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54 |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大学?

Vol.54 |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大学?

2023/12/10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近年来中国高校更名现象增多,引发社会对高校数量是否过多的讨论。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全国高校总数超过3000所,本科院校超过1200所,学生总数近4700万。2024年考研人数减少36万,这与高校数量持续增加形成对比,反映出社会预期变化。深圳近年来新建大学速度很快,几乎每年一所。经济发达地区新建大学是为了弥补优质高校资源不足,但大学建设需要时间积累。“双一流”高校异地办学现象曾盛行,但已被教育部叫停,各地为了提升高校水平,采取了中外合作办学、自建高校以及提升本地高校等级等多种途径。炒作“省会大学”意义不大,高考报考主要依据高校排名而非学校名称。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高,但学历贬值现象明显,研究生报考人数下降可能与之有关。幼儿园和小学出现关停潮,这与出生率下降有关。大学受人口减少的影响具有延迟性,但未来可能会面临招生危机。与其继续盲目兴建大学,不如将资源投入到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领域,例如老年教育。 土哥涅夫: (该节目中未直接出现土哥涅夫的独立观点,其视角主要通过主持人对相关新闻和数据的解读体现。因此,此处无法提供土哥涅夫的独立核心论点。)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十分钟 帮你理清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从学院改为大学,国内高校更名的新闻越来越多。近日教育部网站又发布关于同意滨州学院等4所高校更名的函。那么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大学?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育才博客。本期我们借着易才号专家,长三角区域城市观察家土哥涅夫的视角,来说说国内高校的那些事儿。说新闻要看合订本,前段日子还有两则引人关注、讨论度极高的教育新闻,合并在一起看,却颇耐人寻味。

除了最新公示,此前教育部还公示拟同意设置嘉兴大学等5所本科高校,其中一所是新设的,另外4所是更名的。此前,针对国内高校更名乱象,教育部曾经在2020年8月份发文暂停了高校更名的工作,直到今年5月底才重新启动,并分别在五月底、11月初和11月底分三批新设立了4所高校。另外有16所学院更名升级为大学,涉及重庆、河北、福建、上海等13个省份。其中安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一下子收获了3所大学,包括新设的安徽公安大学,以及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合肥大学还引发了关于省会大学的热烈讨论。另外,浙江、山东、河南、江西、重庆也各有2所学校获批。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5日,全国高校一共有3072所。这里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专科院校1545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如果再算上11月6日新设的江西飞行学院、整合升格的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以及11月20日新设的安徽公安学院,那么目前全国光是本科院校数量就有1279所。而在三千多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总量,截至2022年底已经达到了4655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2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67.9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3.34万人,增长5.25%。

表面上看,大学数量与入学人数呈现供需两旺、持续上升的态势。但如果结合另一则新闻,问题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根据最新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数是438万人,比2023年足足减少了36万人。在这之前,全国考研人数已经连续八连涨了,报考人数从2015年时的区区164.9万人,一路飙升到2023年的474万人,足足增长了1.8倍,平均增速远高于同期大学本科的招生。考虑到2024年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1187万人,比2023年的1158万人还要多出29万人,所以这次研究生报考人数下降可以排除学生人口基数减少的因素,基本可以判定是社会预期的改变导致的。再联系到大学数量持续上升,这一升一降背后的趋势讯息值得好好解读。

过去这几十年,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高教领域也是狂飙突进。一方面,高校改名升级专科生学院,学院改大学。另一方面,各地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但高教资源相对不薄弱的城市,纷纷新建或引进大学。以深圳为例,从2010年建成的南科大,到2014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2015年的中大深圳校区、2016年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17年的哈工大深圳校区,再到2020年建成的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等等,近年来,深圳几乎是以一年一所的速度在兴建大学。光是今年,深圳就将推动深圳理工大学曲求舍利,开工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以及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

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看,像广东这样的全国经济人口双第一大省,全省只有4所985/211高校,数量不仅远低于北京、江苏、上海,也不及陕西、湖北、四川。至于山河四省的成员,比如河南,一亿多户籍人口,仅拥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虽然在评选双一流高校的时候,这些省份的入围高校数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但和当地的经济人口基数相比,高校尤其是名校数量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这些地方拼命建大学是有道理的。当然,大学不像超市,哪个片区缺了就临时新建一个充数。大学需要积累,无论是人文底蕴,还是师资科研,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最开始各地的想法是和县城的名校合作,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老牌985、211高校,有师资但没钱,而东部省份有钱但缺好学校,于是两者一拍即合,成立研究院甚至是独立校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双一流高校异地办学,中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其中有名的如哈工大深圳校区,其高考分数线都已经超过哈尔滨本部了。但这种孔雀东南飞的做法目前已经被教育部叫停。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表示,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站在教育部的角度,这样做也可以理解,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中西部经济、教育实力本来就弱,如果任由所剩不多名牌大学优秀老师被东部挖墙脚,将进一步导致沿海与内地间的教育失衡,中西部的人才外流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只是这样一来,等于是切断了各地补齐高校短板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他们只能另辟蹊径,一个办法是中外合资办学或与港澳高校合作。中外合资方面有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宁波诺丁汉、苏州西交利物浦等。与港澳高校合作的例子过去主要集中在广东,最近温州也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

另一个是砸重金自己建高校。这方面比较知名的有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杭州的西湖大学。但这样的顶尖高校毕竟是极少数,动辄就是几百亿元的创建经费,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负担得起的,所以更多的省份选择将本地二三流高校改名升格,并由此产生了所谓的省会大学的话题。目前全国一共有12所省会大学。另外,长沙、西安、石家庄、太原、昆明、南宁等市也都正在努力推动本地的长沙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南京学院等学院升格为大学。

不过梳理现有的省会大学,除了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这三所老牌985,以及郑州大学、南昌大学等2所211在省内排名第一,其余省会大学无论是实力排名还是知名度表现都很一般。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大学格局基本已经定型了,不管是冠以国字头,还是以所在省份或省会城市命名,其中都诞生了一批优秀的高校。人们高考报志愿不会看你的是省会命名学校还是城市命名学校,而是根据具体排名是不是985/211、双一流定。炒作省会大学这一话题是件非常无聊的事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拥有大学,也就是指大专及以上文化。成都的人口数量是2.1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4%。

这个比例虽然比加拿大51%、以色列46%、日本45%以及美国42%等发达国家相差有点远,但如果我们对人群进行细分就能发现,90后、00后中上过大学的人数比例其实已经非常高了。202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9.6%,是1978年那个时候的38倍,已经迈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种情况下,继续大规模兴建合办大学,固然可以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往上继续再提高一点,但联系到这些年社会上普遍反映现在的本科生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中生,硕士生含金量甚至不如当年的本科生这个现象,这种学历稀释作用已经是非常明显的。看看我们的邻邦韩国,五千多万人口,拥有381所高校,大学也包括两年制的短、大及高,高职的录取率高达77%,是全亚洲最高的。但结果并不是每个上过大学的韩国人生活得都更好,相反整个社会更卷了考公或进校。三星LG这样的企业,如果不是首尔高丽延世三大顶级名校毕业的,想都别想。正是因为学历持续贬值,才导致了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下降,而人口总量下降则将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

随着出生率的持续走低,过去几年,全国各地已陆续出现了幼儿园和小潮。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各地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和小学阶段招生数分别比去年减少177.66万人和81.19万人。受这一影响,全国共关闭了5610所幼儿园和5162所普通小学,一些民营幼儿园甚至出现了给老师分派招生指标的情况。

相比幼儿园,大学受人口减少的影响具有延迟性。现在上大学的基本是2005年前后出生的人,那时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还有1000多万人,距离中国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年出生人口跌破1400万人的2020年还有15年。也就是说,高校招生危机最快会在15年后出现。

但另一方面,大学培育也需要时间,现在升格或新设大学,道出成绩,收获口碑,起码也得一二十年。到那时,正好遇上学生人口下降潮,大学多出来怎么办?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已经出现了大学招不到人,陆续关门歇业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与其继续兴建大学,把经费浪费在更名升格上,不如拿来多建些老年大学,这才符合市场的供需变化。你认为我们现在的大学数量是多了还是少呢?未来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哪里?欢迎评论留言分享。

自拔于世界之大也沉。

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也间,指尖弹出盛夏心之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