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JC73 | 刻板印象,还是重新认识自己?聊聊MBTI人格测试

JC73 | 刻板印象,还是重新认识自己?聊聊MBTI人格测试

2023/11/21
logo of podcast 各站停车 | Local FM

各站停车 | Local FM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小盒子
蛋妞
Topics
蛋妞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了MBTI人格测试的局限性,以及单一理论无法完全解释人格的复杂性。她认为人格具有可塑性,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改变,MBTI测试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定义一个人。她还分析了MBTI测试中不同维度(内向/外向,实感/直觉,思考/情感,判断/感知)的含义,以及这些维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此外,她还指出了在进行MBTI测试时,回答者可能会受到自身投射、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小盒子分享了她自身的MBTI测试结果,并结合自身经验,阐述了MBTI测试的实用性。她认为MBTI测试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性格特点,并能根据MBTI类型判断不同人的沟通方式和节奏。她还参与了对蛋妞MBTI类型的分析,并对MBTI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记录,闲谈,断篇,分享、思考。

鬼折。

这里是人们对谈了一波客客站停车。

哎,其实有意思的是,现在社会又仿佛有一种外向崇拜,总会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外向的人。

就是说人格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形成的一个东西,也是要去自我塑造的。

对,所以要相信改变力量。

大家好,欢迎回到各站停车。

我是小老子啊!

我是 Daniel。

唉!

大家有段时间没见了啊,那我们先来说说最近我们之中都去了哪里嘛?

那我最近工作上比较忙,然后我在考那个责任编辑资格证,对,这两个事情占用了我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唉,做补课这件事情也只能往后搁置了,那单调。

那边也好久没见了。

那说说你最近都在忙什么啊?

完全回归线下生活,就非常 enjoy 一些的那个线下的一个状态。

对然后之前又回国了嘛,也是各种玩。

就是也在兼职做很多事情,比如说在呃大学里面去教一些中文的课啊,所以所以现在就是工作时间,虽然不是全职的,也是 part time 的,但是就是会挤占很多的时间。

刚刚还在一个适应阶段啊,备课啊什么都很繁琐,还有各种呃身边的那种手续上的一些杂事情吧,所以呃没有及时的去更新。

但是其实我们一直有在呃去做一些选期啊,然后呃一直以后在规划。

对所以现在就好不容易啊。

这期也是想了很久了对吧,书其实我早就已经看完了。

对,这期也是有书的嘛。

那这这一次我们收到了理想国出品的王芳老师写的我们可以不同人格心理学 40 讲。

啊,其实这本书呢,是来自王芳老师在看了一下 APP 上的节目嘛,那个音频节目我时不时也会听一下。

对,因为我本来心理学出身的嘛。

对,偶尔也听一听啊。

我我这个这个我是听完了,因为他最开始有个大五人格测试,这种心理测试嘛,总归就是想稍微做一做。

对,所以就是对。

先是做了这个测试,然后就慢慢地跟着他听了不少这个节目。

然后对,然后这这种心理学的话题嘛,也很值得,就是对应到一些社会现象和一些我们关心的语言的话题。

对。

所以这一期呢,我们就想借助人格心理学里面的一些人格测试,比如说 NBTI 大五人格对,来聊聊关于人格心理学和一些人际交往之间的话题吧。

对,那刚才也说到嘛,我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啊,虽然这个出生有点微妙,因为我后来转专业转到哲学系去了。

对,所以我算是一个心理学专业的逃兵嘛,我在很多地方也说过。

不过呢,我在心理学课堂上还是学到一些东西的。

最早在当时大一接触心理学的时候,有一门必修课叫人格心理学嘛,就都要学的。

然后当时人格心理学课堂上除了学一些人格心理学理论和一些实验方法之外,有几次课吧,是让我们呃,做一些人格心理学的测试,就测你的人格啊,测你的一些心理特质,还有就是让我们去分析自己的呃,性格特征啊什么的。

然后我最近在做这个选题的时候,我就找我当时的一些作业,课堂作业,因为当时就用电脑教的嘛,然后还有一些呃文档留下来诶,我现在去翻看我当时写的哦,啊好怀居然还能找得到 10 年 前保存哦对,我这个资料保存的意识很好嘛。

就当时我们做课堂作业主要是做一些呃比较专业的性的测试,比如说有个叫明尼苏达多项文革人格问卷叫 ANPI, 它是一个关于呃精神疾病方面的一个测试。

唉,但我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会让我们去做这个精神疾病的测试,它的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看看你的这个人格是否稳定,以及你的精神状态是否健康,对它是一个这样的一个问卷调查,然后就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当时可能老师的目的是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个心理测试的一个流程嘛和他的专业性,然后特别好玩,就是我在看的时候,我当时写的给自己写了个结论叫做什么,就是我说我不认为单一的人格理论能够解释得了我的人格的稳定性,因为我觉得人格理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盲点,然后我觉得啊,当然当时我还这样写,我说以我目前的人格状况,我无法判断未来会怎么样,我只能说我对未来充满的可能性和永远的开放性。

唉,当时我大一嘛,就是大一下学期,然后就是写这些东西,不过不过当时有些也是有样学样,因为可能我并不知道说人格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是怎样一个具体的内容啊?

就是其实呃,王芳老师在这本书里面,就我觉得他跟你的这个观念也是挺类似的,就是说单一的这种人格测试啊什么的,呃,并不能去涵盖一个人,或者是涵盖我们社会上很多这种群体,所以说有时候还是我们一边要做着这种测试,可能一边还要意识到它的局限性吧。

对,其实我觉得你当当时写的这段话当中已经点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了吧。

嗯。

对,这个是一个从一个学专业学生的一个视角嘛,就当时学科的训练有这样的要求,不过我就毕业这么多年嘛,然后又接触到人格心理学,包括当下的一些热门的整个测试,这在这些话题综合起来看的时候,其实我会有一个更更广大的一个视角吧,就是我们对人呢或者对人格的描述,我们总是依赖于标签化的特质去概括,这个是有一个必要性的,就是你大家也知道,现在很多人格测试不是有很多争议嘛,他的准,他准不准呐,然后他是不是能够有效地区分人呐?

然后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以会喜欢或者倾向于去给人或者人格做一个划分和区分呢。

就我们也知道这个和那个人类的大脑结构是有关的。

人就我们人类为了简化认知的负担,会用标签去认识世界,对,然后给呃比如说物体贴上很多很像标签,比如它是安全的,它是危险的,它是有毒的,它是可以吃的之类的。

对,这有助于我们人类的一个认识的开展。

但是这个有一个危险地方在于,那如果把这个标签化对于对放到人身上了对吧?

就是如果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物体,可能标签是有效的,但是放到人身上就不一定了,因为人数会变的,尤其是这个变化本身你是无法预知的嘛。

我的,我只能知道我会变,但是我什么时候发生改变,我会变成怎么样都不知道。

而且最好玩就是这种标签,它不仅仅是对外的,就是我不仅会用标签去标签别人,我还用标签去标签自己啊。

就是像刚才说的,我们热衷去做很多人格测试,然后我用这个人格测试的标签给自己贴上来,让自己呃具有一定归属感。

对,就比如我是什么样的人,然后你是什么样的人?

对,那这里面就最有名的就是 NBTI 嘛,就是今天我们想从这个入手。

对,那说到 NBTI 就大家有很多很多争议啊。

然后我们先来说这个 NBTI, 我们的第一直观感受啊对,因为之前带着你跟我说你做 NBTI 的时候,你对它有一些呃不同的感呃观感对吧,就是让他先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样呃感受到他,然后并且呃进入他这个世界。

就是两年前我们还在某一个线上音频软件上聊腾火热的时候,就那段时间,我看很多人那个资料里面都有写 4 个字母嘛,当时我就很不理解,我说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写就啊对,当时就呃当时就完全陌生那个,然后真正接触是因为有一个人是以前我很熟悉的人,他告诉我,他说你可能是这个四个字母,然后我去测了以后,他他完全有猜中,对,他完全有猜中,然后我都很惊讶,我说你怎么你怎么能猜到?

你分享一下你你是你是什么类型,并且你是怎么样呃达到这个类型的吗?

啊我我是遗言体姐就如果熟悉的话,应该知道就是这个人格特质是在学术当中,然后什么做老师的什么这种学者型研究者其实很多这个人格,然后呃他是比较偏领导型的,然后很有规,最后是很有规划性,稍微偏外向一点,然后比较讲逻辑啊什么的,如果是讲逻辑这点,我觉得你应该也符合,但是我唯独有有点差别的,也就是说在一和 i 之间嘛,就是我是属于那种呃,肯定是 e 的,但是就是 e 的不是很明显,大概是百分之五五六十趴这样子的,我身边很少有人跟我是同人格类型的呃,但是正好有一个也是我初中的同学,他也是一个 ENT j, 然后他的那个一度是报表就报的 90% 多,嗯,然后他就是在他面前我像是个 ing TJ 那种感觉,然后我现在很明显的感觉,我跟任何人聊天其实我大概都能猜出他他的某几个字母吧,就我不是对这四个字母都很敏感,我一般对 e 和 i 和最后那一个 j 和 p 我是比较敏感的,就我会去判断这个东西呃,会明显地觉得说跟不同的这个人格类型,你的聊天方式,聊天节奏都是不一样的对,所以我觉得这个还是挺准的就是在我看来还是挺准的当然我等下呃我们继续聊的时候肯定也还是说在日常实际的使用中我觉得还是要注意一些事情啊那你用你的掌握的信息和理论来猜猜我是什么结果因为因为我我是测了我有我的一个结果然后等会我再跟你对着答案诶?

我之前我没跟你聊过对吧?

就是你来啊,现场分析一下这里我打括号插一句因为我想梳理一下这每个字母它意味着什么跟那些啊你梳理一下对对对对对对虽然这个应该大部分人我觉得还算熟你先说吧你我们还是得梳理对,还是得梳理一下对,我们就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呃 10,就所谓 16 个人格和它的 8 四个维度嘛,也给那些可能不太熟悉的朋友了解一下。

就是 NBTI 测量表,它是一它,它叫做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啊,它是由它创始者呃,就是一对母女啊,迈尔斯和布里格斯他们创制的一个呃 indicator, 就是指量表吧,啊要要注意啊,它是一个 instruction, 就是一个平凉的工具,其实它不是一个测验,因为说测验好像也像 test 对吧,它是有分数的嫌疑,就会让人以为它分数高低好像影响了好坏。

对,这个它的分数导向它的一个什么伦理道德结果,这个是我们不太愿意看到的。

对,所以我们不用它 test, 我们用 instrucement, 就是一个评测工具。

那么这个评测工具它是人格心理学类型中一个呃,自我调查报告的一个问卷嘛,它是用来衡量我们的偏好的。

对,那给那些可能不太熟悉的朋友也呃,具体讲一讲,就是它有四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就是你的关注力是向内还是向外的啊?

就是如果你向内,内向就是呃,内向形式 i 就是那个呃, introversion 嘛,就是 intro 向,向内的,如果是向外,你就是 extroversion, 就是一啊。

所所以我们说 e 人, i 人,就是在这个意向说的,你是一个内向的人,还是个外向人。

那这是第一个维度。

那第二个维度就是啊,你倾向于用什么方式获取信息啊?

如果你倾向于实际感受的,关注事物的具体现实的情况,你是就是一个实感型的人物。

你这个 SENSING 就是 s 开头人, s 开头你就说 SENSING 的人。

而如果你倾向于用你的直觉来判断,你喜欢用想法和概念本身来判断问题,那么你就是一个直觉型的。

就是呃 intriation 就是直觉型的,就是 n 嘛?

n 人啊,这是第二个维度。

那第三个维度就是你倾向于用什么方式去做决定啊?

下判断。

嗯啊,这个很简单,就是一个 t 一个 f 嘛。

如果你倾向于思考型,那就是 t thinking, 如果你倾向于情感型 feeling, 那么就是 f。

那最后一个就是你倾向于怎样过你的外在的生活啊,就是你要么是 judging, 是判断型的,倾向于判断,倾向于把事物变得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啊,那你是 j 就是 judging, 如果你倾向于保持开放的选择,你倾向于就是比较随和,比较随性,那么你就是 appreciation, 就是感知型的,就是批人对那诶那紫妍你看我们分享完了以后,那你用你掌握到的信息和理论来猜猜我是什么结果比你对我来了解嗯那我一个个字母说吧。

我觉得首先你的嗯就一和 i 内向外向我虽然我觉得这个东西真的很难判断,因为这个有时候做题嘛,你你会根据你的标准,但是就以我的标准来说,你肯定是没有我意的,所以说你是爱我就把你判断爱好好的好。

继续好。

继续继续啊继续然后直觉行哎直觉和实感这两个词我一直很难把握它,因为我觉得在它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就是实感和直觉难道意思不是很像吗?

我觉得对诶那你你怎么理解这个 sensing 这个 sensing 的 s 和那个 interation 的 n 呢?

就是比较关于事实,事实性的,比较贴重叙事性的一些东西。

但是 n 的话,可能就是更加概念性的,概念性的一种象征性的一些东西吗?

我是这么理解 s 更更惊艳一点,然后 n 更加理智理性一点是吧?

对对对,所以你是 n 呐所以你是 n 然后的话, t 和 f 哈你肯定是 t 这个很容易判断肯定是 t 你不要告诉你是 f 我们我们节目可以不用做了好吧,我们节目还不踢那种没有更踢的好,这没有关系的好吧?

嗯。

好的好然后那 j 和 p 的话,那这个的话,其实我觉得你就是 p 的,对,你是 p 的,但这个很难描述,比如说我跟你做播客的感觉,其实我觉得你就是很 p, 就没有什么太多的规划性,然后本身有时候是比较随机的那种做播客,然后还有你的一些形式风格吧,嗯。

对,是很多这种感觉,现实相相处中的一些呃,蛛丝马迹啊所以你说 P1 的意思就是比较倾向于就是开开放,随和随性对吧?

是这个意思啊。

我判断 j 和 p 就是你做不做这个 schedule 的问题就是你好像是不太做 schedule 都是我来做的嘛所以就是你是这个规划性上面是弱的所以你就是 INTP 啊对啊猜中几个?

呃 INTP 对吧啊对 INTP 猜中几个啊好的啊首先我说一下这个我们这个人格类型这个量表我会把这个图片分享的文案里面,大家也可以就是对着看,因为这个可能会比较乱嗯嗯啊就是你啊你的你的这个结果这个分析过程特别有意思,因为这个结果你分析我的这个结果其实和我分析我自己的这个过程是很很相似的啊就就像你把我当成一个课题来分析一样对吧我就我分析我自己也是把我自己当成一个课题嗯来分析然后这个时候就会有个问题这这也是我们等会会讲的,就是你在分析过程中,你把你当成客体,这个行为本身会影响分析结果。

对所以我的答案就是是啊,对那个我我是 ISTJ, 跟你的答案有一些不一样我我来分析你的问卷答案对就是呃你你的 i 分析是很对的对因为我觉得吧,这年头好像 i 人是一个政治正确的对吧,或者说是我们这一类人的一个臭味相投的一个基础。

谁说的?

什么叫政治正确?

你注意错不是在不是在好的意义上用用这个词吧,用这个词那就是它是一个主呃比较主流或者比较显学嘛对因为 i 人肯定是更至少在我们这个生态圈里面是比较亲和的嘛。

对是是哎,当然以我们互相理解 i 是很很很好很好理解的。

然后踢也是嘛。

对,这个也不用说了,这个我们做节目,我们这个学科背景训练那是踢的。

嗯嗯啊好。

那你说一下那个区别,有偏差的说一下不同的地方。

对,偏差地方就是你。

你觉得我是我是 n 嘛?

你的判断基准是什么呢?

是基于我平时的一些呃行为?

喜欢想法和概念本身吧,大概是这一点。

其实我们两个都有这一点,因为我也是 n 嘛,我们两个做节目很明显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的叙述性是欠缺的。

对,我一直分析我们节目的一个呃优势和嗯劣势嘛,就是我们的叙事性是欠缺的啊。

当然其实不是节目,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因为节目都做了这么多期了,其实节目怎么样,其实我们现实当中的思维风格也是怎么样的,但是它不差。

就是对。

就是我在呈现故事的时候,这点我是弱势,就是我不太能把握一个故事它的一个爆点,一个精彩。

你就像比如说讲酷优优秀,你可能需要一个很就是高潮的那个点,有时候我讲故事的那个高潮那个点,可能并不会让别人觉得这是一个呃,搞笑的,或者这是一个精彩的地方。

对,所以这个事物的细节的叙述的轻重缓急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把握。

呃。

而另另一面就是在抽象了,在概念,从概念到概念上面,对吧,这个是明显是 n 这个倾向的,这种比较偏 n 哦,你是这个意思对吧?

就这里我就想其实想很想说一下,我在做这个量表以及我收集资料的时候,一个观察,就是很多人格心理学家也说到,我们做人格评卷评卷量表的时候,任何量表,不光是 NBTI 的时候,我们来回答的究竟是真实的自己还是我们理想中的自己?

嗯,对,这个界限是非常模糊的。

我们做人格类型量表,包括这种呃, MTI 和很多量表的时候,我们更像是在我们脑海中设立了一个一个房间。

那那我,我还蛮喜欢油管上那个心理学博主学历,他讲了一个比喻,他说呃,这种人格类型啊,就像是我们脑海中的不同不同不同的房间,比如说这 16 个呃, NBTI 这 16 个类型嘛,它就是我们脑海中 16 个房间,这 10 个房间里面,我们有一个房间是待着比较舒服的,可是呢,其他房间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去啊,就像我们有时候可能到别的房间里去拿一些东西,或者在那稍微稍作休息,看看风景什么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投射到那些其他的房间里面去啊。

那说回这个,就是对你说这个 s 和 n 嘛,就是虽然实实际生活之外,好像我们表现出来的可能是比较 n 的,或者说我们的做出来内容是比较 n 的,可是我们真正的想法,我们内心里面的想法,我的偏好,我们的渴望,如果是另一种啊,当然这是可能性啊,因为因为我在做这个量表的时候,它得有一些问题,我也是不太好说的。

确实。

嗯,对,比如说有有几个问题啊?

有几个问题就是他说呃,你认为思考抽象的哲学问题是浪费时间啊?

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问你那你是否同意?

那这个问题肯定明显它的分值会影响到这个 s 和 n 的这个分值嘛。

那当时我在回答的时候,其实我就我我就咯噔想了一下,嗯,这个问题我我会给他加很多限限定和修饰语。

比如说这个抽象的哲学问题是一个我真正认可的哲学问题吗?

比如说这个有很多啊,比如说有些人问什么呃,戈勒戈勒定理对吧?

戈勒勒定理它是不是抽象哲学问题?

它是。

但是我可能觉得思考哥的定理是嗯,比较浪费时间的啊啊,但我不说不,不好,我突然承认他的学科上的价值。

但是另一种是抽象的解决问题呢,比如说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到哪里去?

啊,对,这也是一个很抽象哲学问题。

但我认为思考这样的问题好像就就并不是浪费时间啊,并且很有意思,就是呃,在王芳老师这本书里面,他开篇就讲呃,我们做人格心理学,或者说我们研究人格,实际上就是在对刚才我这个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到哪里去?

这三个哲学问题的一个回答啊,它是一个心理学角度的回答诶,那我觉得这个回答得非常漂亮。

所以像这样的问题,我试试呃,试图去思考它的时候,我可能就不觉得它是浪费时间的。

然后我就可能会嗯呃那个分值就会比较倾向 s 对,可能是你看所以你选你选了什么?

你最后选了什么,你就非常不同意还是什么啊?

我选的是同意,因为我当时脑中突然变成对我脑中的投射是投射到我投射到了哥哥定理那种问题上,然后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是我对是我当下对那个问题的理解那那这个其实又说到很多人格性学家在说的那个投射的作用了,我投射出来的是我渴望或者说我认为什么是好的一个状态,比如说我,我投射出来的那种呃浪费时间的哲学问题是是怎样一种问题啊?

这个时候我的投射就会有偏差,而而且这个平台也很好玩,就是我以前呃当时跟以前做直播的时候嘛,我是讲到我的一个什么思想的转向嘛,那这样说也可能有点夸张啊,那在这个思想转向发生之前,我我的确认为思考可能类似于哥的定理这样的问题是很有很有意义的。

对,可能后来思考多了,后方觉得也没意思了。

对啊,而这个转变恰恰就发生在这几这两年吧。

对,这两年其实我觉得在我对这个人格量表和我自己的自我认知上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的啊,那这个变化又影响到那个最后一个就是 j 和 p 嘛,就是是判断型还是感知型对吧,你判断我是 p 嘛,就从这个做节目这个过程中判断出,那可能是一个比较随性的,毕竟计划都是你在做什么什么对,但是你就之前你也你也说到就是在那个我们之前做人生规划那一期的时候,其实那那一期对我影响还蛮大的,因为在那一期之前我是觉得对,我觉得就是这个规划没有给我带来很多正反馈啊对吧。

而那期之后,日常生活中可能一些小事啊,比如说今天晚上吃什么或者明天晚上吃什么,在这些小事上面我我的规划给我带来了很多正反馈诶,那我就觉得那那在类似的问题的回答上,我是偏 j 的对就就没那么 p 了啊,但当然可能就是表现出来,比如说你觉得 5 个当然可能很 p, 比如说我都思考经常吃什么了,我觉得在这方面上我做了很多的计划,那在播客上那我就我就我就摆了。

对对,这个是可能是这剩下这两个问题也会有偏差的一个原因吧。

嗯,我稍微回应一下啊,就是我当时做这个,其实我也在想我当时是用一个什么态度去做,就是说我认为应该如此,还是说我实际怎么怎么样?

呃,像你刚才讲那个,我认为是不是哲学,是浪费思考,我现在做题是基本上是这样的,我实际怎么做的,就我实际会不会去哲学思考,我实际会不会这么做,如果实际我会的话,我就不认为它是浪费时间。

我不要抽象地去想它是个价值还是什么,就是我实际平时这这段时间,这一年来我是怎么做的。

对,我会以这样来去判断,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就是说你刚才遇到那个问题,其实我也遇到很多,就是什么同意不同意,就是有时候我觉得他题目本身出的很有问题,而且我们也很会质疑题目本身的一个漏斗,或者题目本身一出来,那个题干一出来,我几脑中一下子会跳出 5 种情形,就在这种情形下我可能是这样,但另一种情形下我可能是这样。

比如他说什么你周末倾不倾向于去做一些什么?

呃,社交活动?

对,那我要想说那社交活动,这个社交活动是 10 个人的还是 5 个人的?

还是什么一对一的还是怎么怎么样?

就我脑中会放出很多情形来嘛,我后来因为是他出了一个新奇库,我觉得就优化了很多这种呃模棱两可的情况,后来我是这么判断,就是说呃,那既然有这么多类型的话对吧,那说明我不是任何社交活动我都能去接受它?

对,所以说可能我就会选择一个稍微靠近中间一点的那个答案。

所以就是确实如果说比如说你这种思考型的,太去纠结于题目本身的这个逻辑对不对啊,它的这个题目严不严谨的话,就是很多题目你根本就没有办法给出个答案,最后你可能会给出一个呃,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你给出了一个中间的中性的那个答案的话,他可能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有偏差的嘛。

就很多人都会提到心理测试包括很多问卷里面的一个信效度的问题嘛,就是信用的信和效力的效对信信度和效度。

那我简单说一下嘛,很简单,就是信度是这个东西是不是稳定。

比如说你拿个电子秤,你去称一块石头,你你测试,你称三次,你三次的读数应该是一样的啊,如果你称三次,三次的结果都不一样,那说明这个电子秤它没有信度,它不可信啊。

那效度是什么呢?

效度就是你测的这种东西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啊。

比如说,呃,有一个老师,他要测他们班上的那个人的那个数学成绩,然后他出了一份试卷,这试卷特别难,然后班上全部人都得了 0 分,那你说你这个试卷,你可能测 10 次大家都是 0 分,对啊,这个信度是有的,可是他有效吗?

他无效啊,对,他根本测不出这个班上人的数学成绩,因为他太难了,对,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就说它效度不行。

嗯,那说到这个 NBTI 的问题,就是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们在遇到它或者思考它的时候,我们脑中的第一反应或者第一想法,呃,这个想法它本身会有一定偏差吗?

或者我们静下来思考它可能是另一个结果啊,那当然这个信效度的这个质疑呢,心理学家会有一个回应啊啊,我听到了一种主流回应,是说对于信效度的偏差,我们呃分一个情况来讨论,就是 NBTI 的一个最直观的一个测试,他测试的是你在最放松的情况下最直观最原始的想法,对,他测的是你的这样一种有点像弗洛伊德他他们在非常放松情况下的一种潜意识的东西。

对,你看我,如果我们用了那么多那么多替思考型的,这么多防御机制来去回答的话,那这个时候信效度就会受损。

所以啊,他们也会继续推出像你说的很多 update 的量表,就比如说很多加强版啊,还有很多特殊版,包括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做的那个 16 personality 那个,呃,网页版那个,其实那个和最原始的 NBTI 和最专业的 NBTI 测试其实是不一样的。

对,那个是一个升级版的,好像叫什么 Nerves, 对,是一个升级版的量表。

所以这个量表如果真的要做到很很科学很严密,那可能你要做的工序,你要施加的这个限制可能会更多啊。

当然这个对于一般人,就是我们一般日常生活来就可能不太现实嘛,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的时候还是要有一定的妥协的啊。

但这个还是要知道这一点嗯对其实 MBTI 最被诟病的就是它的第一个就是它的信度嘛,就是很多人说我呃做每次做他的那个答案都不一样嘛,而且人确实是会变化的话,就是比如说你刚才说的 j 和 p 的这一点嘛,我们线下接触比较多的时候,你那时候还没有上班嘛,所以你处在一个比较可以自由安排自己时间的那个阶段,所以可能就是容许自己不去做很多的计划,但是可能人进入工作状态以后他可能就被迫对吧,就是就算你自己不做,你的上上面啊,上级也会给你很多这种 schedule 压下来,所以这个是可能就是由于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一个变化嘛,这就是人格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就是说虽说我们说呃 3 岁看到老对吧,就是人格的这个变化的这个程度确实没有那么那么的大。

对,但是呢,很容易还是会因为外界环境啊,这个整个人与社会互动之间的这种呃反应会发生一些偏差的。

对,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呃刚才忘记说了,就是其实你在看 MBTI 时候,我觉得还还得关注它的这个百分比,像我一直比如说别人问我啊,你是一,但是我跟他说我其实一度很低,就一度不高,因为我就是 50% 及 60 这样子,就是一度不高。

所以比如说你你可以去看一下你的 j 和 p, 对,你可能说我做到了 j, 但是你的 j 度其实也不高,就非常非常接近 p, 可能下一次你就不小心就可能就一两道题就划到 p 去了。

对,也有这个问题,就是做任何的分类嘛,就待会我们肯定还会讲这个问题,就是你做任何的分类,它因为这个符号的它一个通约性,它的一个非常高度的一个概括性,你肯定没有办法把很多中间的分布的那些细节,那些光谱给完全的覆盖覆盖掉。

对,所以还是要如果说你有心的话,还是要关注一下你每个字母之间的那个呃百分比大概是多少,我觉得这样的话更方便的妍妍来了解你。

唉,你说到的这个深化研究恰恰是这个 NBTI 量表他们在完善和加强他的时候的一个环节啊,就是他们会有一个 set step one 和 step two 嘛,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如果你去那种专业的测试机构,他们在这个第二阶段就恰恰会对你说的这个稳定度和百分比做一个更深挖的一个研究。

就是像你说的,可能你就像呃,你加一个判断,光谱上你比如说你是 50% 还是 52% 啊,这可能都会把你划到某某一个光谱区,但是你 52% 的这个光谱区和你 92% 的这个光谱区,明显你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你的百分比也是不一样的。

诶,所以这个就想到一个人格心理学里面很重要的话题啊,就是说影响你人格特质的因素有哪些啊?

啊,这个问题很大,就是有说有呃,最直观的,基因呐,激素啊,呃,社会啊,家庭啊,文化背景啊什么,包括你个人的心理状态啊什么呃,都会各个环节去影响你嘛,啊,这个这个很很深了,这个也没办法纠结。

但是我就是拿这个 API 来讲,我我自己的观察是这样的,就是嗯,在这四个维度里面,嗯, i 和 e 它是相对稳定的,它是涉及到你的这个比较底层的这个世界观,认认识论这个环节的。

而那个 t 和 f 就是是不是思考性,这个取决于你的学习和你的教育啊,就比如说你的一些哲学观念啊,你的一些政治历史,是的,而对,然后 s 和 n 呐,其实这我觉得这个更多取决于现场的激素水平,比如说你生病了的时候,或者是你比较饥饿的时候,你的 s 和 n 的取向会有明显的变化啊。

我自己就是在对比如说饿了时候,或者是我有现实很急迫的急切的事情的时候,我这个问题的那个浮动率很大啊。

那那最后刚才说到 j 和 p 嘛,其实就取决于像刚才你说的我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啊,我对这个感知和判断,比如说我的职业对我所处的社会,我所处的家庭,还有我周遭的一些同同事同僚对这个会影响这个判断呃,而这些因素发生改变的时候,那我的结果会有会会有的,会有明显的浮动嘛。

啊,但这个浮动不会说大到是完全彻底改变啊,但是会在很多问题上会渐渐地互相影响。

而且刚才你也提到一点很有意思,就是 NBTI 它它这个这个 MTP 嘛,这这这一圈一呃参数里面,有些参数互相之间是会影响的啊,比如说 t, 如果你都是一个 t 人,你是一个 thinking, 你是一个思考的人,那么你在回答很多别的问题的时候,你会有互连带的,连连带的影响的,对它它每个因素之间互互相是会有关系的,对他不是彼此独立的。

那那这个就会很复杂,就是你可能在某些问题上的高得分,会影响到别的其他问题上的得分状况。

那那这个时候你测出来的结果,你要把哪个因素赋予更高的权重啊,那还是需要自己去衡量去考虑的。

那说到这个互相影响的环因素呢?

那其实有一个跟 NBTI 测试比较呃相似,然后也是比较新的一个测试,就是大五人格嘛。

书中的讲的就是当我实际情况我也不知道,就是他说是在心理学领域现在比较被广泛接受的一个人格类型的测试,叫大五人格啊。

是的,就是大五人格,它的出现时间比 NVTI 是晚的嘛, NVT 我们知道它是 1940 年 代,是那个有那对母女提出,然后当时还是融革生活的时代,然后后来不断完善啊,但是现在它版版本不断迭代,它版本不断更新,这是一个后话。

然后这个大五人格它的出现,其实它是啊基,也是基于很多心理学理论这样过来的,不过它的维度比 MPTI 那四重维度多了一重啊,那大五人格的主要它五个维度,一个是外向型,一个是神经质,一个是宜人性,一个是尽责性,还有个是开放性啊,这五个维度它一可可以对应到 NBTI 的四个维度,但是又不完全重合啊。

不过不管怎么样,它的五个维度多了一重了以后,它的覆盖面和它的互相之间的复杂性也就增加了。

对,那外向型基本上等于那个还和一嘛。

还有一点就是他不是去区分 i 和 e, 就是你是外向那一项,他是给你一个打分,就是比如说满分有 7 分,他给你几个分值,就是其实相当于他不给你去一个定性,他直接把那个百分比,就像 NB 前那个百分比跟你说它是这样的,嗯,所以它不那么容易归类归出一种类型,它只是一个倾向性,所以其实它在科学或者在学术领域可能会更加受欢迎,我觉得跟这点有关系。

再像像刚才那样,我们具体解释一下每一个维度的一些特质嘛,那外向型基本上基本上就等于 MPI 里面的 i 和 e 嘛,是测试你对这个世界外部的这一这样的一个呃接纳方式。

而第二条神经质是一个比较新的一个观点,就是神经质其实比较好理解的方式就是我们之前聊了一些话题,就是共情啊,当时说到那些共情能力强人,其实换一个说法就是他的神经质上得分会比较高啊,这样的人有一些特征就是他比较容易产生情感的触动,更容易跟人共情诶,不过要注意的是,要注意的是啊,就是像之前说的就是啊,这里也包含了那些通常意义上我们觉得冷血的人呐,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的情感触动并不体现在对吧,我们认为那些东西上,他们可能体现在另一些东西上,那比如说一些情绪过山车啊,对一些激昂的情绪反应对,所以神经质这个指标其实它也是比较中中性嘛,虽然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贬义啊,但是就像所有这种人格测试量表一样,它用的是啊,一个中性的指标去描描述人对。

我觉得这个是比较敏感性,会更加的更加的好理解点是敏感性就字节比较中性一点嘛,嗯啊。

对,虽然它的原意是 nature 啊, nature 嘛,是神。

对对,它是那个翻过来的。

对对对,你你对应到这个人格表现上,它更更像是你的敏感性。

对,然后下一个就是宜人性啊。

宜人性很好的理解就是你是不是一个所谓的好好先生啊?

你是不是一个比较乐呵的人啊?

这个更容易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就像刚才说的那个,你是不是一个偏向 j 或者 p 的,你是不是一个这样容易啊,在生活决战中倾向用你的直觉或者是比较有条理呃,疑人性高的人呢?

他并不是意味着说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因为我们说好好先生是要打引号的,不是说你是真的好,而是说你更愿意采取一个在你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被接纳的做法。

这并不意味着你是好事啊,因为等会我们会构造很多例子,就是说你在任何一个维度让得分高,但是你仍然可能是一个在社会道德伦理下不被看好的人。

嗯。

双刃剑的那感觉就两两头把柄。

那下一个就是尽责性了。

对,尽责性就是反映出你的专注力。

其实这个呃,我觉得和那个就是基数水平,和你的那个受到的一些伦理教育有关。

就是他举这个例子就是你在换工作的时候你是什么态度。

尽责性得分上高的人,他们在换工作或者在换职业的时候,他们的依恋感会比较强,他们会更加喜欢原来那份工作啊,会更加不喜欢接受新的任务,他们更喜欢完成自己手头的任务,会有这样的一些特征嗯啊,这个也没有,就是道德判断的意思啊,就是这也是对一个人行为倾向的一个描述了啊。

还有一个尽尽责信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它其实跟 j 和 p 有点像,就是尽责性的话,更加有组织有计划去完成工作,可能就尽责性高的话,它更加有点像是 j 这边的对啊。

但这不一定也不一定好对吧,因为你有可能完成了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工作,是一个狗屁工作对吧,是一种嗯,很没有建树,很内卷的工作。

你在这上面尽责,嗯,那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好,那最后一个是开放性了啊啊,开放性其实更像是你的一个生命态度啊,有点像你的这个人生观啊,因为之前那些可能都是比如说在社会中啊,在呃跟别人沟通的时候,相处的时候的一些特质。

而开放性更多的是你独处,或者是你跟这个世界相处,对你跟这个呃你之外的他者相处的时候的一个态度啊,它有点像是你对风险评估的内化。

那举个例子就是你是否愿意接受接受新的挑战。

诶,用我们流行的话讲是你是否愿意接受流变、流动和离散的生活,这是很时髦的讲法啊,这个我觉得也是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的啊,我之前不是在一期那个关于流动性的那个节目里面讲嘛,就是如果你频繁地搬家啊,那是会对你这个精神,对你的精气神有很大的伤害的。

反过来说,如果你在一个地方,你被拘束了很久,你可能又会觉得啊这样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对,所以开放性这个东西也要两两分来看,就是一方面你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但是这种开放性会在你的这种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后你可能会觉得啊开放久了可能是不是要安定下来?

诶,开放性是这个意思吗?

对,开放性它那个书中讲它是以的一个生命态度,是否愿意接受新的设计,新的挑战?

呃,对啊,这个是对的呀,但是就是我觉得它是一个好奇心,然后你又没接触新的东西。

就是对于变可什么可可能性和变化的一个欢迎程度嘛。

但本身才有什么跟喜欢安不安定,好像生活状态上的这个安定和不稳定应该没什么太大。

对,他用了一个风险评估这个词,我是从这个角度切入,就是在风险评估,就是在风险评估这个角度上讲,因为风险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嘛,那这个对未来的判断,它必定是一个没有发生的事情。

那这个时候,比如说同样的 50% 的风险啊,你会怎么决策?

比如 50% 风险你会不会愿意去做这笔投资?

那影响这个行为的就是我们的开放性的得分。

好,那这本书的最后也附了一个大五人格量表的测试嘛,那我做完以后也有一些答案,那我们来再来队列答案,那你的这个结果是什么?

你先说那个神经质这一块,这个这个维度是比较低的,然后其他三个就是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这三个其实都算偏高的,然后分数其实都差不多。

然后呢,外向型的稍微稍微比他们低一点点,但是也还是比较高。

所以所以我做了这个以后,我觉得就像你刚才说的嘛,就是外向性这个东西其实基本上是确定的,跟我跟我那个什么 NVTM 很像,就是一和 i, 其实偏一啊偏一这种感觉,但是也没有说特别特别外向呃,基本上我觉得跟 NPI 是还是呃一致的啊。

测试结果对。

虽然它不能一一对应,但是它的表现出来的趋势大概能够解释你在 MBK 对趋势是基本上是一致的。

对,那我的结果跟你也差不多诶。

你看,虽然我们的 MBTI 结果不一样,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很多倾向也是相似的啊,我的万向性也是偏低的,神经质也是偏低的啊,然后说明比较稳定嘛啊,然后尽责性宜人性和开放性都是偏高的嘛啊那其实我觉得这个能测出来的恰恰恰是我们在那个 Abti 里面的那个呃 i 和 e 的那个维度和那个是不是 thinking 的那个维度。

对,我在就是那个 percentage 的那对。

我们在这两个维度上的那个相似性导致了我们在大五人格结果上的相似性。

是这样。

而而有意思的是,我在看这个大五测试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关于外向性的这个测试的时候,我我蛮多槽点的。

就他有个问题就是啊,他说你对下面的判断是怎么样的?

请以分数作答对吧?

然后他的问题是啊,你话不多?

唉,当时这个问题时候,我就打了个大大问号,我话不多?

这个这问题我要怎么回答呢?

我觉得很难回答,因为我好难衡量。

我在做这个问题的时候,之前我刚刚参加完一场读书会,我在那读书会上我还做了发表什么的,我当时我就觉得,如果我如果我直观上我是一个 i 人,对吧?

我在这个问题上我话不多,对,我应该表示同意对吧?

我的确话不多,我的确不想说话,我的确不想成为大家的焦点啊,那我啊,在这个问题上回答应该是很低的对吧?

诶,可是我我刚刚做完一场发表,我我对得起我,我对得起我自己嘛,我就在想,所以当时我很纠缠,你疯狂输出了两个小时,我说话都累了,我说我话都说他打自己脸嘛。

然后我就在想,诶,那你这个问题问的到底是在问什么呢?

是问我最直观的场合吗?

还是问你加了一个限定条件对吧?

就是我在我能说话的场合。

这个就涉及到我们刚才说的一个社会环境了。

对,你处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啊?

如果你处在一个对你不友好的环境下,对吧,哪怕你有满腹经纶,你也谁都不想说。

而你处在一个对你比较宽容,比较欢迎你,甚至比较渴求你对吧,希望求着你去说话啊,你不说话你不他要催更啊,你不说话他跟你急你。

除了这样的环境下,那很可能你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他可能第一点更加考察的是你一个主观意愿,对,你话不多就是你平时愿不愿意去说话,这是你主动的一个选择。

还有一个第二点就是说他可能题干嘛,因为他这个每个题目都很短对吧,比那个 MBK 那个还要短,所以他可能还是更多是呃,抛出太多的一个限定条件,然后让你只直觉的回答这些问题吧。

我觉得是有这样一个情况,但是你刚才说这个真的很典型,就是说我话不多,就这个题目你觉得还是你是非常同意还是非常不同还是怎么怎么样啊,给你五个选项,这个就是我刚才说的,你看到这个题干以后,你老说马上抛出来的 10 种情况。

还有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我们现在在说外向和内向,说和以前说是不太一样的感觉,就是比如说,可能在我小时候说外向和内向好,真的就是一个人话多和不多,就你跟他见面聊天时候,我觉得他特别沉默,我觉得他什么,但是我觉得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就是完全说不出话的那种人,很紧张什么的会变少,就大家都往中间靠拢那种感觉。

还有一点就是说,呃,因为现在的很多社交媒介嘛,其实是模糊了这种外向和内向的一个区分,尤其比如说你在微信上去打字聊天的时候,这个算不算说话呢?

对吧?

就你打字聊天这个算说话吗?

对啊。

呃,这是不是有问题?

就有时候我在想说,有些人,比如说我有朋友就是他打字的时候就是跟你疯狂输出噢很有分享欲啊,我给你转一些链接,然后发表他的想法什么的,但是他线下的时候又其实没有那么喜欢聊,对话就会比他在微信上少一点,那这个时候你怎么判断它是外向还是内向?

我觉得是就是在这个现在这种社交网络网上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其实有很多外向和内向是不太容易去判断的,我觉得就是就是话多和话少真的很难判断。

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在线上和线下,就是以前呃上上学的时候嘛,有些人在课堂讨论上他一言不发的对,然后但是告私底下一下课或者在别的场合他蛮活跃的嘛那那这个时候你很难区分说诶哪一个我状态下才是真正的他。

那你说作为呃上课的学生,那我们做学术这个可能才是我们的主页,又是我们的主流嘛,但在这上面你都不说话哦,但但你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写出论文呐,这可能是两个问题,但是你在这个时候都不说话,而你在其他场合或者别的话题上面你会说话唉,那这个时候我们是很难衡量说哪一个领域的你才是真正的你对吧?

或者说哪一个领域的你才是你想成为的你对,因为有可能如果你在课堂上不想讲话的人,他在他以后可能就不会选择当老师对,就不会选择以说话为舞台的这样一些职业和领域那比如说不会做播客对。

所以呃,很多时候这个评分它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的行为的一个总结和归纳吧,反过来,它也有可能是我们引导未来自己前进方向的一个路标。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这个东西套住啊,就是我们有一个测试结果,或者是别人告诉我们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我们就会拿这个呃结果去指导我们自己的行动。

嗯,让我们自己活得更符合他啊。

就是是什么效应来的?

是一个,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嘛,就是心理学上讲的自我实现预言,就是你给自己一个暗示,一个心理上的一个暗示了以后,你就不自觉地会朝这方面实现,然后久而久之,你看你就会梦想成真。

对,这也是这样的一个解释。

就你越来越像 NBTI, 你属于的那个类型?

对会把自己活成呃标签化的样子嘛嗯就是其实我我之前是像是星座啊什么占星那些东西就是有一定的预言性的预言未来的还有这种玄比较玄学的这些东西我一我之前是比较持一个排斥态度的嘛所以连带着这些心理测试人格测试我基本上是不太会去相信很多就是做来玩玩这种感觉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人格测试跟一般的那些星座还是有个很大的区别的嘛就这人格测试它主要还是一个归纳性和总结性的东西就对你既有的一个认知认知和行为去做一个总结对但是他不具有具有这种未来你预测你未来的运势啊什么类似于这些就他不具有这个功能。

对所以我觉得他相对还是比较靠谱的。

对,那正好说到这一点,就想最后展开讲一下这个人格特质和一些道德评价的关系。

因为你说到这个寓言性啊,其实他很直接的关切到说你这个是怎一个怎样的人,并且你拥有相应特质,你会被做出怎样的对待的时候,那这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对,我们其实就是对人格特质做了一种道德评价。

那刚才的讨论里面也发现,我们无论是 apti 的 4 种还是道人格的 5 种,其实这些特质他们都没有优劣之分的嘛。

啊,虽然有些特质的确是会有更高的权重影响另一些特质,并且呃,我们常见于那些犯罪者和那些不道德的人的身上,对吧?

可是我们完全可以构造一个就是所有得分都很低或者所有呃特质都不明显的这样一个人,然后让他成为道德上说得过去或者说不过去的人。

对,所以可见人格测试它并不能完全描述和评价我们到到到的维度嘛。

但是唉,其实有意思的是,现在社会又仿佛有一种外向崇拜,就因为它来说那个 I1 分分野是最明显也最稳定的分野嘛。

然后现代社会就总会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外向的人,而内向或者说是不合群就会当成一种性格缺陷。

对,至少在呃集体主义或者广阔就是广泛认可这个是价值观的地方嘛。

然后这当然与人的社会性有关嘛,可是我们也发现人的社会性不等于外向性嘛,对吧,就是你是一个有社会性的人啊,你是一个非常社会非常 social 的人,但并不等于你是一个 II, 你是一个伊人,你是个外向的人,你是一个喜欢表现自己的人。

对,因为这也毕竟也影响的涉及到社会环境和理解你的风险控制。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很多心理测试或者很多问卷调查的时候,如果这种测试会影响到你的个人利益,比如影响到你的考试成绩啊,你的呃一些什么就就业机会的时候,你的回答明显就会有影响的。

对,所以我们说社会性有时候它虽然呼唤边界感嘛,然后边界感一些恰恰告诉我们就是有时候适当的调整,适当的伪装,适当的隐藏,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对,这个其实涉及到我们经常以前讲的一些呃社会边界感,还有一些社交距离,还有私人领域、私人权利这些关系,所以很值得玩味。

所以我就觉得有时候这种呃测试,它的使用范围是需要限定的啊,尽管这个限定不一定是我们自己做出,但是我们要对它的呃边界有一个了解。

对,所以你怎么看这种呃当下心理测试或者人格测试被滥用的这样一个现象?

因为我们看到不光是人际交往之间在使用,像刚才说的一些企业求职,包括呃学生课堂,还有一些什么选拔选秀,都在用这个来呃衡量人。

尤其是我听说呃之前不是韩国比较流行用这个来搞偶像综艺嘛,然后很多粉丝比较狂热,就是每天去做,每天都去做这个测试,还还付钱去做,为了就是和偶像能够达到一样的人格测试结果。

对,所以就仿佛变成这种生意,对,所以那你怎么看这种被滥用至今这样一个现象?

我觉得这个测试应该限定在,呃,我们个人的一个个人选择,就是我想去做这个测试,然后我希望通过这个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然后更好地与人相处,就是限定在一个比较私领域的范围,但是一旦它被公领域所利用啊,比如说在一个求职场合去使用的话,我觉得它就会带来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啊。

比如说一个学校招老师,他想招一个艺人的老师,对,因为他预设了说可能艺人更加适合当老师,但是呢,刚才我们有讲到,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说啊,是不是某种人格更加有利于去做某种职业,对吧?

我刷小红书经常能刷到这种啊,就是什么什么人格类型很适合做什么,什么职业就有很多这种标签。

但实际在这本书里面也举了一些例子,就是在很多去做那个职业的调查的时候,就发现说,就是在特定行业当中的人格分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啊局局限在某一个人格类型当中,并不是,而是它和我们所有的这个全社会的这个人格样本的分布比例是一样的啊,是基本上是一致的。

对,比如说我们可能会认为说做老师的艺人占绝大多数,但实际上可能调查下来发现说,呃,其实邹老师的这个 EI 的比例和实际社会整个社会当中的 EI 比例是差不太多的呃,所以当我们把,尤其是这些企业公司啊,还有一些什么掌握了一定的这种掌握了你的生杀大权的这些组织机构,如果他们在使用 M NBPI, 或者是有别的一些人格类型测试来去区分人的时候,我觉得会造成非常大的不公平,我觉得这个是并不严谨的。

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当中,其实确实比如说你做一些特定行业的时候,你就是要做心理测试的,他就会来判断你,你是不是适合做这个职业,因为我以前也我也做过,就是真的就学校要求你做对,学校要求你做这个东西,然后他们会得出一个结果,而且这个结也不会公布,也不会告诉你,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一个判断吧。

所以但是我其实觉得这个并不是特别好。

也就是说,其实筛选和选拔它是有需要一定的规章和制度和方法的,但是这样的方法它不应该单一化,不应该扁平化,对吧?

就说每个机构部门或者每一个决策者,他要跟针对自己所在环境的变化,去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筛选方式哦,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部门,他用 NBTI 去来筛选员工,决定员工是不是能够进入,那么这样的企业,嗯,他的效果,他的效益,他的水平可能也值得怀疑啊。

我这里说的我再补充一下,我说的不是说把 MPPI 只作为一个参考维度啊,然后再加别的,我是说不使用,嗯,对,就是不要不要用这种方式去来判断人。

因为我们刚才也说了,就是其实我们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当时做题的一个环境影响,对吧?

那比如说你在求职面试时候,你当时让你去做这个 NBTI 测试,在一个比较高高压的紧张的环境下,你去做肯定会出现一些偏差,而且更不要说你可能为了进这家公司,你可能会有意地去迎合他,嗯,做一些选择啊,对不对?

这做出来肯定没有效果啊,你去做他干嘛呢,对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有 HR 会选择这个,这个非常愚蠢的方法。

对,就比如说你这个公司在招,招那个 sales 对吧?

在招 sales, 那我肯定选一个宜人姓高的人啊,对吧,有亲和力的,对吧,尽责姓高的人啊。

但这个求职者,你是用他以前做过的题来去测试,还是他当场做?

那肯定选当场做的了吧。

那当场做的话,我如果是去应聘一个销售,那我肯定选择一个更加外向性呀,对吧,更加具有能动性呀。

因为我知道 sales 需要这样的技能,所以我会有意地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我觉得不仅他做不了一个参考,就是放放入这种人格测试,我觉得是有一点问题的。

对,选拔的标准有很多,而且选拔的方式也可以完全更加优化一点。

对,并不,并不能说局限于简单的呃一个量表就能够看判断一个人工作的能力。

人的社会组织总是避免不了筛选和选拔嘛,而这个筛选选拔机制一定不能够简单化,因为我们选拔的是一个流动的变化的人,如果非要用简单的方式去选拔人,那么你选出来的人也只能是简单的人。

对,但是,当然,当然,我刚才说的是一方面,我刚又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可能有些特定的很特殊很特殊的行业可能还是需要,嗯,就是,但我一下想不起来。

比如说,呃,特警这种特级。

每每个行业有他们啊,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他们最重视的特质嘛,就是如果你能够用一个方式去测试,对对,你这个行业最需要的特质是什么啊?

比如说,嗯,可能需要,有些行业需要示例,对吧,比如一一些生生理性的因素,那你就测试那些因素就够了。

对,要很局限很特定,但是你不要很泛。

然后什么?

你是一个话多的人吗?

还是话少的人?

就是不是这种我们日常做的,而是他是一个行业内部大家所共同认可的,然后非常非常专业,非常非常限定性的一个内容。

呃,这个行业内部是需要嗯,这里打个补丁诶。

那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个原问题啊,就是比较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刚才说到那如果呃,各种心理学测试量表不能够测出或者很难测出我们是怎样的人的话,那其实有一个,那其实我们要如何理解我们自己?

恰恰是一个可能需要不断追问的话题啊。

这也是我一开始在那个人格心理学课堂上做那个量表的时候的一个感触就是我们怎么样认识自己,很多时候一方面是基于呃,各种外在的量表,外在的测试,另一方面是基于我们自己对过去的叙述,因为你像做完那个量表以后,然后呃,后来又有一节心理学课,然后他是要求我们去写写自己是如何成长到今天的啊,比如说如何报报志愿,然后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然后学的这个专业以后学到了什么,要我们去通过这样的书写方式来构造自己的这个人格形成的过程。

那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啊,就是记忆,就是记忆对人格是有怎样的形成作用,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深挖的话题,因为一般的人格心理学的书籍啊,包括人格心理学的课程啊,还有很多呃讲义都会说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是呃,影响人格的因素是什么?

先天的、后天的、激素的、社会的、家庭的。

可是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到我们的大脑的呢?

就是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这些因素的对吧?

比如说我说唉,我会变成今天这样,都是因为原生家庭的祸害,那我原生家庭是怎么祸害你的?

对他是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环节,在哪个重大的事件上对你有很深刻的影响?

这个东西是可以不断追问,不断深挖的。

呃,就是我们知道记忆,记忆有有不同的种类嘛,有一种叫做有一种叫做内引机。

就比如说我们会啊,骑自行车,我们会游泳,这些记忆是无法表述的,是我们好像诶,不知不觉就会了的。

而另一种是陈述性记忆啊。

所以我觉得陈述性记忆是对我们人格形成很有帮助的一个东西,我们可以去锻炼它。

就我们试试图具体可以整理自己的记忆,然后学会诉说自己的思想啊,是如何形成到今天的啊。

我现在也会经常跟很多人聊天的时候,我不会一上来就问说啊,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对吧?

你你这个评分量表是多少?

我也不会朝着他们引导,我会反过来问说诶,你觉得你是怎样的人?

或者说呃,你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呃可能做一个项目,或者说我们再看一场电影,然后可能会有一个呃观察,有一个感受,然后我就去问说诶,你这个感受是?

那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啊?

你这么觉得的背景是什么?

你哪一件事情对你影响最大?

然后你可以试图去为自己写历史,然后写你自己的历史了。

对,所以这也很很好玩,就是这个问题它也可以不断地追溯下去,因为人的行程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的嘛。

我就像我说的,我自己得很多,得分很多呃,倾向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而本身我做博客和我很多这种自我记录也是在对这个过程的一个反复的确认和自我警醒。

那所以也在这里就是抛一个问题给大家嘛,就是大家也可以想想,是哪件事情对如今的你影响是比较大的,或者说是让你印象最深刻,能够马上回忆马上脱口而出的。

对啊,这个提问方式本身有点步步紧逼了,不过这样的提问之下,你能够想起来的问题,可能恰恰也是对你最重要的问题吧。

呃但是你说他自己的问题,是我在想说那现在讨论了很多原生家庭,他不就是一个自己的问题嘛。

是这个记忆它呃所以这个书里面。

它其实有一句话我我先说出来。

剧里面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啊,就是他在讲阿德勒心理学时候嘛,就说到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啊,就是说如果你童年不幸福的话,你可能需要一辈子来去弥补他,去救救赎,然后去自我修复。

对,那这个其实不就是一个记忆的问题嘛,就是如果说你的记忆都是一些不幸的,残缺的,你可能这一辈子你都要去不停地去修复它。

如果说都是一些比较幸福的,积极的,积极的话,可能的话你会这些记忆的一直鼓励你,一直支撑着你继续向前。

但是这里有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说每个人的人格特质都是由这个童年,原生家庭啊这一系列所构成的记忆来决定的话,那其实人会有这种无力感你知道吧,就是啊,现在都是被已经决定好了,我已经被我的过去 20 年 30 年决定好了。

对对,我就没有办法改变过去是对。

所以能,所以我们能呃做的恰恰也就是说在叙述记忆和在分享记忆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一定的抒发感嘛,因为很多时候你记忆压得不说和你说出来,这本身会对你未来有呃很大的影响。

好,我们准备结了。

就是一个叙述性很重要,对,叙,叙述,把这个东西叙述出来,对吧?

形成一个 sorry 这种感觉。

好的,那我们今天聊了很多人格心理学的话题,我们从人格心理学的一些测试量表,然后讨论了 APTI 测试和到 5 人格测试,以及心理学测试背后的一些机制问题。

然后我们也发现,呃,关于人格心理学的问题恰恰是哲学三问的心理学表达,也就是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去哪里?

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恰恰也是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推动力吧。

啊,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apti 心理测试?

大家的人格类型又是什么呢?

啊,不少人虽然会用这个来自我介绍交朋友,可是有时间也会质疑他的呃信效度啊,所以也想也想听听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分享到评论区。

本次提到这本,我们可以不同,也会也会有赠书活动,大家请关注。

文案我觉得书中有一句话特别好,就是可以作为我们本次这个结尾吧,就是他这里说是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是个体与环境复杂交互作用的产物。

我们看到人格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去重视形塑人格的各种因素,从而去更好的培养健康人格。

与此同时,仍然相信个体对于自身人格的改造作用,以及积极成长的自我力量。

也就是说,人格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形成的一个东西,也是我们未来要去自我塑造的啊,他是一个还还是具有可塑性的一个东西。

对,所以不要就是就觉得他就是这样啊,就原封不动了,接受了。

对,它是一个可以去改变的事情。

对,所以要相信改变的力量吧。

嗯,对人格保持开放,恰恰也是对未来保持开放的一个心态嘛。

好的,那我们今天节目就到这里,那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嗯,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