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从最好的中学毕业,人生是缓慢受锤的过程|正面连接003

从最好的中学毕业,人生是缓慢受锤的过程|正面连接003

2022/6/30
logo of podcast 正面连接

正面连接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周子琪
王小波
陈楚乔
Topics
周子琪:从北京十一学校毕业后,经历了北大、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习,以及在留学中介和教育行业的职业发展。他认为,王小波的“逐渐受锤”理论准确地描述了他的成长历程。高中时期,他曾向学校写信建议取消不合理的考试安排,这体现了他追求更合理、更人性化学习环境的愿望。大学期间,他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需要放下‘偶像包袱’,适应社会环境。成年后,他经历了教育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不得不重新寻找职业方向。他认为,工资代表了社会对个人的评价,并影响个人职业选择。他重视物质收入,但更渴望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并拥有更高包容度的环境。他的人生观经历了从自由意志主义到更偏向左派的转变,他认为社会应该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并希望通过努力为更多人提供这样的机会。 陈楚乔:从北京十一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自由职业的电影人。高中时期,她创作科幻小说和拍摄校园僵尸题材电影,展现了其艺术才华。她认为,找到想做的事情后,未来会变得清晰明确。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实习工作,并适应了以实践和作品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她认为,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不必纠结于此。成年后,她经历了找工作的迷茫和焦虑,最终在影视行业找到了立足之地。她认为,艺术创作的主观性及其带来的焦虑是每个艺术家都要面对的挑战。她希望能够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保持一种平衡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王小波:王小波的“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渐受锤的过程”的观点贯穿了整个访谈,两位主人公的经历都印证了这一观点。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播客邀请两位毕业于北京十一学校的杰出校友,分享他们十年后从非凡高中生转变为普通人的心路历程。他们反思了素质教育的利弊,以及如何在成年后面对现实的挑战。
  • 两位嘉宾分享了十年后从非凡高中生到普通人的心路历程
  • 探讨了素质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 分享了在成年后面对现实挑战的经验

Shownotes Transcript

十年前,北京十一学校开始推行素质教育改革,采用导师制和走班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表达。1997年出生的周子其和陈楚乔是第一批小白鼠,也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两位。文艺少女陈楚乔写科幻小说,拍了也许是全国第一部中学生校园僵尸片。周子其酷爱历史,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给校长写信,认为4点15分后不应该安排考试,还要允许早恋,取消军训。

他俩被选为一部纪录片的主角。今年2月,这部叫做《真实生长》、聚焦十一学校教育改革的纪录片上映,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在素质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初夏的北京,我们在周子其的家中录制了这期播客。

仍然能从他们身上窥见素质教育的珍贵痕迹。即便成年后遭遇磋磨,他们也并未抱怨际遇不公,而是反思自己曾多么受到命运眷顾:十一学校聚合了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服务北京的中产孩子,但教育真正的胜利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权利享受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