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Ep.100 桑塔纳、捷达、富康,为什么90年代会有「老三样」|造车四十年02

Ep.100 桑塔纳、捷达、富康,为什么90年代会有「老三样」|造车四十年02

2024/9/11
logo of podcast 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陆风鸣
Topics
陆风鸣老师从政策、市场和地方政府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9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他将这段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4年)是中央政府落实北戴河会议精神,出台汽车产业政策的阶段;第二阶段(1994-1998/99年)是三大三小政策相对严格执行,但地方汽车项目大量涌现的阶段;第三阶段(1998/99年-2001年)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谈判的推进,国际车企开始积极进入中国市场的阶段。他还分析了“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的市场地位、富康合资项目的曲折经历、上海大众的成功模式、一汽的国企改革、以及90年代汽车市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此外,他还深入探讨了90年代高关税政策下汽车走私的猖獗,以及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空隙中发展汽车产业的策略。 海博作为主持人,与陆风鸣老师就9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一些关键事件和现象进行了提问和总结,例如韩寒买车经历、广州标志的合资与重组、天津夏利的兴衰、上海通用落户上海的原因、南方MPV项目的流产等。他还补充了一些细节信息,例如当时汽车销售的流程、汽车价格构成、以及不同走私渠道等,使整个讨论更加完整和生动。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回顾了90年代初期的中国汽车市场,以韩寒买车经历为例,引出了“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的市场地位和各自特点。重点讲述了富康的合资过程、资金问题以及市场表现。
  • 韩寒买车经历反映了90年代汽车市场的现状
  • 富康项目合资过程曲折,资金问题突出
  • 老三样主要市场为出租车市场

Shownotes Transcript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陆风鸣,杜克大学政治学博士,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社会变迁系

  • 你会听到 -

04:47  韩寒买车记:「三大三小」产业政策的具体体现

06:44  迟到的二汽,晚来的富康

11:40  上海大众为中国足球请来了施拉普纳

14:21  一汽迎来漫长的季节

16:00  90年代的汽车市场:买车难

21:41  《繁花》里为什么是凯迪拉克与皇冠

24:01  走私汽车花样多

31:30  关税保护,后发国家产业政策的必备要素

36:15  地方在产业政策的空隙上做文章

38:35  94版与03版汽车产业政策的区别

47:25  广州标致变身记

54:58  被遗忘的出租车之王:天津夏利

61:50  开口子:通用入华,为什么又是上海

74:57  汽车不是高铁:流产的南方mpv

78:39  产业政策之外,无法忽视的地方政府与资本市场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