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在LSI Logic工作时,申请从技术岗位转到销售岗位,展现了他的多面才能。后来,他与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在圣何塞的一家餐厅会面,讨论了PC市场的潜力,并得出结论认为年收入可达5000万美元,最终决定创业。
NV1将音频和视频功能集成在一起,但不兼容当时主流的声霸卡,导致成本增加。此外,NV1使用四边形渲染而非三角形,与当时流行的游戏《毁灭战士》不兼容,且与微软的DirectX标准不符,导致市场接受度低。
英伟达通过与世嘉的合同,成功交付了NV2的POC(概念验证),获得了100万美元的首付款,帮助公司渡过难关。随后,公司裁员60%,并推出了NV3(Riva 128),这款产品支持OpenGL和DirectX,成功打入市场。
英伟达在1999年推出了GeForce 256,老黄将其称为第一款GPU。尽管公司内部有人反对,认为它不具备可编程性,但老黄坚持使用GPU这一术语,并希望它成为像CPU一样的通用术语,最终成功推广了这一概念。
英伟达通过支持OpenGL和DirectX等标准,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北卡大学的哈里斯老师发明了GPGPU(通用GPU)一词,推动了GPU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随后,英伟达推出了CUDA,允许开发者利用GPU进行通用计算,特别是在2012年ImageNet大赛中,使用英伟达显卡训练的AlexNet模型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奠定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地位。
CUDA允许开发者利用GPU进行通用计算,特别是在并行计算方面表现出色。2012年,AlexNet模型使用两张英伟达显卡训练,取得了ImageNet大赛的胜利,证明了GPU在AI训练中的高效性,推动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
3DFX收购了STB,开始自己生产显卡,而不是只提供芯片,导致其合作伙伴不再使用其芯片,破坏了生态系统。这一战略失误使得3DFX失去了市场支持,最终在2000年被英伟达收购。
黄仁勋以卷文化著称,要求员工高强度工作,甚至有员工在厕所遇到他时被问及工作进展。他还喜欢在公司内部进行戏剧性的展示,例如在员工面前宣布公司财务状况,并展示订单,激励团队士气。
黄仁勋通过阅读特劳特的《定位》一书,反思了NV1的失败,认为不应做一个集成多种功能但不兼容现有生态的产品。他决定专注于单一功能的产品,并推出了NV3(Riva 128),成功挽救了公司。
黄仁勋通过前老板克里根的背书,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红杉资本此前投资了EA和S3,看好游戏行业,而英伟达的显卡正好符合这一趋势。此外,红杉资本因错过了SGI而感到遗憾,因此决定投资英伟达。
30年前,在加州圣何塞的一家普通餐厅里,几杯免费的续杯咖啡,竟成为了现在AI巨头英伟达(NVIDIA)诞生的起点!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穿越时空,揭秘这家改变世界的公司的创业故事。 我们将讲述三位工程师——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柯蒂斯·普里姆,如何在硅谷的激烈竞争中,凭借一腔热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开创了GPU的新时代。他们是如何从被公司裁员的边缘,转身踏上创业之路?又是如何在资金短缺、技术受限的情况下,硬是用一块焊在Windows电脑上的古老显卡,打动投资人? 他们曾因为一款集成了声卡的显卡产品的失败,几乎面临破产,却又如何在危机中觉醒,重新定位,创造出了划时代的产品?在这过程中,有厕所里的突发奇想、也有大型芯片仿真器的豪赌。 我们还将探秘英伟达如何抓住人工智能崛起的契机,从一场比赛中的黑马,成为AI时代的引领者。那些埋藏在历史中的小故事、行业内的趣闻轶事,都将在节目中为您揭晓。 让我们一起走进英伟达的传奇世界,感受那份改变世界的热情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