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空间协奏’旨在探讨艺术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艺术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对话和互动。
本次展览共有35件作品,其中22件是全新委任的作品,占比超过六成。
在城市或自然空间中做展览可以提供与观众更直接的互动和反馈,挑战性更大,但也可能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观众参与感。
‘声音森林’是一个互动装置,由8米高的彩色传声筒组成,观众可以传声、滑滑梯和荡秋千,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
展览期间遭遇了14级台风的正面袭击,导致部分高大的风动雕塑需要临时拆除以确保安全,此外还有作品因天气潮湿而无法按时完成。
随着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公共艺术在中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成为城市更新和文化吸引的重要手段。
核心问题在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如何在个人与公共领域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公共艺术能够真正服务于公众并引发有意义的对话。
建筑师对户外环境的熟悉使他们在公共艺术项目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将作品融入环境,创造出与空间和谐共生的艺术装置。
本期节目我们将从2024年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出发,展开关于城市与艺术公共性的讨论。相较于过去13年的静安国际雕塑展,本届展览有何新意?为什么很多策展人与艺术家更喜欢在城市空间、自然空间甚至更“野”的地方做展览?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本届展览的策展机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UCCA Lab的策展人程婧,以及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刘林老师一起交流。我们也将探讨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大背景下,好的公共艺术究竟有哪些共性。 时间轴 00:35 2024年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简介 01:44 大家对展览的感受:互动性和与周边环境的对话 07:47 “空间协奏”的背后是想探讨艺术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13:02 公共艺术的“靠天吃饭”:抗台风与山中美术馆展览奇遇记 21:21 公共艺术是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 26:18 每天来雕塑公园的市民们会对这个区域要放什么作品有自己的想象和期待 32:16 建筑师跨界公共艺术装置的创作:《美丽的狂想》和马岩松、王子耕在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创作 39:19 好的公共艺术是可以与观众和周遭环境真诚发生对话的 嘉宾 程婧 UCCA Lab 策展人 刘林 艺术评论人 策展人 主持/制作:王越洲 《大理石三重奏(仙人掌,叶子和珊瑚)》克劳蒂亚·孔德(瑞士)2024
《美丽的狂想》马克.福尔内斯(法国)2024
《四个L的离心II》1987-1990《分合柱II》1989《三个方块的回旋I》1975乔治·里基(美国)
《声音森林》铃木尤里 2024
《蛇的尾巴和身体》张移北(中国)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