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爱国诗人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爱国诗人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2024/12/26
logo of podcast 档案揭秘

档案揭秘

People
石宁海
Topics
石宁海:本节目讲述了爱国诗人文一多及其重要诗作《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历史影响以及其爱国主义情怀。 《七子之歌》创作于1925年,以拟人化的方式,将被列强侵占的七块中国领土比作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表达了对祖国被侵略土地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强烈情感。诗歌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呼唤母亲,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1998年,《七子之歌》被选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配乐,1999年澳门回归时,这首歌作为主题曲传遍全国,引发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情感共鸣,使其再次受到关注。 文一多创作《七子之歌》的背景是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亲身经历了种族歧视,加深了他对祖国的思念和爱国热情。他将诗歌视为“国家主义的呼声”,表达了对祖国被侵略的痛心疾首,以及对回归祖国的强烈渴望。 《七子之歌》的创作灵感源于《诗经·凯风》,文一多将诗歌中母亲抛弃孩子的意象,与中国被列强侵占土地联系起来,以拟人化的方式,将被侵略土地的痛苦和渴望回归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一多一生致力于爱国主义事业,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学者,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斗士。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抗议。他最终为民主事业献出了生命,他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七子之歌》是如何成为澳门回归主题曲的?

《七子之歌》首次作为歌曲出现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纪录片编导在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这首诗,并请作曲家李海英为《澳门》谱曲。李海英将潮汕民歌特色融入其中,一夜之间完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这首歌被选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

闻一多创作《七子之歌》的背景是什么?

闻一多创作《七子之歌》时正值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亲身体会到了种族歧视的屈辱,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让他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加深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诗篇,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和对祖国的怀念与赞美。

《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些地方?

《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被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闻一多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这七块领土比作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表达了它们渴望回归祖国的深情。

闻一多的新诗为什么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闻一多的新诗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源于他留美期间受到的种族歧视和屈辱,以及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他主张新诗的格律化,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善于创造比喻、使用拟人法和典故,语言精炼,表达深刻。他的诗作不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强烈抗议。

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如何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在《七子之歌》中,闻一多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澳门、香港、台湾等七块被侵占的领土比作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通过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呼唤“母亲,我要回来”。这种重复的修辞手法和严谨的格律体,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眷恋和渴望回归的情感。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5年,表达了对被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领土的深切哀痛和渴望回归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在当时的爱国抗暴运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还在1999年澳门回归时被重新传唱,成为民族大合唱中最动人的华彩乐章,展现了文学作品的永恒生命力。

Chapter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creation of the poem "Seven Sons' Song", discussing its emergence in 1925 during Wen Yiduo's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delves into the historical and emotional context, including his experiences with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his deep longing for his homeland, influencing the poem's strong nationalistic sentiment. The chapter also analyzes the poem's preface, highlighting its inspiration from the Classic of Poetry and its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a's lost territories.
  • Poem's creation in 1925
  • Wen Yiduo's experience with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US
  • Inspiration from the Classic of Poetry's "Ke Feng"
  •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a's lost territories

Shownotes Transcript

1999 年 12 月 20 日

在澳门回归晚会上《妻子之歌》作为澳门回归主题曲瞬间传遍了祖国大地一时间著名爱国诗人文一多和他的祖师《妻子之歌》从时间的深谷中升腾而起穿过了远的历史长廊汇入了今天的时代激流中再次牵动中华儿女的目光引发了广泛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

伴随着澳门回归的脚步《妻子之歌》是如何穿越时空闯进人们的视野里的《妻子之歌》中的妻子究竟是哪妻子文一多是如何创作《妻子之歌》的在诗中他是怎样抒发国将崩丧的民族哀痛的作为一名新乐派诗人文一多的新诗为什么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流露出浓厚的爱国热情呢

我是石宁海 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爱国诗人文一多与妻子之歌》《妻子之歌》是爱国诗人文一多众多的诗篇中的重要篇章创作于 1925 年 3 月 1925 年 7 月 4 日刊载于《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期后来《大江纪刊》和《清华周刊》相继做了转载

不过《妻子之歌》首次作为歌曲出现是在中央电视台 1998 年制作的大型电视片纪录片《澳门岁月》当中当时纪录片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文一多诗集的时候发现了祖诗《妻子之歌》于是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英为《妻子之歌》首篇《澳门谱曲》当时李海英一遍一遍地吟诵文一多的诗句深受感动

他把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在配乐上有意贴近文一多生活的时代一夜之间就完成了这首快是人口的歌曲因为纪录片的影响力歌曲《妻子之歌》被用作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主题曲

一组几乎已经被淡忘的诗歌经由作曲家赋予优美婉转的旋律经由一个澳门小女孩稚气清纯的歌喉传遍了神州大地这堪称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新诗史中最耐人寻味的现象《妻子之歌》是青年文艺多在刘美时期的诗作写于 1925 年 3 月

诗人以身后炽热胶着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 香港岛 台湾 威海卫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比作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文一多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的呼唤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这组诗歌于当年 7 月 4 日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期成为当年爱国抗暴运动、武萨运动一个有力的回响文一多创作这组诗歌的时候正值在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时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了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再加上三年背景离乡的经历让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让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另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妻子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写完《妻子之歌》的第二天文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石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文一多在祖师《妻子之歌》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被由妻子之母不安其事妻子自怨自艾既已回其母心诗人作开封以敏之

吴国子倪部主条约弃吕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施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亦其悲哀之情亦有甚于凯蜂之妻子因则其与中华关系最亲近者妻弟为做哥哥一张以疏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臣亦立国人之奋举云耳

从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受诗经《凯蜂》一诗的启发而作

序言开头所说的贝是周灭山后分封的小国在今天的河南省汤阴县贝国民歌称为《贝封》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凯封》为《贝封》第七篇全诗共四章十六句六十四字写一位母亲欲放弃其七个孩子离家而去七个孩子向母自责哀告以挽回母亲的心意

这是一首书写儿女眷念母亲私报母恩的诗序言中的法兰西之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因 19 世纪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曾被割让给德国一直到 1919 年才被法国收回

文一多有感失地同胞失于祖国有感于法国收回失地于是访此诗用拟人手法把悲悯妻子不得养亲的情怀扩而大至升华为书写国将崩丧的民族的深哀《妻子之歌》所写的七地依次为澳门 香港 台湾 威海卫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

诗人用了严谨的格律体为崩丧的七弟各用一章每章七行每章默剧都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样一声呼唤这句诗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段而全诗七章的默剧相同又形成了一个大的重复让诗的韵律回旋起伏在变化和交替中又显现出经言和奇整一唱三叹独饶身志

妻子之歌的首章写的就是澳门你可知妈岗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强宝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汝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个诗章如今已化成了欢庆澳门回归的民族大合唱中最动人的华彩乐章了拟人的手法亲子的声音三百年的梦思

请教儿的辱名的欲情把澳门人民久续的爱国恋母的情愫和回归祖国的夙愿通过母亲和辱儿关系尤其是借着真名性的辩白和辱名的自呼自唤平易而深晚地表达了出来妻子之歌其他六章分别你儿女的口吻诉说六处失地的哀痛

深深民族恨浅浅佳人语独知宋之至今令人鼻酸喉咬低回不已我们一起一张一张读下去便能听到六地盼望早日回来的心声身份虽微地位险要的香港在哭泣嚎啕着

如今凝雾的海湿扑在我身上淡着我的骨肉缩着我的枝膏被苦严的夏日晒得要死的台湾昂愤地告白着我胸中还阴晕着正式的阴魂惊中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赐我个号令我还能备成一战背后葬的竟是圣人的遗骸的威海卫在提醒着

母亲 莫忘了我是防海的舰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做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 时期已经到了自称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的广州湾在抗议着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 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弱小的幼女九龙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在哀诉着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再泪滔汹涌吕顺大连这对孪生的兄弟在悲叹着我们的命运强临脚下的烂泥母亲呀我们的昨日不堪回首我们的今日更值得痛哭流涕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我们来认识一下文一多 1899 年 11 月 24 日他出生在湖北省西水县本名家华 字有三因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0 年到武昌求学就读于两湖总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校武昌民国公校和石修学校 1912 年以湖北籍第二名考进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一年级

喜欢读中国古代诗集诗画史书笔记等 1916 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同时创作旧体诗 1919 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经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0 年 4 月文艺多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 9 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 年清华学校毕业他跟梁石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第二年三月写成《律师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师格律化理论 1922 年 7 月文一多去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跟梁石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文一多早期对新师的看法

1923 年他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竹》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 年 5 月回国以后文一多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可以这么说

文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热忱最执着最忠勇的爱国主义诗人《妻子之歌》出自他的笔下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文一多主张新诗的格律诗要讲究音乐美重视音持整齐韵律斜写要讲究绘画美务实聚雕自琢严谨精炼还要讲究建筑美追求洁的云衬聚的军旗

文艺多的新诗善于创造比喻想象力丰富善用拟人法强调暗示意在言外善于使用典故增强诗的繁复语言精炼精于练字善于自助心词并在实践中做可贵的尝试所以文艺多的新诗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流露出浓厚的爱国热情

有人说新乐派作家中只有文一多才显出强烈而迫切的爱国精神和正义感文一多留美以后受到外人的轻蔑和歧视幽极被侵略被欺凌的祖国的命运思路和诗风开始转变开始创作爱国思乡的诗 1923 年 3 月他在知弟弟文家四的信中就说我近来的作风有些变更

从前受石丘的影响专求秀丽如春之首章春之末章等诗便是现在则见居雄深沉静有些像墨若你将来读原类诗便可见出其实我的性格是介乎此二人之间一举一诗可以作例前半形容各种菊花是秀丽后半赞叹是沉雄

现在春又来了我的诗料又来了我将趁此多做些爱国思乡的事这种作品若出于自性自情价值更高恐怕比那些无病呻吟的情诗又高些果然在这后来的两三年间在文艺多的创作生涯中出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诗篇的丰收期

醒呀 长城下的哀歌 我是中国人 爱国的心 喜曲 回来了这些都是与《妻子之歌》生同调 血同热的诗作这些诗篇可谓旧王图存 感应时代的新国风尤其是《妻子之歌》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位署名为民智的评论者写了三首爱国诗一文

大家可能会问

文一多为什么能首先感着痛苦 首先热起情绪 首先勤得诗意呢这与他不偏执于死的诗教 而关注着活的现实的创作态度 关系甚大原本他是一个在审美口味上 在创作实践上都崇尚纯美 纯诗的文学青年天分极高 而又多所自诩 个性极强的人物

但祖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包围着刺激着他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现实的生活时时刻刻把我从失静拉到沉静来心系祖国 混绕人民直面现实 把握大时代的脉搏投身民族解放 救亡图存的斗争使他的唯美主义文艺观和民主个人主义的思想不断受到冲击也不断受到太敌

文艺多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文艺启蒙与爱国救亡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艺与爱国》一文中他说谁能说文艺与爱国运动之间没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任的它们原来是一种精神的两种表现

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分开来定要两败俱伤文一多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而让自己追随时代前进他在《新诗的前途》一文中指出每一时代有一时代的主潮小的波澜总得跟着主潮的方向推进跟不上的只好留在港岔里干死完事文一多断言

没有理会时代无疑将被时代忘掉正因为在创作思想上有这样明朗而坚定的认识又加上他那天才的诗的艺术手腕所以在创作实际上便是他成为朱自清所称许的在那一时期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

文艺多的《妻子之歌》等爱国主义诗篇也终于抖落了历史的烟尘在今天的现实中发出红中大旅的声响 1925 年文艺多发表的《妻子之歌》写出中国被列强掳掠的欺骗土地的声音 1928 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后来文一多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文一多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在抗战中他续起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剔去胡须

1943 年以后他目睹了国民政府的一些腐败现象于是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 年文一多成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以后文一多投身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1946 年 7 月 15 号在昆明悼念被暗杀的理工谱的大会上文一多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枪杀文一多不仅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著名学者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斗士是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文一多始终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用诗歌抒发对祖国人民的深情与热爱对黑暗现实的赠物与抗议为了民主正义事业他依然追随时代的洪流前进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如今坐落在清华校园里的文一多纪念碑上镌刻着文一多的一句话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站在纪念碑前妻子之歌的旋律或许会在心头默然响起那一瞬间你会突然懂得什么叫不朽什么叫艺术的生命力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

本期节目编辑海宽制作小蕾兼置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