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45. 从广告金曲到抖音神曲

45. 从广告金曲到抖音神曲

2024/7/25
logo of podcast 合以见得

合以见得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S
Share
刘耿
Topics
刘耿老师从近期爆火的《山东车牌歌》出发,探讨了洗脑神曲的创作逻辑和走红原因,分析了其旋律简单易上口、歌词看似无厘头却暗含深意的特点,并结合心理学中的“耳虫效应”解释了其传播机制。他还回顾了从传统电视广告到短视频时代音乐营销的演变,指出音乐在不同传播模式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分析了AI创作音乐的崛起及其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Share补充了洗脑神曲的特征,例如旋律简单重复、歌词通俗易懂,并适度加入意外元素,以满足听众对熟悉感和惊喜感的期待。他还分析了不同时代音乐营销的特点,例如电视广告时代注重高频率重复,移动互联网时代注重互动传播,短视频时代注重用户生成内容和社交媒体扩散。 两位嘉宾还探讨了AI创作音乐的优缺点,指出AI创作的音乐虽然能够快速高效地生产,但缺乏人类创作的灵魂和肉体体验,难以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他们认为,音乐创作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创作者手中,人类创作者的优势在于其对生命的体悟和情感表达。 刘耿老师详细分析了洗脑神曲的成功公式——“重复加意外”,并以《五环之歌》和《忐忑》为例,说明看似无意义的歌词如何体现对现实的解构和批判,以及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的感受。他还探讨了广告歌曲的历史,从第一支广告歌曲的诞生到如今AI创作音乐的崛起,分析了音乐在不同时代广告传播中的作用。 Share补充了更多关于耳虫效应的知识,并结合古典音乐和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进一步阐述了“重复加意外”的规律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应用。他还分析了短视频时代音乐营销的特点,指出音乐成为品牌重要的文化资本,通过与年轻人流行文化结合,加强品牌与年轻人的联系。 两位嘉宾共同探讨了AI创作音乐的挑战,认为AI创作的音乐虽然效率高,但缺乏人类的情感和灵魂,难以创作出真正经久流传的作品。他们强调,人类创作者的优势在于其对生命的体悟和情感表达,以及肉体体验带来的独特感受。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洗脑神曲的创作逻辑及其走红原因,分析其旋律、歌词特点,并结合心理学中的「耳虫效应」进行解读。
  • 洗脑神曲的旋律简单易上口,歌词看似无厘头,实则追求简单通俗。
  • 重复和意外的结合是神曲流行的关键,在熟悉感中制造惊喜。
  • 「耳虫效应」解释了神曲在脑海中反复播放的现象。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们一般听音乐可能是带有标题的音乐一边去听一边去想象音乐当中的场景但是巴赫这种结构性的音乐它是一个纯音乐它没有主题的它就是完全在你头脑当中用音符来建构音乐是一种纯粹理念的东西你会觉得很有一种崇高感在这种没有主题的音乐情况之下你会对它其中要表达的这个信息会有自己更多层次的解读是你会感受到人类的理性思考之美

iPhone 的这个默认的闹钟大家听到这个闹钟就不自觉地会警觉起来要起床了对对这些经典的声音成功地在我们人类当中实现了巴弗洛夫效应我们已经被他们驯化了

无论是人类还是 AI 能换出来成为神曲的只符合重复加意外的规律是不够的那还得走心如果你的要求是一曲永流传那还要入心这就需要作者好好的去体悟生命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本期何以见得我是主持人 Share 今天呢我们又是跟安利中心的刘耿老师一起再聊一期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先请刘耿老师给我们打个招呼大家好我相信最近可能很多刷短视频的朋友们都会听到这个山东车牌歌

他最近是非常非常的火 魔性的旋律和口音 然后再加上简单直白的歌词有很多很多的网友都会去模仿 然后翻唱了各种各样的版本然后我们也看到相继出现了其他各省市的车牌歌最近我还发现已经出现了这个英国车牌歌这种非常诡异的二创你很难形容它到底是一种什么风格啊所以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话题来聊一聊这些洗脑的音乐为什么能够走红

其实我们都会把这些口水歌称为神曲这两年神曲也是层出不穷了算是这些朗朗上口的旋律其实是很容易记忆的那相比于这个杨春百姓来说呢他们更加的通俗易懂甚至你会觉得他们听起来有一点点土味

但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呢短时间内它的这个传唱度是非常非常高的可是神曲这个现象其实不是现在才有的其实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呢已经有神曲的这种雏形了但那个时候的话我们更多的还是把它叫做金曲它是在广播电视时代大放异彩的那个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广告格局

所以我们今天呢就是要从这些洗脑的身体聊起然后再聊一下这个广告歌曲的发展最后我们也可以探讨一下在未来的这个时代里面这些歌曲将怎么样帮助品牌去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或者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们就还是先从洗脑身体开始聊起谢谢

其实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很有兴趣聊一聊网红神曲因为文字与音符有许多异曲同工的相通之处我总结了山东车牌歌的几个精妙之处也是洗脑神曲的共同特征第一个是它们的旋律简单容易上口五音不全的也能顺上

洗脑神曲的旋律音域通常较窄音符大多集中在一个小范围内没有大的音程跳跃同时又没有复杂的转调或音阶变化歌曲中很多旋律片段和节奏都反复出现尤其是副歌部分不断重复比如说大家熟悉的《你是我的小牙小苹果》就是一句典型的洗脑神曲模式这首都已经算是古早的神曲了

是那第二个特点呢就是我们发现洗脑神曲歌词极度无聊比如说卢 A 挤南车卢 B 倾倒的卢 C 滋博卢 D 早装那似乎很无厘头上一个这么无聊的神曲我觉得应该是月云鹏的五环之歌那这些歌词呢在严肃的词曲作者看来是很值得批评的但是在我看来呢歌词无聊不代表无意义

其实我对五环之歌的评价很高为什么呢当你听多了很多积不起共鸣的宏大叙事当你听多了没有温暖的虚情假意当你被迫跟着同事一起不情愿地喊正能量口号你会觉得五环之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它的歌词本身无意义但是正是这种无意义才是解构坏意义的利器体现着调侃与批判反叛于解构的战斗精神

还有一首神曲呢叫忐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它不仅没有歌词甚至不同的人唱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唱歌词也可能不一样完全就是即兴发挥它连歌词都没有了那这体现着什么呢

坦特是在 2010 年走红的这是随着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过渡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意味着更多的互联网人口的诞生意味着网民更多的在线时间因为在手机就可以上网而且可以移动在线随时在线坦特呢它没有歌词它通过 NAR

这些胡乱堆积起来的歌词恰如其分地刻画了互联网时代带给人们的乱麻感正是互联网时代大量无需的信息有时让人感到迷惑但又充满兴起忐忑带给我们的这种混乱感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动性不可预测性很相似

所以我对忐忑的文化意义的评价也很高刘老师刚才讲的这两首歌我感觉大家应该多少会听过的那个五环之歌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我也是觉得很震惊你不知道他在唱什么但是你就觉得非常的上头宫林娜老师那个时候在这首歌刚出来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很多的争议和非议的有人会觉得说他

不懂音乐他唱的这个东西就是乱七八糟的你也不知道他到底要表现什么然后后来也是有很多的人去翻唱这首歌然后你也感觉可能有的人是要去故意的出丑或者是说表现一种比较疯癫的这种状态或者是他也似乎也想去炫一下他这个音乐技巧但是你听过很多版本之后你可能再回去听宫林娜老师的那个版本你又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

对他这首歌曲的精妙之处呢就是不同的人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情绪适配性是很高的那以上呢是神曲的两个共同特征第一个旋律简单第二个歌词看起来往往很无厘头即使不以无厘头取胜的歌词呢也要追求简单通俗比如你是我的小苹果啊老鼠爱大米啊

无论旋律还是歌词往往伴随着大量的重复简单加重复的目的呢就是在你的头脑中迅速地强化记忆让你感觉熟悉其实大家听歌的时候都会喜欢听熟悉的或似曾相识的

比如春晚的导演很少推出新歌更多的是当年流行歌的大拼盘这样更容易博得观众的好感如果推出的是一首全新的歌熟悉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失败的风险就更高但对于春晚来讲的话我觉得他还是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电视的这个黄金时代的话春晚它就是一个引领潮流的舞台

所以可能每年它会有那么一首两首是会变成当年的大热的歌曲然后我们现在可能还记忆犹新不过可能这几年随着这个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然后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发展你会发现春晚它就变成了一个复制的潮流就是什么东西火什么东西才能够上春晚而不是我上了春晚之后我会变得更火

对的这个其实跟大家使用媒介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以前电视机在大家的生活当中是绝对的王者但是现在你的屏幕越来越多其实电视机的开机率是非常低的即使是开机的时候也大多时候是作为背景音存在的你可能在干其他的事情然后电视打开你会听一些声音一

以前很多家庭装修的时候可能是以电视机为中心来布置他的客厅的那现在我就见过很多家庭他的客厅当中根本就没有电视机的位置但都去客厅化了对 也是去中心化

所以迅速地建立起熟悉感或者自来熟是神曲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听众对一首歌曲建立了熟悉感之后就会对歌曲的下一句下一段有旋律期待当歌曲的下一句下一段落到他的期待当中他就会很舒服

因为人都是喜欢有规律的东西喜欢有确定性的东西但仅有熟悉感又是不够的如果每一段都一模一样的重复上一段那就会很无聊很 boring

所以你还是要适当地制造一些小小的意外让听众觉得过瘾就像听腾格尔老师的歌他的歌传唱度已经很高了但你会有长听长心的感觉有人说听腾格尔老师的歌就像骑着一辆方形轮胎的自行车忽快忽慢地驰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次颠簸是什么时候到来

还有最近被郭友才唱火的《诺言》也是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原唱李一军唱得很完美像一个无瑕的光滑的瓷器

郭友才的卖点在哪里呢除了他的形象出身之外单从声音来说一是他用山东口音对你说情话对你说诺言二是他在一些转音的地方处理得很用力很粗糙仿佛是用砂纸特地抹出了一些颗粒感对比光滑光洁如瓷器一般的李毅君这反而成了郭友才的卖点

其实人们有时候在喜欢在完美中带有一点小瑕疵在完全对称中呢带有一点不对称这个就叫意外我记得有一首歌叫燃烧我的卡路里也是一首神曲有一段时间我挺喜欢听的那我最喜欢听的就是杨超越那句唱破音的燃烧我的卡路里很有现场感这种感觉是的

那回到神曲《山东车牌歌》它看起来没有重复的歌词但实际上每一句都在重复并且它会按照 ABC 的顺序排下来每一句都是可预期的那么它的意外在哪里呢还是单纯从声音上看

一是他用很地道的山东话演唱别具一格二是英文字母读法和汉语拼音的读法相混合 ABCD 都是用的英文字母读法但是到了 E 和 F 他就变成了东营是鲁鄂

烟台是鲁夫 为方叫鲁哥逐渐汉语拼音化是的那本来我还担心他唱到 F 的时候呢要唱一个辅音音所压不上了感觉对对对没想到呢他用一个 F 就流畅的过去了那后面还有更搞笑的就是出现了鲁沟和鲁秋这是山东人在打扑克时候习惯用的说法可谓是很体现地方特色了最近好像全网都在嘲笑山东人对

对就是 QQ 读上求求那到这里呢我们就可以大体归纳出洗脑神曲能够流行的一个公式就是熟悉加意外记忆中的熟悉加上感觉上的意外熟悉加意外是音乐作品文字作品通用的流行公式不仅限于网络神曲那比如说古典音乐中有一种复格结构

副歌是拉丁语 fuga 的音译,fuga 的意思是追逐,为什么用追逐来命名这种音乐形式呢?因为副歌曲的核心是一个叫做主题的旋律,这个旋律会在不同的声部中反复出现,

副歌曲通常以一个单一的主题开始这个主题在第一个声部中演奏完毕后第二个声部紧跟起后模仿并重复这个主题接着其他声部依次加入每个声部都像是在追逐前一个声部的主题

那么我们在这种结构中看到重复造成熟悉但在每一声部的重复中又带有变体有一段时间我就特别喜欢听副歌音乐尤其是巴赫的我觉得非常好就是很有结构感而且巴赫的都是纯音乐因为我们一般听音乐可能是带有标题的音乐比如春江花月夜一边去听一边去想象音乐当中的场景

但是巴赫这种结构性的音乐它是一个纯音乐它没有主题的它就是完全在你头脑当中用音符来建构音乐是一种纯粹理念的东西你会觉得很有一种崇高感一种结构感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种审美而且可能在这种没有主题的音乐

情况之下你会对他其中要表达的这个信息会有自己更多层次的解读是你会感受到人类的理性思考之美在看文字作品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大家耳熟能详 I have a dream 这

这句话作为演讲的核心在演讲中反复出现金博士通过这种重复传达了对种族平等和自由的强烈渴望这句话也成为这篇演讲文流行的密码很多演说家都喜欢用排比句就是这个道理在可期待的每次重复中又带着意外

刚才刘老师其实举了很多的例子从歌曲然后到古典音乐的作品然后呢就到了这个演讲和表达大家都会发现这里面就是在强调一个韵律感很强的然后你要有一些节奏感哪怕这个内容本身不是特别具有逻辑性其实我们能够想到的一些尔舒诺汤的歌曲他这个歌词如果你细细推敲起来可能未必也是那么有逻辑性的但是

就是架不住就是很容易记忆然后我们刚才讲的这个熟悉感加上这个意外其实有一点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它总是能够在你的这个思维框架之内给你造成一些小小的惊喜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句子也好或者是这些旋律也好就很容易进入到我们的脑海当中然后我们再把它记住

其实这个东西呢不是我们今天两个就是随便再总结出来的这些规律啊我们还是有一些这个学术研究来支撑这些理论的以前这个研究音乐对大脑影响的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就会发现与听众有强烈情感联系的音乐是很难被忘记的

那这些旋律呢就是有一些很悦耳的钩子它会进入到你的记忆中然后深深地埋下一个种子你可能听一遍两遍之后你就对这个旋律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东西叫做耳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或者是听到过这个理论耳虫呢它是源自德语的这样一个词汇它是指那些很微小的大概就 15 到 30 秒的这些音乐片段是我们很难去摆脱的一种旋律的印象那

那之前的这个新西纳提大学的一个营销学校受教 James calories 他把这个概念就是做了进一步的推广然后并且把这种现象带到了广告技术研究的最前沿耳虫的效应呢其实他还有一个更学术的名字他叫做非自愿音乐意向或者是不自主音乐想象

那这种其实就是在说你这个人体在产生一种无意识的音乐的反应或者是音乐的想象那具体的表现就是说音乐在没有主动回忆的情况下进入了大脑并且在没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循环的播放

这就是为什么感觉你听了神曲之后你总是感觉你的脑海里就不自觉地在播放这些旋律通常情况下我们刚才也说到这些节奏欢快歌词朗朗上口的音乐会更容易诱发出现耳虫效应那么这类音乐也是传唱度非常高更容易被人接触到也更容易被大脑记住对我补充一下这个耳虫的虫其实是 worm

就是一种蠕动的虫子不是那种爬得很快的虫子就是在你的耳朵里慢慢的蠕动的虫子耳虫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一段旋律或歌曲不停的在你脑海当中重复播放甩都甩不掉的感觉我们现在叫做单曲循环其实中国古人有一种更浪漫的说法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其实能引起耳虫效应的歌曲呢从审美上很多都是不过关的尽管它能长时间的滞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但是不耐评也没有回味不过呢广告营销都讲粘性有些广告人呢就利用耳虫效应带来的这种粘性开发具有耳虫效应的广告

比如说收了一只手脑白金比如说横圆翔 羊羊羊都是典型它们不怕你讨厌就怕你记不住早在 1876 年马克图文就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就讲述了一首广告歌如何困扰了小说中的主人公直到他成功地将这个耳虫传染给另外一个人他才从中解脱这篇小说叫《Punch Brothers Punch》

翻译成中文就是打孔兄弟们打孔这里的打孔指的是公交车的售票员在车票上打孔因为这是一段关于公交车的广告故事的主人公即马克图恩本人他在阅读报纸时看到了一段顺口流这段顺口流是这样子的

打孔兄弟们小心的打孔当着乘客的面打孔蓝色票八分钱黄色票六分钱粉色票三分钱打孔兄弟们小心的打孔那这句打孔兄弟们小心的打孔在不停的重复很符合现代神曲的特征那随后几天呢这段广告歌不断的在马克吐温的脑海中重复播放导致他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

他甚至开始忘记自己吃了什么或者他在写作时要用的词汇马克图恩试图通过与一位牧师朋友散步来缓解这种困扰

然而他在与朋友散步时他不小心将这段广告歌传染给了朋友牧师也随后陷入了同样的困扰变得无法集中精力并开始在步道时不自觉地哼唱这首广告歌最后马克图温带着牧师去了一所大学在那里牧师将广告歌传染给了大学生们尽管牧师得到了缓解但广告歌却在大学生中蔓延开来

这个故事发生在 148 年之前却精准地预言了我们今天的很多所谓的广告理论比如今天市场营销专家喜欢挂在嘴边的病毒式传播小说当中就用略带夸张的方式描绘了广告神曲人传人的特性当然不是所有的广告歌曲都是走的神曲路线嗯

其实到了广播电视的黄金时代是有很多这种跨制人口的金曲啊我们那个时候可能不会更多的把它们叫做神曲然后也会有很多很经典传唱至今的一些创作那我们就现在就来说一下广告歌曲他们的这一段历史其实广告歌曲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那我看到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呢是第一支广告歌曲诞生于 1926 年的圣诞节前夕它是通过收音机播放的

那这首歌是美国一家公司叫通用末访叫做 General Mills 他为了宣传他的早餐卖片的一个产品叫 Witties 他做的一个尝试然后他的这个销量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这个应该也就算是第一次有了这种商业性质的广告歌曲诞生刘老师想一下你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广告歌曲吗

比如说现在是夏天我走在街上就经常听到蜜雪冰城的蜜雪冰城甜蜜蜜你爱我我爱你这首歌已经非常洗脑了对对对当然还有很多记忆当中古老的比如说有个娃哈哈好像是我的眼里只有你嗯

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我记得这个暴露年龄确实很古早对还有一个我觉得也挺好的就是陈玉迅的《孤勇者》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广告歌曲的范本它是专门为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创作的但是由于它的歌词打动人心鼓舞励志

超越广告本身而被广为的传唱歌词中传递的勇气和孤独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听众让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感受到力量和支持这对广告主本身的形象也加分不少比起那些不怕你讨厌只怕你记不住的广告歌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其实广告歌刚才刘老师举的几个例子像《灭血冰城》还有《雇佣者》这个都是这两年才火起来的

然后之前呢你提到的这个《哇哈哈》它的这个主题曲确实是属于比较早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了我自己当时第一个反应是周杰伦的那个《我的地方听我的》

但是我真的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他是给东港地带做的这个广告曲的这样一个专门的创作但这首歌其实传承度也很高所以会看到那个时候其实可能品牌在做营销的时候还是会很看重这一点所以他可能会花很大的价钱或者是力气去请这些优秀的歌手为他们专门去

定制一首广告歌曲对当时还是很重的去做广告歌曲这件事情对但是像是《灭血冰城》这首歌呢其实我觉得它还是很符合这个神曲的特性啊它其实是改编自一首经典的民谣那这个旋律本身是非常朗朗上口的

但是它的这个魔性之处在于它这个歌词让人就是很难忘记所以呢后来其实它还应该是翻译成了很多种不同的语言在全球各地有蜜雪冰城的这个市场它都会循环的播放就给你造成一种洗脑式的传播

对他这个歌词就是看起来无意义只是为了让你记住但是他确实效果非常的把握是的那我们就要问了说为什么在做广告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歌曲呢或者是一定要有音乐呢如果我只是表演一个场景是不是也能够起到一样的效果呢其实这个我们在学界也会有相应的研究来解释这个问题

那么营销理论中有一个叫做品牌共鸣的理论成功的品牌广告一定是与目标受众也就是消费者群体产生共鸣广告能够让消费者唤起并且激发内心深处的回忆产生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和感受那么同时广告也赋予品牌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并且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移情联想

这个模型呢就很好地解释了音乐在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实音乐通过听觉进入到你的身体进入到你的记忆当中所以很多时候对你的影响是潜意识的如果说只是给你去看展示这样的产品当你本身没有一个主动的意愿说我要去了解然后我想知道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的时候你可能不一定会去主动选择去看

可是声音这个东西我们往往都是被动接受的我们每天要接受这么多的声音你可能不自觉的就会记忆到有一些比较朗朗上口的旋律或者是这些比较魔性的音乐那就会给你产生一个潜意识所以反复的听不断的听之后你就会逐渐对它要宣传的东西或者这个品牌有一些声音的感官或者是影响这样说可能会

有点抽象但是大家能够马上反应想起来的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比方说英特尔的那个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很经典的声音这个确实印象深刻就是我们还把它给一个中文的对应的一组词我觉得变得很有意义它就是你看那个交通灯啊

红灯了等等你要等一下啊等等就是等这个灯这个旋律看似段子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节奏感我觉得像数学一样严密啊灯可能是个低音啊等就是个高音啊那就是低高高低高啊这么一个很有节奏感的

对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然后有个非常典型的一个声音的形象了然后包括我们现在用的这个 Windows 系统的这个开机的声音也是每次开电脑的时候就感觉又回来了是对然后像现在我们每天用的手机 iPhone 的这个默认的闹钟对吧大家都会听到这个闹钟就不自觉的会警觉起来要起床了

然后包括 QQ 的那个上线提醒那个咳嗽的声音也是非常的经典对对这些经典的声音成功的在我们人类当中实现了巴弗洛夫效应对我们已经被他们驯化了然后包括其实大家会玩那个王者荣耀的话他登录的时候他会有一个听密的这样一个提示音你听到他的时候你也会感觉到我又要开始新的一局了所以你可能会自动把自己带入到当时的那个场景

所以它都能够与一种特定的功能或者是行为去做一个比较强的绑定所以这些声音会给我们产生刺激那就是产生了一些声音的记忆或者是音乐的记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在广告里面使用这些音乐的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刚才也讲了就是在不同的这个时代其实我们会看到音乐会有一些演变刚才讲了广播电视的黄金时代你会看到有很多广告音乐的作品不断地涌现但那个时候呢它其实

其实是作为一个必选项要加入到你 TVC 的配乐里面来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的部分那个时候可能有的时候是歌先火了然后带动了产品火然后有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产品火了带动了歌火所以这两个事其实是相辅相成的那无论是谁带动了谁最后其实都是有利于品牌自身的这个传播

那到了互联网时期的话呢很多东西它现在变得更加的平面化了你是通过屏幕去了解的那你一开始的时候你在网页上面去看然后你可能在手机上面去看这里面更多的就是通过图片去展示到这

这个时候好像音乐它的这个比重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感觉更多的是像一个附属品然后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要通过一些 slogan 或者是一些图形去激发大家对这个品牌的印象然后在互联网的这个发展的初期感觉上音乐的营销或者是广告音乐的创作就是渐渐失威了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后期到目前短视频崛起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音乐它又卷土重来了常看短视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你刷的这个每个视频如果你不开声音的话

其实它的表现力会大大的打折扣当你一旦打开声音的时候你就会不停地刷不停地刷而且因为现在像抖音剪音它会提供一些模板的音乐你很容易被这些固定的这种旋律或者是有框架性的这种旋律所绑定然后你看到的这些创作者他们也是都在这个框架之下模仿然后去创作内容这里面可能会做一些卡点的内容或者是做一些转场性的音乐性很强的这些东西

你就会发现音乐好像又重新把这个魔力释放出来了然后还有一点其实就是电视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呢出现了很多这种音乐类的综艺可以说是把音乐又带回了一个新的高峰我们看到很多的这个音综像中国好声音包括歌手然后到后面很多选秀类的可能再古早一点我们说这个快乐女生

像这些然后包括后来的说唱然后乐队的下帖你就会发现音乐它一个是变得更加多样化了然后另外的话音乐它可能会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再去做一次升级的呈现和表现而且呢我们在这里面还发现一个就是很多的这个热门综艺和音乐类相关的节目他们的这个品牌的赞助商其实也很有意思早期很多都是奶起都是牛奶类的产品

牛奶类的这个产品跟音乐就做成了一个墙榜顶这个可能是一种时代的选择或者是一种市场的趋势但是非常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就是对这个东西非常的看重也可能是觉得年轻人可能都会比较喜欢接受这些新鲜的事物

所以呢他们希望能够在这些人群里面去建立他们的一些品牌的形象或者是品牌的传播总之在这个时代里面你会发现这些音乐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发展然后现在衍生的分支也会越来越多所以音乐虽然是过了很多年但它就似乎又变成了一个轮回然后又回到了一个营销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

对确实是有某一行业去扎堆的在某一品类的当中打广告的现象刚才您说到了来起去承包了热门的综艺我还记得有一段时间中超的赞助商基本上都是房地产企业但是你也说不出为什么可能有人去走这条路就越来越多的人走这条路就建立了一个没有逻辑关系的但是有印象关联的连接哈

刚才 Share 给我们很系统地梳理了音乐营销在电视广告主导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在短视频时代的发展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简单地总结一下上述三个阶段在电视广告主导时代

依赖于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通过高频率的重复性使品牌信息广泛传播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品牌通过大规模投放广告影响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初期从单向传播逐步转向互动传播用户通过点击广告链接等方式参与传播过程

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增强用户对品牌的记忆在短视频时代则变成了去中心化传播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使得用户能够通过音乐创作和分享内容因此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用户生成内容和社交媒体扩散

品牌与用户的互动更加直接传播模式从单向传播变成了多向传播增强了品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短视频时代音乐成为品牌方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因为音乐与年轻人流行文化紧密结合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品牌与年轻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音乐成为品牌与用户沟通的重要媒介通过符合年轻人喜好的音乐品牌能够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简单的说就是音乐营销的重要性随着短视频时代又回归了

那我们就把目光再聚焦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短视频的这个时期其实大家如果常看抖音啊或者是小红书啊甚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的话你会发现它都会有自己一些剪辑的工具包括像抖音它其实也有自己的一个音乐的平台一开始的时候它并不是一个比较有规模化的平台但是后来呢抖音它在这块其实也是发力了很多

现在不仅仅能够去对接他的这个创作者可能还有一些厂牌或者一些其他的这个音乐机构他可以在上面去发布自己的这个作品

所以你能看到其实抖音在这一块是投入了很多那抖音的这个我们都叫它抖音神曲了现在它上面的这些音乐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其实更多的还是服务于它本身的这个短视频内容的我自己感觉它更多的还是以一个 BGM 这样的定位来出现的实际上我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现在的这个音乐生产周期已经是被压缩得非常短了

像是如果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上面去创作这样的歌曲一个专业的公司它每周可以去上线十到一两百首都不止的这样一个规模和体量所以它这个制作周期是非常短然后它的这个产出效率也是非常非常高的

对他们而言是不是有大咖的歌手不是很重要那这个歌他需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他就会采用相应的这个元素或者是找到符合他们要求的这些音色的歌手去表达就可以了最终他们更多的是实现这个作品或者我们讲他这个产品本身的传播只要这一百首里面可能能跑出一两首那对他来说就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制作了第一

的确短视频平台带来了音乐行业的深刻变革传统音乐市场的运行逻辑正在被重新定义在传统模式中音乐市场有专业制作人和唱片公司主导资源集中在少数音乐人手中而在短视频模式中受众偏好直接决定音乐流行平台通过算法和达人推动音乐传播音乐生成和传播更为去中心化

在传统模式中音乐制作周期长宣发依赖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介而在短视频模式中音乐公司快速响应热点一周内可以完成重点项目制作再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高效传播

在传统模式中依赖知名歌手和长期培养品牌营销主要通过大牌明星而在短视频模式中素人和翻唱歌手成为主流品牌营销更注重与用户的距离感和及时互动音乐公司关注批量化生产和传播速度等等其实在这些变量当中我觉得最大的变量应该是 AI 创作的音乐在迅速崛起

那 AR 不仅使得音乐创作的周期大大加速而且 AR 似乎更懂不同类型音乐的精髓当你输入你的要求比如音乐的风格和类型你要的情感和氛围节奏和速度乐器声音旋律和和弦歌词主题和内容等等 AR 总是能踩着你要求的点输出一首甚至超出你预期的歌曲

有些听起来还是挺燃的所以呢当我们考虑创作好音乐的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的时候呢不仅要考虑是掌握在这伙人手里还是那伙人手里还要考虑是掌握在人手里还是机器手里所以这里其实我也有一个疑问如果一旦是歌曲的或者是音乐的生产业被更多的平台所接手那接下来的话它会

不会是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因为音乐的创作包括我们其实现在讲很多这个 AIGC 的内容像是文学类的或者是绘画类的就是它有一些艺术性比较强的因素在里面的创作模式一旦规模化或者是一些机器化生产力量进来之后

会不会大批量的降低它整体的质量因为目前来讲的话 AIGC 的水平可能还是说我能够生产 60 分的内容但是如果我想要 80 分 90 分甚至 100 分或者是有一些完全突破性的这种创新的话其实还是很难的可是如果单靠人力的话它满足不了现在市场对它的这样一个需求那接下来的话您会感觉到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您的这种担心呢很多艺术科学家

批评家也提出过他们认为 AI 创作的音乐绘画诗歌等等艺术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也就是人类相对于 AI 的优势在于有灵魂其实我倒觉得在艺术创作中人类相对于 AI 的真正优势在于肉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从事艺术创作通过肉体的体察进而形成感受直至触及灵魂是一个重要的链路就拿诗歌和歌词的创作来说韵脚和节奏等等呢其实是与人类的呼吸密切相关的那 AI 没有呼吸它可以写很多精美的诗但是你读多了你就会发现它们很难写出人类的感觉啊

那就算是在都会呼吸的人类当中其实诗人与诗人之间的风格差距也是很大的有人从音韵学的角度做过研究为什么李白的诗更大气磅礴更朗朗上口呢因为李白更喜欢使用开音而不是使用闭音

比如说当发啊这个音的时候呢是张的口呢更开一些当发哎这个音的时候呢嘴巴要闭一些李白更喜欢使用发音更开的啊另外呢他的诗句呢字与字之间呢尽量没有那种发音上的连连每个字呢都显得干脆利落比如说他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高堂明镜杯摆发读起来就会有很畅快的感觉这些呢都是 AI 所无法体感的那所以我觉得现在其实 AI 创作呢对我们最大的威胁不是说 AI 会不会产生意识啊而是 AI 它没有肉体啊这个可能是 AI 无法跨越的一个鸿沟啊再说一个我的有趣的发现啊有人说汉语很美妙啊比如说你在说纯啊

嘴唇的唇齿牙齿的齿舌舌头的舌喉喉咙的喉的时候你仔细的体会它的发音部位啊是不是都是在这个四个字相应的部位啊他们说这个汉字就很美妙但是我很快就发现其实英语也是一样啊你可以给大家用标准的发音读一下这四个字让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相应的部位在动啊我试一下嗯

lipsteethtonguethroat 对是不是响应的部位在动对我之前呢也学习过葡萄牙语发现葡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嘴唇 labious 牙齿 dendous 舌头 lingua 喉咙

我觉得也是相应的部位在动这说明人类在发明语言使用语言的时候都是不与而同地调用了自己的身体而这些呢也是 AI 所无法体察的所以我回到你最初的问题就是无论是谁创作出的歌曲无论是人类还是 AI 能换出来成为神曲的

不会出现爆发式的潮涌就是我们在注意力经济那一期也讲过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一天满打满算也不可能超过 24 小时真正能够走红的只符合重复加意外的规律是不够的那还得走心如果你的要求是一曲永流传那就不仅仅是从心海上略过那还要入心这就需要做着好好的去体悟生命

今天我们这期前面我们也讲到了很多相关的理论去解释网络神曲它爆红背后到底是为什么但是解释了之后你会发现可能很多符合这些理论规律的音乐它未必能够红得那么长久或者是真的能够出圈所以这里面其实还是有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在的

但我们今天也是希望通过这期的解读能够帮助大家去了解一些神曲背后走红的这些小小的知识点吧其实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那大家如果下次又在哪里刷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旋律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想说哦我可能又是被耳虫给上钩了对这一期呢首先是通过分析神曲总结出神曲之所以流行的一个公式就是重复加意外

但是我们如果深究下去会发现仅仅是重复加意外是不够的你真正的要打动人心你首先要用你的生命你的身体去体察触及自己的灵魂才能触及别人的灵魂无论我们的传播环境什么瞬息万变一日千里

创作的基本逻辑基本的第一性是不变的而且对于这些广告歌曲也好或者是这些抖音神曲也好更多的还是以工具性它的目的性是比较强的可能我们对于 AI 未来会对这些音乐作品或者是更广层面的内容创作来讲会有一些担忧但是主动权应该还是掌握在创作者手里

对现在你的优势不仅是因为你有灵魂更重要的是你有肉体嗯对我就突然想起来刘慈欣在《三体》里面的一句话她说是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所以其实你能够去创作的内容是否能够沉淀下来还是由创作者本身来决定的对关键是要充分利用你人之为人的优势这个是最根本的嗯

好那这期节目我们就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