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知了。 据我临床工作的不完全统计,“我不知道说什么”是来访者说得最多的一句开场白,无论这位来访者刚开始跟你工作,还是跟你工作了很多年。一位经过评估刚刚签订咨询协议第一次进入咨询的来访者,面对咨询师的沉默,来访者有些不知所措,然后说“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这个时候,他也许并不止是不知道要说什么,可能他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这就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他需要了解咨询的游戏规则和设置。这时我们可以给来访者一些教育,告诉来访者评估和咨询的不同,比如在评估中咨询师会主动地向来访者了解一些信息,但在咨询过程中,需要来访者能够自发地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等等,关于如何让来访者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的内容已有讲述,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第二种常见的“不知道说什么”的状况发生在来访者从外面走到咨询室里,刚刚坐下来不久之后。**我认为, 这个时候的“不知道说什么”大多是来访者此时还顾不上“说”,他还在为进入咨询做心理上的准备和调整。因为从象征层面来讲,咨询空间意味着一个人的内心空间,当我们从外在世界走到咨询室或是进入网络咨询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人从外在走进内在的时候,此时我们需要把对外在的关注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而这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来调整。面对来访者的自我调整,咨询师要做的就是等待,观察并接纳来访者使用这个咨询空间的方式,往往在咨询师的等待中,来访者会开始讲述她的内容。如果这个时候咨询师是焦虑的,并把焦虑行动化成提问,比如问“来访者这周过得如何?”等等这样的问题,看上去是帮助来访者开启内容,实际上是打断了来访者慢慢沉浸的过程。 所以,咨询的脉络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是意识层面的明线,比如来访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还有一条是潜意识层面的暗线,即来访者说话的状态和情绪,如果来访者说“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眼睛是向下的,整个人是慢慢松弛下来的,那就可能是在做准备,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咨询师开始发问,很显然就切断了这条暗线,所以看上去咨询师是跟来访者在一问一答地联系着,实际上两个人内在的连接是断开的。 还有一种状况是,来访者刚进入到咨询空间里,稍稍沉默了会儿,说“我不知道说什么”,然后用她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你,可以看到此时来访者并没有把关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她在观察你的反应,就像你平时观察她一样。这样做的可能性有很多,也许她在表达需要你的帮助,也许她在逗你,看你会不会打破常规先开口;也许她在试探你,看你会不会有反应被她扰动等等,无论怎样,此时来访者的注意力已经无法安住在自己身上了,她在向外抓取一些东西以确定这个你跟她在一起的场域是安全的。 换句话说,来访者在此时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安与焦虑,她要确定一下当 **离开之后再次回来的这个环境是否像以往那样仍然安全,她要确定坐在她面前的你,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个你。**在这背后,来访者的潜意识幻想可能是,离开或许意味着咨询师死掉了,或是被破坏了,这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婴儿般的被迫害的幻想。这也让我想到我曾在婴儿观察中看到的一幕,当婴儿正在妈妈怀里享受着吸吮母乳的快乐和安详的时候,这时妈妈因为某件事情不得不让婴儿离开乳房一会儿,婴儿哇哇大哭,过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再当妈妈把乳房递到婴儿的嘴里时,婴儿并没有马上把乳头含进嘴里,而先是浅浅地舔了舔,再含了含,再看了看,觉得没有问题之后再开始吸吮起来。 此时面对来访者投来或求助或撒娇或试探的眼光,咨询师怎么回应这个部分呢?一般而言,我先会不做声只是点点头,表示我看到她对我发出的信号,再观察她的反应,有的来访者这个时候就会撤回对我的关注,开始进入到她的内心状态里;有的来访者会坚持要从我这里得到一些什么,这时我会妥协,说:似乎现在开启这个咨询对你来说有些困难。这样说可以帮助来访者把关注力撤回到自己身上,去看看她此时此刻的状态。如果咨询师一直保持沉默,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这可能会激起来访者“妈妈死掉了,乳汁变质了”等等潜意识幻想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转而会对这个面前变坏变质的咨询师感到愤怒,两人之间的沉默就会变成一次或是跟权力有关或是到了生死级别的较量。权力较量的意思是,谁开口谁就输了;生死级别的较量是,来访者也许幻想着要是打破沉默,就像是吃了变质的乳汁一样,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咨询联盟建立得不是很稳固的话,这么潜意识的解释会让来访者抗拒,同时来访者也会有脱落的风险。 另外,据我的临床工作观察,常常处在依赖心理状态的来访者,会经常在咨询开始的时候说“不知道讲什么”,对他们来说似乎对一个事情或对另一个人负起责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经常感到自己是无力无能的,所以当他们感到自己要去开启一个咨询,在咨询中当一次关系的主角的时候,这是让他们感到害怕和困难的。但即便是感到为难,无论她讲还是沉默,无论她讲得在她看来如何的没有条理,来访者还能够在这段关系中待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来访者的一种帮助。当然能够让来访者待下来,这离不开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也离不开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理解和涵容。 好了,感谢收听,我们很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