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导师一句话心里重复800遍,「高敏感」科研人该如何自救|043

导师一句话心里重复800遍,「高敏感」科研人该如何自救|043

2024/10/28
logo of podcast 早日毕业

早日毕业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H
Hero
Topics
Hero: 高敏感人格 (HSP) 并非障碍,而是一种人格特质,对环境刺激(物理和人际)高度敏感。这在科研环境中既是挑战,也是优势。 我的HSP特质从小就显现,部分源于基因遗传,也受童年经历影响。例如,童年经历中缺乏反馈的单向暗恋,加剧了我的情感敏感性,容易陷入‘反刍’式的过度思考,放大负面情绪。 在科研中,导师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含糊不清的邮件,会引发我的焦虑和过度解读。科研界的‘笨蛋导师’太多,他们的负面评价会反复在我脑海中循环,造成严重内耗。 应对策略: 1. 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人际关系,避免对无关紧要的关系投入过多精力。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视为交易性的,不必付出过多的真心。 2. 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避免因饥饿、疲劳等导致情绪波动。充足的能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外部刺激。 3. 积极开发和利用HSP的优势,例如敏锐的感知力,转化为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保护好自己,在保持对外部世界好奇心的同时,避免被负面情绪所伤害。 总而言之,高敏感人格并非完全负面,关键在于理解自身特质,并发展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在科研环境中保护好自己,发挥自身优势。

Deep Dive

Key Insights

高敏感人格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多少?

高敏感人格在人群中的比例约为20%,与抑郁和焦虑的比例相近。

高敏感人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高敏感人格对环境的刺激特别敏感,包括物理上的光、声、噪声和人际关系中的情绪变化。

高敏感人格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高敏感人格的形成部分源于基因遗传,另一部分则受童年经历的影响,尤其是创伤经历。

高敏感人格在科研环境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高敏感人格在科研环境中容易受到导师的负面情绪影响,导致自我内耗,尤其是当导师不善于培养学生时。

如何减少高敏感人格在科研中的内耗?

减少内耗的方法包括认清哪些关系对自己重要,哪些不重要,保持精力充沛,避免低能量状态,以及将导师视为交易性关系而非情感依赖。

高敏感人格如何应对导师的负面反馈?

面对导师的负面反馈,高敏感人格应意识到这些反馈可能源于导师的情绪发泄而非自身问题,从而减少情绪内耗。

高敏感人格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外界刺激的伤害?

高敏感人格可以通过练习魔法仪式等方法来保护自己,既保持对外部刺激的敏锐觉知,又不被其伤害。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高敏感人格在科研环境中的生存挑战。从物理和人际刺激的敏感性出发,结合Hero自身经历,例如对声音、光线、疼痛的敏感,以及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情绪的过度解读,展现高敏感人格的具体表现和困扰。
  • 高敏感人格是一种人格特质,并非障碍或心理问题
  • 高敏感人格对环境刺激(物理和人际)特别敏感
  • 高敏感人格可能导致睡眠问题、对疼痛的敏感以及人际关系的困扰

Shownotes Transcript

半夜才录好赶紧先发出来,shownotes晚点补!🎵 明日への扉 - I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