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几年,也如日本所预料的那样,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对外投资也大幅增加。三菱要去买美国洛克菲勒中心,索尼要买下整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些都是美国人的标志。此时全世界都知道日元要大幅升值,所以哪怕啥都不买,他也要先换成日元。大量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日本。推高了日本的股市和楼市。而日本还在不断降息,释放更多地货币出来,所以内外同时宽松。让资产价格完全失控了。最高峰的时候,日本股市总市值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东京的房子卖了,能买下美国。这么大的赚钱效应之下,资金全都拿去炒股炒地皮了,没人再愿意搞什么半导体,投资又大,风险又高,见效又慢。简直毫无性价比。所以广场协议后,日本半导体企业砍掉了40%的设备更新投资。转投股市和楼市。所以我们都说不作就不会死,日本人当年可谓就是一把好牌,打的稀烂。四个2代两猫最后都没跑掉。为啥都签了广场协议,欧洲人没事,说白了就是欧洲人的牌没那么好,所以也没那么膨胀。自然也没日本那么作。后来美国人也学习日本,搞了个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 由最大客户国防部出面,联合英特尔,德州仪器,摩托罗拉,IBM等14家美国半导体最强大的公司,当时该联盟基本代表了85%的制造能力。他也想效法日本,来一波产业振兴,但是美国人可不如日本人那么好协调,他们太自由了,所以这个联盟里,大家谁也看不上谁。最后已经退休的诺伊斯,不得不再次出山稳定局面。随着日本自爆,美国人暂时稳住了局面,回到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地位,但他们的生产制造水平还是不行,没办法跟严谨的日本人抗衡。所以他还得找人合作生产,于是我国台湾的台积电,以及韩国的企业三星和现代,还有欧洲的菲利普和西门子,就进入了他的视野。当年美国人也是非常卷的,比如英特尔,在诺伊斯之后,格鲁夫成为公司CEO,他本人就是一头拼命的驴,也要求员工有拼命精神,他提出了125%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公司员工必须每天工作八小时之外,再增加没有报酬的2小时,目的就是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人。还规定,早上8点10分以后到公司的人,都必须去迟到登记,自己也不例外。当年日本人的策略就是,定价永远低10%,这让英特尔是压力巨大。256K内存,从31美元,跌到了3美元,英特尔的利润已经不足200万美元,要知道上一年还有近2个亿的利润,所以格鲁夫和摩尔压力巨大。摩尔是创始人,格鲁夫只是4号员工,他们随时有被董事会解雇的可能。最后他两合计来合计去,觉得内存生意似乎已经没法做了。他们跟董事会汇报,取得支持后,退出内存市场。格鲁夫还公开宣布,存储器英特尔已经死亡。此时他们面临一次重大的转型调整,要从内存,转向微处理器。这个战略转型,堪比浴火重生了,8家工厂关闭了7家,解雇了7200名员工,亏损1.7亿美元。所以这对于英特尔来说,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豪赌。随后他拿出3亿美元,打造80386处理器。这是第一款32位处理器,比286强大3倍。老齐记得90年代买电脑的时候,大家说的都是286,386,其实都是微处理器的型号。此时格鲁夫还做出一件,非常疯狂的事,他要对IBM说不,收回了386芯片的授权。他此时已经做好了跟IBM彻底翻脸的准备。那么后来怎么样了呢?英特尔又是如何绝地重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