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智能手表与运动App:健身科技还是美丽废物?

智能手表与运动App:健身科技还是美丽废物?

2024/10/22
logo of podcast 二维吾码

二维吾码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大奎
王健飞
Topics
王健飞认为国产智能手表质量参差不齐,华为手表相对较好;苹果手表数据不直观,需借助第三方付费APP分析;许多运动APP通过算法处理数据,提供新的身体状况指标和训练建议;Apple Watch功能更新缓慢,实用性不足;专业运动手表和Apple Watch的区别在于硬件性能和数据闭环;不同APP的计算逻辑不同,难以判断哪个更准确;量化自我设备更重要的是看趋势,而非单次数据的精确度;Apple Watch定位于智能可穿戴设备,而非专业运动手表;建议用户研究如何利用数据提升训练和身体状况。 大奎认为刷脂需要持续的有氧运动,跑步是强度最高的一种;开始路跑并参加各种赛事,逐渐转向越野跑;使用Nike Running Club APP进行跑步训练;通过网络学习跑步知识,目前保持无伤跑步状态;公路跑和越野跑装备需求不同;越野跑对装备要求更高,苹果手表不适合越野跑;专业跑表和Apple Watch的区别在于硬件性能和数据闭环;越野跑手表需要强大的定位能力和长续航能力;佳明和高驰手表在越野跑中表现较好;数据可迁移性重要;选择运动APP时应选择大品牌和在海外有业务的;APP中的社交功能并非必要;建议用户根据运动目标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干净饮食可以排除体重的干扰因素;市面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有三个帮助:监测短期身体状况、调整训练规划、观察长期身体变化。

Deep Dive

Chapters
两位主播分享各自的运动经历,探讨无氧运动(撸铁)和有氧运动(跑步)的差异与结合。大奎分享了从健身房撸铁到越野跑的转变过程,以及在不同运动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
  • 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的结合,提升运动效果
  • 越野跑装备需求较高,需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装备

Shownotes Transcrip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就是鹿铁我觉得可能就唯一的一个是我觉得必须要买的东西吧就是护腕这个是很多就是刚进健身房的新手可能会忽略的因为因为腕部其实是一个人体非常容易受伤的一个一个关节高手不容易受伤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发力就是他能够在他做任何健身动作的时候他保障他的那个力不会偏离他的那个就是正常受力的那个力线这样的话你的手腕就不会受伤

就是我们会把表的软硬件分开来讲然后我们可能会先聊一下硬件我只能说就是国产的现在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但是它的质量其实也是比较良有不齐的

传感器的数据其实都存在苹果的健康里面然后我们会发现苹果的健康里面有很多数据但是看起来特别的不直观你也不知道这些数据怎么分析代表了什么那这些就是苹果它做了一个取舍它会觉得这些东西都放给第三方去做那些付费的 APP 这样的话它的生态能够更繁荣

因为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运动中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去分享且是有一些经验属性的对我来说啊就是跑步中可能是路线这个东西如果我经常在家就在家附近就因为找不到路线或者迷路导致我的这个早上跑步效率非常低

现在各类的运动的 APP 它其实会在各种的算法或者是数据层面做很多的功课就比如说它可能去推崇某一个指标然后这个指标它的数据来源跟我们传统那几个数据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它会用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算法去推算就是出一个新的一个东西出来然后告诉这个东西也许 may be 能够反映出你实际的身体状况

或者是也许是辅助你去进行下一阶段的这个训练规划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二维屋马这是一档科技评论播客我是本期主播建飞然后另外一位是我们许久未见的主播大奎大奎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大家好我是大奎现在依然是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然后我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档播客叫技术不无聊我就在这里很没脸没皮的给自己带个货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播客技术不无聊

在大约三年前的时候我们录过一期有关于智能手环的节目当时应该说我们两位主播都还没有规律运动的习惯然后主要在聊的也是运动手环这种相对比较简单便宜的量化自我的设备过去三年里其实国内的运动硬件和软件都可以说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如果你有 Apple Watch 的话你可能会注意到在最近的一年里小红书上抖音上出现了很多那种

国产的 APP 来帮助你的苹果表从美丽废物变成一个真正有用的自我测量的一个利器然后同样也是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两个主播也分别开始了不同的运动类型所以在运动科技这个上面呢有了一些新的体感然后今天我们就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先自我介绍一下现在目前在做什么运动吧要不建飞你先说吧

在做这个健身房的力量训练然后偶尔做做有氧就是那种其实就是撸铁然后间隙去做一些这个什么爬坡的爬坡的走啊还有这个椭圆仪啥的你的训练很技能

我的身体痕迹都在脂肪下面我跟飞哥的起点是一样的当我还是一个小白的时候我就会去哪个健身房咨询教练然后他就让我买课紧接着呢就进行一系列训练直到今年的时候我的教练建议我说你要不要尝试刷个脂

就是刷完纸人体的这个脂肪率下降之后你能明显的看到自己的就是哪块肌肉起来了然后哪部分有薄弱这样你就可以针对性的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力量训练但是在这个刷纸的过程中呢它其实会依赖大量的这个有氧运动比如说就像飞哥刚刚提到的这个爬坡呀然后还有我们这个楼梯机呀上下楼啊然后甚至包括跳绳这一类的这个有氧运动但是我发现这些我做完之后都

挺无聊的就是刷子它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这个有氧运动所以后来后来后来我没有办法你又得又得达到那个强度然后又得不停地去做我就只能说哎那算了我去跑步吧就是跑步它其实整体上还是我们今天就是强度最高的一种呃

所以我就开始了路跑大约是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然后一路跑发现这个状态还不错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枯燥无聊紧接着呢我就去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好玩的类似于像彩虹跑或者斯巴达这样的赛事

但是发现这样的赛事差仅仅是好玩还想要进一步的提高的话我就去参加了一些越野的比赛那个时候没有任何的经验但是就可能狗市运比较好吧第一次参加越野赛就拿到了一个女子十几名的名次然后瞬间就上头了紧接着就是往一个装备档和相对专业化的方向在发展所以我今天也把越野跑放在了我的整个的运动体系的第一梯队里面

现在比较多的时间都在做越野跑路跑然后力量训练是辅助前一段时间以及说去年到今年其实也有一些去打网球但是网球搭在北京实在太难找了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好消息好消息二维五马见听有群了为尽快回笼粉丝所有主播上班摸鱼陪您聊进群还能了解二维五马最新活动动态及选题展望进群请认准微信个人号二维五马全评二维五马全评马小二恭候您的到来

对我插一句就是我之所以就是拉大奎回来录这一期节目是因为我在抖音上面突然有一天我就在抖音上刷到他就是我一开始还没有认出来是他一个女生然后说自己每天跑步上海班一转过来发现是他

发现是熟人刚才大奎也说啊就是第一次越野跑就拿到一个还不错的成绩然后你之前说就是你去健身房的时候其实有请司教吗你跑步的时候有请教练啥的吗跑步的时候我没有请教练但是我用了市面上的一些公开的课程比如说耐克他们之前有一个叫 NRCNike Running Club 这样的一个 app 然后

然后他在这个 APP 里面有各种各样体系化的课程现在有在跟一个半马的课程因为我大概下个月底要去跑一场半马同时就是我会去看网上的很多的这个博主他们的一些测评还有包括海内外的就是去教你怎么跑步的这样的一件事就至少我现在处于一个无伤跑步的状态但是我觉得下一步如果还想进阶提高的话可能还是需要更多专业的训练了

那就是在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之前肯定是在上一个阶段我们就已经开始做这个装备档了先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前期大概败了哪些东西

我觉得在健身房的阶段我们应该拜的都差不多就是手表还有衣服啊鞋子之类的对吧对吧然后我觉得比较特别的可能就是一个是公路跑一个是越野跑就公路跑和越野跑虽然在大众的人之里都是跑但实际上他们的装备的核心需求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比如说像公路跑它比较核心的东西第一个是绝对是鞋是 top one 的就是比如说大家会去追求首先是看你的配速

然后去选择合适你的鞋看你的脚型看你要追求的这个训练目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可能我们在跑马达松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去穿这个碳板跑鞋它有比较强的这个回弹然后帮助你取得更好的成绩那么你在日常的训练中比如说你经常跑 10 到 15 公里这个有氧跑的话你可能穿的更多是缓震然后帮助你保护你的脚踝和你的膝盖吸收这个地面反馈的力量

也有一些就是针对于扁平足的他可能他的整个的脚底面去接触地面时的运动没有一个很好的支撑那么他可能需要一个支撑型的跑鞋所以说根据自己的不同的配速需求和你的本身的这个自身的肌肉的硬硬件配置你可以去选择不同的跑鞋其二是手表

手表我觉得可能是待会飞哥会重点去说的一个板块其三是衣服路跑的衣服的话尤其是在高温训练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比较追求就是它的导汉性强然后它的吸湿性强它具有很快的速干能力那么我觉得我主要是在路跑拜了这三个模块的东西

越野跑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说就是现在越野跑是一项非常代价的事因为越野跑一旦说是到了野外的一个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也不是能说恶劣吧只是说相对于我们在这个都市的环境它会有更多的挑战所以首先比如说你要一个非常好的手表这个时候就显得苹果手表是个非常美丽的废物基本上入了越野圈没有人再去用苹果了即便是 Archero 其实它的性价比并不高吧

其次是鞋在越野的环境里它跟路跑的鞋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你上下山的时候对你这个鞋底的抓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不然你就啪唧你就飞出去了一旦遇到碎石路或者是上下坡的非常急的这样的情况

再其次就是越野的环境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做越野包,就是水袋包,有点像我们穿那种马甲,然后上面有很多很多袋子,然后这些袋子里能够去装你的各种各样的补给,包括水在内,还有包括你的这个电解质盐,还有你的能量胶,还有你需要穿的救生的一些衣服,还有你的强装冲锋衣,这些都要塞在你的这个。

月夜马甲里所以对这个马甲整体的产品设计和它的功能性要求会比较高然后再其次的可能就是一些配件类的比如说像你的月夜登山杖还有你的衣服还有比如说你晚上月夜需要用到的头灯还有像压缩袜这种保护你的小腿静脉曲张的一些东西

所以整体盘下来的话,越野里面它对装备的需求其实是更高的,以及说置物具体的去做好,因为它还是说在极限环境下你需要有一些应对的能力,尤其是用好装备能带来提高我们的这个越野的效率和生存能力。听完了之后,我觉得这个跑步确实要比露铁要的东西贵好多。

难怪社交媒体上就是看到就是跑者们晒的装备都一套一套但是这么听起来的话我觉得其实有很多东西确实是很必要的就是现在的一些刚刚开的当红的商场的一层现在全部都开始卖越野品牌

有的时候就是作为一个只撸铁的人然后你进到运动商店里你发现其实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你需要买的其实就是撸铁我觉得可能就唯一的一个是我觉得必须要买的东西吧就是护腕这个是很多就是刚进健身房的新手可能会忽略的因为因为腕部其实是一个人体非常容易受伤的一个关节然后尤其是你在健身房里面撸铁的话你上大重量之后

你不管是推的动作还是拉的动作就几乎所有要过手的这个负载性的动作吧你可以把你的小臂练得很大你可以把你的二头三头你都可以练起来但是其实手腕部分它不是靠一个肌肉来成立的它是一个就是并不太能随着力量增长而增长的这样的一个人体的器官来

来支撑它的力量的所以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你的力量已经增长很大了然后突然有一天然后你的手腕就受伤了这个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 TFCC 损伤就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如果你没有遇到这个损伤之前你是不会在任何地方刷到的但是如果你有一天遇到了你就会在小萌书和抖音上的到处看到有人因为在撸铁的时候因为这个受伤

它的防护方法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你随便买一个只要能够给你的手腕部分施加压力的这么一个护腕然后确保你在练上肢的时候它的力量不会散掉你的手部和你的小臂是保持一条竖直线的这样的话它就很难损伤我也是在去年

损伤了一次这个损伤超级麻烦它比骨折还麻烦基本上是六周起的这个固定吧这个这个手就要打着板子然后你想你手腕要是打着板子的话其实你你日常工作都会非常麻烦哎但是你如果持续去用一些护具的话它会影响你这儿的力量变强吗就是人的手腕其实是很难被锻炼起来的就是它几乎不会被锻炼啊就是这就是天生的一个配置对对它就是天生的一个配置就是说你在力量强了之后呃

如果你注重你的动作和那个就是形成的话高手不容易受伤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发力就是他能够在他做任何健身动作的时候他保障他的那个力不会偏离他的那个就是正常受力的那个力线这样的话你的手腕就不会受伤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比如说你的小臂真的很没有力量然后你在做一些比如说你做二头弯举的时候你原本是练上臂的但是因为你的小臂太没有力量了你的小臂就不自觉的会要求你的手腕去做代长然后这样的话你的手腕的用力就会超过它的极限但是你用护腕之后

保护的是你的腕部的那个部分本来这个部分就是不可能被练大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能够把这个手腕练大就是其实掰手腕也是掰的小臂嘛他其实掰的不是手腕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经常在跑山和下坡的过程中崴脚就是我不知道脚腕和手腕是同一个肌理吗他的这个灵活性和他的稳定性是不是没有办法长期被改变

我没有查过脚腕的那个部分但是我感觉是的我感觉就是但凡是软骨和筋膜来支撑的那个部分都是很难被锻炼的它实际上的稳定性增强是靠它周围的肌肉强了之后能够确保它每一次发力都发在正确的位置上

真正打健美比赛的那些人他在做大重量的硬拉也好做二头弯矩也好的时候他还是会用助力带其实下面就开始表然后表的部分其实我想分成两个部分来讲我听到很多其他的播客和一些 YouTube 上面就是在聊量化自我的智能硬件的时候很难聊到的就是我们会把表的软硬件分开来讲然后我们可能会先聊一下硬件

那第一个部分的话其实就是想聊一下国产的硬件那个飞哥你都用过哪些然后你会觉得好用的不好用的国产的话就是我用过华为的然后用小米的然后还用过 vivo 的

我只能说就是国产的现在有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但是它的质量其实也是比较良又不齐的红榜的话华为的算是比较好的它在这个硬件的检测的准确度上是比较好的在国外的这个就是有一个叫

呃我不记得那个博主叫什么名字了后续我可能放在 show notes 里吧他也测过就是华为的心率和血氧的那个监测基本上是第一梯队的跟 apple watch 是同一个水平的然后小米的话嗯他他应该是国产的这个智能可穿戴设备里面的实战率第一但是他的手环我没有用过他的手表啊但是他的手环确实是不太好就是他的心率是非常嗯悬血啊

对这个我有体会就是我抛弃小米的一个核心的点是在我当时做那个健身房里面的组件训练然后我当时是感受到我是练下肢感受到我的心率飙升然后已经到力竭的状态但是小米手环上依然显示的是一个是 120 的心率状态这个状态实际上应该是我组件休息的状态但是它

出现在了我就是去冲重量的这样的一个时候所以导致我其实很难去判断我到底什么时候我应该停下来以及什么时候我的心率回到正常的区间我又能重新开始所以在那个阶段我是彻底抛弃了小米手环然后去入了专业的运动手表

对对对我也是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小米的手环好像对于尤其是像撸铁这种就是它的运动运动时长其实非常短然后但是组件休息比较长的这种它难以它难以测量对对对它不是及时反馈就是有的时候你在健身房嗯

你说蹲腿你蹲大重量其实也就十几秒二十几秒的时间他那个心率都没有错到你会发现你明明是一个腿然后你练得累得像狗一样他还是一个轻度训练的状态对轻度训练的状态我是小米手环八用了一年吧

它那个有时候还会出现就是比如说长时间的匀速训练的时候它会把你射到一个低心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我左边手戴着小米手环右边手戴着一个三星的 Galaxy Watch 两个东西的心率能够就是一直差 30 多三星那个怎么样三星我只能说就是如果你不是三星手机的话就不要买它的适配性不好是吗就是

就是他用的是安卓威尔威尔 OSGoogle 的那个可传代那个系统那个系统在国内的是没有任何软件的就是三星健康里面的那些软件就是所有的软件这个后续我们可能软就是软件的那个部分会再讲就其实对于一些训练来说软件生态还是比较重要的三星的那个他的国行的话就没有办法装 Google Play 上的软件然后这个就会导致他的可用性是大打折扣的

国产的部分的话首先是这样国产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基本上都是手机厂商在出如果你是小米手机就买小米手环但是有小米手机仍然解决不了它仍然解决不了准确性的问题

但是就是很多人其实买这个手表和手环也不只是为了运动嘛就是它可能还有日常的一些通知就你从适配性角度上来讲肯定是买你对应那个手机的然后如果你是华为的手机那就不用说了就是华为的那一套如果你是其他手机厂商的比如说 vivo 和 oppo 的我不建议你买配套的手表即便是在考虑它就是和手机适配的情况下它的运动功能也真的很烂就我之前用 vivo 的那个手表

配套 vivo 的手机它连最简单的机部的功能都能够和我另一只手上的 apple watch 差 2000 多倍这么离谱吗对对对一天你现在觉得就是机部的话这种基础功能是手机更准还是手表更准还是手环更准我很难说就是因为手机你不是 24 小时就是揣在兜里所以

所以你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话我觉得还是手表手环更准吧就是如果你是其他的国产手机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买华为的手表或手环据说适配是不错的国产的其实还有一个部分就是大奎之前跟我提到的就是现在很多专业的运动手表也被国内的厂商收购了风拓应该是被广州的一个公司收购了然后他现在在大力的去做国内的市场

但是我们讨论下的结论可能还是因为国内的一些供应链的优势所以让这个东西它能在这生根发芽但是我们最近国内其实也有挺多好用的运动手表比如说这几年当红炸子级高尺就像季布乔格还有大破节基本上的这些顶级的马拉松运动员都在给高尺站台

包括我自己也有一些使用当然我们这个不是广告真的是一个纯体验项的对对对就是硬件的部分其实差不多除了有一些确实就是检测的很离谱的这个设备之外就是大部分的硬件它其实就是那几个传感器头额仪啊心率啊血氧啊有的还有这个皮肤电阻啊什么的

它的硬件其实都是这些我们就是说想把重点放在软件那个部分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实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这个专业的运动手表还有就是一些还有包括 Apple Watch 你要想发挥出它的所有的功能的话其实也是需要一些软件来配套的

再讲一下 Apple Watch 如果你是一个从很早就开始用 Apple Watch 比如说 S2 S3 就开始用 Apple Watch 的人然后一直用到了今年的 S10 你会发现它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它一直是个美丽废物但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它和那些专业的运动手表还有国产的手机的厂商推出的那些手表不太一样苹果没有把那些专业的运动功能都做进它的自带的软件里面传感器的数据其实都存在苹果的健康里面然后我们会发现苹果的健康里面有很多数据但是看起来特别的不直观它基本上就是一个图然后放在那块然后告诉你什么今天高今天低你也不知道这些数据怎么

分析代表了什么那这些就是苹果它做了一个取舍它会觉得这些东西都放给第三方去做那些付费的 APP 这样的话它的生态能够更繁荣这个就是我们在小红书上头能看到很多现在独立开发者都在做类似的这样的产品的一个原因但是你刚才提到的就是像这种独立的付费 APP 我其实有一个疑惑点要么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很多的硬件它自带的 APP 有一些分析的功能

那么其实我就不需要再付费去一个专门的数据分析的这样的一个健康 APP 上再去看我自己的数据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付费的软件它的目标客户到底是谁以及说它其实是在跟硬件抢饭碗吗它自己其实也并没有硬件

对基本上都是在和硬件想法你会发现这些独立开发者全都是在做 Apple Watch 的应用很少有人做国产手表的应用一个是国产手表并不是每一个厂商他都开放了第三方软件的适配然后另外一个就是他会觉着国产的厂商倾向于把所有的功能都内置如果要是真的用户量很大的话他会怀疑那是不是到明年的时候厂商就把我这个功能拿走去做成系统集成了我就没有得可卖了

在苹果的体系里面支持加明数据读取的其实也是少数大部分都是还是去做 Apple Watch 的适配是这样吗我其实前段时间有测试一些类似 Strava 这样的软件然后发现这样的软件其实它是几乎是支持所有的硬件导入的就海外的

Strava 还不一样 Strava 是训练的 App 它其实会有一些额外的功能它和就是 Apple Watch 上那些就是什么 Stress Watch 啊就是看 HRV 啊看训练载量的那些还不太一样因为这个也是最近小红书上特别大火的一个东西然后这个很多 App 都围绕着这个去做文章

对其实你一开始不提我都没有去认真的去看过 HRV 这个数据你说了之后然后我用高高池测了四天然后他给我反馈了一个 HRV 的数据虽然我看了半天我也没有看懂你要不展开讲讲我不知道你高池那个是怎么显示的我就先从那个 HRV 的那个

科普的那个角度去简单讲一下就是 HRV 它跟心率的区别是心率是测你一分钟跳多少次嘛那 HRV 它是心率一变性它其实就是测你每一次心跳之间的那个间隔是多长时间就是我们的心脏它不是一个

精确的机器就是你看上去我们的这个心跳好像是这个就是间隔是差不多的但是它其实还是有这个几百毫秒几十毫秒的这种这种差异的在医学上呢会认为这个 HRV 能够反映很多东西就包括你的压力水平啊心脏健康的状态啊然后情绪状态啊睡眠质量等等但它和这些

实际的身体状况它又不是线性相关的它不是说你高了一定是好然后低了一定是坏非常简单或者说简陋的那种 HRV 工具会误导你当你 HRV 高了之后它就会给你弹一个什么元气满满或者是什么这类的如果你是一个焦虑症患者的话你会发现你在焦虑发作的时候你的 HRV 也是很高的

它其实反映的是你整个身体的神经系统的一个东西然后 HRV 它是一个非常复合的指标它其实可以被拆写成十几个完全不同的分指标然后每一个指标都是通过测量之后再做计算得来的

那种只有一个量度的 HRV 的测量 APP 基本上来说是不是特别准的 HRV 它是一个医学概念还是在健身或者健康领域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医学概念你自己测过 HRV 的整个的它的数据来源是什么我测 HRV 就是用就是用 Apple Watch 来测

fwatch 会把那个你的 HRV 写进他的那个苹果健康里面但是他写的那个数据呢你点进那个心率一边性里面你首先能够看到一个折线的图表这个显示他最近测量的你这个 HRV 的是高还是低就是我们刚刚说的那个是他复合完了之后的那个统一的指标然后你点进他下面有一个显示所有逐波测量之后你会发现他

会把这个测量 HRV 的原始数据也写进了这个苹果健康里面然后这个时候如果你是用第三方的 APP 去读这个数据的话你就能够算出刚刚我说的就是 HRV 拆分出来的那十几个

刺激的指标这些刺激的指标和 HRV 所能够衡量的那些压力水平心脏健康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等等这些东西去做相关性的分析然后这是一个完整的 HRV 就是利用这个数据来测量我们身体状况的这么一个过程就刚刚也提到的就是确实很多 APP 它只是读一个就是苹果健康里面的最大的宏观的指标就比如说它读到今天我此刻的 HRV 是 40

然后它可能是低于我的平均水平的它就显示一个压力过载然后就结束了你那边的就是测 HRV 就是通过睡眠指标

这个不太一样我们说就是在苹果这个生态里面你要多买 APP 的原因就是它不同的 APP 侧重于你使用不同的指标在不同时间的这个测量比如说有一个值可能是各个 APP 里面都会有的叫恢复高池是不是也有对 知道佳明也有吧

包括 Athletic 也有然后恢复这个数据它一般来说是测量你昨天晚上就是这一整晚睡眠过程中的所有的数据那对于苹果来说的话它基本上就是会把那个 WatchOS 11 新出的那个

夜间生命体征的那些数据全用上夜间静息心率你的呼吸频率你的手腕温度你的血氧你的睡眠时长可能还要再加上你的夜间睡眠时的 HRV 再用这些综合数据来算一个你今天的恢复量大概就是这样

那我们这个运动手表好像比你那个 Apple Watch 上还要粗暴一点它其实就是给一个平均的恢复时间它不会基于你身体的状态去推算它是直接告诉你比如说你有你的有一个超量运动然后它就推算你可能需要 70 个小时去恢复然后这 70 小时跟你本身的数据没有任何关系

对这个就是各家的 APP 是不一样的然后除了这个恢复的指标之外可能还有一些 APP 它最有用的一个指标叫载量或者是体能输出就不同的 APP 里面这个叫法也是不一样的

我日常在用的一个 APP 叫 Athletic 这个 APP 活起来运动员圈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智能设备叫不会赌的 OOP 它是一个订阅制的运动手环你不仅要买了它的硬件然后你要每个月给它交会员费的这样的一个服务它的模式就是通过你的每天的运动量和你的身体状况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你今天应该运动多少然后它会给你一个范围

你在一天的运动的过程中它会不停的积累运动载量然后直到它到达合适的范围的时候它会给你推一个通知超过的时候它也会给你推一个通知但是这个东西非常的贵你不仅要买它的手环它要每个月 15 刀相当于软硬件都要付费对所以很多人就说我能不能不买硬件然后所以就有人在 Apple Watch 上复刻了它这个东西就叫 Athletic 也是一个国外的 App 它也是按月付费

差不多人民币也要每个月 26 块钱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我当时快把这个图放在 show notes 里面它每天早上你你你醒来醒来的时候它就会给你推一个一个圆环有一段是绿的就是那段绿的就是你今天达标的那个范围你就要让这个圆环呃

到达那个绿的那个阶段然后既不要少于那个也不要高于那个它和那个苹果自带的那个健身相比就是苹果自带的那个健身相比非常刚性嘛就即便是你今天生病了它会就是按照你设定的那个目标让你运动到那个量但是 Athletic 就不会它就会按照你的这个身体状况和你前一晚的这个恢复状况它算出你合适的这个运动量

来给你推这个相当于它内置了一个算法对但是我发现就是现在各类的运动的 APP 它其实会在各种的算法或者是数据层面做很多的功课就比如说它可能去推崇某一个指标然后这个指标它的数据来源跟我们传统那几个数据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他会用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算法去推算就是出一个新的一个一个东西出来然后告诉这个东西也许 may be 能够反映出你实际的身体状况或者是也许是辅助你去进行下一阶段的这个训练规划这个就是我说那个 Apple Watch 的用户如果你不买 app 的话就是白

白买然后但是你买 app 的话又非常费钱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同的 app 他会有不同的计算的逻辑就我的评测和观察来看的话你很难说就是说哪一个 app 是准的或者是哪个 app 是不准的

就是你经过计算之后确实是有一些指标适合一些人有一些指标不适合另外一些人这个和你自己的体质然后还有包括你的运动类型都是有关系的对还有你的使用场景也是不太一样的就比如说像 Asthenatic 那个 APP 的话我其实用了一年左右但是我明年不打算续费的原因是因为我发现它其实对有氧的测量是更准的对于健身房撸铁的这种的话就是它计算出来的那个指标

就没有那么准就测量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它的数据源都是从 Apple Watch 来的所以我就换了一个换成了国产的一个 app 然后也便宜一些叫 PicWatchPicWatch 对那你会就是同一个软件上去挂不同的传感器的就是不同的手表或者手环吗

这个很难就是因为现在大部分的软件还是集中在这个 iOS 这边然后 iOS 这边的话基本上还是集中在适配 Apple Watch 上就像刚刚说到的这些 App 其实适配加名的都很少我之前有用过一个叫 Valtry 的一个应用

这个应用不是运动类的监测它是健康健康监测的应用然后它主打的一个功能就是全天候的监视你的数字生活它能够接入就是很多外国的第三方的这个应用就包括 Google Docs 包括你的 Twitter 都能连进去然后它的目标就是测量你一天中干了什么事情之后会对你的身体发生什么样的影响那它的这个数据来源是什么就是它怎么知道你干了什么

它的数据来源就是它接入了几百个国外的平台你一旦打开了某个 app 它就知道你在干什么了是吗就是你需要把你的隐私全部开放给它里面有特别多非常离谱的连接包括什么 google docs 写个文档都会知道这个东西是支持 Apple watch 和安卓 wear 还有佳明都支持的

然后我觉得数据源其实都差不多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比起那种就是你需要看精确数据来说现在的这个量化自我的设备更重要的是看趋势

对没错你即便是在一次的跑步的过程中它有可能是不准的但是如果你这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这个 APP 的结果都是告诉你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是不好的那你一定是不好的就是交叉验证是吗对特别不准的那种你自己其实是会发现的就像我们刚才说小米手环那种就是你明显的心跳成那个样子的它显示你的心跳是 90 你有过两次之后这个设备你就自己就可以换掉了

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有感觉就是这些东西的数据和你的体感之间的差距或者说你觉得它能真实地反映你的身体状态吗

我觉得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可以反馈的我放弃掉他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觉得他不能反馈的时候稍微有一点多有的时候我在健身房练完了之后第二天其实很累的他第二天还给我了一个特别高的载量就是今天可以训练到 9 到 10 的程度还有的时候就是你额外的一些情况导致的你的身体状况不佳比如说你生病了有一些 APP

是能够支持你往里面添加这个生病的状况的还有一个我最近在尝试的 APP 叫 Appleps 的一个应用它也是你可以添加这个自定义的标签系统的就是你每天的时候可以在它那个标签系统里面去填写一下你当天的状况就比如说你觉着一些事情是会影响到你第二天的恢复和运动的然后你就把它输入进去比如说饮酒比如说熬夜比如说这个生病或者是

什么吃了高碳垃圾食品或者是旅行这种你都可以把它放进标签系统里你当时打了标签之后它第二天会根据你的恢复状态去给标签做一个相关性的分析然后它过一段时间就会给出你一个报表然后这个报表就显示你在做了哪些事情的时候第二天的恢复量可能会增加然后哪一些可能会减少

但根据这个它会去做调整它其实数据源都是 Apple Watch 本身如果你只买 Watch 本身就没有这些功能想要把 Apple Watch 利用起来就会变成一个比较费钱的事情那所以说 Apple Watch 这个东西的产品定位到底是什么它其实还是一个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而不是一个专业的运动手表对对对

就我觉得他在这部分的定位就是他首先要让普通人觉得这个事情不是很麻烦你就把这个表带上他官网介绍的那些功能都很简单你会发现就是你能想到的功能都已经在 Apple Watch 的页面上了

然后所有刚刚我们谈到的功能如果你没有特意去研究的话你可能一辈子也想不到的功能就是 HRV 你看苹果它也记录了但是它就在健康里面显示一下如果你没有关注到这个数值的话你正常人也不会去苹果健康里面看到这个东西然后我其实比较在意大奎你用专业的运动手表除了我刚刚谈到的这些之外会有什么额外的对它的需求

我觉得根据场景分吧比如说我们跑公路跑一般会有三个比较典型的使用场景首先是轻松跑它可能在你的这个有氧心率区间 120 到 140 之间然后你会去记录你的整个的跑程每一个时段都可以反映出你当下的心率以及你跑

所跑的那个状态然后最后你再去复盘你自己跑下来你的心率是不是在你目标的区间以及你是不是拥有这个复配素复配素就是说你的跑的速度是不是一个相对于平稳的越跑越快的一个或者是小斜率的越跑越快的一个状态这个复配素它是一个相对于健康的一个提升的指标

轻松跑里面大概就监测这两个核心数据还差一个最大摄氧量吧最大摄氧量其实是指你身体能最大程度的使用氧气的效率最大摄氧量越高的话利用氧气能力越强你的整个有氧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手表还可以监测这个东西这大概就是轻松跑所需要的监测几个数据轻松跑是什么我查一下轻松跑就是在你的这个有氧区间里面去呆

运速的去跑的这样的一个状态既不感觉累但是它又有一定的容量

就比如说粗暴的一个计算你的轻松跑心率的大概就是 190 减去你的年龄大概正常的年轻人大概是在 130 到 150 之间你以这个心率去跑你应该不会顶上去或者感觉特别气喘你可以持续的坚持跑下去的一个状态就叫轻松跑比如说你想去跑一个半马或者全马的话轻松跑应该吃掉你的所有的训练里面大概 70%到 80%的跑量

是这样的一个安排这是第一个然后第二个就比如说像强度课这种强度课一般是指你需要在某个特定的场景或者条件下把你的心率顶上去去适应一个高强度的跑步的一个节奏类似于像体育课上的一些间歇你跑 400 米然后休息两分钟你再用你的最大能力去跑 400 米再休息两分钟持续的这样去做那么这个时候你会用到手表一个能力叫做定制课程

就是结构化的设置课程比如说我我设置一个类似于二加二加二的这样的一个课程两分钟跑两分钟休息两分钟跑然后你在你的手表里面输入这个课程当你回到操场上去执行这个课程的时候你的手表上相当有盖的模式就是他是一个教练的模式下他会在每一个呃

区间里去提醒你你该做什么事那这个功能其实是现在目前呃我们所需要的这个跑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依然有轻松跑里面所需要监测的一些数据啊然后第三项可能还是还有一些就是更更加长距离呃比如说你要跑一个特定的路线这个时候你还可以在你的手表里导入路线的功能然后避免你去你迷路以及说是监测你的整体的一个一个身体的状况呃

大概就是这一些就是在路跑的过程中你需要监测的这些东西在越野跑里呢其实跑表的功能会更加的明确一些首先越野它是一个野外的环境你需要有一个路线所以我们的表是需要接受比如说像 KML 这种格式的路线的导入然后在这个路线导入里面一方面你能看到这个路线它的一个

破面图比如说你在哪个部分需要上升哪个部分需要下降哪里是平地你的破高是什么你的斜率是多少这些的相应的点位都能够比较明确的呈现在这个跑表的地图里同时它还有一些特定的点位比如说你的补给点比如说你的进出站的位置它都能显示在这个

地图里那这就意味着首先这个手表它的定位能力是相对于强的以及说它的搜星是不是比较效率比较高然后第三个就是它的电量是不是能充足这个是最关键的也是特别威胁 Apple Watch 成为一款户外表的一个能力吧就大部分的这个户外表至少要能够撑下比如说我们在外面跑个 100 公里大概 20 个小时左右这样的一个状态

那就是说你的整个的体系是需要能在一个低能耗的情况下不断的去计算你的位置信息还有包括你的心率信息你的跑步信息这些都能够持续下去所以佳敏的表现一直都是比较好的然后我最近也测了一下就是像像松拓呀还有高池高池目前来说如果你是星表啊星表的话它的整体的性能是更好一些的它的续航能力也更强

还有一个点越野它的环境会跟路跑不一样它有一些上下坡那么在每一个坡段你的运动表现都能够进一步的去复盘也就是说比如说我的上坡心率特别特别高可能这一块就是我的弱项然后回来之后我会定向的去提高我这块能力如果是放在野外的话大概也就是这些用途它会跟一般的公路的场景会有一些不同

那像这种就是专业的跑表里面的那些地图是你自己去设置的点位吗还是就是它会日常的更新我们会自己做一个地图然后把这个地图文件放到那个跑表里能适配

我觉得专业的跑表它和 Apple Watch 最大的一个区别就一个刚刚说到了就是它硬件性能上其实最大的一个门槛就是去行的问题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它在定位上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专业跑表它其实是在同时卖软硬件刚才大奎讲到的就是它的那些功能基本上都是在官方的那些功能里面就能够把这些都搞定了但是如果你要是想在 Apple Watch 上复刻这些功能的话

你需要买一大堆 APP 对就我们在不考虑续航的情况下你需要买一大堆 APP 苹果他可能想的就是说我既然这个表就是卖的是硬件那我就只收硬件的钱只做硬件的最基础的这些功能那这些传感器读出来的这些数据那既然我没有 APP style 你们就自己去 APP style 里面买吧

是这样苹果它还是想做自己的生态然后这些做跑表其实它还是比较想自己闭环因为它手上有数据它就具备闭环的基础能力但是跑表会不会就是有那种就是你的迭代更新的压力是不是就会有因为我没有实际的就是入坑过专业的运动手表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出那种就是在数码圈就是说所谓那种精准刀法

就这一代他明明觉得应该可以给你的然后下一代才给你或者是说他有一些软件的功能明明是应该支持旧款但是他也不给你这样我觉得在跑表圈其实还好首先是他具有明确的这个场景划分像普通的越野玩家他其实没有那种特别高原或者极限的一些环境那他的上一个档位可能就是就是非常是一小撮人

那我定位就定位到一些极限的玩家然后中间档位可能就是像我们这些我们去用它的基础功能就 OK 了所以说它在整个更新的过程中现在我感觉它其实不会做特别大维度的硬件更新它更多就是一些舒适度然后适配性以及它产品能力的更新这一块会比较多反倒是技术的大幅度的跃迁和点带会比较少出现

但说到产品能力这个其实是非常有趣啊我自己的两个专业手表的经历第一个是那个松拓的 Pick5 是上一代的而且我用的是一个海外版当时松拓其实是还是亚马逊下面的品牌还没有被这个深圳的烈生这个集团收购

它本身是一个芬兰的品牌然后它做的非常的北欧感觉非常直观的给你一些数据也没有太多的产品的花哨的东西在里面可能我们日常你打开那个 APP 就是那些基础的数据你的心率啊你的这个呼吸你的不平你的不服

包括跑步它的数据都非常的简单店面也非常干净但是我今年大概是因为越野的原因我又入了高池的一个高配的一个手表之后我会发现就是国产它现在在做很多手表的过程中它会非常精细化它的产品设计除了我刚才提到的松拓它拥有的能力这些所有的高池它都 cover 住了之外高池还会去做很多基于我们现当下的一些场景化的能力

比如说现在在国内很流行像跑团这种他在高池就可以在组队去玩比如说我们 30 个人同时去跑一个路线我们就可以组成一个类似于像群组的东西彼此能看到彼此正在跑步的一个状态和心率的这样的一个玩法高池还推出了另外一个非常神奇的点非常本土化的就是呃

PC 版的后台管理页面就有点像那个电脑版的微信的那种感觉吧它就是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上你还可以下载下来各种 Excel 表格看到你的分段数据对这些都是它的很多的本土化的产品设计但是呢这些设计其实对于我们在线下去开展很多活动然后还包括你想进一步去管理你的这个课程体系都是还挺有帮助的就相对于传统的这些

或者是强调性能的跑表而言说到这块就是我还想插一句就是刚才我说的就是在选择运动类的智能硬件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数据是否是可携带的就是数据可决权这个是欧洲 GDPR 的要求嘛那所以国内的大部分的厂商做的这种就是手表也好手环也好尤其是手机厂商做的这种它是很难做数据导出的

没有数据导出的问题就是你的下一款蓝品如果不是这个的话你就很难把你的历史数据导入进来导入倒是另一方面就是你的数据导出之后其实有一些分析如果你去研究一下的话你是可以在 Excel 里面自己去做的因为实际上我们刚刚聊到这些所有的这些 APP 不管是算恢复还是算你的训练载量它都是通过基础的这些传感器测量之后的数据去做的一个

数据分析说到数据我想插一句就是前两天我在研究那个耐克 NRC 这款 APP 的时候它大概是三年前全面推出中国就是耐克它自己的跑步 APP 它在中国大概有 800 万的用户然后这些用户所有的历史数据都没了他们也没有办法把这些数据就是转入到它的新的 APP 里它当时没有给那个就是导出的那个它好像是只能做一些部分导出就大部分都还是遗失了

再加上就是真正有导出需求的人其实是一小撮人嘛对对对所以就是大家在选择这种运动 app 的时候也是运动 app 和运动手表吧尽量选择要选大牌和这个在海外有业务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我当时图便宜在亚马逊上买的海外版的那个松拓导致我现在的松拓就是没有办法连国内的一些

就类似于越跑圈这种因为就是像国内这些跑步的 APP 它做的非常产品化我就能够关联我的跑鞋这样我就知道我每一双鞋它大概的使用里程

但是呢就是关联不上国内的这些 APP 我就只能去找一个类似于国务海外版的越跑圈然后就找到了 Strava 结果我发现 Strava 它有个致命的对我来说吧就是我是非付费用户就是它虽然能够记录你的跑鞋但是我看不到越跑量了就是一旦你要点击越跑量你就需要付费

那现在的打算就是我大概就是用过了这一代松拓之后我可能就会全面的转入国产的这个可传达设备了对这个就是一个现在国内的用户的一个两难的状况就是数据可控和国内生态的便利性然后甚至包括价格是不可

不可兼得的就包括我最开始讲到的三星的手表我之前有把我的三星的手表刷成外版的系统刷成外版的系统之后你就能够装 Wear OS 上的一些应用了然后但是结果它的地步就不能同步到微信上去大家需要自己做一个取舍但是如果你确实拿这个事情做一个详细的分析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是现在的状况还是用外版的那一套会相对好一点

但是可能会相对贵一些因为国外的 APP 几乎所有的都要钱很多都是你在国内觉得是免费的东西然后在国外就是要收费的我还想插一句你觉得就是在这种 APP 里面的社交功能是必要的吗我觉得不太是我现在唯一在用的运动的社交的功能可能就是苹果健身 APP 里面自带的那个好友

就是 Apple Watch 可以加其他的这个 Apple Watch 的用户的好友嘛当你运动完了之后彼此都会收到通知而且你也不用加太多你就加几个同事然后就看到谁在卷就行了我觉得这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你十分懒惰就是你身体没有任何

问题但是你就十分懒惰的时候然后看一下别人的运动量强迫自己启动因为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运动中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去分享且是有一些经验属性的对我来说就是跑步中可能是路线这个东西因为我经常在家就在家附近就因为找不到路线或者迷路导致我的这个早上跑步效率非常低然后拖延了很久

但是呢我有去 keep 上找我在 keep 上我踩过一个大坑我就是用 keep 的路线跑跑到一个地方那个路被拦住了我再一刷我跑那个路线那个人大概是三年前上船的那个路线

整个就不太好了因为当时那个节奏被打乱了后来我就是始终都想去看这件事情发现小红书目前正在做这件事情它有一个就类似于小程序吧叫开跑里面可以上传路线但是里面的路线极其少因为这个东西它是需要有先发效应的就是大量的累积一些社交既有社交属性又具有分享性的这些路线上去

相当于说小红书我也跑起来这个功能然后紧接着我又去看看高德高德运动里其实是有这个功能的他就是会很多跑团在上面记录自己路线但是问题还是依然是在于就是他的整个他的运动板块太弱了他的路线太少了我没有办法去很好的在当地去找到一个合适的路线

我觉得国内就是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人群密度还是相对少就是中国有 14 亿人它的总量肯定是不少的但是你具体到比如说就你家这一块你现在住哪我现在住那个西二旗对啊就是西二旗都是程序员嘛

对他们可能就是挺多也就是在公司健身房跑一跑就算就算运动了那你具体到这一块还要做户外跑步的人可能他就不足以支撑起这一部分的数据然后所以这个可能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对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你去看那个 keep 或者是高的低推它比较典型的路线就是公园路线但是其实公园路线对我们来说性价比并不高首先你得跑到那个公园再去进去跑然后跑完之后你可能再骑个自行车回来我还是需要一个强规化的工具然后帮我去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鲁铁里面倒是有这样一个非常好用的 APP 刚才忘了说了就是讯记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

你是不是之前在健身房有听到过那个提示音就是现在尤其是在那个连锁健身房就是用训记的还挺多的它是一个完全自定义的一个训练计划的制作的一个工具就是就像是大学的课程表一样你定义好你自己的比如说胸日腿日然后背日就不停地把过往的记录往今天复制你今天想练胸你就从上一个胸日复制到今天所有的那个训练它都是空的

就比如说多少组什么重量都是设好的然后你做完一组点一下对勾它给你计时 60 秒或者是 90 秒你也是这个也是可以自定义的到了之后它就会叮的有一声提示你就可以开始做下一组了这个我觉得可以把这个健身房训练的脑部脑部负载降到零

对这个可以对我以前以前去健身房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在进健身房之前我要努力回想一下我今天该练什么有的时候你那个训练如果你是多变的话比如说你三日一个循环的话你其实每个星期你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嘛

然后还有一个是到了那个健身房之后你做到第四组第五组本来你也就是很缺氧的状态你根本就不记得自己练到第几组了然后就会多一组少一组那样的那个什么用了这个 APP 之后就完全不会了并且它这个里面就是所有的动作基本上你能够想到的在国内常见的所有的器械

它这里面都有你可以直接选上流握推 龙门架握推然后这些都是可以直接选的然后选完了之后对应的动作它会有对应的负载多大的重量单边还是双边超级组 低减组你都可以在里面选完全是可以自定义的它里面还会有讲解每一个动作它会有一个技术要领和一个 3D 小人画的那种讲解有一些是真人录的真人录的那个人就是作者本人是一个独立开发者做的

所以他现在还是一个独立开发者状态对他现在还是一个独立开发者状态他有拿到融资吗嗯拿到没有没有没有没有融资他是免费的他不是免费的他是付费的这个开发者好像他不是全职开发者他好像就是一个健美爱好者做的

而且它最重要的一点它不是月费制的它是买断制的非常的值它最早只卖 60 把现在卖 80 把安卓版和 iOS 版都有然后训练数据是可以同步的你换手机也不用担心我觉得这个是现在国内比较理想的一个 APP 其实国内有一些公司化运作的产品在抄 APP 直接就可以说是抄因为迅记确实是最早在国内做的甚至国外都没有做的这么好的

那公司化那个问题我反而会担心它的持续运营的问题因为这本质是一个工具就是它是一个可以离线用的东西这个独立开发者就是他真的不做这些事情了这个 APP 似乎也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因为反正它的功能就是这些它现在还在持续更新的都是一些非常小的优化的细节

我用了三四年其实没有什么变化也都已经满足了所有的需求你觉得它跟公司化运作的壁垒核心就是在于它的数据是吗好像公司化运作的都不买断基本上都是越费制都是越费制商业模式的角度讲你确实是越费制会更好越费制能够帮助开发者能够持续做下去吗

但是你从使用者的角度上来讲因为我觉得他这个东西的工具属性太强了就是我其实不需要你这个 app 后台有服务器的支撑就他其实就是一个本地的一个图形化的牌表工具对他其实就是你的一个训练的一个 notebook 对对对对所以我觉得从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讲他能够支持买断制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他其实有一点像手表的逻辑嗯

你就是一次性付费然后使用他所有的能力他像是手表里面的那些基础的功能好我要试一下那你现在还在找教练吗我现在没有在找教练就是用了这个之后就没有没有在找教练偶尔去乐客蹭一蹭教练我不会的动作我就我就我就瞄着那个器械什么时候有这个司教带其他会员的时候过去我们这还是败家主题吗我们这是省钱主题了

还有一个类别的软件就是营养类的或者是热量摄入类的我不知道大奎之前有用过超有话语权因为我刷过纸你应该用过你吃过很多时间的剪纸材你现在还吃剪纸材吗我现在不太吃所以训练痕迹都被都被埋在脂肪下面了我最瘦的时候是去年去年我也刷过一段时间大概是我刷到过 55 公斤我天哪我现在是 61 公斤差了 6 公斤

但其实你穿日常的衣服我觉得 55 和 61 看不出来就是我觉得除非能够不吃外卖然后不去餐厅吃饭甚至就是说你可以不吃中餐否则我觉得你不需要计算就是不需要用 APP 来掩盖计算你的热量因为这个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我的我的第一个结论跟飞哥是一样的女生保持在一个体质 15%的水平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人之外其实对于正常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对于极端和苛刻的要求在这个情况下其实你的整个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已经没有办法让你再去进行高强度的正常的生活了

所以说持续的刷纸然后用这个东西计算你每天的饮食这个是不可持续的我大概最极端的时候也就持续了一个半月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我几乎是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就是每天都在吃白人饭因为大家都要去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然后你大概知道你需要吃到哪些营养素你把这些营养素补够就可以了

所以到后期的时候基本上它就绝对量化的饮食就是一个非常程序化的事情第一个导致就是其实你内心是非常想吃一些高热量的东西的

那些油炸的呀还有一些甜食就是始终有一种不满足感第二个就是说打乱你的整个整个肠胃还有身体对于你过往很多年积累下来的这个习惯就是相当于它是一个生态的破坏你要重新去重建它的话首先你不一定能重建成功第二一旦你重建失败你有可能进入进入新一轮的暴饮暴食我

我觉得就是在整个一个半月的就是高密度的去做这样的刷子的事情带给我唯一的这个具有正向的意义就是我大概了解了每项食物它的热量的构成以及它的营养基础除此之外我可能不会再艰辛第二次了

我的这个结论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如果你从来没有剪过纸那我觉得在第一次剪纸的时候然后用一下这类的 APP 是有作用的因为很多人其实对自己日常吃的食物里面到底有多少热量这个完全没有概念我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吧我父亲他其实有糖尿病糖尿病就要少吃糖嘛他平时就不怎么吃水果少出吃的水果之一呢就是山楂

因为他觉得这个东西好酸啊就一定没有多少糖后来就是他有一段时间他血糖一直控制的不好我就让他列一下他平时都吃什么后来我就注意到了山楂山楂这个东西的含糖量非常的高为什么可是他吃起来

它的碳水密度高吗它这么酸然后你还能吃得下去就是因为里面有大量的糖它的糖是果糖还是果糖 OK 好的呢早上刚刚吃完山楂吗对就是它的含糖量是非常的高的山楂的含糖量是 22%就是苹果的含糖量只有 13%还是相对比较好的苹果大概是这个对比

它配到这个酸甜度了之后它肯定是酸甜可口吧就是你一吃就会容易吃多他就把山楂戒了然后选它控制就正常了你有没有发现进食的顺序和你吃的那个东西会影响你下一步的食欲会影响这个一会我们说完然后还是说这个的问题我刚才为什么说用这类 APP 你就不能吃中餐因为所有的这类 APP 的它测的最准的部分就是白人饭和

和包装食品对因为那个调料是属于隐藏热量对中餐的问题是两份炒饭之间的热量可以差 300 大卡同克种的比如说你在薄荷健康里面你如果说你今天中午吃了 300 克的炒饭我觉得这个毫无意义就是

因为它的热量差出另外一份米饭的热量那你觉得你记这个有什么用呢你就只需要第一次在你吃炒饭的时候看一下这个薄荷的热量里面显示的哇这个炒饭的热量原来这么高你以后就把它拉黑就可以了就永远不要吃这类东西说到这

那个你觉得就是现在不是有很多大模型就是石图然后计算热量那些东西准吗那个当然不准啊我就可以这么说吧做这个的人要不然他是真的不知道就是要不然他是真的傻要不然他就是想骗钱我觉得想骗钱的概率比较大我也觉得想骗钱的概率大一点一个已经关注到营养学的开发者他是不会不知道通过图片是不可能衡量出食品的热量的

就即便是大模型就是它只能识别一个大类如果是包装食品和白人饭它可能会识别的准一点因为白人饭的调料相对放的少它基本上就是你一片面包就是一片面包它放多少面粉出多少面包这个是有数的但是一道中餐

你两勺油和一勺油端上桌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说到这里麦当劳和肯德基他们做的定制化还挺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是减脂好助手官网有一个营养参考的频道你去看那个频道吃不要吃超量就可以减脂

中餐里面外食可以减脂的相对比较合适的我觉得还有像沙县会比较合适它基本上都是那种预制就是它不是预制菜但是你说这个什么鸭腿饭鸭腿是提前做好的它是卤好的对 它烹饪的方法让它不会有特别多油对 它没有什么就是现炒靠厨子一勺油两勺油那样控制的东西对它都是提前做好的一些卤菜然后再加上干净的米饭

和一些青菜这样的话你就比较好计算它的热量这个是我觉得国内的人就不要长时间的用这类营养类的 APP 的原因了就是你用其实也是自欺欺人

真的而且我用了之后我觉得最大的对我来说一个恶果就是脑海里开始开启了一个潜意识就是我现在是把自己饿着了就是在那段时间内导致我永远都有一个极强的不满足感然后当这个不满足感一旦失控的时候就会不停的吃东西就进入到一个暴食的状态了

所以我觉得就是刷纸也许是我过去几个月做的最错误的一个决定然后呢聊到刷纸的话还有一个我们之前没有提到的硬件也是所有人开始运动之前的第一个硬件就是秤我觉得秤还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东西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这个运动类型吧跑步可能也是会需要关注一下自己的体重的尤其是现在的秤其实都是智能秤嘛

它都会有一个这个身体成分的分析这个部分还是比较有用的虽然这种就是家用的体脂秤啊家用的体脂秤里面测出来的体脂是百分之百不准的这个不用想但是呢还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个话就是它主要是用来看趋势啊如果你连续一个月你的体脂都在往上涨那你一定是变胖了

就一定不是他这个误差测量不准的原因包括一些秤能够测出来你的肌肉含量也是这个道理你今天测比昨天高个 0.1 千克

那可能是你这个什么水喝多了或者你前一天晚上吃咸了对对但是你要是连续一个月你都处于一个上涨的趋势或者说它抬高到一个水平它不变了那就证明你的肌肉量或者是脂肪量确实发生了变化然后尤其是当你把秤和你的训练计划的图表放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就是说

你的这个过去一段时间你的训练达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就是对于这个健身房撸铁来说啊就你过了新手的这个增肌期了之后其实你的肌肉增长是相对来说比较慢的你很难就从镜子里面看出来自己的肌肉线条在一个月里面发生了什么样显著的变化但是一个月的这个周期我觉得秤还是能看出来的嗯

对,然后我想补充一下就是飞哥刚才说的趋势其实特别准确我个人发现就是如果说你想急速或者快速的减脂有一个办法就是你第一天吃的特别干净或者是少油少盐这样你是特别容易去监测出你哪一部分做的不好导致你体重上升就是你相当于去除了一些水种或者是水的因素导致的你的那个数据的

然后你可以留下一个实际上更加接近你真实想要的一个水平对对对就是干净饮食可以排除最称的那个干扰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下这种数据化的专业设备还有包括这些软件的分析框架对我们的这个运动能力的提升和身体状态的提升就是最有效的一些帮助到底是什么可以稍微总结一下

总结一下的话因为还是有很多人机械性的戴一个手环或者是手表不管是国产的运动手环还是 Apple Watch 或者是专业的运动手表但很多人其实并不

太会理解说我怎么利用这个工具和他所监测到的数据来真正的帮助到我们的训练和我们的身体状况的改善。然后在这里总结一下的话,我觉得现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能有三个主要的能够帮助我们的点吧。

第一个其实就是它能够帮助我们监测我们的短期的身体状况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就是它的恢复和它的每日的载量它能够告诉你今天应该训练到多少量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能够避免你受伤因为你一旦受伤了不管是什么运动受伤就是两个月起步你就白练了

对那第二个可能是做你训练规划的一个调整刚才大奎也介绍了跑表在这个方面其实是蛮有作用的对于健身房撸铁来说的话可能不是 Apple Watch 而是额外的 App 能够帮你做一个自己的规划的调整和定义

然后把你的这个进健身房的思想门槛降到最低第三个就是长期的去观察你的身体是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个其实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之上的比如说你调整了你的训练计划你

进行了两个月新的计划之后你看看和这个前两个月的这个身体状况的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管是训练效果更好了还是训练效果更差了疲劳度更高了还是疲劳度更低了

这个都是可以被看出来的如果你只是就是说每天打开这个 APP 看一下它最基础的你像国产的肯定最基础的就是热量消耗和这个步数的话那我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必要性就没有那么高了因为你手机其实本身也可以计步数嘛就如果你只是为了刷微信步数的话其实一个手表和一个手环

是没有那么太大必要的如果你已经买了不管是跑表也好还是 Apple Watch 也好还是一些比较好的国产的运动手环也好那还是可以去研究一下怎么把这些数据都利用起来的嗯

非常赞同飞哥说的我就想补充一点点我觉得我们去购入或者去 buy 一个硬件的核心还是在于我们的一个运动目标就比如说像我前期撸铁的时候我其实特别在意的就是我的身体线条有没有出来我的有没有变好看那在这个时候那个表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我大概能知道一个热量或者是我的热量消耗和我心率状态我对它要求并不特别高因为我的结果并不是一个数据导向的

但是我在跑步的过程中,要求会更高一些。我的目标就是可能我在一两年之内我想达到一个半码五分配的这样的一个水平。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通过观测我的越跑量,可以通过观测我的每一次跑课的表现情况,去知道我的跑课是不是设计的合理,我的跑量堆的是不是合理。

但是它就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一个过程了就是像飞哥刚才提到的第三点总体上我觉得就是市面上就去尽量的如果大家是不是一个某一个固定项目的稳定玩家我还是推荐大家去买就是基础功能比较强大的那种跑表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去适应你的各个场景的需求

大概就是这些对对对就是你最基础的这个传感器要配齐传感器要准确最好是数据能够导出这样的话就是你万一以后要迁移或者是你自己做点分析也都是可以的那非常感谢大家收听本期节目你可以在小宇宙 QQ 音乐苹果 podcast 蜻蜓 FM 喜马拉雅等平台搜索并订阅二维五码也欢迎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