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美国国际集团,披露了一份令人惊掉下巴的业绩,91亿美元信贷衍生品资产减记,以及78亿美元的亏损。马上标普就给他降了一个评级。从3A变成了2A,这时候他没有等来任何帮助,而是众多金融机构的撕咬,比如高盛还要求他追加100亿美元的担保。摩根大通还有花旗,还敦促国际集团进行额外的资产减记,公布于众。他的信用已经遭遇重创。此时面对种种威胁,他们也没什么好的办法,筹集资金才是最关键的。也正是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 苏利文被迫下塔,维纶斯塔接任。我们再来看看高盛那边,高盛似乎是所有投行中状况最好的,保尔森到财政部高就,CEO的职务留给了贝兰克梵,他们也涉足了高杠杆的有毒资产交易,也面临着紧缩之后的资金短缺,但是他们避开了一些致命的资产,也就是那些完全以次级抵押贷款构造的证券。此外他们还进行了反向操作,做空ABX指数,这是一个与次级债挂钩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换句话说,他们用这个做空工具,对冲了自己的风险。贝兰克梵很幸运,他原来在一家不知名的商品交易公司工作,后来81年高盛收购了这家公司,于是贝兰克梵就这么歪打正着进入了高盛。随后几轮裁员,他都幸免,这个人是一个重度阅读者,非常爱看书,走到哪都背着一堆书看。他也是一个励志的典范,一步一步走到了高盛的管理层。之前也说了,在金融危机当中,高盛是头脑最清楚的,2007年11月,他就跟美国国际集团发生分歧,他认为国际集团账算的有问题,要求对方增加担保。那时候其实还没有人认为,这些金融巨头要倒闭,所以这些保险还相当便宜,高盛也趁机买了很多便宜的保险回来。这才让他在后面的金融危机当中,非常主动。所以后来,市场一直流传着高盛的阴谋论,怎么别人都有问题,而他却在危机当中发了财,确实值得怀疑,但其实跟阴谋论完全没啥关系。并不是高盛把华尔街变成这样的。当时贝兰克梵就有明确的判断,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糟。保尔森带着高盛等一众金融机构掌门人,去了趟欧洲,呼吁投行建立安全网,以防止整个金融系统崩溃,而且他还对大而不能倒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想法,不是不能倒,而是不能让他们快速的倒掉。那样会对整个金融系统和经济安全造成巨大的冲击。保尔森其实最担心的还是雷曼,他认为雷曼已经不可能找到买家。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像贝尔斯登那样救助雷曼。但是他还是低估了金融市场的杀伤力,到了2008年7月,住房抵押贷款的两个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我们也叫做两房开始暴跌,分别跌了18%和16%,股价达到了92年最低点,而雷曼也依旧再跌。当时根据研究发现,两房需要募集7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监管的官员还出来稳定情绪,说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度过这次危机,保尔森看了之后,就两个字的评价,扯淡。他知道两房现在已经出了大麻烦,真正的危机已经开始降临,那么现在就必须要想想怎么去救助两房了。虽然两房的信用评级还是3A,但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政府隐性担保的因素,在美国,两房算是国企。房利美还是罗斯福新政的时候建立的,他从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借款人手中购买债务,降低借款人风险,激励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从而增加住房市场的资金供应。然后房地产起来了,经济也就繁荣了。后来70年代,又给他安排了一个竞争对手,防止他一家独大,这就是房地美。到了90年代,两房的作用,其实就是住房体系当中的美联储,他不断购买这些债务,就是给市场行提供无限资金。巅峰的时候,占到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55%。华尔街把各种贷款,都包装成证券,卖给了两房。99年之后,两房开始发放次级贷,这让无数美国人觉得住房梦已经触手可及。那么两房又是怎么把一场美国梦,玩成次贷危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