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乡建20年,他观察到的中国农村的变迁 | Vol.36

乡建20年,他观察到的中国农村的变迁 | Vol.36

2024/7/4
logo of podcast 食日谈

食日谈

People
老六(黄国良)
Topics
老六(黄国良):从2005年投身乡村建设至今,我目睹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但人口外流问题依然严峻。乡村建设初期,我们关注的是重建乡土秩序和帮助小农户应对市场挑战,通过合作社培训等方式,探索农村社区的自我组织和发展模式。晏阳初乡建学院的经验,以及在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工作,都让我对城乡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到广西后,我更关注生态农业和地方品种保护,希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乡村发展道路。我发现,生态农业培训的重点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找到自身在乡村发展中的定位。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将现代知识体系与乡土经验相结合,传承和保护地方品种,让其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当前,农民面临着生活、教育、医疗等‘新三座大山’,以及快速变化的农产品市场带来的冲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避免过度依赖城市化和市场化。 天乐: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食农系统的编辑,我非常敬佩老六等长期扎根农村一线的工作者。本期节目中,老六分享了他近二十年来的乡村建设经验,以及对中国农村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思考。他的经历和观点,为我们理解中国农村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王昊:作为一名年轻的编辑,我从老六的讲述中学习到很多。老六的经历和思考,让我对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乡村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eep Dive

Chapters
嘉宾老六介绍了自己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参与农民合作社培训、生态农业、生态建筑等工作的经历,以及他投身乡村建设的原因。
  • 老六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参与了合作社培训、生态农业、生态建筑等工作。
  • 农民合作社法的出台与他们的工作有一定关系。
  • 老六认为,乡村建设需要重建乡村的秩序,并帮助小农应对市场问题。
  • 生态建筑强调互助和在地资源的利用。
  • 老六的治沙专业背景以及在陕西支教的经历,促使他关注农村问题并投身乡村建设。

Shownotes Transcript

节目介绍:** 本期食日谈的嘉宾黄国良是一位资深的乡村工作者,和圈里的其他朋友一样,我们更习惯称他为“老六”。 自从2005年投身乡村建设至今,老六从事乡村工作已经将近20年。老六告诉我们,当年他就是因为在陕西支教时,目睹了乡村教育之破落,留守儿童问题之严重才走上这条道路的。在这些年里,老六的干过的事情不少,建农民学校、办农场、做基金会的项目官员、自己创立公益机构,支持农民向生态农业转型。 当年,他们是走在前面的先锋:在河北定县的晏阳初乡建学院,帮助农民建合作社,教他们怎样不用农药化肥也能种地,甚至如何用生态的方式自己建房,就是想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自力更生;又以北京的小毛驴市民农园作为窗口,帮助市民了解城乡问题。 回到广西,在这片仍保留着大量小农的土地上工作多年,老六有不少的独特看法。比如,他就认为,老种子保护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生态农业也应该首先以个人的安身立命为先。看到一些生态农业的从业者对于常规农业“势不两立”的态度,老六认为,共存并互相学习才是更现实更合理的态度。他在言语中流露出的好心态,也让我们也理解,为何这几年他在广西一直推动的“生态农业培训”,如何能聚集不同的农民?哪怕在培训结束之后,农友之间还能维持友谊。 再回首,20年前困扰农民和农村的问题,今天似乎已经解决了不少:路修通了,人脱贫了,村集体更有钱了,这些都有赖于大量外部资源进入乡村。然而乡村的问题是否都解决了?在医疗、养老、教育“新三座大山”下,快速变换的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下,农民应该如何“安身立命”?虽然老六也曾谦虚说,他不懂大问题,但他无疑用这些年的行动做出了回答。 就请你打开这期播客,听老六分享他的故事。 嘉宾介绍:** #本期嘉宾 老六:本名黄国良,广西合浦人,2005年开始从事乡建工作,先后参与创建晏阳初乡建学院生态农业工作室、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重庆国仁打平伙社区食堂和南宁都市农墟,创办广西国仁农村扶贫与发展中心,并发起广西地方品种在地保护平台。目前主要扎根广西,以自由身份参与生态农业相关工作。 #本期主播 天乐: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虽然从事食农系统工作十多年,但自知能力有限,只能在城市工作。特别佩服直接在农村社区工作,并且做出成效的伙伴。 王昊:食通社编辑。据说去南宁就是为了见老六一面,作为后辈,在本期中听到不少过去的故事。 时间轴** 00:48) 听有丰富乡村工作经验的老六,谈他自己的工作和中国的农村农业过去 20 年的变化。 04:45)为乡村重建合作社,如何在乡土重建有序的额状态?他们的努力最终也间接推动了《农民合作社法》出台 23:12)在西北农林大学学治沙的年轻人,怎么没去做环保,而是投身于乡村建设? 24:39) 重新定义农民的价值:在当下新的经济环境中,农民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乡村就是城市生活的附属,从而要被城市不断攫取吗? 26:58) 回广西做生态农业,老六遇到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它也开启老六对于城市与乡村重新思考:城市教育注重专业化分工,是否让今日的我们成为了视野狭隘,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螺丝钉”? 39:25)推动地方品种,保留老种子,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保护老种子”说必须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50:42) 重温在陕西支教的体验,老六分享为什么走上乡建道路。 56:26) 走入土地,抛弃对常规农业和生态农业“势不两立”的看法,思考二者如何相处。 71:12)农人面临的三座大山:生活、教育、医疗,如果无法在乡村得到妥善安置,乡村现状则会一直止步不前。 75:28) 推动生态农业的使命感:尽管无论农民选择怎样的生产方式都应该得到理解,但如果推动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则应该受到批判,因为受到伤害的还是农民自己和广大公众。 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瓦依那乐队岜农 编辑 :王昊 制作 :晓晶 封面:万琳 #关于「食日谈」 听众群:添加「食通社」小助手食通君(微信号:foodthinkcn),加入听众讨论群 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