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小白毫无准备进入亚马逊
一. 可控的主观方面,大部分都是在运营上面
- 选品
(1) 季节性产品
选择季节性产品却未能把握好运营节奏,或者运营能力弱没有推起来。
结果夏天过去了,积压了一堆当年大热的独角兽游泳圈,付了大半年长期仓储费,好不容易熬到了下一个夏天,这时独角兽突然成了过时的代名词,热点却变成了恐龙游泳圈。这时独角兽转到海外仓可能也卖不出去,那就只能付费给亚马逊帮你销毁产品。
(2)使用功能复杂的产品
一根筋的老外搞不清楚使用方法,留了一堆差评
**(3)**后台关于折扣的错误操作
后台关于折扣有一些操作,包括优惠券,打折。无限制码,优先性优惠码,优惠码叠加等等。现在说这些操作会让你头大,可是新手可能犯的错误也多种多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想给产品打个9折,结果设置成了90%off, 那就是1折,如果同时,你还忘了设置最大购买量,如果卖的又是高流量高货值产品,那这个损失是十分惨痛的。
(4)广告
为什么对于付给亚马逊的广告用“烧”这个动词?因为如果你设置了很高的预算,一个流量高峰,美刀就烧进去了,而且还不一定达到预定效果。一定要每天分析自己的广告数据,积极调整,学习不同预算的不同打法,这能节省一大笔钱。有钱也不要不讲章法地暴力烧广告,这样反而对权重无利。
二. 不一定可控的客观方面
*1. 平台规则
这里包括不仅限于:产品安全和侵权,发票和认证,类目审核,绩效指标,政策变动.
我们都知道亚马逊是重买家体验而轻卖家的平台。举个例子,如果你被同行或客户因描述不符或侵权而投诉,你的listing就大概率会被停售,虽然后期有申诉余地,但这就打破了运营节奏。
再举例,如果你被同行或客户开了A to Z,那店铺绩效就受了影响,会被取消购物车。
再再举例,庞大的亚马逊也没有那么完善,有时会算错帐。有时还会改变政策,如果自己不去复核,那这部分钱就贡献给了平台。
*2. 供应商
能有优质的供应商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优势。市场上没有经历过磨合的供应商可能会存在如下问题:
①质量问题
样品和大货品质不一样,发到客户手里才发现质量问题,这时差评就来了。合作前期最好自己抽样质检
②价格问题 *
看你卖的好了,突然涨价
** ③断货问题 **
如果正推在关键时期突然断货会导致排名下降
④职业操守*
对于一些无操守的供应商,会把你的信息传递给竞争对手
⑤其他问题包括 不同批次的产品有色差,或不能按时交货
3. 物流商
①有的物流商,业务不专业,不知道哪些品类哪个国家走不了,到了海关才发现导致进退两难
②或者时效性无法保障,在如“工作日”和“自然日”上玩套路,导致旺季时延迟入库
③过去也有极少的黑物流,甚至会直接丢弃货物
4. 干那些事儿的服务商
这里具体干哪些是儿就不再展开,对于这些服务商一方面要擦亮眼睛多咨询多甄别,另一方面自己要对各种方法清楚,在操作之前就明确告诉对方,不允许使用哪种方式,不要被骗。否则结果会比较惨烈,我的一个朋友就因此挂了账号,后面花了很多银子找人申诉回来。
总之还是我们一贯强调的,正规运营,白帽打法才是现阶段运营亚马逊的长久之计
5. 目标国家政策的问题
大家要注意在海关滞留,专利,汇率波动和VAT等方面的问题
6. 竞争对手的恶意操作
如果一个成熟的竞争对手真的想搞你,有很多种方法,当然前提是你影响或威胁到了他的销量,排名十分靠前。比如把你的广告费点光光,买了东西留个差评等等。
但是就像我们之前提过的,不需要对竞争对手草木皆兵,如果你没有动到别人的奶酪,比如抢了BEST SELLER或前三名,人家也没有动你的必要,如果在没有达到特别好的销量或排名时,怀疑得到了恶意差评,可以先反思自己的产品质量究竟有没有问题。
当然,如果你能达到特别好的排名时,也就有实力应对这些恶意操作了。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常见的亚马逊大坑,虽然看起来很多,但也有可能不够全面,欢迎大家补充。虽然说,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会采坑。但好在知道的越多,才能避免的越多。
对于这些隐性的风险,有些客观存在我们改变不了,但能做的也有很多,一方面加强预防,把已知的风险管控到最低。比如认真研究后台设置,避免低级的误操作,比如多费心思找多个合作商,一旦出了问题及时顶替。另一方面还是说学习,无论平台还是运营。要沉得下心坐得住板凳,有时学习是可以换钱的。
今天阐述亚马逊的坑,并不是要去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只是发现很多小白对亚马逊过于乐观,甚至有人觉得买了一些铺货的ERP就能大把赚美刀,稍有担心,做此提醒。多了解,多结合自身情况再去抉择,这样成功概率会大一些。毕竟创业不易。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你有问题欢迎给我留言,我会一一回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