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媒体,基本上也传达着一些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判断,第一就是同样的地方有穷人, 也有富人,饥荒和无家可归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穷人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他们本可以勤奋节俭,获得发展。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么干。第二,媒体经常把贫穷降格为饥饿的范畴,于是贫困的规模就降低了,40亿人贫穷,但只有8亿人饥饿。而且问题似乎也简单了,就是为他们提供食物就可以了。第三,发达国家总是把自己的问题撇清,比如战争所带来的贫穷,而发达国家,则往往是武器的提供者。总之媒体一直在渲染,贫穷是一个人咎由自取造成的结果,跟国家,社会,时代,没什么关系。在这种渲染下,削减国家福利,就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让大家顺理成章的认为,确实不应该去为这穷人,浪费太多的钱。接下来我们看看,全球化下的工作与过剩,所有的创造,都是创造性破坏,既然要创新,要建立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就一定会打破原来的固有利益格局。那么在这种变革当中,有人因此受益,自然也会有人因此而受损。被裁员的制造业工人,显然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而公司通过全球化,降本增效,则为股东创造了更多地回报。当然,资本全球化流动,人口也在流动,当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度,就发生过人口的大流动,很多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小地方来到工业区,人口的聚集创造了工业繁荣。也促成了世界移民,哪里的工业机会多,哪里的移民就更加丰富,甭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那些年代,贩卖劳工,也成为了最好的生意之一。虽然野蛮肮脏,且臭名昭著,但是也完成了人力资源的要素的全球化配置。欧洲很多剩余人口,被抛弃的废弃人口,成为了经济移民。非洲和亚洲的劳工也纷纷等上美洲大陆。成为美国崛起的主要推动力量。所以那时候的增长逻辑很清晰,找到未被开垦的土地,然后像倾倒垃圾一样,倾倒废弃人口,就能变废为宝。这也是殖民主义的最深层次含义。所以那时候比的就是谁的殖民地多,谁的劳工多,谁的经济实力就强。但后来逻辑变了,土地越来越少,废弃人口越来越多,地球越来越饱和。过剩人口处理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地球上的垃圾场,和垃圾回收工具,越来越短缺。最后发现,已经没地方殖民了,但是人口还在增长。而本国已经没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也没有足够多的福利保障。全球人口过剩的警报已经拉响。与此同时,全球贫富分化正在逐渐拉开,越是通过全球化,寻找低成本劳动力,这种差距就越是明显。而且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比如我们很多人都觉得月入1万很少,但即便在国内,6亿人,月入不到1000元,你已经是他们的10倍,而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我们可能已经是人家的100倍。而贫穷的国家,为富有的国家打工,永远只能赚一个辛苦钱,还要被富裕的国家所剥削。那些制造业工厂,其实本质就是血汗工厂。比如现在纺织行业,在咱们这4000一个月,都招不到好工人,但在越南只需要800,所以说白了还是剥削。全球化意味着剥削的程度更狠。所以,全球化之后,人类生存的现状,也没有描绘的那么美好,什么地球村,其实也都是发达国家的美化。反而在全球化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原来的这种定期清理废弃人口的通路被彻底堵死,人口不用再大幅流动了,变成了资本流动。那么这一切就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明天我们再来接着讲。看看穷人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机会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