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目感謝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永續行動即刻做起。 ‧主題:這個時代為什麼需要余英時 ‧主持人:邱祖胤/中央社主任記者 ‧與談人:廖志峰/允晨文化總編輯 中國記者李懷宇採訪余英時的旅程,促成了幾段緣份:訪談過程中,余英時竟動念想自己寫《余英時回憶錄》;余英時離世後,李懷宇整理與他的談話,為讀者補了余英時的最後15堂課;已斷版的《史學與傳統》在允晨文化重新面世,余英時甚至為此寫序,「這大概是余老師最後授權出版的書了。」 在為余英時籌備出書10餘年間,廖志峰直到2018年,才終於與這位一代史學巨擘見面,在拜訪結束即將離開前,余英時突然開口對廖志峰說:「我會寫一副字給你,因為我知道你不會跟我開口。」身為大師級人物,卻仍有細膩體貼的心,余英時筆下的文史界大家,如錢穆、胡適、黃仁宇與錢鍾書,又各自是什麼模樣? 余英時代表的是一種知識標竿,他將知識份子的典範跟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永遠就站在關注弱勢或者自由民主的這一方,「我在的地方就是中國。」余英時將中國視為一個文化體,他認為「民主與科學」雖是五四最大精神遺產,但最後仍要回到人的本身。 《紅樓夢》不成「紅學」,余英時為何這樣說?他在回憶錄中批判自己曾對共產黨有嚮往,這中間的曲折是什麼? ▶聽廖志峰說,余英時為何自稱是知識人而非知識份子。 |本集重點| (00:02:11)他的採訪 促成回憶錄再有談話錄 (00:06:46)胡適與錢穆之間 余英時一筆解惑 (00:10:47)心中有把尺 學生黃仁宇也被點名 (00:14:13)史學界的大谷翔平 犀利不失細膩 (00:17:48)一張座次表 看透權力與政治陰謀 (00:21:27)君子交不逾越 余主動開口送他字 (00:25:11)華人離散……我在地方就是中國 (00:28:53)李懷宇——偏好4字書名老靈魂 (00:34:36)知識份子與知識人 讀書是為了? (00:39:11)史的大架構下做出版 不應利當頭 ‧後製團隊:中央社影音中心吳桓中、張若瑤 ▶相關新聞:https://reurl.cc/oxNnkV) ▶允晨文化:https://reurl.cc/YjMLLl ▶喜歡這個節目,請訂閱「中央社好POD」留下五星評價。 ▶有話想對主持人或來賓說,請用力留言分享您的意見。 ▶「文化普拉斯」圈粉:facebook.com/poserordady ▶意見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oazkth3i9209254lu58ccb?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