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28 单向书店文学节归来!聊聊北京的自然混厚,粗粝真实

Vol.28 单向书店文学节归来!聊聊北京的自然混厚,粗粝真实

2024/11/8
logo of podcast 城市有意思

城市有意思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丁猫
瑞秋
Topics
丁猫:认为秋高气爽是形容北京秋天的最佳词语,并分享了每年秋天去北京追秋的经历。也谈到北京城市很大,景点之间距离远,需要投入较多时间游览。在节目中,丁猫还重点介绍了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参加单向文学节的经历,以及在先农坛参加古建音乐节收官演出的感受。他认为这两个活动都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反映了北京人对秋天的热爱。 瑞秋:分享了在北京山谷被阳光和文学滋养的感受,以及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复杂情感。她认为北京很大,交通不便,但胡同文化很有魅力。同时,她还对比了北京和上海的城市特点,认为北京更“正经”,而上海则更具多元化。瑞秋还分享了在北京二环内游玩的一些推荐,包括酒店、餐馆和一些小店。此外,她还提到在潭谷参加单向文学节的体验,以及在先农坛参加古建音乐节的感受。她认为这两个活动都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特性,也反映了北京人对秋天的热爱。 瑞秋:作为南方人,她对北京的印象是爱恨交织的。她喜欢北京胡同的氛围,也喜欢北京的干燥气候,但同时也觉得北京太大,交通不便。她认为北京的魅力在于其多元性和丰富性,并分享了与北京朋友们交流的感受,以及对在北京经营小店的友人选择回归乡村生活的看法。她还推荐了一个名为“在东四”的北京本地团队的小红书账号,认为这个账号能够很好地展现北京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和思考方式。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北京的秋天被形容为‘秋高气爽’?

北京的秋天干燥清爽,尤其在深秋时节,空气中的湿气被干爽的气候取代,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非常适合户外活动。

南方人眼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

南方人认为北京是一个自然又粗粝、实在又浑厚的城市,虽然城市过大导致交通不便,但胡同的亲切感和干燥的气候让人感到舒适,尤其是秋天的干爽让人印象深刻。

在北京游玩,推荐住在哪个区域?

推荐住在东二环胡同区域,这里交通方便,周边有许多小店、书店和餐馆,如念念行旅酒店、胖妹面庄等,适合游客体验北京的在地文化。

单向文学节在哪举办?

单向文学节在北京西郊的檀谷举办,这是一个位于山谷中的新商业目的地,周边有潭柘寺、Snow Peak等景点,适合微度假。

为什么北京的古建音乐季选择在古建筑中举办?

古建音乐季选择在古建筑中举办,是为了让现代音乐与历史建筑产生对话,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同时也体现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文化传承。

为什么说北京比上海‘正经多了’?

北京的城市规划非常方正,中轴线的比例约为43%,而上海只有10%左右,这种方正的城市布局让北京显得更加‘正经’,这与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有关。

北京的城市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北京的城市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现代生活,既有古建筑的庄严肃穆,也有胡同里的亲切感,同时还有现代商业和文化的创新,展现了城市的多面性。

为什么有人选择在北京的村子里生活?

有些人选择在北京的村子里生活,是因为他们希望远离城市的喧嚣,追求更简单、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在村子里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创作的灵感。

Chapters
两位南方主播分享了他们在北京秋天的所见所感,从秋高气爽的天气到北京城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复杂情感。他们既感受到了北京的广阔和不便,也欣赏着胡同里的宁静与人情味。
  • 北京秋天的景色宜人,'秋高气爽'形容贴切
  • 南方人眼中的北京:既有广阔与不便,也有胡同里的宁静与人情味
  • 北京的干燥气候与南方潮湿气候形成对比

Shownotes Transcript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城市有意思》我是丁猫我是瑞秋进入深秋了今天这期节目呢我们想聊一座我俩都还挺喜欢的城市那就是北京都说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我们十月底的出差虽然遇到了雾霾但好在后面天空作美又一次感受到了北京的秋高气爽嗯 没错我是真的觉得秋高气爽这个词形容北京的秋天特别合适

我还记得去年差不多也是 10 月份的时候你去北京出差发来的照片还让我有点羡慕

我们工作室好像每年都有一个传统就是今秋时节上京追秋哎呦你这个体力也是蛮好的看起来我们这一次在北京出差也就四天时间结果把东南西北都跑了个遍一方面是京城实在是太大了从 A 点到 B 点最起码要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发现要去看的地方都还挺需要投入时间的

离开北京前我发了个朋友圈我说在金灿灿的北京山谷被阳光和文学滋养了

这个应该就是我今年造访北京最大的感触这次有个特别重要的安排就是去北京的西郊谭古参加单向文学节谭古这个地方其实去年我们也有推荐过那在这个文学节上面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单向的老师们见面了对对对 见到了许致远 吴奇还有其他的一些作家和翻译家

然后结束了之后呢我们又参加了一个对我们来说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在地性的活动就是北京的古建音乐祭的最后一场收官之作我们在仙农坛听了一场震慑人心的音乐会

仙龙潭这个地方因为它在北京天潭附近嘛可能生活在北京的朋友有去过但外地的朋友我觉得未必都知道这个地方那我们可以待会再跟大家介绍一下对我们待会详细展开说你是不是在这之前已经很久没有去北京了呀

印象中应该是有两年因为去年我没去嘛那再上一次就是 2022 年的秋天所以这次其实还蛮期待的在你心中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老实说就是北京这个城市啊

太大了有点过大所以每一次提到北京就对他就是有点爱恨交织你要去到任何一个地方你时间都花在路上了然后作为一个南方人嘛我又是一个西南人

很喜欢小马路小尺度那我觉得在北京离开二环外就没得地方逛了全部都是需要开车然后点和点之间也很遥远最关键的是这一次我们去正好赶上了周五的下班高峰我当时从南站下来拎着行李箱要去见朋友的那个路上我

我觉得我那一天可能乘了有五六趟地铁就换乘交通都有五六趟就看着下班高峰的大家就是挤在这个拥挤的地铁里哎呀怎么说呢就是觉得在大城生活还还真挺不容易的所以北京的过大会让我觉得它的确有它不方便的存在但是呢另一方面我又特别喜欢胡同

因为胡同的感觉和在上海的里弄和成都的巷子有一点像但是又有很多的不一样因为可能北方城市嘛你天然的就会有一种哪都很干燥对然后在这样胡同住在胡同里的人也会把门都打开你就会觉得邻里之间大家是相互认识的

这种亲切感会让我想到很多以往的跟北京有关的一些文学作品所以这个就是对北京的一个比较大的两个印象吧就是你刚刚讲的那个干燥嘛我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非常潮湿的上海人来说而且上海日渐潮湿我还是挺喜欢北京的干燥的就像这一次去北京出差的话就

四天嘛我觉得我第一天上体内的湿气已经被干掉了特别开心我觉得是一种干爽吧对就是他的这种干爽尤其在秋天嘛

的这种干和我觉得冬天的干又不一样就会让人觉得神清气爽的所以就还是说到我觉得秋高气爽真的是对北京最好的形容话说回来其实在北京这个地方嘛因为我之前因为学习工作还是积累了一些十年以上的朋友这些朋友呢他们都蛮有意思的有些住在海淀有些住在朝阳从来不见面是吧都因为我是

都因为我去而相见所以一方面我看起来好像还挺重要的但另外一方面这个也间接补充说明了你刚刚说的北京这座城市比较大对所以大家没有太多的社交生活我知道有很多朋友就经常往返北京上海就是这个京沪牛马县可能对北京的交通以及北京的住宿比较了解了

但如果你真的是想以完全游客或者说游玩的心态来北京玩的话那我觉得住还挺重要的因为我们有长到北京的大嘛对于一个游客来说你选择一个交通很方便然后周边又很好逛的地方是最好的所以一般来讲就是我会推荐给朋友住的话住在二环比较合适尤其是东二环

我个人经验也是住在二环内会比较会比较顺畅而且我有住过前门然后也有住过像北新桥那边那像在北新桥就会有一个我个人会非常推荐的一个酒店那个酒店特别有意思它是在一个胡同里面叫名字也很文艺很北京叫做念念心率这个酒店其实也开了嗯

满多年了吧但是每次去到那边我都有一种很亲切的一个感觉它在夏尔胡同里面然后顺着这个胡同往里走就会有几家特别美味的非常在地的一些小馆子其中一家馆子就是最近在北京很火的一家店叫做胖妹

对你提到了胖妹就真的是在念念行旅的旁边而且她越来越火了我记得我两年前甚至三年前去吃她的时候就已经需要排队了后面也看到她开到了那个龙福寺所以一家小店一个卖川面的都开了连锁应该大家可以想象她的人气然后因为在二环内其实有很多可以逛的小店包括书店可能还有一些唱片店

甚至还会有一些 lifehouse 就里面可能是一个脱口秀的一个厂牌所有这些小店其实都需要大家花一点心思去挖一挖它有可能不在主街上是藏在一个胡同的深处的

我记得乌云装扮者他们自己也出了一个北京的在地刊物叫气象万千城市指南而且他的这个小书也挺有意思的本身就分了四个大的板块吧一个就是胡同更新尤其是在胡同里的在巷弄深处的一些小店

然后另外一个是城市度假还有就是宝藏角落以及零售空间总之这本书我会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小店我到时候会放在 show notes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也可以找这本书来看如果是对于一个对北京没有那么了解的人这本小书它就像一个口袋小书一样

很适合你带在路上然后按着上面的一些路径和具体的点我也去探索北京而且其实这个小说里面推荐的大部分的店空间据点是不是也都是在以市中心为主的这个区域里面对的确都是在市中心然后它也涵盖了就是除了东二环那也有南二环然后有北二环

稀缓确实比较少一点刚刚简单跟大家介绍了一下如果是第一次去到北京可以如何打开这座城市那接下来我们就想要去着重的介绍一下这一次我们北京行的重点那就是去谭古参加单项文学节

那关于谭谷这个地方呢因为去年的十月份在我们四城漫谈那期节目里面我就有推荐过如果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听一下我这里也再简单科普科普谭谷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它其实并不是在北京的比较靠中心地带的地方相对来说比较远所以其实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项目就是它是一个开在山谷里的

新的一个商业目的地这个山是在北京的蒙头沟然后那边最近有一个特别火的景区的路线就是弹折寺路线然后也在天门山的景区旁边弹鼓和这个弹折寺的关系它其实是一条公路上面的

包括那里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在全国海拔最高的 Snow Peak 这几个点位再加上周边还有零星的一些旅游景点就串起了我觉得应该是最近北京的年轻人最喜欢去的为度假的一个目的地因为有山然后有那种盘山公路你可以骑行

然后有寺庙再加上有谭谷这个比较有品质的这样子新商业所以就形成了北京市民一日游或者是一天半的这样子这种周末度假的很有趣的一个地方因为我去年已经去过了嘛所以我特别想问问你第一次去的感受

当我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们你们有去过谭谷吗大家纷纷摆手就说那地方太远了但是又挺想去的我实际上这一次是坐了两趟地铁然后到门头沟附近再打的车就如果你是从就我们刚刚讲到的在胡同就是在北新桥东二环的地方出发打车的话大概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就能来到谭谷这个区域

如果坐地铁的话蛮有意思的就是我在谭谷丹夏文学节认识的新朋友跟我说他们也是坐地铁来的嘛地铁有一站就是坐 S1 线它是一个近两年才开的一个新的地铁线里面有一站叫上岸真的对他还把那张照片发给我

他说果然就是能在北京看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人对所以其实距离没有那么夸张他至少比安南亚还是要离北京市区要近一点然后再加上你因为刚刚也有提到他在景区了嘛就是他旁边就是一个山

然后有盘山公路所以其实当我下了车我就真的看到从我眼前路过有很多装备非常专业的骑行爱好者我这一次去到谭谷跟上一次还是体验不一样的上一次就是匆匆而过中午去然后大半晚上半晚就回去了这次还真的在那住了一晚所以第二天我就是选了

我特别就是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去山上然后去 Snow Peak 待了一下然后我是打车上去的嘛在这一路就看到好多好多骑行的人其实你能感觉到他们骑的不轻松盘山公路嘛我完全可以想象就很需要体力的

有很多应该也是住在市区的人他专门跑一趟可能开着车带着自己的自行车或者是在谭谷他租一辆然后就开始他当天的骑行的训练我当时下了车想要走进这个谭谷的街区

因为当天是个雾霾天其实第一天你啥都没看到说实话我有点小失落就是觉得雾霾的这个笼罩下整个山不是很清楚然后眼前的景吧也不是那么的光彩夺目我其实当时心里也会替你有一点惋惜因为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天太好了

然后我就担心在那待了两天天都不好你啥都看不到然后就幸幸而归了但是好在第二天对就第二天雾霾散去整个它是由阴然后慢慢转晴就彻底就是太阳穿过了云层

就照在整个山谷里这个时候我才认真的观察原来山谷的颜色是有层次的秋天的山谷它的绿也是分了好几层然后甚至还有一些枫叶的颜色或者是植物就是你能看到是渐变的山然后整个坛谷的宫

它漫闪公园里面因为种了很多的植物甚至还有一些芦苇什么的在风中摇曳就觉得还挺灵动的我当时就真的有一种感觉像是身在一个海外的小镇当然建筑也好我们看到的周遭的一切它还是属于北京但是总有一种你已经离开了就这种眼前的画面给你的感受对 就你已经离开了

北京这个大都市甚至可能离开了比较中国审美的这一切所以我当时在那个谭谷的漫闪公园里包括它街区游走的时候慢慢看着人多起来然后这些人都也很自由有去玩水的遛狗的然后在那斜着躺着的特别的松弛我相信确实有很多人

他有可能是住附近的人也有可能住市区的人就想一天或者两天周末的时间带着家人来这个地方微度假逃离一下市区繁忙嘈杂的生活那我们这次参加的这个单向文学节呢就是发生在你刚刚提到的漫山公园里面嗯

所以就很有意思嘛就是一个深度对谈的两天的活动放在一个户外的很有层次的远处是山近处是小溪小坡然后狗和小孩子在肆意的撒欢奔跑的这个画面里面而且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单向文学节嘛我走进这个场子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没有什么装置

就是没有什么打卡点对我们已经习惯了上海的那些充满 deco 的活动了对当然也不是说哪一种更好它可能要适应当地的这样一个场域和用户的一个习惯就是我走进所在的这个园区的时候就只是觉得这个广场里多了几十把椅子而已

他可能平时也是这样子的其实你刚刚在讲这个活动看上去很日常嘛然后我其实参加活动之前我问了一个很搞笑的问题问谭股那边的朋友说这活动前有领导演讲吗天哪然后他说没有呀

你看我们都有一些惯性思维对所以它就是一个非常日常的非常 accessible 的一场活动但是你坐下来的时候就会被在场的氛围然后嘉宾的深度的谈话给吸引当时吴琦也有说这是单向文学节和谈古的第三年的合作所以他们就是会觉得这个地方很适合就是想要亲近自然

可能北京市区里都找不到这么天然这么有优势的场域然后又能够邀请一些当下的本身也比较关注生命文化的一些作家和翻译家在现场跟大家做一个交流然后第二天是有张之琦的分享还有何宇佳还有几个青年的艺者我觉得台上几个人也挺松弛的

他们可能也觉得这个自然环境给了他们很多能量再加上第二天大家都知道放晴了雾霾散去了风和日丽的所以几个嘉宾就是整个的这个谈话节奏就是让人觉得很舒服意犹未尽是的

我觉得两天的天气的外部环境它其实是给了这个两天的活动更多的层次感如果台下观众像我们一样参加了两天它会有前后的那种对比的感觉就像那天我们在跟吴琦在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说我们分不清楚是第一天更有文学感还是第二天会更有文学感这就是文学的双面性吧

对这样子的文学性放在了如此这般的这种跟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这种开放的场域就和在城市里面的一个封闭的大厅里面去办这样子的活动就会有很大的不一样对截然不同的效果

自然确实会给人很多灵感也会给人很多力量而且我在第二天就天气晴朗的那个下午我到山坡上因为我想从高处去看一下这个场面的时候就会觉得确实身处在山谷里它有它独特的优势它远离城市

所以它跟城市里的那些规则那些秩序都切割开了第二点就是它错落有致你融入在这样子的一个环境里你待在任何一个角落里任何一个平台上面都 OK 我也看到有小孩子就攀到那个最高的白色的装置上面那个就是真的能俯瞰整个谈过然后你如果站在高处你也能听到其实台下嘉宾的一些分享

对你坐在哪其实不重要对而且这种不重要反而就会让你打破了一些边界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就是我也有在山坡上坐过一会儿就是确实你在远处看和近距离看的感觉会不一样你看着看着身边就来了一只小狗

对小孩也来了小狗也来了还有吹泡泡的你就会跟他们打招呼然后我想再说一个特别打动我的一个画面然后我当时是坐在这个观众席的比较后面的一排有一个嘉宾就 cue 到了其中一个嘉宾的一本书的时候

我前面就会有一个女孩子就从包里掏出了她的那本书然后举的特别高我当时就震惊了而且正好那本书封面是黑色的雪雨蜜之地对就是在人群中这样子扬起了一本书这个画面让我非常的震撼就非常的文学感对我也可以把这张照片放在 show notes 给大家感受一下

所以整体两天的这个丹香文学节一方面它很文学这是让我们感觉北京的文化气然后另外一方面我确实觉得它挺童话的它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就像我们来到谭谷的这个路程就虽然路途很遥远但真的不需此行

所以这个地方作为微度假的一个目的地它又不用去到像阿尔丹亚那么远你开车一个小时左右能够来到山谷里而且又有酒店可以住一晚第二天爬爬山或者骑骑公路就是山里的公路能够亲近自然我觉得是一个还挺不错的选择

其实你刚刚讲这一趟旅程可能就是北京的一部分人在周末的打开方式吧没错我觉得我明年应该还会去明年我会九月份去因为明年九月会有 first 第二季那真的是要把这个时间空出来对我们说完了在西郊山谷里面的活动那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在西二环的一场活动然后这场活动特别有意思是发生在北京的一个古建筑里面

这个古建筑有 600 岁了它在天坛的旁边叫仙农坛日常情况下它是不怎么对外开放的就是因为古建音乐祭而且是这一届的最后一场所以就专门安排在了仙农坛

我是第一次走进仙龙潭然后因为知道这一次会去到那稍微查了点资料然后稍微做了一下了解才发现原来仙龙潭也是属于在北京这个中轴县的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建筑如果有关注北京中轴县的朋友应该对这个项目比较了解是在今年夏天它生意成功的因为这个建筑它不是个旅游景点就不会有太多的人在那排队或者拍照什么的

就本身很安静所以在慢慢走进去来到这个广场里的时候我真的是觉得有一种庄严肃穆感当所有的观众都来到了建筑的最中心的广场就看到很多椅子就摆在那

它甚至都没有什么华丽的装置就又说到真的什么都没有在舞台处就是一架钢琴然后摆着 2024 古典音乐季所以有很多观众他也跟我一样就是会来到整个场景的最后想拍一个全景照但我当时觉得你用什么相机其实都拍不出它的这种凛然大气感

我们大部分去看音乐表演都是在室内嘛都像音乐厅啊这样子的地方而且它是阶梯式的座位而且音乐厅大部分都是西方派的建筑对所以第一次在一个中国的重要的文化古建筑里面听一场音乐会这样子的体验真的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一趟一定要参加这一次活动的原因

我稍微再展开说一下哈就是我们这一场听的是围场嘛但其实整个的今年的古建音乐季它是持续了也是有差不多一个多月而它所主办的所有的这种活动场地都是在北京的古建筑里面分布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就比如说像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国子建这样子的地方

今年是古今音乐季的第三年那明年他同样会办那这场活动他的一个让我更加佩服的一点是他是完全免费纯公益的所以如果听到这里对这个活动感兴趣的朋友其实是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和相关的这种官方的这个入口

明年的这个时候敬请期待它的开放那我们再说回这一次的仙冬坛的这一场闭幕的这个演奏策展人姚老师其实是有跟我说过每一次古建音乐季不管是在什么形式什么样子的地点它都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面的 preview 就是会找一个和这一次的主题有关联但又不是音乐人的一个老师去做一场文化导览

我们这次演奏活动的文化导览就是一位在北京的一个建筑学的一个教授我觉得他的文化导览特别专业但是他又不是那种他又不是学术型的导览讲的其实还是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先跟我们科普了一下这个中轴生移的这个背景仙农坛在整个中轴县里面的位置他是用了一个很形象的一个比喻就是仙农坛是中轴县的一个序幕

然后再缓缓带出了接下来的第一个表演我觉得也很有深意的是他们在编排的时候认真的考量了这次活动的场地主题然后再到曲目的选择所以在一上来的第一个曲子就是莫扎特的序曲就一下子把大家带入了就是这种音乐的氛围当中

我确实没有想到就是虽然很空旷在没有顶的地方然后甚至能听到一些鸟叫但是它的这个气势和弹奏的感情的浓度会让观众们也目不转睛地观看他们的表演

我除了去感受这个氛围就是现代人在六百年的这个古建筑里面去表演以外也看到比较新式的这种演奏手法因为第一组就是出场的这个演奏家他们是三个姑娘这个组合的名字也蛮有意思叫于美人

然后他们弹奏就是六首连弹就是在一架钢琴上我坐的位置稍微有点远哈没有那么清晰的看到他们是怎么配合怎么感情流转然后怎么起承转合这个没有看得特别清楚但我知道就是从他们的身体的这个晃动以及你这个就是这个弹指之间你就会能感觉到他们的身体是随着这个音律去律动我确实觉得默契非常重要嗯

因为一个人你可能所有的节奏韵律谱子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但是三个人你别说两个人三个人他充满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我第一次看到六手联谈的时候就是在台下疯狂的鼓掌

然后后面的几位是比较青年的演奏家有小提琴有大提琴然后甚至还有一个小朋友我相信就是这个项目它也在鼓励和推动当下的一些青年呃

音乐人然后走向更大的舞台更公众的视野吧我们这一场是特别为青年演奏家准备的前面几场可能是一些相对来说知名度会比较高的一些但我觉得青年演奏家他而且很多大部分都是在北京生活的嘛我感觉他们在演奏的时候是有认认真的去体悟

需要在这个这样的场域里面去表演什么样子的内容所以他们的选曲基本上一组音乐人上来都会就是国内的这种比较传统的音乐在中国的古建筑里面能听到古典音乐我有点感动

而且其实我当时虽然看不到前面的表演者但是我是全程投入在其中的因为我的眼睛是非常的丰富的你可以去感受外面的树的沙沙的声音可以听到鸟叫的声音然后这些声音和眼前这个画面再伴随着这个音乐的曲目是很有层次感的对包括阳光的变化就是光线的变化我们刚刚坐进去的时候还觉得太阳有点刺眼

很多人戴着墨镜然后演着演着就一个多小时我们一共做了一个半小时你就看着太阳渐渐的它要跌进这个建筑下方了大家也摘掉了墨镜也能更清楚的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我觉得他们在谈的过程中包括这些老师们在做分享的时候

我觉得会有一个就时间和空间的一种交错感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老师说就有一个演奏者他说在一个 600 多年的建筑前弹奏的是一个 300 多年前的一个曲子你就觉得时间空间宿命一切都交汇在了一起

不同的文化也在这里汇聚用音乐去汇聚所以你发现了吗其实我们刚刚分享的两场活动嘛活动的形式是都有接触过的但是因为它的场地都是在户外而且是不同的这种场所你就会感觉到你仿佛体会了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让你印象深刻的活动那你觉得这两个活动能代表北京这座城市的特性吗

或者说就是这两个为什么我们这么有缘就刚好能看到这两场活动

或者这样子说吧可能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北京的秋天然后对于北京的秋天是特别有特别有感情的对所以自然而然的希望能够把那些好的活动好的内容带到户外去你这样一说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很 make sense 他们想要把最美好的回忆都留在这个金秋

而且这一切是因为它是跟公众发生互动的嗯它是没有门槛的而且是发生在户外的嗯

所以我们这一次真的是非常幸运能够就是体验到跟在上海在成都在香港完全不一样完全不同风格的这样子的一些文化表演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北京每一次去到北京尤其是在这个世界去都会让我有一种比较强的安定感

我突然想到这次去北京之前我看了一本中医书那个作者在开篇讲了一个蛮有趣的桥段让我印象还挺深刻的就讲他来上海出差然后当天晚上没睡好就是因为上海本身他临江然后土不是那么的厚所以就会让他这种敏感体质整晚就没有休息好所以

所以他第二天就赶紧的就收拾包袱就回到北方城市了我在这本书里面才感受到原来他相对北方城市相对来说就是土比较厚所以给人就会有一种安定沉淀的一种感觉

然后再加上北京它不仅是在北方城市还有它我觉得它跟我们上一次聊的南京有很不一样的地方是南京的古相对来说离现在已经有一点远了但是北京的古城是从明代时期就延续在这里而且它的这个皇城的建筑和文化是到现在都会都是和这个城市紧紧相连的再加上现在生意又成功了嘛

所以他的这个风土人情和在地的文化其实是和他在这个城市里面发生的一切都紧密相连的你说到这儿吧我想起了一个我很多年前看那个帝都会就他们也是一个公众号

是一个做设计的这么一个事务所然后创始人宋壮壮他曾经有上过一次一席他讲了一个点我觉得很妙很有意思他说因为他是北京人然后他也住在中轴县附近他说很多人觉得北京人很正经

他说北京的确很正经因为有数据可以表表现就是能够看到北京的整个城市面貌他就是非常方方正正的他说北京的这个中轴的比例大概就是 43%左右但是上海只有 10%几

相反只有百分之几这样子的所以就说北京很正经上海很不正经就虽然是一个玩笑话大家这样说起来觉得挺调侃的但人家真的是有理有据那也就回应到你刚刚说的它是皇城尤其现在又是首都尤其这么多年来北京它确实是一个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带

它和上海的基因和它的特性就是不一样所以我们能看到两个城市它之间非常大的差异我就刚想到这个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而且因为这一次我们刚刚有说到去看古典音乐记它牵扯到一点点就是这个北京中轴线我又去找了一些关于中轴线的一些相关的资料越看越入迷

我觉得好有意思我觉得北京其实真的有好多好多值得挖掘的宝藏是不是接下来有机会的话可以做一期中轴线的播客真的呀因为上一次那个中轴线升移了我就特别想要听庄长老师说他曾经是在那个破产书店就是单向他们自己的一个播客里有聊过一期我回头也把这一期播客节目发在我们的 show notes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一听

所以我觉得就是城市总是一方谁土养一方人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我北京的朋友说的比较直白一点我觉得他们都很有文化我特别喜欢跟他们聊天每次聊天都仿佛是一次深度的高质量的会谈就让我各方面都受到启发而且因为就是从 20 岁左右就认识了嘛然后到现在就在各自的这个领域里面越来越好

就会为彼此高兴大家虽然不是住在一个城市里面但是一年会有这么个一两次的碰面相聚然后彼此交换自己的这个进展人生的一些思考的东西就会让你觉得哎呀这个城市有你非常热爱的人你就会对它有更深层一次的感情那对于我来说就是因为十月份我确实去了很多地方我去了五个城市了

我回了成都然后去了香港去了日本的高松大阪去了北京再回来上海就我觉得大城市真的很有意思你这个地方因为它够大然后你有很多事可以做你可以见到很多的人然后大城市我觉得它有魅力的地方也是在于多元嘛哪怕像北京这样正经的城市我依然觉得它很丰富很多元

他能提供给你很多就是你可以值得去深挖的很多的信息然后我觉得北京也是基于他的这个历史他的过去包括他的建筑就如果你你真的是一个对北京的

本地文化有所兴趣的话你用时间的维度去观察它我觉得你能自己有一套去理解城市去理解历史就咱老北京历史的一条自己的脉络然后这一次因为除了出差也有见几个朋友嘛我特别想要分享一个朋友就是她是跟我从小一起在成都长大的一个朋友也算是我的妹妹吧叫樊雨思就可能说到她名字有一些朋友哎

就会觉得好像在哪听过他是大学就去北京了然后待到现在也差不多 10 多年了他最近在做什么也是在东二环内交道口的一个胡同开了一家餐馆叫 ORI 英文叫 ORI 它是一个素食餐厅加清酒的这么一个小的 bistro 大概面积 10 来平非常小的一家店

发现我们今天这期节目里面讲的内容全都是没有任何的 deco 而且都是小店就在北京诺大的一个城市里面在发生的一些在一些小角落发生的一些小事情然后这家店因为它是素食所以它没有肉菜很简单的一个菜单两页然后

然后有我们小时候成都人爱吃的甜水面中水饺然后还有一些小小食和点心然后这家店呢差不多也就是在一个多月前我看到他在社交媒体上说他准备要关掉了他准备要去村子里我当时很错愕明明看着他风生水起的而且知名度越来越高

结果这一次见到他然后也问了一下为什么要决定关掉这家店他说因为他其实已经搬到昌平的村子里去住了精力真的不够用

昌平的村子到东二环非常划时节然后再加上他可能觉得在村子里也能够被很好的滋养所以他在事业上升期尤其是在这个餐饮品牌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的这么一个当下他毅然决然的决定要暂停要关掉然后我问他我说那你在村子里干什么他说生活呀说的太好了我说那你有什么计划吗他说没有计划就是生活

当时我跟他这个对话我自己都惊呆了就是一个比我还小个几岁的这么一个年轻姑娘然后告诉我他要放下这些东西然后要追从自己的本心然后要去村子里进修我一方面非常为他开心就是可能这个事业对他来说只是他他在找自己或者说他在实践的某一站嗯

并不是她的终点她可能接下来她还想要继续创作还想要继续挖掘我可能更期待她后面的那个部分然后第二个就是我觉得这姑娘好感明明是一个成都女孩子然后在北京这样子的一个土壤里她有自己敢于去放弃和取舍的这么一个决心就真的挺为她开心的然后这家店是在 12 月 26 号正式关所以还有

小两个月的时间在北京的朋友或者说要去北京旅行或出差的朋友有空可以去这家店常常看你推荐一个朋友不如我也推荐一个朋友这样我们公平一点我们在找在北京生活的人的相似性刚刚你不是讲那个东二环比较好玩吗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最近做了一个做了一个小红书账号叫

叫做在东四就是他开这个公众号的第一篇我就开始给他点赞我们其实就预料得到了他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一个走势他们是一群就是工作在东四附近的一群年轻人跟我们差不多大

不同的背景有建筑设计也有商业运营就是我觉得你如果现在打开小红书搜索在东四这个账号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图文字然后一些设计就能够代表北京的这一个年龄层的人他们的

在思考的东西在看的东西就是它没有特别多的学术上面的一些大词但是就是在给你记录这个生活就非常松弛但是你又能感觉到很言之有物这个就是我非常喜欢的在地的小团队小团体在做的一些事情我推荐的言语没有刚刚说那么多但是我就是非常直给的请大家关注一下这个账号

而且他们接下来也会在正儿八经的在东四发起一些小活动啊对对对而且也会跟周边的小店啊商户什么的去做一些联动然后我我个人也会觉得就是不管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其他城市啦就是这样子在以在地地域为名的这样子小团体接下来可能会越来越多然后每一个呃

每一个地域的每一个地区的团体所发生的内容他们的表达可能也代表了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好呀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第一次聊北京但是北京这座城市真的太大了你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去介绍它希望接下来有机会可以给自己立一个 flag 不定期的去更新关于北京的一些想法和一些看见吧也欢迎就是不管生活在北京还是说对北京这座城市有别样感情的朋友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

留下你认为北京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和你爱北京的理由好了好那今天就先这样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