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看天吃饭:能与观众与周遭环境真诚对话的才是好的公共艺术

看天吃饭:能与观众与周遭环境真诚对话的才是好的公共艺术

2024/12/8
logo of podcast 城记播客

城记播客

People
刘林
程婧
Topics
程婧: 本届静安国际雕塑展特别注重作品与观众的互动性,力求打破传统展览中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策展团队希望通过户外雕塑这一媒介,增强当代艺术中观众参与的特点。展览主题为“空间协奏”,旨在探讨艺术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策展团队在选择作品时,充分考虑了静安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场地特点,力求作品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并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展览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恶劣天气和安全问题,需要团队协作克服。 户外布展与室内布展大相径庭,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例如作品与环境的协调、安全隐患、以及与各方的沟通协调等。户外布展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需要各方协调到位。 上海市民对艺术的接受度较高,展览中一些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例如‘山水峰’作品就受到了市民的热烈喜爱。 刘林: 本届静安国际雕塑展许多作品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与周围环境进行对话。展览中一些作品与周围环境的文化内涵相结合,例如与自然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生态问题相呼应。 公共艺术是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它可以在公共领域和政治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上起到缓冲作用。好的公共艺术可以促进公众教育,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在户外空间做展览,面临着诸多不可控因素,例如天气等,这使得户外展览更像‘靠天吃饭’。但这种不确定性也为展览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公共艺术发展迅速,但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对项目进行筛选,并提升其在地性及对周边环境的了解。好的公共艺术项目应真诚地与观众对话,并考虑观众的复杂性。 王越洲: 作为主持人,王越洲主要负责引导话题,并对两位嘉宾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补充。他提及了展览的互动性、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及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意义。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2024年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的主题是‘空间协奏’?

主题‘空间协奏’旨在探讨艺术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艺术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对话和互动。

2024年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中有多少件全新委任的作品?

本次展览共有35件作品,其中22件是全新委任的作品,占比超过六成。

为什么策展人和艺术家更喜欢在城市或自然空间中做展览?

在城市或自然空间中做展览可以提供与观众更直接的互动和反馈,挑战性更大,但也可能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观众参与感。

在2024年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中,有哪些作品特别强调了互动性?

‘声音森林’是一个互动装置,由8米高的彩色传声筒组成,观众可以传声、滑滑梯和荡秋千,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

在筹备2024年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期间,遇到了哪些挑战?

展览期间遭遇了14级台风的正面袭击,导致部分高大的风动雕塑需要临时拆除以确保安全,此外还有作品因天气潮湿而无法按时完成。

为什么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被认为是积极的?

随着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公共艺术在中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成为城市更新和文化吸引的重要手段。

公共艺术在中国的未来发展面临哪些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在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如何在个人与公共领域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公共艺术能够真正服务于公众并引发有意义的对话。

为什么建筑师在公共艺术项目中越来越受欢迎?

建筑师对户外环境的熟悉使他们在公共艺术项目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将作品融入环境,创造出与空间和谐共生的艺术装置。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2024年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重点关注展览的互动性以及作品与周边环境的对话。策展人程婧和艺术评论人刘林分享了各自感受,并探讨了如何通过互动装置,例如声音森林,增强观众参与感,打破传统展览的观展模式。
  • 2024年静安国际雕塑展主题为“空间协奏”,展区分布于静安雕塑公园及周边多个公共空间。
  • 超过六成的参展作品为全新创作,体现了展览的创新性和策展团队的大量工作。
  • 声音森林作品通过互动装置,例如传声筒、滑梯和秋千,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我们将从2024年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出发,展开关于城市与艺术公共性的讨论。相较于过去13年的静安国际雕塑展,本届展览有何新意?为什么很多策展人与艺术家更喜欢在城市空间、自然空间甚至更“野”的地方做展览?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本届展览的策展机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UCCA Lab的策展人程婧,以及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刘林老师一起交流。我们也将探讨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大背景下,好的公共艺术究竟有哪些共性。 时间轴 00:35 2024年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简介 01:44 大家对展览的感受:互动性和与周边环境的对话 07:47 “空间协奏”的背后是想探讨艺术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13:02 公共艺术的“靠天吃饭”:抗台风与山中美术馆展览奇遇记 21:21 公共艺术是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 26:18 每天来雕塑公园的市民们会对这个区域要放什么作品有自己的想象和期待 32:16 建筑师跨界公共艺术装置的创作:《美丽的狂想》和马岩松、王子耕在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创作 39:19 好的公共艺术是可以与观众和周遭环境真诚发生对话的 嘉宾 程婧 UCCA Lab 策展人 刘林 艺术评论人 策展人 主持/制作:王越洲 《大理石三重奏(仙人掌,叶子和珊瑚)》克劳蒂亚·孔德(瑞士)2024

《美丽的狂想》马克.福尔内斯(法国)2024

《四个L的离心II》1987-1990《分合柱II》1989《三个方块的回旋I》1975乔治·里基(美国)

《声音森林》铃木尤里 2024

《蛇的尾巴和身体》张移北(中国)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