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社心第七章:第二部分 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

社心第七章:第二部分 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

2022/1/14
logo of podcast 社会心理学|每天6分钟学点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每天6分钟学点心理学

Shownotes Transcript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 人际关系 第二部分人际关系的理论和人际吸引 (一)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而且每一类需要都可以转化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1. 亲和需要: 指个体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体就会产生沟通、相容、相属等肯定性的行为特征,反之,个体就会产生孤立、退缩、排斥、忽视等否定性的行为特征。亲和需要的指向较广泛,是建立人际合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基础。 2. 支配需要: 指个体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亦即个体在权力问题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会形成使用权力、权威、影响、控制、支配、领导等行为特征,反之就是拒绝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等行为特征。 3. 情感需要: 指个体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的需要,即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情绪联系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就会产生同情、热情、喜爱、亲密等行为特征。反之就是冷淡、疏远、厌恶、反感、憎恨等行为特征。情感需要的指向并不广泛,只针对特定的具有吸引力的个体产生。 (二)社会交换理论 根据霍曼斯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社会交换过程。这种交换不仅涉及物质的交换,同时还包括非物质品,如情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交换。人们如何看待与他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关系中回报与成本的评价和体验。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一段关系积极或消极的程度取决于: 1. 自己在关系中所得到的回报; 2. 自己在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3. 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和能够与他人建立更好关系的可能程度。 总之,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除了判定某关系是不是获益外,人们还会对关系进行两两比较。有两个重要的标准:第一个是比较标准,指人们对他们在特定关系中可能的收益和成本的预期。比较水平取决于人们在过去关系上的经验。第二个标准是备择关系的比较水平,是人们对于可替代旧关系的新关系中收益和成本的预期。 (三)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他们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关系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是相同的,公平的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快乐的关系。 不过,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都变得复杂起来。克拉克和米尔斯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关系: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在两种关系中,交换过程都在发生,但是规范利益的付出和回报的规则却有显著差异。在交换关系中,人们受公平原则支配,付出利益的同时期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回收同等的利益。相反,在共有关系中,人们会切实感受到自己对对方的需要负有责任,人们最关注的是对他人需要做出回应,表明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并不期望不久就要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共有关系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朋友和恋人之间。 阿隆提出了自我延伸概念,解释亲密关系中复杂的互惠模式和交换原则。阿隆认为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会逐渐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因而让他人获益就是让自己获益。 (四)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此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人际交往中。 1. 互惠原则 互惠原则即人际交往的相互性。当一个人对对方表示友好、热情等积极的交往方式时,如果对方也给予相应的积极回馈,那他们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认为双方都有吸引力。相反,如果一方以冷漠、回避的方式对待另一方,这种消极性回馈会影响两人之间的继续交往,从而导致关系的破裂。 2. 得失原则 得失原则又称增减原则,由阿伦森发现,是指人们对于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高,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变化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低,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 3. 联结原则 联结原则指人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五)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1. 熟悉性 人际关系的由浅入深,是从相互接触和初步交往开始的,通过不断接触,彼此相互了解,容易引发喜欢。 单纯接触效应,又称曝光效应,由查荣克实验发现,指和某人的接触次数增多,就会增强我们对他的喜欢。但如果一开始对对方印象是消极的,曝光效应则不起作用。 2. 接近性 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来往,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相似性和互补性 (1)相似性: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 (2)互补性:具有不同特点的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 4. 个人特征 (1)能力 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那些有能力的人。但是,当一个人的能力与我们相差很大,让我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这种差距就会变成一种压力。 (2)外表吸引力 虽然我们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仍很难避免在外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我们更喜欢漂亮的人。 (3)个性品质 一般地,我们总是愿意与具有优秀品质的人进行交往。与这种人交往使我们具有安全感,同时可以得到恰当甚至更多的回报。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人的吸引力是持久、稳定和深刻的。 (4)致命吸引力 最初吸引个体的某种个人品质最终可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这样的品质称为致命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