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需关注公平性问题 | 两会快评

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需关注公平性问题 | 两会快评

2022/3/6
logo of podcast 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

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孙梓青 全国政协委员徐景坤表示,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录取方式较单一,仍是唯分数论,且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只能选择一所志愿学校,对考生风险极大也不公平。他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3月5日中国青年网) 现行的考研模式的确存在“唯分数论”的倾向。部分学校以提高深造率为教学导向,考研考什么就教什么,而考研不涉及的内容则鲜有涉及,这样狭隘的教学导向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不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打下足够广博的知识基础,同样有违高等教育的初衷与规律。 还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以考研为目的,整个大学四年都在备考,将考研参考书背得滚瓜烂熟。这些学生的确勤奋可嘉,也能在考研中取得不错的分数。但是,一旦升入研究生,这类学生知识上的短板就暴露无遗。须知,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和学习是建立在足够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上的,而这个基础知识面并不是两门专业课,几本参考书就能覆盖。 如果将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需要关注其中的公平性问题。相比于“唯分数论”的统考,申请审核制中的人为操作空间更大,招生院校的主观性更强,恐怕有可能出现权钱交易、裙带关系等影响招生公平性的问题。 权钱交易——例如向学校“捐款”买得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裙带关系——例如高校教师的子弟通过父母的关系,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甚至在不同高校的教师之间形成圈子,互相给对方亲属“抬轿子”。还可能出现第一学历歧视现象:招生学校看到学生的本科院校不好,不看学生水平如何,就拒之门外。 西方高校申请审核制实行多年,但是依然无法根除这类权钱交易和裙带关系。在美国不少高校,父母如果是某个学校的校友,子女就更容易上这所学校。这些年,西方国家名校爆出的招生丑闻和舞弊案不在少数。 虽然在博士生的招生中,申请审核制已经成为主流模式,但是推广到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还需要审慎。据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硕博生的招生规模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此外,博士生的培养周期较长,通常需要3-4年,且毕业门槛较高。单纯为了学历“镀金”去读博士的人数总体来说比较少,招考中的公平性问题相对较好控制。相比之下,硕士培养周期短,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性价比”更高,也更有可能有人为了获得硕士入学资格而走后门、找关系。 细读徐景坤委员的建议,虽然他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但并没有否认“考试”在其中的作用。他建议,设立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由国家按照一级学科统一命题。这样的专业等级考试在申请审核中能否起到客观准绳的作用,能否规避招生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值得进一步讨论。 其实,如果能保持现行考试模式的大框架不变,如徐景坤委员所建议那样,取消研究生统考中招生院校自命题的专业科目考试,代之以国家按各学科组织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考生以此专业等级考试成绩可申请多所高校的研究生。这样渐进的优化或许是可取的研究生招生改革方向。 此外,在现行的研究生招生中,已存在类似于申请审核制的模式——推荐免试。在招生实践中,推荐免试已经成为不少高校招录研究生的重要渠道。既然已经存在推荐免试的形式,是否还有必要全面推行硕士研究生的申请审核制?当然,有人质疑不同本科院校获得推荐免试的机会不均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全面采用申请审核制,硕士研究生招考中的不公平更有可能放大而不是缩小。 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依然存值得讨论的空间。正如高考总是被诟病为“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一样,但是我们依然相信高考,找不到比它更加公平的人才选录方式。虽然现行的考研模式存在问题,但对其改革,需有通盘考量,谋定而后动。(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