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68-为何进步左翼(如鲁迅)喜欢把尼采视为精神偶像?

68-为何进步左翼(如鲁迅)喜欢把尼采视为精神偶像?

2024/6/2
logo of podcast 独树不成林

独树不成林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 本期节目探讨了西方后现代新左翼和中国进步左翼对尼采的推崇,指出两者对尼采的理解和运用存在显著差异。西方后现代新左翼利用尼采的反普世权力意志来反对马克思主义,拒绝进步、普世价值、启蒙和真理,认为一切都是权力斗争。而中国进步左翼,特别是鲁迅,则利用尼采的批判精神来启蒙救国,相信进步和社会改良的可能性。 主持人详细分析了福柯等后现代主义者如何利用尼采的思想来构建其理论体系,并批判了其对进步的否定和对权力的强调。同时,主持人也指出许多中国年轻人使用后现代理论来改善社会,却未意识到其理论基础与自身目标的矛盾。 主持人还探讨了鲁迅对尼采的理解和误读,指出鲁迅主要关注尼采的批判精神,并将其用于政治目的,而忽略了尼采思想中的自嘲和反讽。鲁迅对尼采的运用是一种带有政治目的的“拿来主义”,他希望通过批判传统偶像来启蒙救国。 最后,主持人还简要分析了郁达夫和冰心对尼采的理解,指出他们都关注尼采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人物的孤独苦闷,但对尼采思想的理解深度不及鲁迅。 许子东: 在节目中被主持人引用,其对鲁迅特点的概括为:白话文创作、相信科学民主、忧国忧民、相信进化论,这为理解鲁迅对尼采的接受提供了背景。 鲁迅: 其作品《狂人日记》体现了对人性和文明的批判,与尼采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存在共鸣。鲁迅在《热风集》中多次引用尼采的观点,特别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并将其用于批判传统和启蒙救国。鲁迅对尼采的理解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他注重尼采的批判精神,而忽略了尼采思想中的自嘲和反讽。 郁达夫: 其小说《沉沦》中的主人公受到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体现了孤傲、孤独、独立的意识,以及对社会和自身处境的迷茫和苦闷。郁达夫对尼采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的性格和心境上,他关注尼采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但没有深入探讨尼采哲学的精髓。 冰心: 其小说《超人》中的主人公也受到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但最终回归了正常的亲切态度,体现了希望和社会关怀。冰心对尼采的理解与鲁迅和郁达夫有所不同,她关注尼采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但也看到了尼采思想中积极的一面。 福柯: 作为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福柯利用尼采的反普世权力意志来反对马克思主义,拒绝进步、普世价值、启蒙和真理,认为一切都是权力斗争。 萨特和波伏娃: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法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对共产主义抱有强烈同情,这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形成对比。 腰果老师: 作为主持人的朋友,他提供了许多关于鲁迅对西方宗教和哲学了解程度的见解,并指出鲁迅对外国学者的运用带有政治目的,这导致他对一些不方便左翼议程的视角有所忽略。

Deep Dive

Chapters
本部分探讨了20世纪西方新左翼思想家,例如福柯,如何利用尼采的思想来反对普世价值、进步和启蒙,最终形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他们认为,一切都是权力斗争,进步是不可能的。
  • 20世纪中叶法国新左翼对尼采的阐释催生了后现代主义
  •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启蒙、真理、普世革命和科学进步
  • 他们认为世界不存在真理和进步,一切都是权力斗争
  • 福柯等思想家利用尼采的权力意志来批判任何宣扬普遍真理和社会进步的思想
  •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70-80年代从法国传播到美国,成为美国大学主流思想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来到 读书 不成人。 上 一期 播客 的 主题 是 为何 极端 右翼 分子 喜欢 把 尼采 视为 精神 偶像。 在那 期 播客 里 我 讨论 了 右翼 和 左翼 的 区别。 极端 右翼 和 极端 左翼 的 区别 在这里 不再 重复 定义 左右。 在上 一期 播客 里 我说 到, 极端 右翼 分子 被 尼采 吸引, 是因为 尼采 在现代 社会 中 对 平等主义、 自由主义、 绩效 主义 的 批评, 以及 尼采 对于 高贵 社会 好 卡托 的 推崇, 对 强者 的 倾慕, 以及 对于 自我牺牲 是 高尚 道德观 的 描绘。 极端 右翼 分子 和 尼采 一样, 他们 都 认为 充满 了 享乐主义、 功利主义 的 末人 社会 是一个 有病 的 社会。 但是 除了 极端 右翼 分子, 西方 的 新 左翼 和 中国 的 进步 左翼 也 喜欢 把 尼采 作为 精神 偶像。

这是 这 一期 播客 的 主题, 我们 来 讨论一下 为什么 除了 极端 又 翼 左翼 也 喜欢 把 尼采 作为 精神 偶像。 在这里 我 很 纠结, 讨论 这个 话题 我 感觉到 很 纠结, 因为我 觉得 有 两种 可能 的 讨论 方向。 第一种 是在 西方 的 反对 进步 的 新 左翼, 第二种 是在 中国 的 进步 左翼。 尼采 对于 他们的 影响, 他 或者说 他们 对于 尼采 的 崇拜 是 不同 的这 期 播客 的 主题 我们 主要 讨论 中国 的 进步 主义, 尤其是 鲁迅。 为什么 他们 当时 在 20世纪 上半叶 会 把 尼采 视为 精神 偶像? 鲁迅 作品 里 如何 体现 对于 尼采 的 理解 以及 对于 尼采 的 误解。 但是 在 这 之前 我们 必须 要 讨论, 为什么 西方 的 新 左翼 也 把 尼采 视为 精神 偶像? 我在这里 短暂 的 对于 他们 做出 一些 评价, 然后 再 进入 鲁迅。

在 播客 的 前半段, 我要 给 大家 描绘 一个 20世纪 西方 思想史 的 状态, 来 评价 一下 尼采 他是 通过 什么 方式 来 进入 到了 西方 新 左翼 的 思维 中, 把 西方 的 主流 左翼 从 对于 具有 普 世 意义 的 马克思主义 的 狂热 中, 变成 了 推进 到了 非 普 世 意义 的 后现代主义。 如果我们 把 时间 倒 回到 20世纪 上 半段, 当时 有 非常 多 信仰 马克思 共产主义 的 欧洲人, 尤其是 在 法国 学界, 基本上 所有的 法国 知识分子 都是 共产主义者, 他们 相信 革命、 共产主义。 在 20世纪 上半叶, 所有 有头有脸 的 咱们 叫 得出 名字 的 西方 知识分子, 欧洲 的 都是 革命 马克思主义者。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 之后, 欧洲 处于 一个 岌岌可危 的 状态, 当时 的 西方人 不知道 意大利、 德国 等 前 法西斯 国家 能否 成功 建立 稳定 的 民主政体, 苏联 正在 东欧 和 中欧 很多 国家 推进 共产主义 卫星 政权, 比利时 和 英国 这种 正在 衰败 的 殖民主义 帝国 正在 为了 控制 他们 海外 的 领土 进行 残忍 的 战争。 一切 看起来 都 非常 的 不确定。 如果 你是 生活在 那个年代 的 欧洲人, 你知道 世界 会 发生 什么?

从 混乱 的 氛围 中, 当时 领先 的 知识分子 重新 回到 了 长期以来 激励 左派 的 信念。 他们 普遍 的 相信 资本主义 注定 要 失败。 什么 所谓 的 议会制 民主 只不过 是 转移 人们 注意力 的 烟雾弹。 这些 议会制 民主 进程 让 老百姓 不再 关注 真正 的 压迫。 当时 的 欧洲 知识分子 坚信, 民主 政府 最终 会 被 无产阶级 通过 暴力革命 推翻, 完成 历史使命。 我们 去看看 tony jude 托尼 朱 特 在 他的 鸿篇巨著 战后 欧洲史 里 总结 当时 的 思想 潮流。 他说 谈到 改变世界, 当时 只有 一种 宏大 的 理论, 只有 一种 主 叙事, 将在 对 世界 的 解读 和 一个 包罗万象 的 革命 联系 起来, 那 就是 马克思主义 的 政治 计划。

这种 马克思 革命 的 吸引力, 当时 在 法国 知识分子 学界 尤为 强烈。 法国 在 纳粹 占领 下 饱受 苦难, 有 很多 政治 领导人 都 曾经 跟 希特勒 合作 过。 当然 有 一位 叫做 戴 高尔 的 相对 低级 的 军官, 最终 凭借 顽强 的 意志力 把 自己 变成 了 自由 法国 的 领导人, 最终 在 世人 眼中 挽救 了 法国 的 国家荣誉。 但是 戴 高尔 并没有 在 当时 的 法国 知识分子 心中 挽救 法国 建国 的 合法性。 所以说 当时 法国 的 知识分子 有 很多 共产主义 的 反 政府 分子, 几乎 所有 四五十 年代 主要 的 知识分子 都 对 共产主义 抱着 强烈 的 同情心。 其中 最 著名、 最 具有 影响力 的 当然 是 萨特 波伏娃。

路易 阿尔杜塞 萨特 是 一位 非常热心 的 共产主义 战士, 他在 60年 宣称, 马克思主义 是 我们 这个 时代 无与伦比 的 哲学。 说句实话, 我 去 阅读 一 整个 20世纪 西方 思想史 的 时候, 我 发现 主流 知识分子 充满 了 对于 发生 在 中国 和 苏联 的 共产主义 革命 充满 了 憧憬, 充满 了 一种 近乎 天真的 钦佩。 他们 只 看到 了 革命 的 理想 性, 但是 没有人 看 得到 革命 的 血腥。 英国 我的 20世纪 政治 哲学家 以赛亚 柏林 跟 他的 朋友 说, 一直 到 他 去了 苏联 旅游 之后, 他 才发现 苏联政府 可能 没有 他 想象 的 这么 完美。 这个 故事 告诉我 什么 呢? 告诉我 知识分子 有一点 不着调, 他们 光光 通过 读书 和 理论, 会 得出 一套 在 脑子 里面 想着 很 美好、 很 完美, 可以 解决 世间 一切 不公 的 理论。

但是 在 现实生活 中的 运用, 往往 会 带来 一些 伤痛 的 残忍 和 无尽的 血腥, 这些 残忍 往往 是 知识分子 看不到 的。 但是 当时 也 出现了 一小部分 左翼, 我们 可以 说是 更加 偏左 的 法国 哲学家, 开始 对 马克思主义 背后 的 这种 普世价值 观 产生 了 严重 的 怀疑。 尤其是 在 1953年 斯大林 去世 三年 之后, 赫鲁晓夫 在 一个 演讲 中 透露 了 斯大林 清洗 对 党 时, 在 三四年 举办 的 第 17次代表大会 上, 干掉 了 70% 的对 党。 这个 演讲 记录 当时 在 欧洲 报纸 上 一 发布, 从 法国 到 美国 有 数万名 党员 放弃 了 共产党, 他们 心中 的 苏联 粉红 泡泡 破灭 了。

当时 在 巴黎 市中心, 有 一小撮 知识分子 开始 思考, 他们 错 在哪里? 为什么 他们的 同事 好朋友 萨特 波伏娃 仍然 对 克林姆 宫 忠心耿耿? 他们 自己 怎么 长期 信奉 这种 普 世 暴力革命 的 诱人 承诺? 大家 是不是 听我 这里 扯淡 了 半天, 思想史 已经 入迷 了, 有点 不想 听 尼采 了。 但是 我 现在 尼采 马上 就要 回来了。

这个 时候 咱们 的 新 左翼 思想家 福柯 和 ron fans a 6 tid 开始 隆重 的 把 尼采 重新 介绍 给 了 西方 的 新 左翼。 他们 通过 宣扬 尼采 的 这种 反 普 世 的 权力意志 来 反对 马克思 的 科学共产主义。 他们 开始 着手 批评 任何 宣扬 普遍性 真理, 宣扬 客观 价值, 宣扬 想要 把 社会 往 更好 更 美好的 方向 推进, 推向 进步 的 这种 思想。 这是 一群 从小 新 激活 尼采 的 法国 新 左翼, 他们 不相信 进步, 他们 不相信 普世价值, 他们 不相信 启蒙, 他们 不相信 真理, 一切都是 建构 的, 他们 放弃 了 真理。 他们 手中 挥舞 的 这个 思想上 的 尚方宝剑, 就是 尼采 的 权力意志, 福柯 第一部 最有 影响力 的 著作 疯癫与文明 里, 借用 了 尼采 对于 传统 道德 的 批判、 质疑 道德 和 科学 进步 的 叙事。 福柯 在 这 本书 中 认为, 健康人 和 神经病 的 概念 不是 由 客观 理智 标准 决定 的。 他 认为 精神病院 的 真正 目的 不是 治愈, 而是 排除 那些 被 贴 上 异常 标签 的 人。 科学 进步 是 假象。

福柯 第二本 有名 的 书 规训 与 成 与 惩罚 里, 借用 了 尼采 对于 英国 哲学家 边沁 这种 实用主义 的 批评。 福柯 从 现代 监狱 这个 眼 这个 例子 延伸 出来。 他 认为, 现代社会 的 主要目标 就是 为了 尽可能 确保 公民, 尽可能 多 的 公民 去 遵守 规范。 他 批评 洛克 这种 英国 古典 自由主义 哲学家 将 政府 权力 理解 为 国家 用来 确保 公民 遵纪守法 的 工具。

福柯 这种 新 左翼 思想家 认为 权力 power 就是 系统 统 性 征服 压迫 一小 某一类 人的 统治 工具。 国家 行使权力 来 创造 各种各样 的 禁忌, 用来 压迫 异常 的 人。 什么 异常 的 人? 这是 福柯 另外一个 非常 关心 的 话题, 就是 性 异常。 他 自己 是一个 同性恋者, 当时 福柯 身边 有 很多 法国 同性恋, 认为 我们的 目的 是 性解放。 但是 福柯 认为 这种 说法 完全 是 错误 的, 解放 是 不可能 的, 进步 是 不可能 的, 我们的 目的 不应该 是 解放。

福柯 对于 尼采 进行了 更加 激进 的 理解, 福柯 把 尼采 对于 权力 的 理解 完全 的 应用 到了 政治 上。 他 认为 福柯 认为 政治 是 我们 用来 理解 什么 个 身份 标签, 什么 话语, 权力 无处不在。 身份 标签 是 权力, 话语 是 权力, 行为 是 权利, 我们 要 用 权力 来 理解 现代社会 的 一切 现象。 所谓 的 这个 就是 所谓 的 后现代主义, 后 建构主义 post modern m and post structuralism 这种 后现代主义 对于 传统 马克思主义 的 拒绝, 他 不是 出于 一个 保守 的 拒绝, 他是 更加 激进 的 拒绝, 他 拒绝 了 所有的 普世价值, 他 认为 所有的 启蒙运动、 普 世 革命 进步 历史 必然趋势 都是 不可能 的, 他 只不过 是一种 权力 给 人 带来 压迫 的话 术 而已。

福柯、 德勒 兹 这种 后现代主义, 法国人 的 思想 在 五六十年代 出现, 在 七 八十年代 从 法国 传到 了 美国。 这种 对于 进步 的 不信任, 从 知识分子 的 宣言 变成 了 我 现在 觉得 美国 左派 的 主流 情绪。 我们 去看看 美国 那些 在 美国 受过 教育 的 留学生, 他们 带 回到 中文 语境 中的 那 套 理论, 最 先进 的 理论 其实 就是 福柯 那 套 东西, 什么 身份 标签。 要 去 纠正 人的 话语, 纠正 人的 行为。 网上 上 的 那些 什么 语言 背后 是一种 权力 的 象征。 我们 必须 要在 语言 上 追求 一个人 讲话 是 正确 的 还是 不 正确 的, 是 压迫 的 还 是非 压迫 的。 这种 思维 模式 背后 的 逻辑 全部 都 来自 福柯 的 新 左翼 后现代主义 思想。

但是 有时候 我 觉得 我可以 说 绝大多数 的 中国 年轻人, 我 认为 他的 这套 理论 和 他的 愿望 是 有 矛盾性 的。 因为我 相信 绝大多数 的 中国 年轻人, 不管 她是 什么 女权主义者 也好, 环保主义者 也好, 各种各样 的 左派 进步 议程, 他们的 目的 肯定 是 希望 这个世界 可以 变得 更好, 他们 希望 我们的 社会问题 可以 得到 改善。 但是 他们 没有 意识到 的 是, 他们 引用 的这 套 理论 是 拒绝 进步 的。 他们 引用 的这 套 理论, 福柯 认为 同性恋 解放 不应该 是 同性恋 应该 要 追求 的 目标, 因为 解放 是 不可能 的。 我们 要 追求 的 是 少数 群体 的 权力 扩张, 最终 这个 斗争 是 一场 权力斗争, 这个世界 不可能 变得 更好。

西方 的 后现代主义 者 怀疑 启蒙运动 的 承诺, 他们 怀疑 科学发现, 他们 怀疑 普 世 真理, 他们 怀疑 民主 的 价值, 他们 怀疑 一切 科学 定义, 这是 后现代主义 的 起点。 我 觉得 绝大多数 在 西方 学习 了 这套 先进 理论, 想要 来 改变 中国社会 的 年轻人, 没有 意识到 这 群 新 左翼 西方 思想家 理论 背后 深深的 对于 现代 的 绝望。 中国 的 年轻人, 传播 这套 理论 的 年轻人, 他们 我在 我 根据 我 对于 他们的 观察, 他们 认为 进步 是 有可能 的。 他们 还是 想要 改善 我们 自己的 社会。 只不过 他们 没有 意识到 他们 利用 的 这个 理论 的 目的。 不是 为了 改善 社会, 他的 目的 是 为了 权力斗争。 所以 想 用 这 一套 进步 思想 来 让 中国社会 变得 更好 是 不可能 的。 因为 这 不是 一套 进步 思想, 他们 在 西方 的 老师 不 认为 进步 是 有可能 的, 世界 是 可以 变得 更好 的。

西方 后现代主义 新 左翼 从 尼采 那里 搞 到了 那 套 核心 词汇, 提炼 出来 之后, 在 56、 60年代 用 那 一套 词汇 来 拒绝 了 一 整个 西方 旧 左 邑 的 进步 叙事 法。 他们 不再 认为 政治 的 目的 是 为了 改善 社会, 是 为了 改善 人们 处境 的 不完美 妥协, 他们 认为 政治 是 通向 虚无 的 权力斗争。 我希望 大家 可以 对比 一下 这种 西方 新 左翼 对于 尼采 的 运用, 和 我 等一下 要 讲 的 中国 进步。 左翼 在 20世纪 初期 54运动 的 时候 对于 尼采 的 运用, 就会 发现 这 两者 的 差距 有 多么 大。 如果说 以 福柯 为 代表 的 后现代 新 左翼, 他们 拒绝 进步, 那么 在 五四 时期 的 中国 左翼, 他们是 相信 进步 的, 他们 相信 启蒙。 他们 虽然 说 也 把 尼采 视为 精神 偶像, 但是 所有 当时 的 中国 左翼, 他们 改革 的 目的, 或者说 他们 批评 现代社会 的 目的, 都是 为了 让 这 社会 变得 更好。

在 这个 基础上, 让 我们 来 谈一谈 几个 著名 的 尼采 崇拜者。 我们 在这里 主要 分析 鲁迅, 但是 在 播客 的 最后 我 也会 快速 提到 郁达夫 和 冰心。 讲 的 有 多么 详细, 主要 看我的 嘴巴 是不是 说 累了。

为什么 尼采 鲁迅 会 把 尼采 视为 精神 偶像? 在这里 让 我 直接 引用 许子东 现代文学 课 对于 鲁迅 特点 的 介绍。 一 白话文 创作。 二 相信 科学 民主 批判 理 比较 之 人。 三 忧国忧民 启蒙 就是。 四 相信 进化论。

鲁迅 所处 的 54新文学 时代, 之所以 会 开始 对 尼采 这种 批判 现代社会 的 西方哲学家 感兴趣, 其中 有一个 跟 中国 相关 的 原因, 就是 在 他们 之前 的 文学家 写 的 批判 社会 的 谴责小说, 都 把 焦点 集中 在 官场 上, 把 揭露 官场 的 黑暗 作为 探讨 社会问题 的 主要 渠道。 最 经典 的 案例 当然 是 李伯元 的 官场现形记, 这是 晚清时期 的 中国 小说。 五四 的 意义 是从 官场 转向 了 人、 人性 这种 对于 人的 关注, 我们 可以 追溯到 鲁迅 和 他的 同 代 作家 在 留学 时期 接受 的 欧洲 人文主义 的 影响 和 日本 明治维新 的 影响。 但是, 也 正是 因为 鲁迅 的 注意力 从 官场 转移 到了 人性 上, 他 想要 启蒙 就是 唤醒 民众, 但是 唤醒 民众 的 方式 不再 是 暴露 官场 黑暗, 而是 暴露 国民性 的 黑暗, 所以说 他 才 可以 理所当然 地 去 关注 尼采 对于 人性 的 批评。

上 一期 播客 为什么 极端 右翼 喜欢 把 尼采 视为 精神 偶像 里, 我也 反复强调 过, 我 认为 尼采 是 现代社会 最 犀利 的 批评家。 尼采 认为 这个 发展 出了 享乐主义、 功利主义 的 末人 社会 是一个 有病 的 社会。 鲁迅 肯定 不会 全盘 赞同 尼采 对于 现代社会 的 批评, 因为 鲁迅 所处 的 中国 没有 经历 过 资本主义, 没有 经历 过 法国大革命, 没有 经历 过 基督教。 但是 我们 可以 很 广义 的 说, 鲁迅 最 著名 的 小说, 也是 中国历史 上 第一篇 白话文 小说 1918年 的 狂人日记 中, 对于 人性 的 批评, 对于 文明 拥 族 颓废 的 批判, 可以 理解 为什么 鲁迅 会 被 尼采 吸引。 狂人日记 里 的 所有人 都 有病, 他 描绘 的 是一个 有病 的 人 对于 一个 有病 的 社会 的 反思。 一个 狂人 揭示 了 封建礼教 吃 人的 本质。 跟 尼采 写 的 查拉图斯特拉 一样, 他 描绘 了 一个 孤独的、 格格不入 的 人 与 庸众 的 关系, 一个 个体 精神 对抗 社会 腐败 的 现象, 一个 精神 独立 的 人 对抗 全社会 的 臃肿。

在 留日 期间, 鲁迅 就 已经 购买 了 德文版 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根据 周作人 所说, 鲁迅 对于 德国 文学 并 不感兴趣, 但是 对于 这 本书 却 情有独钟, 总是 把 它 放在 案头。 鲁迅 的 散文 热风 集 里 有着 大量 的 对于 查拉图斯特拉 这 本书 的 应用。 昨天晚上 我 去 把 这个 热风机 里面 的 引用 全部 都 翻 了 一遍。 我 不确定 鲁迅 有没有 读完 这一 整本书, 但是 鲁迅 对于 你 采茶 特斯拉 的 引用, 全部都是 在 这 本书 的 序 或者 是 第一 部分。

这 本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是 尼采 所有 著作 中 最 抽象、 最有 诗意、 最 难懂 的 一本书。 尼采 完全 是用 一种 写诗 的 方式, 没有 一丁点 观点 论述。 所以说 他是 我 认为 理解 尼采 或者说 进入 尼采 哲学 最难 的 一本书。 我 觉得 我们在 读完 尼采 的 所有 其他 著作, 超越 善恶 彼岸 道德 谱系 之后, 可以 开始 尝试 着 阅读 查拉图斯特拉。 但是 在 这 之前 去 阅读 这 本书, 通过 阅读 这 本书 来 理解 尼采, 真的 会 让 我们 完全 摸不着头脑。

不管 怎么样, 让 我们 来 读 几段 鲁迅 在 散文 热风 集 里面 对于 查拉图斯特拉 的 引用。 他说, 热风机 里 对于 尼采 队 系统 的 讨论 是在 随感 路 41, 鲁迅 写道, 尼采 式 的 超人 虽然 太 角 渺茫, 但 就 世界 现有 人种 的 事实 来看, 却 可以 确信 将来 总有 尤为 高尚、 由 静 圆满 的 人类 出现。 到 那时候, 类人猿 上面 怕 要 添 出 一个 类 猿人 这 一个 名词, 所以 我 时常 害怕。

愿 中国青年 都 摆脱 冷气, 只是 向上 走, 不必 听 自暴自弃 者流 的话, 能 做事 的 做事, 能 发声 的 发声, 有 一分 热 发 一分 热, 就 如 荧光 一般, 也可以 在 黑暗 里 发 一点 光, 不必 等候 巨 火。 此 如此 后, 如 竟 没有 炬火, 我 便是 唯一 的 光。 倘若 有了 炬火, 出了 太阳, 我们 自然 心悦诚服 的 消失, 不但 毫无 不平, 而且 还要 随喜 赞美 这 炬火 或 太阳, 因为他 照了 人类, 连 我 都 在内。 我 又 愿 中国青年 都 只是 向上 走, 不必 理会 这 冷笑 和 暗箭。

尼采 说真的, 人是 一个 浊流, 应该 是 海 了, 能容 着 浊流, 使 它 干净。 我 教 你们 超人, 这 便是 海, 在 超人 这里 能够 容下 你们的 大 侮辱。 这里是 鲁迅 对于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序言 中的 第三节 的 应用。

在 热风 及 水感 路 46里, 鲁迅 把 尼采 叫做 一个 偶像 破灭 者。 他说, 外国 是 破坏 偶像 的 人 多, 那 影响 所及, 便 成功 地 造成 了 宗教改革、 法国 革命 偶像 就 偶像 御 破灭, 人类 便 愈 进步。 所以 现在 才有 比利时 的 驿站 与人 道 的 光明。 那 达尔文、 易普 生、 托尔斯泰、 尼采 等人 便 都是 近来 破坏 偶像 的 大人物。 鲁迅 认为, 破坏 偶像 是 一件 好事, 破坏 传统 的 偶像 是 一件 好事儿。 我们 不应该 崇拜偶像, 不应该 崇拜 传统, 不应该 崇拜 儒学。 在 这个 散文 里, 他说, 与其 崇拜 孔丘、 关羽, 不如 崇拜 达尔文。 鲁迅 希望 他 自己 跟 尼采 一样, 也 做 一个 破灭 偶像 的 人。

鲁迅 在 这个 热风机 里 还有 一篇 散文 叫做 拿来主义, 也 提到 了 尼采。 我 觉得 这 篇 散文 的 主题 很 像 鲁迅 本人 对于 尼采 哲学 的 态度。 他 首先 批评 了 中国 的 闭关 主义, 不 接受 西方 新 思想, 也不 允许 新 思想 进入。 自从 给 枪炮 打破 了 大门 之后, 又 碰 了 一串 钉子, 到 现在 成了 送 去 主义 了, 什么 都 给 西方。 鲁迅 认为, 闭关 主义 和 送 去 主义 都 不行, 对于 西方 的 东西, 我们 要 使用 拿来主义。

我 读 一段 这个 散文 里 鲁迅 说 的话, 他说 我们 要 拿来, 我们 要 或 使用, 或 存放, 或 毁灭。 那么 主人 是 新 主人, 宅子 也就 会 成为 新 宅子。 首先 然而 首先 这人 要 沉着 勇猛, 有 辨别, 不 自私。 没有 拿来 的 人 就 不可能 自称为 新人, 没有 拿来 的 文艺 不能 自称为 新文艺。 很 明显 鲁迅 希望 我们 可以 成为 新人, 他 希望 中国文艺 可以 成为 新文艺。

我们 去 阅读 这些 鲁迅 对于 尼采 的 引用 的 时候, 就可以 发现 他的 目的 不是 为了 理解 尼采, 他 并不是 被 尼采 的 哲学思想 所 吸引。 采 之所以 成为 鲁迅 的 精神 偶像, 是因为 鲁迅 认为 尼采 中的 这种 批判 精神, 个人 英雄 对抗 迂腐 世界 的 这个 意向 可以 被 他 拿来, 被 他 就像 他 自己 说 的 一样, 被 他 拿来 完成 一些 政治 目的, 这个 政治 目的 就是 启蒙 救国。 鲁迅 最 倾慕 尼采 的 地方 是 尼采 敢于 一一 锤子 砸碎 偶像, 以及 尼采 愿意 在 虚无主义 面前 展露 的 这种 战斗精神。 鲁迅 对于 尼采 的 崇拜 就 到此为止 了也 正是 因为他, 鲁迅 对于 尼采 的 崇拜 是一种 拥有 着 政治 目的 的 拿来主义 的 崇拜, 这种 政治 目的 也 导致 鲁迅 没有 办法 掌握 尼采 思想 中 很 重要 的 两个 部分, 第一个 部分 是 尼采 语气 里 的 自嘲 和 反讽, 跟 鲁迅 的 语气 完全 不一样。 鲁迅 的 语气, 因为 他的 文章 是 很 有 政治 目的 的, 他 要 去 启蒙 救国。

鲁迅 对于 现代社会 的 批判 充满 了 严肃 的 正义。 我们 去 看 鲁迅 对于 当时 一些 保守 的 学 衡 派 的 态度, 他是 一种 不屑一顾、 高高在上 的 批判 攻击, 有 一种 你们 在 阻挡 革命 前进 议程 的 那种 态度。 鲁迅 和 尼采 在 批判 同一个 现代社会 的 时候, 我们 去 对比 一下 他们的 口吻, 就会 发现 一种 微妙 的 不同。 嗯, 我 觉得 鲁迅 吸引 很多人, 很大 一部分 也 正是 因为 他的 这种 严肃 和 真诚。 这种 严肃 程度 在 近代 中文 文学史 中 是 无可比拟 的。 但是 尼采 的 文风 恰恰 就 缺乏 了 这种 严肃 和 真诚。

尼采 的 文风 有点 阴阳怪气。 鲁迅 他 弃笔从戎, 不对, 不是 弃笔从戎, 弃 医 从 文。 他 认为 靠 写字, 他的 那 支 笔 是 可以 诊断 医治 中国人 的 毒瘤。 鲁迅 真的 从 骨子里 认为 启蒙 是 有可能 的, 而且 启蒙 的 途径 就是 他的 这 一支 支 散文 利剑。 这 是一种 乐观, 这 是一种 进步 史观。 尼采 的 文章 里 没有 这种 乐观, 尼采 非常 的 阴阳怪气, 他 有 一种 我 认为 也很 有魅力 的 自嘲 irony。 鲁迅 他 抱着 政治 目的 去 理解 尼采, 就 导致 他 对于 他 所有的 对于 尼采 的 阅读, 不会 提及 或者说 触及 尼采 思想 里 的 这种 自嘲 式 的 口吻。

虽然 说 尼采 也 在 谈论 非常 严肃 的 问题, 但是 尼采 也 知道 这些 严肃 的 问题 谈论 本身 可能 是 荒诞 的, 人性 的 愚昧 没有 办法 得到 纠正, 是否能够 进步 在 尼采 思想 中 是 模棱两可 的。 我们 可以 说 这 是一种 非常 古典 的 态度, 就是 人性 的 荒诞 我们 无法 从 世间 剔除。 但是 后现代主义, 西方 的这 群 新 左翼, 他们 把 尼采 的 这种 模棱两可 上升到 了 一种 形而上学 的 层面, 他 完全 的 从 形而上学 上, 我说 的 是 西方 的 新 左翼, 拒绝 了 这种 进步 的 可能性。 尼采 之所以 可以在 西方 被 拿来 用作 跟 鲁迅 完全 相反 的 用途, 就是 反对 启蒙, 反对 进步。 也 正是 因为 尼采 文笔 中的 对于 进步 和 启蒙 的 模棱两可 和 自嘲。

另外 一方面, 鲁迅 不曾 关心 过 尼采 哲学 中。 尼采 本人 跟 西方 文明 非常复杂 的 关系, 这 不是 这 不是 一味 的 批判 鲁迅。 在 尼采 身上 只 看到 了 一个 对 西方 文明 的 批评者。 鲁迅 看到 的 尼采 是一个 挥 着 铁锤 哲学 的, 铁锤 说 我要 打碎 西方 所有 偶像剧。 鲁迅 说, 我 也要 打碎 传统 偶像。 最 重要 的 偶像 当然 是 儒教 孔子。 但是 我们 也 知道, 尼采 他 不仅仅是 一个 打碎 偶像 的 人。

尼采 他在 批评 的 同时, 他 也是 西方 文明 非常重要 的 传承 人。 尼采 是 圣经 非常 深刻 的 研读 者, 他 24岁 就 成为 了 瑞士 大学 的 古典 教授。 尼采 对于 古希腊 古典哲学 有着 非常 深刻 的 理解。 比如说 我们 可以 看到 尼采 对于 基督教 的 批评, 尼采 说, 哎, 上帝死了。 但是 我们 往往 不记得, 尼采 也 说 了, 事实上 的 好奇心 是一种 基督教 美德, 传统 古希腊 社会 没有 这种 美德, 这是 尼采 说 的, 鲁迅 没有 理解 尼采 对于 西方 传统 的 这种 复杂 的 关系, 因为 鲁迅 缺乏 对于 西方 基督教 的 了解, 他 不了解 基督教 在 西方 社会 的 地位 是什么, 当然 他 也 缺乏 对于 西方哲学 的 了解。

在这里 我们 休息 三分钟, 我想要 跟 大家 插 一个 嘴。 我 觉得 我的 很多 听众 朋友 对于 我 制作 播客 的 过程 有一个 误解。 做 播客 对我来说 是 纯 玩, 就是 休闲。

我 播客 里 的 每一个 话题 只有 两种 生产方式。 第一种 是我 平时 跟 我 朋友 聊天 的 内容。 别人 来 我们家 喝酒 的 时候, 比如说 两瓶 啤酒 下来, 我 就会 问 我说 你说 为什么 这么 多 进步 左派 会 去 崇拜 尼采? 然后 我们 就 这个 话题 谈论 四五个 小时。

第二种 方式 是 我在 做 瑜伽 或者 是 骑自行车 的 时候, 我 每天 要 骑 40分钟 自行车 通勤。 我 一边 骑车, 我 如果 没有 在 听 有声书 或者 是 播客, 我就是 在 一边 欣赏 街景, 一边 在 思考 一个 能够 做 有意思 的 话题。 比如说 身体 美德 和 灵魂 美德 有什么 相似之处? 我 一边 做 瑜伽 就会 想 出现 一些 新的 想法。

我 平时 在 做 这个 博客 之前, 我会 把 这些 想法 记到 一个 笔记本 里面, 这是我 休闲 时光的 全部内容, 就是我 玩儿 的 唯一 方式。 只不过 在 七个 月前, 我决定 把 这个 平时 占据 了 我 休闲 方式 的 思想 放到 博客 上。 所以 这 对我来说 仍然 是我的 休闲, 这 不是 劳动, 对我来说 不是 一份 工作。 这也是 为什么 这个 播客 至今 为止 都 如此 粗制滥造。 因为我 总是 觉得 我 要是 接纳 了 别人 的 什么 剪辑 的 建议, 那 这个 博客 就 变成 了 一份 工作, 就 变成 了 劳动 了, 就 不再 是 玩耍 了。

所以说 我就是 死于 一条 除了 在 第二期 播客 之后 买 了 一个 200块 的 专业 话筒 之外, 没有 采纳 过 任何人 给我 提 的 有关 播客 制作 的 建议。 播客 里 的 所有 内容, 我 都 不会 为此 进行 专门 的 研究 和 阅读, 这些 阅读 是我 本来就 有的。 播客 里面 的 这些 叽 里 嘎啦 的 犄角旮旯 的 信息, 不 来自于 我这个人 有 多么 博学, 而是 来自于 我 选择性 的 通过 多年 的 努力, 在我身边 诉 到了 一群 非常 博学 的 朋友。 其中 有 一位 很 重要 的 朋友, 我们 在这里 叫 他 腰果 哥, 不行, 叫 他 腰果 老师。

我在 大二 的 时候, 腰果 老师 是我 上 的 第一门 政治 哲学课 的 助教, 我 第一次 遇见 腰果 老师, 就是我 在 去 拜访 教授 办公室 门口 问问题 的 时候, 我在 排队 的 时候 遇见 了 一个 其貌不扬 的 中国人, 就是 腰果 老师。 他 问我 为什么 要 去 找 教授 问问题? 我说 我 有一个 关于 托克维尔 的 政治 哲学问题, 老师 就 问 我说, 他说 你是 中国人 吧? 我说 对。 然后 腰果 老师 就 问我, 我 知不知道 托克维尔 时期 的 中国 改革 思想家 在 做 什么东西, 在 搞 什么 思想? 从此以后, 从 这个 对话 之后, 腰果 老师 就 成为 了 我 学术 道路 上 一位 重要 的 前辈 和 朋友。 也就是说, 我 现在 认识 腰鼓 老师 已经 快 八年 了。

在 这 八年 以来, 我 身边 很多 博士生 同学 也 通过 一些 各种各样 途径 认识 的 腰鼓 老师。 他是 我们 同龄人 中 公认 最 博学 的 一个人, 博古通今, 瞠目结舌。 他的 英语 不光 跟 我 一样 是 母语 水平, 而且 他 还 精通 古文 和 日语。 他 读 过 所有 不管 什么 中文 日文 的 文献, 古文, 我身边的 所有 朋友, 保姆 哥、 老乡 哥、 榜眼 哥, 我们 没 读 过 的 这种 中国 近现代 古代 文献, 只要 去 请教 腰果 老师, 他 都 会给 我们 说 这个 文献 的 出处 以及 内容。 我真的不知道 大家 有没有 遇见 过 这种 古典型 的 19世纪 学者、 汉学家 妖 果 老师, 就是 这种 人天 太 崇拜 他 了。

OK 经历 了 这个 奇怪 的 铺垫 之后, 我们 回到 鲁迅。 我 昨天晚上 大半夜 给 腰果 老师 发 了 一个 短信, 问 了 两个 问题。 在这里 大家 可以 看得出来, 有一个 博学 的 朋友 有 多么 重要。 因为我 懒得 为了 这个 播客 做 太多 牺牲, 懒得 搞 研究。 我只是 大概 的 读 得 出来。 鲁迅 从来 没有 深刻 的 讨论 过 尼采 哲学 中 对于 基督教 的 理解, 以及 对于 苏格拉底 的 理解。 但是 我本人 懒得 检索 鲁迅 究竟 有没有 读 过 圣经, 以及 他 鲁迅 有没有 读 过 苏格拉底。

于是 我放弃 了 严谨 的 学术, 大半夜 去 找 腰果 老师 聊天。 我 跟 他 讨论 鲁迅 对于 西方 宗教 和 西方哲学 的 了解 程度 究竟 有多深。 有一个 博学 的 朋友 真的 是 千金不换。 腰果 老师 神奇 的 从 他 浩瀚 的 大脑 里面 直接 给我 拔出 了。 鲁迅 跟 他 朋友 聊天 的 时候, 提到 过 鲁迅 自己 在读 什么 西方 书籍 的 描述。 鲁迅 在 1933年12月20日 致 徐 懋庸 的信 里, 提到 了 他 最近 推荐 的 外国 书籍。

他说 鲁迅 说 自己 读书, 首先 是 改 看 历史 日文 的 世界史 教程, 其次 是看 唯物论, 还有 文学史、 中文 中国 的 书。 乱骂 唯物论 之类 的 固然 看不得, 自己 不懂 而 乱 赞 的 也 看不得。 所以 我以为 鲁迅 以为 最好 先 看 一点 基本 书, 所以 不至于 不负 为 不负责任 的 论客 所 悟。 从 鲁迅 列出来 的 书中, 我们 看到 绝大多数 的 哲学书 都是 一些 马克思主义, 或者说 是 相对 肤浅 的 尼采 主义哲学 书籍。 大家 回想 一下 我在 播客 一开始 描绘 的 这个 20世纪 上半叶 欧洲 知识分子 的 情况, 可以 想象 当时 他们 出版 的 这些 流行 书 基本上都 是 左翼 马克思主义 思想。

腰果 老师 跟 我说, 他 读 过 所有 鲁迅 著作, 鲁迅 是否 读 过 整本 圣经, 值得 怀疑。 他说 他 有可能 读 过, 但是 只是 把 圣经 当做 另外一个 像 儒家思想 一样 将 人类 困 在 幻想 中的 偶像。 从 这个 角度 上 来说, 不管 鲁迅 是否 有意 为之, 他 都 为 马克思主义 在 年轻人 中的 传播 铺平 了 道路。 因为 每次 通过 打 破旧 偶像, 都会 留下 一个 空白, 可以 让 新的 偶像 来 填补。

腰果 老师说, 鲁迅 没有 提到 过 他 自己 是否 读 过 古希腊 哲学 的 原文, 但是 我们 确实 知道 鲁迅 了解 过 苏格拉底。 他的 晚年 散文 朝花夕拾 琐记 里, 鲁迅 说, 我 最近 买 了 一本 新书 天演论, 他 买来 读读 到了 苏格拉底, 也 读 到了 柏拉图, 说 他 大开眼界。 天眼 论 是 一本 什么 书 呢? 这 本书 是 严复 翻译 的, 19世纪 信奉 达尔文进化论 的 英国 生物学家 Thomas huxley 写 的 evolution and ethics。 这是 一本 英文 原著。 哇, 天哪。

腰果 老师 跟 我说, 他 读 过 严复 翻译 的 天演论, 他 也 读 过 tom Thomas xi 的 evolution ethics 这 本书 的 原版。 他 还 对比 过 这 两个 版本 的 区别。 他说, 这 本书 中 首先 对于 古希腊 的 描绘 是 非常 肤浅 的, 不是 哲学 性 的 描绘。 但是 还有 有意思 的 一点 在于 严复 他在 翻译 赫胥黎 的 时候, 他 和 赫 胥吏 的 态度 产生 了 分歧。 赫胥黎 英国 原作者 在 这 本书 中 非常 怀疑 进步 的 可能性, 但是 严复 在 翻译 的 过程中 指责 了 赫胥黎 对于 进步 的 怀疑, 以及 赫胥黎 的这 本书 中 翻译 的 圣经 约伯 的 故事, 直接 被 严复 给 省略 掉了。

在这里 我想要说 两点, 第一点 是 腰果 老师 的 博学 令 我 震惊, 我 觉得 我 这辈子 都 不会 骄傲 的 原因, 就是 因为我 身边 有 他 这样的 人, 让 我 时时刻刻 觉得 我是一个 文盲, 我 什么 都 没 读 过。 第二点 就是我 非常 同意 幺 国 老师 的 结论, 在 五四 时期, 这些 进步 左翼 中国 思想家, 不 光光 是 鲁迅, 还有 严复, 他们 对于 外国 学者 的 应用, 是一种 带有 政治 目的 的 运用, 这 也 导致 了 他们 会 去 有意识 地 忽略 外国 思想家 中 不 方便 左翼 议程 的 一些 视角, 比如说 关于 宗教 的 态度, 以及 关于 进步 是否 可能 的 怀疑。 鲁迅 对于 尼采 的 应用 和 崇拜, 和 我 播客 最后 想 非常 快速 的 谈论 的 两个 文学家 对于 尼采 的 应用 和 崇拜 是 很 相像 的。 只不过 鲁迅 的 这种 批判 精神 更加 尖锐。

我们 看看 狂人日记 是 1918年 出版 的。 我们 看看 郁达夫 在 1921年 写 的 小说集 沉沦。 从新 文学史 的 角度看, 一般 认为 狂人日记 是 第一篇 白话文 小说, 而 郁达夫 的 沉沦 是 第一本 出版 的 小说集。 郁达夫 在 沉沦 中 对于 尼采 的 运用 也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郁达夫 的 小说 沉沦 主人公 是 一个身 在 异乡 的 留学生, 仿佛 被 祖国 所 抛弃。 他的 性格 敏感, 作为 一个 中国人, 感觉到 外面 世界 对 他的 歧视, 因此 将 自己 封闭 起来, 过 着 没有 朋友 的 生活, 同时 又 有着 强烈 的 性 苦闷。 他 自视甚高, 热爱 读书, 有一天 跑到 一个 人迹罕至 的 荒郊野外, 觉得 自己 是一个 孤高 傲视 的 闲人, 是一个 隐士。 他在 那个 野外 看到 一个 农夫, 于是 就 管 自己 叫 查拉图斯特拉。 任何 读 过 查拉图斯特拉 这 本书 的 人都 知道, 这个 书 的 开篇 就是 查拉图斯特拉 这个人 在 山里 当 影视, 然后 下山 碰到 了 农夫。 这样的 一个 情景 在 郁达夫 小说 里 重现 了。

郁达夫 被 尼采 影响 的 是 这个 主人公 角色 中、 性格 中 孤傲、 孤独、 独立 的 意识, 觉得 自己是 天才、 薄命、 孤独的 诗人, 不 被 世人 所 理解 的 天才。 这个 主人公 一边 留学, 一边 想 追求 知识 和 救国救民, 但是 这 两种 崇高 的 追求 都 受到 了 挫折, 于是 沉沦 的 主人公 陷入 了 极大 的 性 苦闷 之中, 只 能够 通过 手淫 偷听 男女 亲热 和 偷窥 房东 女儿 洗澡 以及 嫖娼 这种 行为 来 排解 自己的 性 苦闷。 这也是 一种 对于 尼采 的 理解。 沉沦 的 主人公 把 尼采 当做 了 他的 精神 偶像, 和 鲁迅 一样, 他 也 拒绝 了 尼采 思想 中 这种 最 重要 什么 少数人 统治 多数 人的 超人 精神。 郁达夫 跟 鲁迅、 跟 我 一样, 都是 浙江人, 他们 两个人 的 气质 完全不同。 鲁迅 是 严肃 凝重 的, 郁达夫 有点 感伤 颓废。

我 现在 读 沉沦 的 时候, 我 想到 的 问题是, 当时 郁达夫 描绘 一个 青年 微不足道 的 性 苦闷、 自慰 和 偷窥, 能够 把 这个 作品 写成 近代中国 小说 中的 一个 经典作品。 但是 他 这个 作品 要是 发表 在 今天 的话, 这种 当时 反映 了 当时 时代 特质 的 性 苦闷, 条条 道路 通向 屈辱 的 苦闷。 这个 小说 中的 四个 关键 情节 就是, 一、 主人公 因为 自慰 而 感到 羞愧。 2、 偷窥 房东 女儿 洗澡。 3、 在 野地 里 听到 路人 做爱。 4、 最后 在 一个 妓院 里面 写 爱国 诗。 现在 这个 小说 要是 敢写 他的 这个 情节, 肯定 会 被 人 给 骂 死。 不管 他 是不是 在 用 一种 痛苦 忏悔 的 态度 来 描绘 本来就 低劣 的 人性。 今天 我们 这个 社会 的 风气 不 容忍 郁达夫 这种 创作自由。

我们 最后 再 来看 一看 第三个 例子, 冰心 的 小说 超人 也是 描绘 了 一个 受 了 尼采 超人哲学 影响 的 独居 青年, 用 虚无 的 眼光 看待 社会, 跟 邻居 周围 的 人都 是 不理不睬 的, 自己的 生活 非常 冷漠, 非常 孤独。 直到 有一天, 有一个 邻居 的 小孩 叫 鹿儿 生病 了, 他 被 鹿儿 呻吟 的 声音, 生病 的 呻吟 的 声音 打动 了, 想到 了 慈爱 的 母亲, 天上 的 繁星, 院子 里 的 花, 他 内心 的这 块冰, 突然 就 融化 了。 他 内心 这种 尼采 式 的 狂傲 孤独症 就 治 好了。 他用 这种 虚无 的 眼光 看待 社会, 对于 邻居 不理不睬、 冷漠 孤独的 生活方式 为此 得到了 转机。 这种 对于 现代社会 的 拒绝、 冷漠、 害怕 甚至 是 鄙视, 独立 于 公众 的 态度, 在 小说 最后 得到了 瓦解, 回归 了 正常 的 亲切 的 态度。 如果说 鲁迅 在 尼采 中 看到 的 是 绝望, 那 冰心 呈现 的 就是 希望。

所以 在 播客 的 最后 我想说, 我 刚才 非常 快速 的 举 了 冰心 的 例子。 这 三个人, 中国当代文学 界 著名 的 20世纪 初 左翼 进步 左翼 文学家 中, 鲁迅、 郁达夫 和 冰心 对于 尼采 的 运用, 鲁迅 是 最 深刻 刻 的 一位。 但是 这 三个人 都 只 看到 了 尼采, 或者说 尼采 式 人物 对于 现代社会 的 批评, 他的 这种 孤立无援 的 苦闷 心境。

尼采 描绘 的 查拉图斯特拉 一个人 在 腐败 社会 到处 被 排挤 的 这个 情况, 这 是对 当时 中国 进步 左翼 非常 能够 产生共鸣 的 一个 人物。 但是 他们 没有 理解 查拉图斯特拉 说出 那 句 上帝死了。 这 句 话 背后 它 代表 的 是 超验 的 世界 在 西方 的 瓦解, 也就是 我在 第 42期播客 对 世界 去 魅 是 长大 成熟 的 体现 里 一直 在 讨论 的, 这种 去 魅 的 世界 对于 现代人 意味着 什么? 20世纪 初 的 中国 文学家, 他们 当时 暂时 不 理解 基督教 和 西方 现代性 的 关系, 他们 只 看到 了 尼采 对于 资本 社会 的 批评, 尼采 对于 中产阶级 价值观 的 批评, 他们 不了解 塔拉 图 斯特拉 说出 上帝死了 这 句 话 的 时候, 他 做 的 事情 跟 黑格尔 说 的那 句 密涅瓦 的 猫头鹰 在 天黑 之后 才 起飞 的 这个 态度 是 差不多 的。 尼采 不是 在 寓 寓言 一个 上帝 要 死亡 的 事件, 他 不是 在 杀死 上帝, 他是 在 描绘 一个 上帝 已经 死亡 的 现代社会。 真正 的 信仰 在现代 社会 已经 失去 可能性 了。

我们 已经 不是 一个 能够 建造 慕尼黑 哥特 大教堂 的 社会 了, 我们 已经 不是 一个 能够 创造 巴赫 的 社会。 上帝 已经 死 了, 不是 查拉图斯特拉 把 他 搞死 的, 是因为 上帝 在 19世纪 欧洲 超越 的 世界 已经 不存在 了, 世界 已经 被 去 媚 了。 所以说 这些 20世纪 初 的 54中国 文学家 诠释 尼采 的 时候, 他们 只剩下 了 这种 对于 现代性 的 批评。 在 他们 眼中 的 尼采 是 纯粹 的 批判。 比如说 他们 不会 理解 在 尼采 另外 一本书 道德 谱系 里面 描绘 基督教 的 牧师 的 时候, 他说 的 是 基督教 的 牧师 重塑 了 对于 高尚 的 定义, 基督教 的 牧师 在 道德 谱系 中 也是 高尚 的。

当然 我们 也可以 说 这些 五四 的 中国 文学家, 他们 也没有 理解 尼采 和 西方哲学 的 关系。 他们 只 看到 了 尼采 对于 西方哲学 传统 的 解构 和 批评, 他们 只 理解 了 尼采 对于 苏格拉底 的 拒绝。 因为 他们 不了解 古希腊 哲学 中 关于 自然 和 传统 的 争辩, 关于 真理 和 生命 的 争辩。 他们 只 看到 了 尼采 对于 西方哲学 传统 的 批评, 但是 他们 没有 理解 尼采 作品 中 他 想要 开发 的 生命力。 这种 生命力 对于 上 一期 播客 介绍 的 那群人 来说, 是一种 非常 接近 传统 的 贵族 美德。 他在 这也是 为什么 尼采 能 在 年轻人 心中 激起 的, 不 光光 是 郁达夫 沉沦 里 描绘 的 那种 郁郁寡欢、 愤世嫉俗、 孤傲 苦闷 的 年轻人, 他在 很多 西方 年轻人 心中 激起 的 反而 是一种 自豪 的 生命力, 对于 高贵 的 渴望, 对于 古典 美德 的 狂热。 这是为什么 西方 极端 右翼 会 被 尼采 吸引? 这是 上 一期 播客 的 内容。

尼采 并不是 单一 的 拒绝 了 哲学 真理, 他是 在 失意 的 生命力 上 拒绝 了 哲学 真理。 但是 我们 也可以 说 这种 生命力 也是 一种 哲学, 在 他 心中, 真正 的 哲学 是 有 生命力 的 哲学。 尼采 不是 在 单一 的 批判 现代社会, 在 批判 实用主义, 在 批判 英国 哲学, 它 也 提供了 另外 一种 可能性, 这种 可能性 可能 是 高尚 的 自我牺牲, 高贵 的 战士 精神。 在 这种 精神 面前, 他 鄙视 那些 卑劣 的 拿着 计算机 计算 什么 是 有于 我的 蝇头小利。

也就是说, 在 20世纪 借用 了 尼采 的 那些 五四 左派 文学家, 他们 看到 的 是 尼采 批判 现代 西方 文明, 但是 他们 没有 看到, 或者说 无法 从 他们的 处境 中 理解 何种 对于 基督教 以及 对于 古希腊 哲学 的 理解 之上, 尼采 在 歌颂 西方 文明, 想要 给 西方 文明 注入 一种 新的 生命力。 而 恰恰 是 这种 对于 这种 层面 的 误解, 尼采 积极 的那 一方面 的 误解, 才是 尼采 吸引 西方 极端 右翼 分子 地方。 所以 咱们 能 说 这种 20世纪 的 左派 文学家 鲁迅、 冰心、 郁达夫 对于 尼采 的 误解 是 完全 没有 意义 的 吗? no.

虽然 说 他们 在 因为 一些 难以避免 的 局限性, 没有 办法 从 西方人 的 视角 要 去 了解 基督教 或者说 神 的 空间。 在 西方 现代 的 瓦解, 苏格拉底 对于 哲学 真理 的 追求, 以及 一 整个 西方 思想 传统 的 建立。 我想 听到 这里 的 所有 观众 肯定 会 同意 我的 态度, 就是 我们 去 品鉴 当时 的 文学作品, 不 光光 是 为了 品鉴 他们 想要 表达 的 意义, 我们 也要 去 品鉴 这个 作品 的 局限性。 这个 局限性 本身 是 有意义 的, 这个 局限性 本身 反映 的 是 五四时代 的 特征。

其实我 得出 这个 想法 之后, 我 脑子 里面 一直 在 构思, 我想要 在 大学 里面 开 这么 一节课, 就是 把 这些 中文 作品 跟 尼采 摆在 一起 读, 一方面 是 为了 了解 尼采, 但是 另外 一方面 也是 去 了解 20世纪 初 的 中国 左翼 文学家 是 如何 理解 并且 误解 了 尼采。 这是我 脑子 里面 差不多 过去 一年 一直 在 构思 的 开课 的 点子, 但是 我 一直 都 没有 想 好 这 节 课 要 如何 用 英文 来 上, 因为我 觉得 用 英文 上 这 节 课 简直 太难 了。 如果 面临 的 是 中文 语境 的 学生, 最大 的 难度 是 去 完整 的 理解 尼采 和 西方 的 关系。 如果 是用 英文 语境, 最大 的 难度 将 会 是 去 完整 的 理解 这些 中国 文学家 和 我们 祖国 之间 复杂 的 关系。 反正 这是我 最近 一直 放在心里 面的 一个 想法。 OK 今天 说到 这里, 我们 下期 再见,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