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台灣(被迫)要面對新常態,這個常態能不能由我們自己定義,可不可以是一場由下而上的新運動:從生存遊戲、重訓、事實查核、好罐頭挑選、心理對話⋯⋯等,構築起的一場全民國防運動?
中研院助研究員劉文:「我覺得這一波民防是從民間發起的運動,比較特別的是它並不是政府去號召大家要做什麼,多數是民間自發性的一種準備,大家因為自己不同的專長,然後自發性的想要去做些什麼,動機本身如果可以凝聚,讓它變成一個常態,它會長得像是一場社會運動,不是一個純粹為了戰爭而生活抵抗,是一個台灣社會公民的力量。那無論台灣有沒有戰爭,我們就是需要大家對這個社會、某種程度上盡自己的一份心,自願去投入不同的「小事」,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對我來講很棒的經驗,以及更加理解台灣社會可以變成什麼樣的一個關於公民的想像。」
Cofacts共同創辦人比鄰:「我覺得從數位空間,可以看到的是更多元的可能以及新的契機。民主社會中一定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人,那如何去幫助不同的人,或者是如何讓更多的人繼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好好生活),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可以努力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我們就會有更多事情可以實現、可以做,從數位治理公民科技,或者是資訊科技的角度去一一的實踐。」
*延伸閱讀: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將「心防」視為備戰關鍵 / 劉文) 時隔8個月再度圍台軍演 檢視中共武力戰術與用意) /中央社 美國不會出兵保台?台灣只是棋子?疑美論的現實與褻瀆 /梅復興)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