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浪漫?法国人到底有怎样的爱情观

浪漫?法国人到底有怎样的爱情观

2017/5/23
logo of podcast 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FM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听到这期节目的时候,欧洲大陆的法兰西已经悄悄地翻过了历史的一页。 从去年11月就开始的右派共和党内部初选,到4月23日的第一轮投票,再到刚刚过去的5月7日终极对决,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法国人终于选出了自己的新总统,39岁的,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马克龙。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关注着这次时间跨度近一年选战过程,但是我相信,即使你并不了解这场像法版《纸牌屋》一样复杂的的斗争内幕,你的朋友圈也一定被马克龙的“忘年恋”和他那句“等我回来娶你”的名言刷过屏。有那么几天的时间,关于他娶了比自己大24岁的法语老师,39岁就既当上总统又当了爷爷的各种段子多到简直让人觉得无处可逃。我其实非常惊讶我们为什么对一个法国人私生活的关注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后来,我渐渐发现,所有的文章和分析,都冠上了一个“法式爱情”的标签。似乎任何不被理解、超越常理的情感和行为,只要注明它是“法式”的,似乎就有了被包容的免疫能力,变得不需要任何理由,自带合理性。所以听多了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就一次又一次印证了我们印象中,法国人天生自带的形容词:“浪漫”。 法国人的“浪漫”究竟是指什么?是不是像前总统密特朗,在任期,给情人写上1218封情书,还在葬礼上为世人留下了一个20多岁的私生女?或者像奥朗德那样,和罗伊尔女士共同生活了20多年,育有四个子女,到分手时,两人竟然还不是夫妻,仍然只是男女朋友?还是像萨科齐那样,在爱丽舍宫和布鲁尼对上眼,把她从一个会弹吉他会唱歌的意大利籍名模变成了倾国倾城的法国第一夫人?又或者,是像萨科齐的前夫人塞西莉亚,在萨科齐赢得大选入主爱丽舍宫,自己当上第一夫人以后,却毅然与萨科齐分手,飞到美国嫁给了一个共和党议员? 对于这一切的不理解,我们每次只能解释:好吧,谁让他们是法国人。看多了以上种种,似乎对于马克龙和比自己大24岁的老师结婚这件事情,似乎也显得不那么突兀了。事实上也是如此,法国人对于马克龙的这段“忘年恋”的热情,实在是比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淡定多了。在法国,人们很少把他定义为“小鲜肉”、“哲学王”,而关注得更多的是他当过的银行家经历。马克龙良好的学历背景和社会出身让好几位法国大报的记者忍不住偷偷告诉我,对他“讨厌不起来”,至于马克龙的私生活和感情经历,法国人八卦的并不是这位大他24岁的女老师,而是他背后的男人到底是谁? 不过在这期节目里,我要关注的并不是那个已经当选为待任总统的马克龙,也不是法国历届总统的浪漫情史,如果大家想知道法国人如何看待总统的风流韵事,法国媒体的态度又为什么纵容和避讳,那么可以回听我的去年10月的那期节目《密特朗总统的1218封情书》而我们下面要聊到的是通过投票把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和马克龙选出来的法国人,他们如何看待爱情,这个人生中最大最难的命题呢? 在我看来,法国从学校到社会,都尊重思辩,尊重哲学。法国人从高中就开始写哲学论文dissertation,人们常常会提到的一个对立的议题是La passion和la raison,前者是大革命期间让法国人把君王推上断头台的激情,也是能让人疯狂和不能自拔的爱情和情欲;而后者是在启蒙运动中绽放的理性主义,也是让思维得到控制和磨练的思辩精神。一直到现在,La Passion——激情,也被很多法国人看作是疯狂而危险的。我的法国朋友每当陷入爱河的时候,经常以“受害者”自诩,说自己是不幸地被爱情火焰的俘虏了。法国人对于爱情的高能量,其实他们热爱生活和艺术的浪漫主义情怀一脉相承,更和法国人情感和生活中的浪漫紧密相连。 在法语爱情歌曲里,法国人最爱的那一首仍然是法国30-50年代的歌姬艾迪特·皮雅芙(Edith Piaf)的代表作《Hymneàl’amour》(爱的赞歌)歌里描述的爱情, 大有还珠格格里“山无棱,天地合,才改与君绝”的气势,而且更加直白更加炽chi热。排在的第二的法语爱情歌曲是《Ne mequittepas》(不要离开我);至于外文爱情歌曲,法国人最爱的两首是《Stillloving you》(依然爱你)和《I willalwaysloveyou》,大家可以由此感受一下法国人对爱情倾注的情感浓度,几乎胶着得化不开。为了爱情,似乎没有什么做不到。 根据去年的一项调查,72%的法国人都相信一生中能遇见伟大的爱情;67%的法国人相信爱情能够持续一生;66%的法国人相信婚姻;只有43%的法国人相信爱情能够通过交友网站得到。在接受调查的女性,认为男人最吸引人的品质按照排序分别是诚实、专一和温柔;而男人认为女人最吸引人的品质是分别是温柔、诚实和聪明。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着实的吃了一惊,因为这个数据不但不像是有着私生活随性的法国人的回答,而且甚至有些过于单纯和理想化。事实上,大部分法国人都会把忠诚看做是伴侣这个概念的基本内容。有不少法国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透露,一旦发现不忠的行为,他们宁愿立即分手,也就是说不忠和出轨也是导致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今天的法国,每3个婚姻中就有1个离婚而告终,其中有七成以上,是由女方提出。以上的数据,我觉得足以见得法国人爱起来的时候,是有多认真。 但是同时我又注意到,法国人对于爱情的观念并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在法国,先生子再结婚的情况几乎发生在一半的法国家庭,到了生第二个孩子还没有结婚的人也有四分之一;当然也有人生到第四个孩子也不结婚,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总统奥朗德;以前,法国作为天主教国家,法国人的婚礼几乎都是在教堂举行,而现在这个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二;所以宗教概念里的制约已经在逐步淡化。 至于恋人之间的年龄差异问题,家庭背景问题,收入问题,或者是性别,爱的方式问题,对于法国人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是认准了自己就是燃烧着爱情之火,其他人的眼光和口水就当不存在好了——何况,大多数法国人也真的对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太感兴趣。 其实,据我观察,法国人的这种情爱观在巴黎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在几项关于法国人爱情观和性爱方式的社会调查中,巴黎人的回答似乎会更加纵欲,观念也开放得多。所以,如果在美剧里听到有人说,他们到巴黎来,是为了坠入爱河,也许这句话并不错;浪漫这个特质早已经和巴黎迷人的气质和形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人们走进这个城市,好像潜意识里就进入了“爱情模式”,只想寻求一段放松和自由的时光。可是你想象中的巴黎人不代表所有的巴黎人,巴黎人也不代表法国人,法国人的爱情观到底如何,对于我来说,答案也许是自我、随性和热烈。可是真挚和善意又何尝不是任何的爱情关系最本质的追求呢? 再给大家说一个小故事。现在被描绘成花心萝卜的法国现任总统奥朗德,在经历了与法国女记者的恋情和与现任演员女友的劈腿之后,在去年他的民意支持率屡创新低,令他万般纠结,但最终是什么令他下定决心放弃竞选总统并发表了言辞恳切悲壮的电视演讲呢?是他的环境部长,也是原配女友罗伊儿和他们共同的儿子,发给他的一句中肯的劝告:弗朗索瓦,体面的离开也许目前境况中最好的选择。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但是我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感到内心有柔软的情感,被触碰了一下。 好了,感谢你收听这一期随艺听欧洲,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Merci beaucoup, à la proch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