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为什么我们爱逛博物馆?从艺术到日常

为什么我们爱逛博物馆?从艺术到日常

2023/11/14
logo of podcast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若含
麦子
Topics
若含:探讨了博物馆的意义,以及艺术品电子化后人们仍热衷于线下参观的原因。认为艺术应该融入日常生活,并以CASETiFY与故宫的联名系列为例,说明艺术与流行文化的结合。 孟常:分享了参加博物馆之夜和欧洲遗产日的经历,并探讨了不同博物馆(如卢浮宫、大都会、故宫)的特色与差异。认为艺术的欣赏与个人状态和经历有关,并以参观梵高作品的经历为例,说明亲临现场的重要性。 麦子:从艺术史角度分析了艺术的演变和博物馆的功能,认为艺术是社会对当下的反馈,博物馆则不断更新对艺术品的解读。并以卢浮宫的巴黎圣母院珍宝展为例,说明博物馆如何将新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大众。还探讨了东西方博物馆的差异,以及如何理解和欣赏不同文明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若含:从个人体验出发,分享了多次参观卢浮宫的感受,以及对名作和冷门作品的不同体验。认为艺术品电子化并不能取代线下参观的独特感受,并以参观梵高作品的经历为例,说明亲临现场的重要性。 孟常:分享了在意大利米兰参观达芬奇作品电子化解读的经历,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思考。认为艺术品周边产品是艺术在生活中的再创造,并以CASETiFY品牌为例,说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麦子:从艺术史角度分析了艺术史研究的意义,以及博物馆如何更新对艺术品的理解。并以梵高的最后作品为例,说明艺术品解读的更新。还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参观博物馆,以及如何结合作品的背景和个人感受进行欣赏。 若含:探讨了东西方博物馆的差异,以及如何用不同的视角去欣赏不同文明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认为艺术的欣赏与个人年龄、心境有关,并以故宫的千里江山图为例,说明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之处。 孟常:分享了在奥赛博物馆参观梵高作品的经历,以及对艺术品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认为感受艺术不需要专业知识,重要的是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关联。 麦子:从艺术史角度分析了西方博物馆和故宫的差异,以及如何理解和欣赏不同文明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认为艺术并非线性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是社会对当下的反馈。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了艺术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以及艺术品商品化的现象。节目中嘉宾指出艺术的演化并非一种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 艺术史研究旨在不断更新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
  • 艺术的商品化与当代生活的碎片化和文化大众化有关。
  • 博物馆等艺术机构需要与大众保持互动,才能保持活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的话】

在欧洲生活,大家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逛博物馆。我们想聊聊逛博物馆这件事,就找来了一位朋友麦子,他不仅为卢浮宫打理中文新媒体内容,还经常带人逛卢浮宫。我们从最近在巴黎和阿姆逛的博物馆聊起,讨论了为什么艺术品的电子化已经如此完善了,我们还是喜欢亲身去逛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展?空间如何决定了我们跟艺术品的交流?而卢浮宫、大都会和故宫,为何最令我们印象深刻或向往。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一大乐趣是……博物馆商店,也就是买周边。当年故宫博物馆就是因为周边破圈,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艺术机构和流行文化的跨界合作?艺术品成了可消费的、穿戴在身上的社交货币,如何理解这种表达?

或许,人们选择用艺术品周边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就是当代生活的本质,但这也跟艺术行业鉴赏和保育工作的严肃性并不冲突。

感谢国际潮流生活方式品牌CASETiFY对本期节目的赞助支持,本期节目我们将在评论区抽出一位听众赠送 CASETiFY 的宫里的世界联名手机壳。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孟常:微博@孟常

【本期嘉宾】

麦子,巴黎艺大艺术史硕士,卢浮宫中文新媒体运营

小红书账号:读艺术的麦子

【相关阅读】

CASETiFY携手宫里的世界推出联名系列,该系列包括融入《千里江山图》元素的《只此青绿》等多种选择。CASETiFY赋予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新时代的生命力,构建起了艺术和生活的桥梁,将艺术作品带到日常之中。我们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但艺术带给我们观看日常的一种新的视角。 博物馆之夜

博物馆之夜是一项文化活动集结博物馆及各种艺文场所开放整夜藉以吸引新的合作伙伴。参访者会拿到一个全方位通行证得以参观所有展览及该区交通工具的优惠。 第一次的博物馆之夜始于1997年的柏林。这项活动广受好评,因此越来越多艺文设施纷纷加入,迅速的传播至超过120个欧洲城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之夜是每年的10月30日到31日,全城42家博物馆从晚间7点开放到凌晨2点,多媒体博物馆将播放音乐会、3D音乐和艺术影像的片段。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

二战后美国涂鸦艺术家,新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是在1980年代活跃于美国的画家、雕塑家及街头涂鸦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港台地区译为安迪‧沃荷,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皮埃尔·布迪厄

《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评判》提出“品味区隔”理论,艺术的消费最重要的标尺仍然还是艺术解读能力。他的研究揭示社会阶级如何决定一个人的喜好和兴趣,以及社会阶级间的区隔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对艺术的爱》一书是皮埃尔·布迪厄和阿莱恩·达尔贝勒在对欧洲几十个博物馆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的报告。

【本期剧透】

04:15 什么是博物馆之夜?

12:34 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已经过去了5年,终于在今年年底将重新开放

26:18 每次进到博物馆都很晕,怎么去逛博物馆?

41:36 艺术史是什么,在研究什么?

57:19 美国的博物馆和欧洲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01:04:32 艺术和你产生了关联,你就可以真正去感悟它

01:18:36 我们希望艺术走向大众,就应该允许艺术成为社交符号、文化货币或者打卡点

01:39:24 热爱艺术,或许可以从手机壳上印上一个梵高星空开始

【本期音乐】

片头:Lele Marchitelli - River Flows

片尾:Lele Marchitelli - Time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卓然

【后期制作】新岛阿七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