到了,黄金斧之前作品里面也出现过这种过度的抱负。
如果仅仅是冤有头债有主,你把大 boss 干掉了,这个完全是在观众预期之内的,是你应该做的事。
但是剩下那些人该不该杀呢?
我看网上有很多讨论,而且大家在讨论留下的人是什么属性,跑掉的人是什么属性,关注的看法还不一致。
有的观众认为跑掉的是不坚定的信徒,留下的是虔诚的信徒,还有人认为跑掉的是被欺骗的人,留下的是核心骨干,留下的人是知道骗局的真相的。
那这一来,又带来一些疑惑啊,一些争议啊。
既然最核心的那部分人知道是骗局,那干嘛不跑呢?
你们不是图钱吗?
还是要图别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你们要立刻的重新唱歌?
等一会儿不行吗?
还有尊者的妻子到底是一个虔诚的信徒,还是骗局的合伙人?
还是兼而有之?
或者还有人说他才是尊者的幕后黑手?
各种理解都有啊。
有人就说阮经天是想杀掉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但是执迷不顾的人和帮凶还是有区别的吧。
那些人到底该不该杀,可能是一个处在灰色地带的问题,观众啊,可能在内心的深处是讨厌这些人的,但未必觉得他们到了该死的地步吧,就没有想到阮晴天会把他们全部杀掉。
这部电影是把观众内心隐蔽的倾向暴露了出来,还往前推了一把,所以对观众来说,达到了一种超预期的满足感。
还有一点啊,最后的屠杀,他用了一种枪枪爆头,类似于行刑主角的方式,没有任何的反抗,没有安排动作戏。
这有两个原因,不反抗是有宗教的含义,逆来顺受表现一种愚昧和执迷不悟。
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这种对方没有任何反抗的连环处决,要比一场激烈的枪战或者动作戏带来的效果要恐怖很多。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回想一下,假如是像英雄本色喋血苍穹这种枪战片,阮今天像周润发一样,但无需发一口气干掉几十个对手,那比起来的话,同样是一场戏,死掉几十个人。
对这种枪战片,我们的内心肯定就是毫无波澜,很正常嘛,反而是没有反抗的屠杀,那种震撼的效果要强得多。
不过呢,经过了最后的这个大屠杀之后,阮青天的这个角色还能够像以前一样是一个道德上的所谓好人吗?
是不是他就进入了一个灰色地带?
进入灰色地带也没有问题,但是这部电影确实有一个毛病,她太执着于道德感化了,最后又要让小美,就是王静演的这个角色,到监狱里面去感化她。
这部电影的毛病也是不少啊,结尾就是个很大的问题,非常的拖沓,每当我们觉得它可以结束了,它就不结束,不断地从不同角度去查漏补缺。
肺癌的反转,这个就算了,还有之前没有机会刮完的胡子,还有阮今天要发表一个对不起社会的悔改宣言,最后还要完整的展示这个枪毙的过程,很好的起到了法制节目的效果,确实有点啰嗦啊。
再就是很多观众提到的小美这个角色,功能非常老套,一部分女性观众不喜欢这部电影,这个是主要的原因。
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它肯定是我们在国内院线很少有机会看到的电影,至于看完你是不是喜欢,我不打包票。
那今天就聊到这里。
最后给大家放一首歌生命这样的旅程,我渴求你的微笑来完整,你能为我打开自由的门。
牵起手,把醒早的人,光把名字遗忘,他将会永生在你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