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31 | 为什么过去三年的存款没有变成报复性消费?

Vol.31 | 为什么过去三年的存款没有变成报复性消费?

2023/10/15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Topics
薛洪岩:疫情期间的超额储蓄未能转化为报复性消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心理账户理论指出,人们会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例如用于买房的钱、投资理财的钱等,这些钱通常不会用于日常消费。其次,“庄家的钱效应”表明,人们对辛苦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的消费态度不同,意外之财更容易被花掉。疫情期间,许多人的意外之财减少,例如房价缩水、股票亏损等,导致消费意愿下降。此外,社会消费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务实,更注重性价比,对价格虚高的商品抵制情绪增强。因此,促进消费复苏需要多方面努力,例如保持工资收入稳定,增加意外之财,稳定房价,以及实施精准的促消费政策。 主持人:本期节目探讨了为什么疫情期间积累的巨额储蓄并没有转化为预期的报复性消费。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探讨了心理账户、“庄家的钱效应”以及社会消费心态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节目中指出,超额储蓄的来源包括居民减少消费后的结余、推迟购房形成的存款结余以及理财投资向存款的回流。然而,由于心理账户效应,人们倾向于将资金用于特定用途,不会随意挪用。此外,辛苦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在消费心理上存在差异,人们更倾向于谨慎使用辛苦挣来的钱。社会消费心态的转变也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对价格虚高的商品持抵制态度。节目最后,专家提出了促进消费复苏的建议,包括保持工资收入稳定,增加意外之财,稳定房价,以及实施精准的促消费政策等。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疫情三年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未能转化为报复性消费的原因。节目指出,这与消费者的'心理账户'理论有关,人们倾向于将不同用途的钱款分开管理,不会随意挪用。此外,过去三年节省下来的预算主要集中在出行、餐饮、旅游等方面,这些领域的消费在今年有所回升,但其他方面的消费增长并不明显。
  • 心理账户理论
  • 超额储蓄主要来自减少消费、推迟购房和理财投资回流
  • 疫情期间节省的预算主要在出行、餐饮、旅游等领域

Shownotes Transcript

从年初的3700亿元春节假期旅游收入到近期的7500亿元国庆假期旅游收入,我们看到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势崛起。

但如果将视野放在旅游市场以外,会发现其他市场的消费力度似乎差强人意。从仍在创新高的存款余额就能看出,很多人不愿或不敢花钱了。那么你今年增加储蓄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期话题继续聊聊消费复苏这件事。我们将随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从心理学角度,看看什么是“心理账户”?什么又是“‘庄家的钱’效应”?疫情期间的超额储蓄为何没能转化为报复性消费?内容中有关于消费心理一些有意思的概念和解读,希望你不要错过!也欢迎各位听众小伙伴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见解~

本期,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0:25 谁是阻碍消费复苏的“元凶”?

01:05什么是“超额储蓄”?

01:32 什么是“心理账户”?

02:09 超额储蓄为什么没能转化为报复性消费?

02:41 “庄家的钱”效应

03:03 “意外之财”对消费预期的影响?

04:12 社会消费心态也在悄然改变

05:05 全民申讨价格虚高

06:04 一些促消费的“药方”

07:09 消费者不是没钱,只是更在意钱花得值不值

07:42 今年你的消费更多还是储蓄更多?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其他方式关注我们:

喜马拉雅

www.ximalaya.com)

圆周率_Pi

space.bilib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