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2544.下一批中产阶级来自哪里?

2544.下一批中产阶级来自哪里?

2024/6/23
logo of podcast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下一批中产阶级来自哪里?来自维德说的不全错。 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主要来自各行各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TMT、互联网、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当这些行业逐渐进入成熟乃至衰退期,失去了继续大规模制造中产的能力,下一批中产阶级会从哪些行业诞生? 制造业的就业 2023年中国总就业人数7.4亿人。其中农业就业人口1.7亿人(第一产业),制造业就业人口2.1亿人(第二产业),服务业就业人口3.4亿人(第三产业)。过去20年,农业就业人数下降了一半,但单人产值和人均收入仍然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同行,第一产业未来仍然需要继续提升效率。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又已进入成熟期,而制造业正走在快速升级的路上,最有希望成为下一批中产的制造引擎。 工程师的收入 过去五年以来制造业最令人感慨的,就是工程师的薪资提升速度。记得七年前,我在一个工艺最复杂,工艺参数最多的电池材料工厂调研,当时中国掌握这个工艺的工厂也不超过三家。讲解产线的工程师已经在这个行业有了6、7年的经验,作为行业中最炙手可热的人才,他的月薪只有一万出头。但是这一切在过去五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23年全体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数量217万,平均薪酬十八万,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公司已经达到三十万。从最顶级的工程师年薪十万出头,到数百万工程师年薪近二十万,仅仅过去几年时间。七年前的那家公司,利润和收入也已经成长了十几倍,研发工程师的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四十多万。 2022年中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635万人年,并且保持每年双位数的增长。中国每年毕业生数量基本稳定,面对需求的持续增长,工程师的薪酬或会继续延续过去几年来快速增长的态势。 工人的工作时长 中国的研发人员、工程师的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估计五年后会突破千万,但更多的员工还是在生产线上的一线工人。2023年制造业就业人口2.1亿,产线工人占绝大部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人均薪酬92538元,过去十年保持8.2%的年化增速,在这其中生产制造人员74312元。大致估计一下,盈利能力最好,收入最高的前30%工厂的工人已经可以有9-10万的年收入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工厂,已经能为5000万以上的员工提供接近10万年薪的岗位了。 和过去地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不同,制造业工厂都是坐落在全国各地,为三四五线城市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员工不需要背井离乡奔赴大都市,在家附近的城市就有机会找到工作。中国的工厂基本都配备宿舍和食堂,所在城市物价也比较低廉,工作一年可以存下的钱甚至可能多于在大城市做白领的年轻人。2023年全国房屋销售均价约一万元,夫妻两人5-10年就可以在所在城市买下一套房子。可以说从收入的角度,中国的工厂已经有能力为几千万工人带来接近中产生活标准的薪酬了。 但这样的收入是建立在长时间工作的基础上的。工人的工资薪酬的构成是基础工资+加班费。几乎所有工厂都需要工作六天,基础工资一般不到5000元,其他的收入是以加班费的方式来实现的。根据统计局的数据,过去十年来制造业员工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一直稳定在48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8小时的员工比例从2013年的42%提升到了2022年的58%。 十年的时间,制造业的发展为工人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未来如果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进入制造业工作,下一步要逐步缩短工作时长,让员工有钱赚,同时也有时间花。 工厂的成本 加班加点为客户使命必达是过去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所向披靡的法宝之一,很多工厂哪怕文职人员,也和产线的节奏一样,每周工作六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特种钢材工厂,他们所有的新员工,哪怕是外聘的高管进入公司,也需要去产线锻炼半年才可以上任,以生产为第一位是制造业的产业文化。 2023年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润率约4.5%,员工薪酬占收入比例约9.2%。如果薪酬不变,每周工作时间从6天变为5天,大致会减少1.5%的利润率,利润会缩水30%。 此外固定资产折旧占上市公司制造业的收入比例约6.1%,如果产线每周从开工6天变为5天,固定资产的回报率就会下降16%。如果员工成本和折旧成本一起上涨20%,制造业的利润几乎就要消失殆尽了。制造业重资产的特征决定了需要连续生产,但可以适当增加员工数量,增加每个员工的休息时间。相信随着创新研发继续带来产品结构升级,毛利率逐渐提升,平均利润率水平提升2%,员工每周双休就有条件实行。 正在努力的方向 中央政府:推进财税改革,逐渐降低间接税比例,增加直接税比例。当前增值税占地方政府税收比例约45%,是地方税收最大的收入来源。降低增值税比例,增加消费税等直接税比例,让地方政府从经济利益上有动力关注企业盈利、当地服务业需求。 地方政府:将政策资源从过去的向企业产值倾斜,到向企业质量、利润和本地服务业的需求倾斜。工人休息时间增多,消费需求得到释放,给当地带来服务业需求增长的同时,也为政府带来新的税收增长。地方政府未来的政策方向可以是鼓励企业增加员工休息时间,通过财政、税收等方式弥补企业因此增加的成本。 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的毛利率;产能出海,将人工成本敏感型产品的产能逐渐转移至海外,不断提升国内工序的技术附加值,为未来成本的抬升做好准备。 就像五年前也难以想象中国的制造业升级转型可以如此之快,也许几年之后,中国的工厂又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