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社心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绪论

社心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绪论

2022/1/6
logo of podcast 社会心理学|每天6分钟学点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每天6分钟学点心理学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绪论 部分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从研究对象的不同层次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四个层面。 1. 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社会化、社会角色、自我意识、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及其改变这五个领域。 2. 社会交往中的心理和行为 这一层面的研究内容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人际关系的研究要探讨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量和改善等。人际沟通的研究则是要揭示沟通的类型、功能、程序以及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社会影响的研究兴趣在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行为是如何相互发生影响作用的。 3. 群体心理 社会中的人无不处于各种各样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群体之中。社会心理学要研究群体情境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群体领导人的风格和作用,以及群体领导人的领导行为及其领导力等。此外,社会心理学还要研究大群体心理现象,如民族心理、性别差异心理等。 4.应用社会心理学 从整体上来说,社会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一方面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另一方面可以丰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因此,应用研究是社会心理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部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场用****常用术语 1.变量 变量是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变量有两类,一类是“自变量”或“独立变量”,它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用以确定对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另一类是“因变量”或“非独立变量”,它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两个变量之间既可以是一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一种相关关系。两个变量间有相关关系并不必然就有因果关系。操作化,即操作化定义,是联系概念与变量之间的桥梁,是指找到概念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和现象,使之成为能够测量并加以控制的对象。 2.效度和信度 效度即测验的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方法反映被测量对象属性的准确程度。效度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指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概括程度高,则外在效度高。 信度是指一个测量所测得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测得分数的可重复性。 (二)具体研究方法 1.档案研究法 档案研究法是指利用现存的档案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优点: (1)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较广阔的空间中验证假设; (2)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角度去检验假设,提高了研究的有效性; (3)由于不直接面对研究对象,所以不会出现研究对象的反应倾向问题。 缺点: (1)无法找到材料验证作出研究出发点的假设; (2)受现有材料的局限,而且材料的准确可靠性难以确定; (3)从档案材料中找出有关研究课题的东西,需要较高水平的技巧。 (其他研究方法详见专辑普通心理学第二章研究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 1.偏向问题 (1)研究者的偏向。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常会带有对研究结果的期望,这种期望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 (2)被试者的偏向。被试者的偏向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要求的特征”,即被试者知道自己是在成为被试时,就有可能使自己的行为表现不同于非研究时那样;其二是“对评价的担忧”,即被试者害怕自己在研究中表现不好,不合研究者的要求,因而尽量表现得“正确”,迎合研究者的要求,这样反而使得其行为表现不正常。 2.伦理问题 在每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都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1)必须让被试者自愿地参加实验研究,被试者应当知道他们要在研究中做些什么; (2)研究必须是“风险最小”,即研究的设计没有必要让被试者冒险; (3)研究者要在研究中让被试者承担的风险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 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有: (1)欺骗被试。为了获得被试的自然反应,实验者可能会以欺骗的方式来控制被试的反应。 (2)侵犯个人隐私。隐私是与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也不想让他人知道的个人信息。然而收入、年龄,甚至隐私行为的模式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 (3)持久性伤害。在所有伦理问题中,持久性伤害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家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伦理问题。 (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从20世纪20年代起,社会心理学进入了确立时期,即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了“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经验描述转变为实证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从纯理论取向转变为应用取向,从关注大群体转变为小群体。这一系列的转变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这一学科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1.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 奥尔波特将对“社会促进”的实验成果写进了他于192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乔治·米德的社会学传统 乔治·米德的理论兼有哲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色彩。从内容上看,他将原先社会学家对社会的宏观研究缩小到微观研究,即将社会行为看成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社会互动。 (五)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1. 精神分析理论 (1)古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则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其内部以沸腾的“力比多”(性驱力)为动力源,是人自我意识不到的部分。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又有一个前意识(前进的前),是能够召回到意识中的潜意识成分(潜在的潜)。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它奉行“快乐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 ②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控制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个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 ③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和社会的要求。 (2)新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其追随者荣格、阿德勒、霍妮、弗洛姆那里得到扬弃,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作了修正。荣格、阿德勒和弗洛姆三者的理论也被称为“精神分析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新精神分析学派重点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2.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是社会学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进行的理论研究,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米德认为意识具有运用和理解符号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人们可以在意识中模拟对客体作出行为上的选择,以调整自己对客体的活动。从这一假设出发,米德进一步研究了人的姿势,认为姿势作为自我意识的表现,具有社会性的意义,而另一方面他人也正是由于能理解这一姿势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米德的社会动作是一个持续的统一体,它包括“冲动”、“知觉”、“操作”和“完成”四个阶段。不仅如此,个体与社会也具有连续性。 符号互动论者在继承米德思想的前提下,又引进了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强调了自我将根据对周围环境的理解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①符号是人类社会中个体间所有有意义的动作。 ②事物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该事物与人互动过程中,对人产生的意义。 ②人在社会互动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看待事物。 ④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随着社会互动过程而改变。 3.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是从新行为主义学派中派生出的一种理论,新行为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社会学习理论在以霍尔和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响下开始形成,斯金纳的最主要贡献是他的操作主义。米勒和多拉德根据霍尔的工具性条件学习论着手研究模仿行为,认为各种学习包括四种基本因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根据这四种因素,就可以构成模仿学习的基本框架。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真正创始人之一,他将行为主义的研究原则扩大到两个人和群体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习得和改变上来。在班杜拉的理论中开始注重认知过程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从而也突出了观察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的社会化、行为矫正、观察学习、自我调节等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将重点放在了人的主观意识上。他们认为只有理解了人的认知过程,才能理解人的行为。社会认知理论并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它只代表了社会心理学家的一种研究方向,内容涉及态度、动机、知觉、偏见、归因等。 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心理学理论中的格式塔学派和勒温的场论,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推动。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是关注于人的知觉的研究,他们认为传统心理学将知觉看作是各种感觉成分的总和是不正确的,知觉一开始就具有整体性,观察者总是完整地观察对象,如果我们企图将其还原成各个部分或元素,那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