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红楼梦397科学声音新书付梓,热心听众福利降临

红楼梦397科学声音新书付梓,热心听众福利降临

2018/9/19
logo of podcast 猫哥详说红楼梦

猫哥详说红楼梦

Shownotes Transcript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猫哥收到的种种反馈,从数量和激烈程度上讲都远超以往。原因很简单,猫哥以前一直在默默地读小说,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争议。虽然在讲的过程中——不管是《仙剑奇侠传》、还是《江相派传奇》、还是《红楼梦》——只要小说的内容提到“肿医”、或者“《移经》算卦”,我都会适当加几点我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有多荒谬。但是,那毕竟是几句观点而已嘛。不像后来专门做了三期节目,其中有一期是专门说转鸡阴、有一期专门说肿医——还录了个超长版。  以上节目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好多听友跟我舌战不休。有些听友,在过去的一两年里,特别是追着听《猫哥详说红楼梦》的过程中,对我的态度,那真叫夸赞有加,对我用的那些语句,我都不好意思复述,好像我在自我吹捧一样。但是,等到关于肿医和转鸡阴的这两期节目上线,那些对我的言辞和言辞背后的语气顿时180度转弯。当年捧得有多高,现在摔得就有多狠,这也叫“登高必跌重”嘛,秦可卿讲过。  对于这样潮水般的反对之声,起初我是这样总结的:猫哥我毕竟是做小说节目的,特别是《红楼梦》节目,引来的听众都是对传统文化更加着迷的人,所以,当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不一致时,我的听众才会这样坚决地维护传统内容。我还很羡慕地说,《科学有故事》的听众肯定不是这样的群体,因为《科学有故事》从开始的第一天起讲的就是科学,吸引来的听众肯定更倾向于赞同科学而不是传统的东西。结果事实与我的猜想还是不一致,在他那边也有大量听众为了维护传统的东西,而不惜与主播打嘴仗。  其实吧,就在关于肿医的这期节目上线之前,《科学有故事》的主播汪洁就提醒过我,做好心理准备哦。说实话,心理准备当然还是有的。因为在此之前,猫哥虽说没有系统地做一期节目,但是点点滴滴的观点早就都说过。言语的碰撞、唇枪舌剑都是有过的。但是,节目上线以后,猫哥收到的反馈还是有些惊讶,比以往都要言辞激烈嘛。  今天这期节目,我不打算再说任何观点。是不是认怂了呢?这倒不是,不管是在节目下留言,还是在听友群里聊天,猫哥我舌战群儒,以一敌多,还没有认过怂。只是单纯地觉得没有必要了,因为不管我再说什么,都是已经被我自己说过的内容。  有个现象不得不提一下,在最近这段时间,有好多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来跟我辩论,既有在听友群里激战的,也有私聊和私信的。他们问猫哥的那些问题,猫哥我要是不回答呢,显得太高傲和冷酷。但我要是回答呢,内容都是在节目中已经说到过的,我等于是在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的节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我意见不一致的人,他并不是真的在跟我辩论,而是他已经不在乎辩论不辩论了,他只是想要学一学琼瑶的六字真言:“我不听我不听”。比方说,有人问我:“你保证科学家做出的研究都是对的吗?”我很老实地回答:“我不能保证,就连科学家自己也不保证,事实上科学结论有许多都被后来的研究推翻了。”于是,对方觉得他赢了。其实大家如果真的听过我的节目,你就会知道,这恰恰是我支持科学的一个原因好不好。  所以,今天这期节目,猫哥绝对不再说任何观点。还是那句话,我要说的,之前的节目都已经说过。  那说点啥呢?说一下猫哥这几年的历程和心得呗。在最后还要给大家留一个彩蛋,欢迎大家耐心收听完这期节目,并且,希望这个彩蛋能让您有所收获。  好多听众以为我就是做文学类节目的,因为我最火的专辑就是《猫哥详说红楼梦》。所以才有听友说:“你就好好讲你的小说,别扯那不相干的”。他们不知道,要是论起猫哥我写写画画读读说说的历史,科普才是正经的好不好,读小说其实是打杂的。没想到的是打杂打出了更大的名气,说明猫哥做正经的科普没做好。向大家致个歉。  猫哥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4句话24个字:“交流教育心得,传播身边科普,欣赏户外美景,共铸品质生活”。除了最后一句话“共铸品质生活”是假大空、凑数的以外,前三句话立意非常明确。第一我关心教育,第二我热衷科普,第三我现实中做的最火热的带大家旅游。  有好多人说,哎呀你这么关心教育啊,那教教我小孩怎样才能提高几分。对不起您问错人了,我关心的是你怎样的陪伴才能让小孩有更健康的成长,而不是考分。如果让我选择,我选择让我女儿少考几分,换来她身心更健康。以上这个观点我不管是在电台节目中、还是现实中,我都是反复说的。所以现实中对我提这种要求的都让我拒绝了,甚至还有人说“你既然是师范毕业的,你在那么好的学校当过老师,你就给我小孩加加课呗”,我都直接拒绝了。  说完教育说说科普,我的科普和别人的科普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是两大区别,一是细节不同、二是方向不同。下面一个一个说来。  所谓的细节不同,猫哥在这里要隆重介绍《科学有故事》的主播汪洁。他在做每一期节目的时候,他要说到一个事,一定会去把这件事的细枝末节全部梳理一遍。如果一个研究是国外人做的,中国人引进来的。他会放弃别人翻译好的内容,亲自去查原文,再重新翻译一下,以确保其中所有细节的精确。举个例子吧,有人对猫哥说“米国人自己不吃转鸡阴”,猫哥我的回答就是“米国人也吃转鸡阴的”,而汪洁则直接拿数据说事,米国每年消费掉多少转鸡阴大豆、玉米,还吃掉多少由转鸡阴植物再加工制作的其他食品,平均到每个米国人头上一年吃掉多少。这么细的工作猫哥我从来不做,我既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精力。所以,可以这么讲,汪洁他们做的节目是既定性又定量的。而我讲的观点往往定性,但不定量。这是我的科普在细节上的不同。  第二是方向上的不同,平常大家听到“科普”两个字,脑海中想到的一定是那些高大上的词,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引力波”。而我呢?我当然也讲相对论、引力波这些东西,但是我更多的是关注是咱们身边的那些是是非非。我所要传播的科普是咱们身边那些容易忽略的常识。比如说食物会不会相克啊,孕妇能不能吃螃蟹啊。这才是我更关注、更用心去做的。相对论和引力波那属于有空的情况下玩个票。  但是!然而!猫哥我要更进一层了,长期以来,我最要说的,其实还不是这个层面上的科普。  在猫哥我看来,“认知”这个东西有三大层次:第一层是知识,知识这种东西,其实很容易普及,只要讲了就知道了,没讲就不知道。比如“铅笔不含铅”,比如“吃味精是安全的”。这些就是一个知识点,没人讲过你就不知道,有人讲了你就知道了,如果考试的话,也就是一个选择题或者是非题。你从小就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你比哥白尼时代99.9999%的人都聪明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有人告诉你一下你就知道了。所以,知识这个层面,是普及起来最不费吹灰之力的。  第二层是思维模式,也就是汪洁一直在强调的“科学精神”。“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这将决定你的认知方式。比如说,猫哥我明明做了一期节目,从一二三四五六七等方面,既证明了味精是安全的,也告诉你不安全的流言从哪儿来,还告诉你这么多恐惧感来自哪些方面。可是,你依然有可能根本不理睬。到现在为止还有大量的朋友——猫哥我现实中就在这样的朋友——他以不吃味精为荣。并且老是铁口直断“吃了得癌症”。这些人和另外一些愿意跟着科普去思考,愿意改变自我的人相比,区别就在科学精神上。这一方面的普及就要困难一点,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还有第三层,比前两层都更重要,那就是人的三观。相比之下,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最需要我们来科普的,同样也是普及起来难度最大、阻力最大的。有好多人觉得自己的三观没问题啊,很好啊。是的,首先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并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与你不一样的三观。而且有了对比、发现了区别,你也并不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就是三观,所以它难以普及嘛。  举几个例子吧,下面要举的这些例子是层层递进的,每一层都涉及到三观问题,但是每一层中招的人数不一样多,认识的难度也不一样。  第一个例子:你是否抵制日货——当然也包括韩货等等,并且看到邻居买的日本汽车,觉得有必要把它砸了?嗯,在这个题目上丢分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但依然有。猫哥听到过这样的辩解:“砸了车又怎样?他让日本人赚到了钱,他把钱送给日本人造子弹来打中国人,所以他必须付出代价。”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砸车虽然不好,但是可以提高买日货者的后续风险,等同于提高了日货的综合成本,我对于降低日货的销量是有帮助的。”  第二个例子:发生灾难了——比如地震,企业应该捐多少款你才满意?不捐的或者捐得比较少的,是不是要把他们公布在网上。以人民的名义造成巨大的声浪来逼他多捐点款?还有人把大企业的800电话都公布出来,呼吁大家一起拨打,打到客服瘫痪,以此相逼,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个离我们不遥远吧,你自己是不是这样认知?或者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认知?  第三个例子离我们就更近了:咱们伟大的祖国在进行盛大的阅兵式,你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先看了直播,然后换台看录播。一天盯着不同的频道看了几遍,就在你热泪盈眶的时候,你却发现还有某一位明星她居然不看阅兵式,她居然在给自己的儿子拍照?你是不是要号召全国网民一致声讨,直到她道歉为止?  第四个例子:在微信中广泛存在的拉票你是怎样看的?“我的宝宝正在参加最萌宝宝大赛,请路过的帮我投一票”。你是否让为了某些荣誉让自己或者亲人参赛?你是否为此把亲友群、小区业主群、同事群都打扰一遍?这个例子在我们身边比较普遍,除了好多人至死不渝地拉票以外,也有好多人无条件地帮所有看到的活动投票,只要他在群里看到,他一定顺手投一下,内心“我是活雷锋”那种高尚情感油然而升。  第五个例子:你觉得一个商品的价格应该等于它的制造成本。像《我不是药神》电影里那种药,它的生产成本很低,价格是不是应该以此为参考?这个例子所说的人在我们身边就更为普遍。以至于,像猫哥现在虽然是一个销售人员,但却从来不敢把我的成本价让人知道,不管你是我的同事还是亲戚,我最大气的时候是分文不收,好人做到底了,但是我从来没有以成本价销售过,就是不敢让人知道成本。其实《科学有故事》的主播汪洁前几天也发过一个感慨,他明明每周有两期优质的节目上线,不收你一分钱,然而还是有人对他同时开播收费专辑表示不满。你凭什么讲科学知识还收钱?所以,像汪洁的某些听众,在这个层次上,三观也属于要被科普的人群。  除了以上的这些例子以外,还有好多考验三观的事,那就更有争议了。像同性恋现象,你是怎样看待同性恋这回事的?能否理解并且给他们祝福?还有最近这些年的社会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一把年纪还不结婚的?你是否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  在猫哥的眼里,我最要做的科普是普及正确的三观。所以我才反对照本删那种拿残疾人取乐的小品,我才反对催泳圆那种拿别人的私生活当武器的斗争方式,我还反对过“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哪个”这种把别人逼到墙角的考验方式。这种科普,比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更为重要。如果您是猫哥的听友,您一定会发现,就在读小说的缝隙里,这些三观话题都会随时蹦出来。比方说,猫哥给女儿读《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女儿明明才四年级,小小孩哎,我就顺带着《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讲了“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哪个”这种问题它的实质,以及为什么不该问,以及如果有人问这类问题你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都随着平时的节目,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有好多人对我说过:“看了你这么多文章、听了你这么多节目。我发现你的三观特别正。”听到这样的评价,我是最欣慰的。但同时,我也很坦承地告诉他:其实就在十几年前,我的三观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最近这十几年我一直在改变。我这样的回答,一方面是告诉大家我也很普通。另一方面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任何人只要从今天开始改变起来,都不算晚。  那么,给我带来改变的究竟是谁呢?其实是我这么多年碰到的一个又一个长辈、同学、朋友们。  就拿我的父亲来说吧,从我幼年起,他就从来没有鼓励过我打小报告。当我的哥哥犯了错误,正在接受批评、甚至接受处罚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小啊,才几岁啊。我会说“是的是的,我也看见他怎样怎样了”。结果我父亲非但没有把我的话拿来作为证言,证明他处罚大儿子的合理性。反而对我进行教育,不允许我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大家想想,一个才几岁大的男孩,能接受到这样的三观教育,这是多大的一件幸事?你坦诚地告诉我,你自己读书的时候,你的老师是不是在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揭发?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我读这么多年书,没有碰到一个老师在这方面比得过我父亲的。多年以来,我们发现,有好多人到现在还不理解司法中的“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还站在“效率”的角度,为粗暴执法叫好。这些根植于内心的三观问题,其实从你出生以来,就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在参与你的养成。像粥立剥被宣布无罪的那天,好多人听说米国的司法觉得不可理解,并不觉得程序正义有多重要。其实就是思想深处的三观。我感谢我有这样的父亲。  我父亲每年春节要我写春联,我说我写得不好,我有个同学练字很好,是书法家,我把红纸拿去找他。我父亲是这样对我说的:“只要是你写的我一定贴出去,你找别人写的我不贴。”这就是一种鼓励,我读这么多年书,受过几十位老师的鼓励,但是没有哪个像我父亲这样从心底里给过我支持。  在我的工作中,有好几位领导对我的三观纠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比如一位姓蔡的,我曾经在“相对论”节目中讲到过他,他做我的领导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是那几年,他经常跟我关起门来闲聊,看似不经意地聊天,但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后来还有一位姓吴的领导,他鼓励我做节目,专门为我开劈了一个以我的网名命名的评论栏目,就叫《猫哥微评》,让我写整整一年的评论文章,让我把我的三观写出来,并且放心地登载。其实,不断输出三观的过程,对自己三观的进一步养成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现实中的这些师友以外,还有好多没有谋面的朋友们,那就是网上的师父们。比如《罗辑思维》的罗胖、《菁城子》的陈兴杰,他们对我的三观改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有一位叫小强的也是主播,他既是《喜马拉雅》有声电台的主播,也是真正的实体电台的主播,也就是说您用收音机可以听到他的节目的那种。他讲的题材就是小说,不涉及科普,但是讲得很精彩,在节目中侃侃而谈,知识面横跨七大洲、纵越五千年。可知他读书面有多广。猫哥比他虚长几岁,一向自称我喜欢读书,可是我的读书量应该只是他的零头。所以听到后来,我就大量购买他的付费内容,其实也就是花钱买他替我读书啦。读书面这么广、讲得这么精彩、三观还非常的正。这样的人,不发现则已,发现了哪能放过他。  下面要说一说科学这方面了。也就是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首先我是物理专业的,科班出身。所以在接受科学内容、讲述科学知识这方面,我的底子本身就比别人厚。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就结识了《科学史评话》的主播吴京平。  结识吴京平的原因是因为《喜马拉雅》的同类节目推荐。因为猫哥我自己也在做科普嘛,虽然说内容跟吴京平不好比,但是毕竟算同一个分类的。《喜马拉雅》会不断地给你推荐你喜欢的内容。所以我自己做科普,他推荐的也是科普。于是,我就听到了《柔软的宇宙》,那时候还叫《宇宙大爆炸》,他也没有出版纸质书呢。  后来结识《科学有故事》的汪洁也是因为《喜马拉雅》的推荐。我听到了他播讲自己的书《时间的形状》。然后就如饥似喝地听《星空的琴弦》、《寻找外星人的科学》——现在正式定名为《亿万年的孤独》并且也出版了纸质书。  汪洁是令我敬佩的主播,他原来跟我的工作是一样一样的,就是个IT人,结果他把自己的饭碗砸掉了,一心一意做起了职业科普人。对于听众来说,可以听到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作品,当然是更好的结果;对他自己来说,他敢于把自己的未来压在这一方面上,是他的能力、魄力和自信。他在科普上的探索远超我当初的想象。他保持着跟听友们很好的互动,不仅答疑解问,还让听友参与到他的节目中来。如果大家全面地听过汪洁的节目,应该能听到其中还有我的声音。还有他们联合好几个热衷于科普的主播们成立了“科学声音”,由一个一个单独的主播,组成了一个有理想、有实干的组织。他们的作品已经远超有声电台的节目,还包括做视频节目、出版图书、线下演讲等等。这样的专注和努力都是我敬佩的,他们这批人就是我望尘莫及的导师。虽然猫哥比他虚长几岁,但是就水平而言,认他做导师,还得看他愿不愿意收我了。  言归正传,现在,科学声音组织又出了两部新书。一部是《科学有故事》的汪洁写的《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还有一本是《科学史评话》的吴京平写的《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外传》。  书本和音频节目有什么不同呢?有几大不同,第一是搜索速度不一样,当你要查一句话的时候,比如查找一个数据,翻开书,只要是读过的,还有些记忆的,基本上会在一两分钟之内查到。但是音频就不同了,你可能要花半天到一天来搜索你要听的那句话。由此带来第二个区别,就是纸质书可以前后翻着看,当你看到后面,又想翻到前面去印证一下的时候,只有纸质书可以做到。这就是猫哥明明有两部kindlw却依然读纸书的原因。第三个区别嘛,只有纸书才能提醒你经常读读,这就像银行卡里的钱没感觉,而钱包里的钱很有感觉是一样的道理。还有一个区别,好多人羡慕猫哥生了个爱读书的女儿,居然不要玩手机、不要玩ipad、不要看电视,一有空就看书。怎么陪养的?原因很简单嘛,因为我家最多的就是书。她从婴儿时期一直长到现在,看到她的爸爸一直在读书,她当然会模仿,只有模仿了才会发现书中的乐趣嘛。听过猫哥之前的节目的朋友也知道,猫哥走到今天这样,也是因为我的父亲当年有大量的书可读嘛。说到底,这就叫“书香门第”嘛。  很荣幸,科学声音组织提供了两本书给咱们,给到各位猫哥的两位听友。之于这两本书究竟给的是哪两位听友,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本书,然后猫哥再宣布玩法。下面是广告时间,稍后见。  ======两部书的宣传片======  下面,猫哥要宣布一下这两本书将要送给哪两位听众。请大家在本节目下留言讲一下你对科学的观点。观点不一定要高大上,也不一定要按猫哥所说的正确,但是至少要自洽。这个要求很低啦,就是你自己要能说明你的观点。  也许有人要问,我跟你是站在对立面的,你反肿医可我支持肿医,你支持转鸡阴可我反对转鸡阴,但是我也想要这样的好书,我是不是被你排除在外了?不是。听我说啊,猫哥我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要求谁跟我意见一致,也不会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对谁有偏见。但是,你得通过你的逻辑来说明你的观点。比方说,你支持肿医,很好啊。但是你不能喊口号说“因为这是老祖宗的,所以它一定是对的”。这叫抬杠,你至少可以说一下你考证的过程和你考证的结论,还有你的论证逻辑嘛。还有认为转鸡阴是有害的,你不能喊口号说“古代没有这东西,现在硬生生造出来的,所以它有害”。这种抬杠太容易反驳了,古代还没有手机呢,你现在居然用手机听我的节目。所以这种层次的发言,书是不会给你的。  好了,我有没有把规则说清?你可以说出你自己的科学观,不管支持还是反对,只看你站在你的角度能说清楚。就这么简单。我们一共给一周时间,这两本书将会送给两哪位听众,国庆节前揭晓答案,国庆节您就可以在家里看书啦。  最后要做一个提醒:猫哥在《喜马拉雅》上的节目会被自动采集到其它平台上,您要是在那里听习惯了,也留言习惯了。那么,不好意思,您的留言我看不见。  节目的最后跟大家汇报一下我接下来的打算吧。我想先从“翻录”自己写的科普文章做起,把这些年我自己写过的科普内容,包括《猫哥微评》专辑的文章,也包括其他文章,先把这些录成有声节目。我要录的第一个专辑,跟《亿万年的孤独》题材一样,也是人类寻找外星人的科学。当时一共写了八集,现在录成几集那不一定,可能还要适当改一改。毕竟10年过去了,那可是2008年写的。这些翻录的作品呢,就不会继续发表在《猫哥详说红楼梦》这个专辑里面了,会发在另外一个早就存在的专辑,叫身边科普,所以大家从现在起可以订阅那个专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