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格在人群中的比例约为20%,与抑郁和焦虑的比例相近。
高敏感人格对环境的刺激特别敏感,包括物理上的光、声、噪声和人际关系中的情绪变化。
高敏感人格的形成部分源于基因遗传,另一部分则受童年经历的影响,尤其是创伤经历。
高敏感人格在科研环境中容易受到导师的负面情绪影响,导致自我内耗,尤其是当导师不善于培养学生时。
减少内耗的方法包括认清哪些关系对自己重要,哪些不重要,保持精力充沛,避免低能量状态,以及将导师视为交易性关系而非情感依赖。
面对导师的负面反馈,高敏感人格应意识到这些反馈可能源于导师的情绪发泄而非自身问题,从而减少情绪内耗。
高敏感人格可以通过练习魔法仪式等方法来保护自己,既保持对外部刺激的敏锐觉知,又不被其伤害。