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感謝康軒文教事業贊助播出※※
參考書目:《臺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作者 陳玉箴。
這集我們會談到: 1.早期台灣菜的烹調較為清淡,與那些因素有關呢? 2.日治時期的醬油價格竟然和肉類差不多!! 3.在調味料有限的情況下,平民百姓如何變化菜餚? 4.早期台灣有哪些節慶食物呢?有哪些甜粿、鹹粿? 5.台灣的四大年節糕點為何?分別有哪些涵義呢? 6.著名的年菜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和涵義? 7.日治時期某些台南家庭除夕會出現什麼厲害的料理? 8.早期台灣的辦桌有幾道菜?不同階層的食材有何差異? 9.早期台灣多元的街頭點心:各種麵食類、日式、西式點心 10.Fana的俄羅斯點心分享,會搭配什麼食用?
【背景介紹】 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臺灣臺南的小吃。「擔仔(tànn-á)」即閩南語「挑肩擔」之意。台南擔仔麵最早被歸為「點心」。原因是台灣只有很少數地方的氣候適合種植小麥(主要在台中大雅區一帶),直到台灣戰後時期之初,台灣本省人的主食都是米飯,因為麵粉的價格比米貴很多,所以麵屬於副食品,主要做成點心、小吃,當時只有家境較富裕的階層才有機會經常食用…..。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