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善根位是修行者在三贤位基础上,通过观想和误解四谛十六行相所培养的四种善法根,包括暖法、顶法、忍法和世第一法。这四者是发起无漏智慧的根本,标志着修行者登上修道路线图的重要台阶。
三贤位主要观想苦谛的四种形象(苦、空、无常、无我),而四善根位则进一步扩展,观想苦、集、灭、道四谛的十六种形象,将定境的范围扩大,深化对四谛的理解。
集谛的四种形象是因、集、生、缘。因指牵引出苦的原因,集指苦的出现,生指苦的增长,缘指苦与乐的相依关系。这四种形象揭示了人生和世界产生诸苦的原因。
灭谛的四种形象是灭、静、妙、离。灭指诸苦及其原因的断灭,静指三界生命之火的熄灭,妙指无众患的状态,离指脱离众灾。这四种形象描述了涅槃的四种特质。
道谛的四种形象是道、如、行、出。道指通向涅槃的道路,如指如实遵循佛教教理,行指正确的修行方向,出指永超三界、出离生死。这四种形象指引修行者从苦集中解脱,通达涅槃。
四谛十六形象将苦、集、灭、道四谛拆分为四个方面的特质,目的是突出佛陀指出的四谛可以被概念化和观念化,进而被修行者所掌握。这种哲学方法帮助修行者更深入地理解和实践四谛。
上一课我们讲经过三贤位的反复观想到了最后会在修行者的心里生成一种叫暖法的善法根这个暖法的善法根培育起来的就叫初善根到了这一步恭喜你你就登上了修道路线图的重要台阶上升到了四善根位四善根位呢也叫四家行为
他们是暖顶忍是第一法暖法顶法忍法是第一法这是四善根因为这四者呢他们所发起的是无漏智慧的根本就没有到无漏智慧但是他们是发起那个无漏智慧的根本所以叫善根四善根呢是由观想和误解四第十六形象所培养出来的
对吧我们上一课讲那个关苦地四形象最后这个总相念处三贤位要关苦地四形象但是到了四善根那就不光是要关苦地的四形象了四地苦极灭道他们的四形象你都要关
苦极灭道这四地呢它们每个都有四种本质规定不光是苦地有四种本质规定啊极灭道它们都有四个这四乘四加起来就是十六所以说四善根就是在三贤位这个基础上把这个观想与误解把这个定境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就是四善根三贤位他观想的苦地四形象是什么苦空无常无我
这是苦地的四形象三贤位只观这一个到了四善根那你就进一步了从三贤位的这个扩展第一步就进入观极地四形象苦极灭道嘛从苦下一步就是极观极地四形象极地四形象叫做阴极生源苦空无常无我这个我们就特别熟啊张嘴就来但极地四形象是什么大家确实不知道叫做阴极生源第一阴第二极
第三生第四缘稍解释一下据说论说千尹亦故因出现亦故吉资产亦故生为一亦故缘什么意思呢千尹亦故因
这个急急是收集苦的原因嘛牵引意就是这个原因它会牵引出来导致出来苦牵引意所以叫因极地的第一形象叫因它可以牵引出苦来导致出来第二叫出现意是急那苦都出现了它可不就是可以急了吗出现意故急就不用说了资产意故生你想这个苦它只要出了对不对
不可能没只要出了就越来越苦他就越长越大越苦越大所以叫资产意越长越大你长大你急写了更容易啊最后叫唯一一顾缘什么叫唯一一顾缘呢因为苦乐这种东西啊它是一种对比主义对吧你要没有乐你哪知道什么是苦啊对吧你可能觉得就这样它没有什么苦不苦的苦乐它是因缘相依的东西乐呢你很乐
对吧但是一旦失去这个乐你不就苦了吗所以叫唯一一故缘佛教认为极地的这四个方面对吧阴极生缘牵引出苦来资生出苦来越长越大苦乐相依这个极地四形象是人生和世界产生诸苦的原因极的任务就是收集这些诸苦的原因对吧然后这个
苦极灭道就进入了观灭地四形象的阶段灭地呢它的四形象主要是指断灭诸苦的及其原因的四种特征叫做灭净妙离所谓灭净妙离啊实际是描述这个灭的四种状态灭地四形象就是描述灭的四种状态
第一是灭本身它就要灭地嘛当然就灭第二呢叫静你都灭了你肯定静啊第三叫妙第四叫离据说论是这么说的啊诸运尽故灭三火熄故静无众患故妙脱众灾故离
其实这段就是大白话了他这个朱韵就是五韵五韵尽就灭了人都不存在了嘛那肯定灭了三火熄三火熄是指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的这个生命之火已经都熄灭了所以他很安静灭静无众患曰妙托众哉故离就不解释了啊一解释就垮了
灭地的四形象它实际描述的就是灭之后这个涅槃的四种特质就是涅槃的内涵吧然后那在四善根修行就到观最后一组了苦极灭道就要观四地十六形象的最后一组形象道地四形象
道地四形象呢是指如何从苦极中解脱出来因为它有通向灭嘛它就是道路嘛对吧通向灭通向涅槃之路嘛道地就是这个路所以他就要讲如何从苦极里解脱他讲这条路的四种特性道地就是四个这个解脱之路的特性叫道如行出第一道第二如第三行第四出
这个据说论也给了通行义故道弃正理故如正去向故行能永超故出通行义就是能走在这条路上就叫道你只要走上这条路这是涅槃之路你走上这条路通行义故道它就叫道了弃正理什么是正理当然是佛教的教理是正理弃正理故如所以要如实对吧
正去向故行你走在这条路上你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这个方向能永超故出所谓永超那就是出离了三界永超了生死那就出离了通达了涅槃所以这个叫道地四形象将四地苦极灭道做这十六种规定并且称为形象
形啊人形道的形像就是木子旁上一个木像它是一个比较少见的事因为形象这个词啊我们在小成佛教阶段其实不常用它是大成阶段常用那个概念主要是大成瑜伽形派在论述的时候经常用形象这个词小成很少用但是呢四地这块是用了形象这个词十六形象
据舍论的第 26 卷里解释这个四地十六形象是这么说的诸心心所取境类别皆名形象心和心所法心和心所处的境心所法去取境就是识别这个世界的类别称为形象换言之是什么呢换言之形象就是这个世界在心里的印象
就像镜子一样形象就这个世界在心里这面镜子上所照的印象它是心和心所乏取静的样子再换言之凡是存在的就都可以被认识对吧这个世界在我心里的取静的印象凡是存在物既可以被我的心所认识反映成我主观的印象那就叫形象
为什么在四善根里要用形象就是把一个四地苦极灭道本身说的就很清楚了对不对为什么还要用四地十六形象每一个地都要给它拆成四个方面的特质来阐明这个四地的属性呢它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是一个哲学目的它要突出的是佛陀指出的这个苦极灭道它可以被概念化可以被观念化那
一个认识被概念化观念化了说明什么呢说明进而他就能被认识主体我们这些修行者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