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爱国诗人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爱国诗人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2024/12/26
logo of podcast 档案揭秘

档案揭秘

People
石宁海
Topics
石宁海:本节目讲述了爱国诗人文一多及其重要诗作《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历史影响以及其爱国主义情怀。 《七子之歌》创作于1925年,以拟人化的方式,将被列强侵占的七块中国领土比作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表达了对祖国被侵略土地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强烈情感。诗歌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呼唤母亲,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1998年,《七子之歌》被选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配乐,1999年澳门回归时,这首歌作为主题曲传遍全国,引发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情感共鸣,使其再次受到关注。 文一多创作《七子之歌》的背景是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亲身经历了种族歧视,加深了他对祖国的思念和爱国热情。他将诗歌视为“国家主义的呼声”,表达了对祖国被侵略的痛心疾首,以及对回归祖国的强烈渴望。 《七子之歌》的创作灵感源于《诗经·凯风》,文一多将诗歌中母亲抛弃孩子的意象,与中国被列强侵占土地联系起来,以拟人化的方式,将被侵略土地的痛苦和渴望回归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一多一生致力于爱国主义事业,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学者,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斗士。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抗议。他最终为民主事业献出了生命,他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七子之歌》是如何成为澳门回归主题曲的?

《七子之歌》首次作为歌曲出现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纪录片编导在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这首诗,并请作曲家李海英为《澳门》谱曲。李海英将潮汕民歌特色融入其中,一夜之间完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这首歌被选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

闻一多创作《七子之歌》的背景是什么?

闻一多创作《七子之歌》时正值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亲身体会到了种族歧视的屈辱,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让他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加深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诗篇,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和对祖国的怀念与赞美。

《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些地方?

《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被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闻一多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这七块领土比作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表达了它们渴望回归祖国的深情。

闻一多的新诗为什么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闻一多的新诗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源于他留美期间受到的种族歧视和屈辱,以及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他主张新诗的格律化,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善于创造比喻、使用拟人法和典故,语言精炼,表达深刻。他的诗作不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强烈抗议。

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如何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在《七子之歌》中,闻一多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澳门、香港、台湾等七块被侵占的领土比作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通过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呼唤“母亲,我要回来”。这种重复的修辞手法和严谨的格律体,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眷恋和渴望回归的情感。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5年,表达了对被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领土的深切哀痛和渴望回归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在当时的爱国抗暴运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还在1999年澳门回归时被重新传唱,成为民族大合唱中最动人的华彩乐章,展现了文学作品的永恒生命力。

Chapter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creation of the poem "Seven Sons' Song", discussing its emergence in 1925 during Wen Yiduo's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delves into the historical and emotional context, including his experiences with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his deep longing for his homeland, influencing the poem's strong nationalistic sentiment. The chapter also analyzes the poem's preface, highlighting its inspiration from the Classic of Poetry and its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a's lost territories.
  • Poem's creation in 1925
  • Wen Yiduo's experience with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US
  • Inspiration from the Classic of Poetry's "Ke Feng"
  •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a's lost territories

Shownotes Transcript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