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53-弹好莫扎特和读懂柏拉图有什么相似之处?

53-弹好莫扎特和读懂柏拉图有什么相似之处?

2024/4/21
logo of podcast 独树不成林

独树不成林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探讨了弹奏莫扎特和理解柏拉图的相似性,都强调深入理解而非表面理解,并以自身学习古希腊语和阅读柏拉图的经历为例,阐述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批判了西方人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理解的批判现象,认为批判应该建立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 日安:分享了自己因新冠脑雾导致国际钢琴比赛失利,以及在低谷中遇到一位德奥学派导师,彻底改变了他对音乐理解的故事。他详细描述了德奥学派强调理性练琴,将演奏比作戏剧排练,需要清醒的头脑和警惕的眼神,避免情绪主导演奏。他对比了德奥学派和俄罗斯学派在练琴方法上的差异,并谈及高抬指训练的利弊。他认为演奏音乐追求的是建立在他对乐谱完完全全彻底非常透彻的理解之上。在这之上他才有权利带入自己的个人感情。因为他理解了这个作品本身,他可以加入正确的个人感情。然后你这个个人感情在你的每一个人生的每一个时期,每一天都是在变化的。也就是说每一场演奏之间的不同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根据你人生经历不断演变的不同。 主持人:通过与日安的对话,进一步阐述了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种理解应用于音乐和哲学的学习中。文章还探讨了现代派音乐对古典音乐的颠覆和传承,以及尼采“上帝死了”这句话的意义,并将其与当代年轻人的理解进行了比较。 日安:分享了自己对王羽佳演奏风格变化的理解,认为王羽佳的变化体现了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音乐史和作曲家创作理念的理解。他强调了彻尔尼练习曲的重要性及其对后世钢琴家的影响,并以贝多芬奏鸣曲为例,阐述了德奥学派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Deep Dive

Chapters
一位青年钢琴家在经历新冠脑雾和国际钢琴比赛失利后,遇到一位德奥古典钢琴学派的导师,彻底改变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方式。这位导师强调理性练琴,注重对乐谱的精准把握和理解,而非单纯的情感表达。
  • 新冠脑雾对钢琴家演奏的影响
  • 德奥古典钢琴学派对理性练琴的强调
  • 理解乐谱的重要性,而非单纯的情感表达

Shownotes Transcript

弹好莫扎特和读懂柏拉图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期播客分享了我和我的朋友日安关于弹琴和读书的理解。在日安因为新冠脑雾,在国际钢琴比赛丢人现眼后,遇到了一位改变了他弹琴十八年后对音乐理解的传统德奥学派导师,弹古典钢琴曲和学习古希腊语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德奥古典钢琴学派眼中的理性练琴:用清醒的大脑和警惕的双眼练琴,而不是用情绪主宰双手?理解莫扎特和理解荷马笔下的奥德赛有什么相似之处?在颠覆和批判一件音乐或者哲学作品前,需要怎样去理解和尊重这件作品?

播客介绍了古典钢琴俄罗斯学派和欧洲学派的区别,为何俄罗斯学派在美国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欧洲学派中,德奥学派和法国学派有何区别,为什么德奥学派的钢琴家们认为,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加入个人感情。这种刻板严苛的训练,让我想到了我大学时期对于西方人文教育的不满,恰恰来自于这种训练的确实,反而专注于未经理解的道德批判。什么是用理性理解一首曲子?为什么我朋友以前练琴1小时的目标是练会一整首莫扎特,而现在只能练3行?为什么我本科时期可以1小时读30页柏拉图,而现在1小时只能读1行?如何理解现代派音乐对于古典音乐的颠覆和传承?如何理解尼采说出”上帝死了“这句话时对一整个宗教传统和古典哲学的颠覆和传承?

在这里附上我朋友日安的介绍,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

被WQXR古典音乐电台誉为“One of today’s most promising youngpianists”青年钢琴家日安已经在纽约国际钢琴比赛、普林斯顿国际音乐节与迈阿密Josef Gingold室内乐音乐节上带来精彩的演出,他的舞台足迹遍及纽约卡内基大厅、Merkin Hall、北京中山音乐堂与香港文化中心的舞台。

出生于福州,成长于北京,日安九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于钢琴系主任张欣宁教授;十四岁获得Constance Keene钢琴奖学金赴美就读曼哈顿音乐学院预科,受到美国钢琴家Jeffrey Cohen、羽管键琴专家JocelynStewart、小提琴家Mark Steinberg与LucieRobert的悉心栽培,赢得了曼哈顿音乐学院协奏曲比赛与室内乐比赛双料冠军。之后收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eabody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橄榄枝,跟随传奇大师WilhelmKempff与傅聪的得意门生---韩国钢琴家Yong-Hi Moon深造。

除了在音乐上的成就,其摄影作品在高中时期就获得了2018年美国Scholastic国家艺术与文学金奖,进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Uris教育中心的永久收藏。英国资深时装撰稿人Susie Bubble与V杂志美妆总监StellaPak是他的重要伯乐,自2019年纽约春夏时装周的密切合作后受到许多时尚品牌的青睐并邀其拍摄广告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